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体育发展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镇化建设体育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镇化建设体育发展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历程的加深正在给小城镇创造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小城镇生活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居民对体育的需求与落后的体育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峻。因此,应当积极的推进小城镇体育发展,真正的缩小城乡间体育差距,实现社会体育的公平公正。对此,笔者对小城镇的发展进行简要的阐述,指明小城镇体育发展方向,并对小城镇体育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与说明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小城镇;体育发展

基金项目: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课题,项目批准号:2014BTY006。

前言:

随着工业化的飞速发展、非农产业聚集于城镇、农村人口大量的涌入城镇,城镇化局面自然而然的形成,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体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当前在我国发展中,制约其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求我们在日后的工作当中,必须将其进行相关体系的规范和改善,积极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关系的形成。同时,也应当促进“三农”项目的健康发展,使农民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不仅要尊重农民,也要对其应有的权利和职责进行保障。

一、小城镇体育的发展

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备城市的一些基本功能,并且介于城乡之间的,我们称之为小城镇[1]。小城镇是一种新型的社区形式,其主要以非农业住户为主体。在小城镇中,主要包含县城、乡镇,以及在大城市的周边所不断开始建立的卫星城,这些基本组成内容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区域内部的综合发展,同时也具有行使政治、经济等功能的基本权利。小城镇作为目前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之一,逐渐成为人们所关注的主要对象。我国的相关学者曾对农村体育进行了先关的界定,而根据这种界定来分析,小城镇体育也属于农村体育的范畴[2]。

(一)二十世纪80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施行“就地城镇化”战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农村所拥有的过剩劳动力为基本原则,以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合理的对其进行应用为主要目标,而实行了“就地城镇化”的基本战略。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严格控制大型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发展路线。通过其对当前城镇发展的引导,许多中小城镇被定为提高经济发展的主要战斗力,通过对相关资源的支持和帮助,将有效的刺激中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然而,在我国目前的乡镇企业当中,由于分布较为广泛,使部分产业的生产污染物无法得到有效的排放和处理,物流、金融等现代化的服务产业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展,而信息的不流通也造成了产业对市场经济的信号反应不灵敏等主要问题。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小城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内部企业的经营收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最终导致产业竞争力的不断下降,无法保证基本收入的企业面临破产的边缘,从而使农民的收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没有实现由于生产力提升而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增加,而且制约了体育等公共产品提供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并不列为主要发展项目的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低迷。因此,在当时条件下国家的体育资源的配置重点了放在城市,而广大小城镇体育公共资源的提供和其他体育产品则是“捉襟见肘”。

(二)二十世纪90年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许多的对外开放区,使我国逐渐走向了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得天独厚的环境,使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逐渐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并掀起了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城市化建设的浪潮。现对于发达城市而言,我国部分中小城镇的发展优势相对较弱,发展前景也比较狭窄,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附能力也日益下降,最终导致了其经济发展日益衰退,并一度边缘化。曾经“就地城镇化”战略下的广大农民逐渐离开了农村,开始去发达城市中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使得小城镇内部更加的劳动力更加缺乏,资源与竞争力缺乏的双重作用下,使其无法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最终造成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日益缓慢。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馆普查,90%比较大的体育场馆均建立在城市,显而易见,不到10%的体育场馆比例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是偏低的[4]。但是,在这一时期,广大农村居民正源源不断的涌入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并参与了城市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的建设,理解了城市居民通过体育来强健体魄的理念,完善的体育产品服务与配套设施使他们对此满怀向往,并将此作为“成为城里人、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准。

(三)新世纪时期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国内的经济环境也产生了巨大的改变。关于“新型”的含义,不仅仅是体现在经济层面上的公平与机会,而更重要的是给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与城市居民无明显差别的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真正的实现“市民化”。通过实现对小城镇的体育资源合理配置,将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小城镇的居民可以在良好的城市环境下得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5]。体育运动不单单是锻炼一个人的体魄,还会陶冶人的内心,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和良心。我国当前城镇化最终是要实现将庞大的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市场机制虽然在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推进农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转化进程中不能切实的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为经济融合并不意味着社会的融合。社会的融合是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配合与适应,以构筑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所以,小城镇的发展与推进和质量的提升正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中国的社会结构,也预示着广大农村地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关注小城镇体育建设与发展,就是关注对中国的大众体育,就是关注中国未来的社会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对小城镇体育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的城镇化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不断地涌入城镇,创造了丰富的财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我国经济举世瞩目的飞速的增长。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的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至7.3亿人,城镇化率升至53.7%,年平均提高了1.02个百分点;而且当前的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仍在继续,预计到2030年将会突破65%。所以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对小城镇体育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小城镇产业结构日趋多样化

