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农村环境污染论文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1)养殖污染问题特别突出。为提高收入,农村养殖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鸡鸭鱼养殖场越办越大,但是因为没有粪便处理设施,只能把动物粪便拉到村外随意堆放,使得村里空气质量直线下降,并且严重时粪便会污染居民的地下饮用水。
2)乡镇企业污染严重。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地方经济,提高了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但是这些企业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因为当地环保意识淡薄,并且只看重当前的经济利益,在利益的驱动下,积极开厂办企业,根本不重视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因为国家环境保护政策的出台,很多污染严重的化工,造纸企业在城市中无法生存,所以只能转移阵地,所以农村成为了这些企业的最好选择。
二、农村环境污染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监管保障不够健全。因为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在我国长期实行,让得环境治理的重心全部偏重于城市,而对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几乎是不闻不问,一直没有考虑到农民的环境权益,使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和城市以及工业污染治理相比较,我国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既没有系统科学的措施,也没用强效的管理手段,环境保护指标从来也没用纳入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系统之中,没用建设起有效地以问责制为基本核心的监管机制,这就让农村的环境治理工作的基础特别薄弱。
2)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很长时间以来,城乡的公共服务差距特别大,城市的环保资金能够充足、及时到位,而农村的环保资金则严重滞后。因为没有相应的政策,所以在农村没有设立环保专项资金,而治理环境的经费只能从乡镇财政中支出,而乡镇财政又特别紧张,因此用于环境治理的经费基本没有,农村的环境治理举步维艰。当前能够进行垃圾集中处理的村镇只占少数,绝大多数的村镇在垃圾处理以及生活污水处理上处于先天落后状态。
3)农民环保意识薄弱。因为村民的知识水平比较低,没有相关的环境保护知识,所以会产生更多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村民认识不到因环境污染造成的长远危害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那么很难改变现有的生活习性,不能有效自主的制止环境污染行为,对已经发生了的在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就会熟视无睹。村民普遍的只关心自己的收入问题,而对周围的环境污染问题漠然无视,除非影响到自己的生存,否则谁也不会出头来管。因为文化水平有限,村民不能科学施肥,对农药和地膜的使用液不合理,使得农业污染极为严重,甚至出现乱砍乱伐,私采乱挖现象,更是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农村环保机制的建设研究
1)应用感染式或是体验式来宣传农村生活环境保护目前虽然村民有了一定的环境污染与保护的一些知识,可是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能自主的投入到环境保护之中,所以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让其充分理解到环境和自己的生命密切相关,进而去保护环境和热爱环境。如果单独的劝阻村民热爱环境,注重保护环境,那么收效是甚微的。如果我们应用体验式感染式的方法来进行宣传教育,肯定会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强的多。我们可以给村民展示优美得村庄图像照片,生活方式,来激发村民对优美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改变过去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2)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加强农村基层环境保护组织建设当前大部分农村没有环保基材,主要指的是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所以国家政府要适当的加大对农村环保基材建设的投入,来改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不足的现状。在建设这些环保基础设施时,我们也可以发动村民参与建设和管理,进而带动其环保的积极性,并可以进一步加强农村的环保宣传工作。要花大力气加强农村的环保组织建设,改变过去农村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的缺点。村民委员会或者镇政府要自己设置多个环保联络员,组成一个统一的体系,进而方便进行调度。
3)加快政府环保相关人员培训工作,提高环保人员素养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与工作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所以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不断提高和改善农村政府环保人员的综合环境保护素质,定期对其进行培训和再教育,使他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和思考当前农村的环保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改变农村环境现状。
4)制定农村环境保护风险机制,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危机管理根据目前农村所面临的环境问题的特点,要制定农村环境保护风险机制,防范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加强和公共危机管理系统的联系,防止由此引出的农村环境危机和突发恶性环境事件。
作者:张瑞晓 单位:临城县环境保护局
第二篇
一、农村环境现状
1.企业污染越来越大。部分地方政府保片面追求政绩,对环保审批手续把关不严,越来越多的污染企业搬迁入住到农村。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及时、不到位,部分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治污设施长期闲置不正常使用,废水不经处理直排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超标污水。还有一些锅炉、炉灶、生活大灶排放超标烟尘。农村环境质量有日趋恶化的态势。
2.耕地污染事件渐多。2014年4月17日国土资源部、环保部联合《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近五分之一耕地土壤被污染,土壤环境情况总体不容乐观。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污染类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国超标点位的82.8%。耕地的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重度污染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滴滴涕、和多环芳烃。
