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治理及政策选择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环境污染治理及政策选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环境污染治理及政策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逐渐提升;近年来,国家虽加大了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制定了相对应的政策,对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完善。鉴于此,本文将对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及对相关政策选择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环境污染;治理分析;政策选择

“十三五”以来,环境污染的问题早已不是单纯性的环境问题,是一个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交织的复杂体。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其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模式的变化息息相关。本文从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与发展趋势出发,要按照短期和长期相互结合以及治标和治本相互结合的治理原则进行,对环境污染做出一个准确地政策选择[1]。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资源分配

在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上,需要对环保投资在GDP中的比重进行提高,要用立法形式对政府环保投资在GDP中的比重进行限制,促进执法力度的提升,确保污染企业能够有一个比较充分的环保投入。同时,还要对环保治理产业进行大力发展,对环保企业进行培育,促进装备技术能力与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提升环保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使其拥有一定的治理能力。进而达到环境治理方面的良性循环。除此之外,还要加大在环保科技方面的研发投入,并对环保科技进行创新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环保产品质量与技术含量的提升,明确产品性质和结构与功能等问题的差别,防止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问题。除此之外,还可以实施多渠道融资,激励民间资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资力度,并对环境优先的贷款模式进行完善,多创造一些有助于环保治理事业开展的金融产品,彰显金融机构在环保融资方面的作用。对环保投资领域不断优化和完善,治理内容方面,环保投资要注重空气污染的治理。空间地域方面,环保投资要注重城市内部与城市新区的发展[2]。

2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优化就业结构

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不但需要结合污染物本身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与人民群众自身的行为活动进行结合。以往以城市的建设模式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我国的低端人才比例比较高,然而这部分人才与粗放式经济发展的模式所导致的是低附加值的创造。创造高附加值需要一个高端的和创新与高技术的产业,所以,我国需要对产业结构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低端人才的劳务人口方面的比例需求,进而可以在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方面获得突破。我国要加强在产业与企业结构方面的调整力度,并对产业发展的指导目录进行完善,明确鼓励和限制与禁止产业类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得到的经济方面支持比较大。要形成与世界发展趋势相适应高端的产业与企业发展趋势,产业与企业的布局方面,要把城市发展新区作为主要目标。落实市场的准入制度,并制定合理的产业与企业准入占地和耗能与耗水以及废物处置的利用率强制性标准。此外,还要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退出机制,迁移或者改善和发展趋势不相符合的产业[3]。

3对技术进行创新,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治理环境污染的重中之重还在于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上。我国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已经制定了针对性地的法律依据,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该法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需要尽快制定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创新政策,进而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同时,编制环境发展的总体规划,对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加强在城市环境的总体规划方面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方面的衔接力度,进而形成一个可以帮助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空间格局。此外,对排污的收费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对于施工单位与高污染的排放单位要深入研究,对其污染源的排污费进行重新调整。

3.1对技术进一步创新

把大气污染的治理作为现阶段我国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大大气环境治理的科学研究;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不断加强,鼓励运用公交和邮政与环卫以及出租汽车等行业优先石油新能源汽车;同时,还要应用车用油品的清洁技术;大力推广运用低挥发性的新产品。

3.2加强减排工程的落实力度

一是加大公共交通的发展力度,并鼓励人们进行绿色出行,降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二是对燃煤总量进行有效控制,并对燃煤设施的清洁能源进行大力改造,建造一个东南和东北与西南以及西北四大燃气热电的中心,进而取代电厂燃煤的机组;三是实施绿色施工,对扬尘污染进行遏制,落实工地的无尘责任区,对渣土的运输车辆进行资质管理;四是应用洗轮机和吸扫车与防尘墩以及抑尘剂等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减少路面的尘负荷;五是促进绿化覆盖率逐渐提高,实施植树造林,建设绿化面积,提升森林资源的总量和建设质量;六是对生态进行修复,如果是远郊区的废弃矿山和荒地,就要给予生态修复与绿化措施,进而恢复我国的生态植被以及景观[4]。

4加强在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建设,促进污染伤害规避能力的提升

按照我国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所给出的数据,我国目前所设有的空气质量监测点并不多,每个城市多建设的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平均数量可以说是少之又少,郊区更不用多说,在一些人流量比较多的商业区和景区与居住区,或者是车辆较多的一些道路周围,并未设置控制质量的监测点。从我国所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中可以看出,城市建设面积大于200km2的话,需要在每25.30km2位置,建造一个空气质量的评价点,与此同时,如果是监测项目当中具有年平均浓度持续性的3年大于国家在环境空气质量方面的监测标准的20%的城市,其空气质量的评价点底线要大于规定数量的1.5倍。例如,我国首都北京,其所构建的区面积是1231km2。在2000年和2011年的时候,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浓度大于国家标准的20%,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计算的话,北京在空气质量的评价点上,最少应该设置61.71个。然而站在国际角度上来说,伦敦所构建的区大概为1577km2,其所建设的环境质量监测点一共有103个,当根据伦敦标准来计算的话,北京所设置的环境质量监测点就应该是80个。监测点空间布局是要注重的问题,在人口比较多的商业区或者是景区和居民区,还有室外的运动场所与车辆多的道路周围,要加设环境质量监测点的数量,但是对于人口比较少和植被茂盛与距离空气污染源的地区,则应该适当地减少环境质量的监测点数量。加设环境质量监测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获得充足的空气质量方面的信息,还能更好地掌握我国环境污染的空间规律与时间规律,同时,还能帮助政府与人民群众制定更好地预防措施和处理策略,进而降低由于因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健康损害。以此为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5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很多行业都实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大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力度,并对其进行政策研究势在必行。国家应该加强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为环保事业的开展做好政策支持,同时,还要通过渠道加大在环境污染领域的资金投入,做好资金保障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处理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松.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政府激励政策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6.

[2]许正松.经济增长、承接产业转移、结构变化与环境污染[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6.

[3]贺璇.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有效执行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6.

[4]朱相宇,乔小勇.北京环境污染治理分析及政策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4,(02):111-120.

作者:李华 单位: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