随着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小城镇,城镇产业结构日趋多样化,中小城镇的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加对于小城镇的居民,因其收入水平日益上升,对体育服务与体育产品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并且发生了新的变化,体育公共产品种类增多,体育服务的形式多样,其消费需求也大幅度的提升。

(二)农村居民生活结构的丰富化

当前农民居民结构中,出现了新的力量,也就是“农二代”。城市的飞速发展,给他们带来机遇,所以他们中大多有到城市打工的经历,对年纪较大的居民而言,他们对于城市的了解更加细致化,由于经历过发达城市的生活,使其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身体健康作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途径,逐渐被人们所广泛关注。而部分年轻的居民,其现代化的理念也更加开放并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化特点,对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更加渴望。在闲暇的农闲时间,他们已经改变了父辈们的打牌、看电视等消遣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上网、看报、参加体育锻炼以及关注体育赛事[6]。因此,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更多的占据了他们的业余生活,强健了他们的体魄,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小城镇体育空间的广阔化

工业革命的到来,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也更为广泛。人们不在日以继日的投入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而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来从事娱乐、健身等体育运动。提供高质量的、健康的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可以有效的遏制“黄赌毒”等消极的有害文化,不给其留下可乘之机,这样的消极文化不但消耗了经济增长的成果,也给小城镇带来诸多不安定因素[7]。因此,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居民对于体育产品与体育服务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三、小城镇体育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

在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中,统筹城乡体育发展尤为重要,注重小城镇体育的发展对于消灭城乡体育差距、发展和谐体育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对我国的城乡体育的协调发展进行研究,发现只有顺应经济发展和现实的需求,才能切实的推进农村居民市民化以及小城镇体育的发展、实现建设新型的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小城镇体育的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一)桥梁作用

小城镇作为城市和农村的的纽带,它既具有城市功能,又与周边的农村想关联。与农村相比较,小城镇的公共产品、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城市相近;但相较于大城市,小城镇的收入水平、经济规模、生活方式、现代化水平以及各项公共服务仍有很大差距[8]。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增长,我们必须认识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和统筹城乡的重要性,并且意识到中小城镇积极发展体育运动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时期,基于人们对体育服务与体育产品的需求以及人口集聚的现状,我们必须坚持以小城镇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其人力物力财力,积极的推动小城镇体育发展以带动农村体育的全面发展。

(二)导向作用

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村和农民更加富裕。实现新型城镇化的转变,就应该在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及价值理念上做出根本性的变化;对于体育服务与产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今,广大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他们对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健身器材以及体育场地的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将产生了新的需求,需求的质量与数量都在不断的攀升[9]。不止如此,他们的价值观念、消费理念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由此可见,小城镇体育消费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当前的现状是城乡体育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及小城镇相关产业日益集聚,因此,小城镇体育服务与产品的需求和潜力巨大。当前,我们应将积极的发展小城镇体育建设,从社会、政府、企业、农村居民等不同层面进行监管,积极拓宽投入渠道,以村落为重点,发展适应当地风土人情的民俗体育等活动,不断的推进小城镇体育的发展、缩小城乡体育的差距,促进小城镇体育的发展。

作者:董世彪 单位:许昌学院体育学院河南许昌

参考文献:

[1]张永岳,王元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2,(01):92.

[2]曾群华,徐长乐.新型城镇化的研究综述[J].中国名城,2014.03,(06):26.

[3]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3.05,(03):1.

[4]郭修金.小康社会中的村落体育[J].体育科学,2011.07,(02):81.

[5]郭琴.我国农村体育研究综述及其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09,(04):34.

[6]郑志强.我国城乡体育统筹发展理论研究述评[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01,(01):32.

[7]韩秋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路径与模型构建[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04,(01):14.

[8]成效钝,夏成前.农村新型社区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公共体育服务评价[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08,(12):1.

[9]姚磊.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限性与有效性[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