二、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城市偏向。在发展战略和发展政策上长期存在严重的城市偏向,同时伴随工厂下乡、农民进城,加上“农村空间大、环境容量大污染点没啥”的不良思想倾向,农村的环境问题越发严重,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认识不够。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基于城市和重点污染源防治建立起来的,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认识严重不够、立法缺失、环境管理机构不健全、许多地方没有设置乡镇环保机构,由此农村环境污染防治从源头上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3.保护农村环境的意识淡薄。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延伸不到农村,广大群众对环境保护缺少充分的认识和认知,加上部分地方政府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在招商引资中没有优先考虑环境和生态,没有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致使农村环境污染处于加剧状态。
4.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当前,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财政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加上环境管理存在职责权限分割严重现象,与当今点源、线源、面源污染交叉的新型势、新特征不相适应,由此造成新的在保护环境与污染防治上重城轻乡现象,农村环境污染现象在恶化。
5.科技推广不到位,传统陋习不易改。因科技在农村没有得到根本重视,尤其在农业生产中,土壤质量检测、配方施肥、农药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养殖场所合理设置和规范运营、水产养殖、饮用水安全等方面,科技普及不到位,加上许多农村地区生产技术较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陋习在延用而自身不知。
三、对加强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建议
面对农村环境污染的严竣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大力开展齐抓共管、城乡同治的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统筹城乡发展,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1.加大保护农村环境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保护农村环境的思想意识。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涉及范围广,人口多、投入大、任务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保护农村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农村环境的意识,把开展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当成社会热点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站在为民谋福祉、谋健康的高度,用抓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的力度,抓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城乡一体的保护环境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实行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保护农村环境的重要性,建立城乡一体的保护农村环境质量制度体系,提升保护农村环境的综合防治能力。
3.从立法上加大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处罚力度。对于环保违法企业,一方面要严加监管坚决打击,让环境违法企业付出相应代价。另一方面要从立法层面加大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处罚力度,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污染农村环境的企业的处罚力度。
4.强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能力。
4.1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警示牌,加大巡视监管力度,切实保护饮用水安全。
4.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开发强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土壤质量。
4.3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沼气池等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强度。
4.4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力度,“村收集、乡中转、县处理”,坚决杜绝把农村作为“垃圾堆存场”的现象发生。
4.5建立农村重点污染源和污染状况普查制度,对污染集中连片地区实施集中治理。完善城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强化城乡统一监管,进一步提升农村环境监管的组织力量和能力。
4.6监测本地区土壤质量,调整严重污染耕地用途,制定污染耕地土地转换和土壤污染治理规划。
5.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离不开法律、经济、行政、科学技术等手段的充分运用,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针对农村环境污染本身具有主体分散、排污随机、不易监测、不易确定等特点,防治监管仅靠政府实现难度非常大,要走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广大群众保护环境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齐抓共管,城乡联防联治,以较小的社会成本,实现保护农村环境的国家大计。
四、结语
我们要建设生态和谐文明的新农村,每个人的一小步,都可能是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一大步。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从当前做起。
作者:郑新华 单位:河南省延津县环境保护局
第三篇
1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1居民生活污染日益加剧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近年不断提高,小城镇建设广泛推进,同时乡村聚居点人口迅速增加,农村居民生活污染由分散走向了集中[3],农村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值得关注。由于农民生态文明意识不强,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冶的现象随处可见。主要表现为院固体生活垃圾增多,没有集中有效处理,随处乱堆乱倒,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对周围的河流、水库污染加重,垃圾腐败臭味难闻,苍蝇横飞,夏季更甚。
1.2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严重
2012年畜禽养殖生猪当量60万头,占土地可承载能力的31.3%,现有土地完全可消纳所产生粪污。污染最为严重的是规模畜禽养殖场的集中污染。养殖场在畜禽粪便处理上投入资金不足,标准处理设施不到位或处理能力有限,粪便露天堆放,经雨水冲刷,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粪便滋生大量蚊蝇,易引发疾病流行,恶臭熏天,对周围空气污染严重,老百姓怨声载道。据统计,我国猪、牛、羊三大类畜禽粪便COD年排放量为6900万t,是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COD排放量的5倍以上,养殖业的污染已不容忽视[1]。
