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贵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现状
首先是发展速度较快,贵州省从2010年以后进入了城镇化发展的高速期,此点具体表现在贵州省城镇化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明显增多,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城市用地面积增大,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城市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贵州省城镇化仍然处于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发展速度快也不足为奇,在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妥善的处理好环境生态的保护问题,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环境生态的保护。其次是对城镇量的追求要多于质的追求,由于贵州历史上处于边远山区,欠开发欠发展,使得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交通闭塞、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滞后等等问题比较突出。现阶段贵州产业布局不尽合理,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贵阳和遵义周边,其他地区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即使是贵阳、遵义、兴义等在全省较为发达的地区,工业基础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仍然不够雄厚。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的不足与薄弱使得贵州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到城市中来,成为制约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大瓶颈。正是工业体系存在的不足导致贵州地区在城镇化建设中注重追求量而忽略对质的追求,在城镇化建设中存在许多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人地矛盾突出、治安问题严重、老旧危房成为一大隐患等等。第三是集中力量发展中大型城市,对小县城、小城镇投入和建设力度不够。由于贵州绝大部分地形以山地为主,蕴含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地形的多样化造就了奇妙的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质结构。为此贵州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除了引进工业以外,不仅仅应该只是致力于对外,更应该注重对内部资源的充分挖掘,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开发新型旅游业和绿色农业,以新技术新科技运用到农业之中激发农业创新活力,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在搞好小城镇的基础助推大城市发展。
二、贵州现阶段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经验
贵州省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特别是新一届贵州省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大力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农村推广绿色产业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在搞好农业基础的同时,对工业布局和工业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贵州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所取得的经验笔者以黔西南地区为例进行简单介绍。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持续稳步发展。农村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符合本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依托本地富集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工业发展步伐,通过产城互动,壮大地方经济基础,为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快城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对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采取生态移民方式,将农村人口向城镇周边集中进行安置,大部分不适宜耕种的山区和水土保持差的陡坡地带采取退耕还林还草,通过封山育林,严禁人畜活动,生态环境质量有了大幅提升。大力发展中小城镇建设。中小城镇在房价、生活成本和交通状况上都有独特的优势,它是对大城镇职能和角色的分担,避免在工业实力不雄厚的情况下因过度城镇引发社会问题,例如社会治安问题、就业和教育问题等等。黔西南州辖八县市,均属于中小型城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契机,通过工业带动,城市规模扩展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义龙试验区”的设立,对推动城市化,产城联动,一体发展探索了一条新的发展模式。黔西南地区的兴义、安龙、兴仁、贞丰等县市,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各自特色,兴仁、安龙、贞丰县城毗邻兴义市,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形成了“兴(兴义)兴(兴仁)安(安龙)贞(贞丰)”四县市一体发展的城市集群,通过园区规划建设,修建标准厂房,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进外企入住,对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充实完善,稳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农业基础牢固,工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兴旺”的结构特点,以工业反哺农业,共同推动三产发展。现阶段贵州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仍然需要改进策略研究首先是仍然要打好扶贫攻坚战,贵州地区按人均收入2300元人民币的国家扶贫标准,全省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0多万人,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阶段。打好扶贫攻坚战是促进贵州地区城镇化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键所在,贫困人口主要涉及武陵山、乌蒙山和滇桂黔石漠化三大片区。贵州受区域整体贫困与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并存、经济建设落后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人口素质偏低与公共服务滞后并存“三重矛盾”的制约,一直是全国扶贫开发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省份。扶贫工作开展的力度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大部分上述三个地区是生态环境最脆弱、城镇化起步较晚的地区,因而加大对上述三个地区的扶贫开发是事关贵州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其次是仍然要矢志不渝的坚持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不能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忽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积极转变发展模式,大力开发特色经济,对产业结构进行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加大对特色农业的投入以及引入大数据产业。贵州地区气候终年适宜人类居住,气候温和,贵州省要利用自身的气候优势,改善基础设施尤其是对外交通与运输,加大宣传力度,开拓省外旅游市场,走新型清洁发展之路。最后是加大对教育和卫生事业的投入,让教育为贵州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贵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来源于贵州人民对改善生活现状的强烈愿望,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促进贵州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保障。
作者:曾捷 单位:中共安龙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