2农村环境恶化深层原因分析
2.1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因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认识不足,缺乏环境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的意识。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难以更改,缺乏环境的自我保护行为,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农业生产老龄化,劳动力缺乏,滥施滥用农药化肥,随意丢弃生产废弃物。据朱启臻对北京房山区大峪沟村160位农民进行的环境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环境知识普遍缺乏,大部分农民不知道农药对环境有何危害,而知道化肥对环境有害的只有16人。
2.2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国家长期以来对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都很少,地方经济实力也有限,加之农民自筹资金用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也不强烈,垃圾分类收集池、垃圾处理站、排污管网和污水净化系统等环保基础设施缺乏;农村环保工作起步晚、基础弱,提供环保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十分有限,最终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
2.3政府监管不力,保障体系不健全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范围广,难度大,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缺乏专门的农村环保人员和执法机构来承担此项工作,农村环保职能职责分散在农委、环保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职能职责的明确划分和相互间的协调沟通,农村环境保护就出现了野谁都管,谁也不管冶的怪现象。畜禽养殖的选址、规划、环评、监管等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形式大于内容,没有达到切实应有的效果;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倒,缺乏环保基础设施,也缺乏对农村环保的监管力度和执法保障。
3农村环境保护对策
3.1政府大力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速农村土地流转,灵活采用多种生产经营模式,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既能有效解决因农村劳动力缺乏而带来的粗放生产经营问题、土地荒置问题、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农民收入问题等一系列农村问题,还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切实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粮食单产,增加农民收入。在规模经营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才能极大地提高农业产投比,才能有效实现精准施肥、精准用药,才能有效遏制并改善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国家目前实施的农业综合开发、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一系列农业项目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效益;才能有效地发展特色农业、精准农业、观光农业、外向型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生产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加速农民增收致富。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结合实际,打造出自己的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在生态涵养发展的背景下,切实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农业大县变成农业强县,打造出特有的农业品牌。
3.2对农村生活垃圾分区域、分类集中处理
3.2.1偏远农村垃圾处理。有机垃圾是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部分,占农村生活垃圾的40%~50%。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继续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并加强沼气池后期维护管理的保障体系建设,既能有效解决农村厨房废弃物、家畜粪便、农业生产废弃物等有机垃圾,变废为宝,又能有效解决农村有机垃圾污染问题,改善农村房前屋后的环境,还能有效解决偏远农村地区部分用电、做饭、洗澡所需的能源问题。在偏远农村,目前人员居住比较稀疏,废品和有害垃圾很少,主要是碎玻璃、碎瓦片、废塑料等其他无机垃圾。建议加大环保宣传,号召偏远地区农民采用集中焚烧、填埋的方式处理无机垃圾等其他垃圾。防止垃圾随雨水冲刷,进入河流、农田等。
3.2.2村镇垃圾分类收集与分类处理。在村镇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采用野村收集要镇处理冶或者野村收集要镇中转要县处理冶模式,原则上野一镇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冶,并鼓励村民将垃圾按照野塑料冶、野纸张冶、野金属冶、野玻璃冶等进行分类,在村建立分类收集点,由专人统一收购,负责分类,在镇建立垃圾回收站,负责各个村的垃圾回收,有条件的乡镇就近处理垃圾,没有条件的乡镇中转到县城统一处理。适当收取农民垃圾处理费,用作专项资金,保障垃圾回收处理系统的有效运行。
3.2.3村镇污水集中处理。村级每家每户将冲厕用水渊黑水冤和其他生活用水渊灰水冤分开,黑水以及人畜粪便经厌氧沼气池处理,灰水由自然净化系统处理。镇级人口较集中,应建立多个大中型沼气池,处理居民粪便,采用沼气发电,将电并入国家电网;建立污水管网,将生活污水收集后,经化粪池、厌氧池、人工湿地进行处理,有条件的乡镇可以建立污水处理场。
3.3防治畜禽养殖污染
3.3.1畜禽养殖由规模化向标准化发展。政府将畜禽养殖补贴资金整合,在乡镇划定畜禽养殖园或养殖区,通过优惠政策吸引畜禽养殖户入园入区,引进有机肥厂,建立畜禽粪便标准化处理设施;探索应用养殖污染防治新技术,如饲料添加B-甘露聚糖酶,降低粪氮排量,试验野发酵床冶零排放养殖,益生菌除臭技术,牛粪养猪、鸡、虾技术,牛粪制作蜂窝煤技术,沼气发电技术等。
3.3.2畜禽养殖区与种植园相结合。在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规划布局过程中,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效衔接,对养殖业和种植业进行合理布局。既能高效、低成本地解决养殖业污染治理的难题,也能减少种植业化肥施用量。走种养结合,以养殖促种植,以种植促养殖的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之路。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降低种植业的成本,还能有效改善土壤,解决农民反映强烈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符合生态农业发展的要求和县域生态涵养发展的定位。
作者:黄登海 单位:重庆市梁平县农能环保土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