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镇化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镇化建设与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型城镇化的转型之一就是要实现城镇化建设由以前的注重数量、规模转变为重视人的城镇化,也就是要重视城镇化建设的质量。而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着“半城镇化”的现象,即来自农村在城市务工人员只是实现地域转移、职业转换,并未实现其身份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这其中有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的影响,也受农民工自身原因的影响,总之,农民工的这种“边缘人”角色是不利于城镇化建设的。而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要实现人的城镇化,而不只是城市规模、数量的扩张与增加。要想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脚步,就必须要将进城务工的2亿多农民工变为市民,这是必然趋势,也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除了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外,提出城市经济要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以适应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由高物耗向集约、绿色、低碳转变的要求,这意味着要对传统的制造业进行技术革新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此外,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而智慧城市的建设恰恰是将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这三化融合发展,这些都对包括新生代农民工在内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对融入城市的意愿更为强烈,希望成为市民,与市民一样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就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推进,我们可以借助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顺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的建设健康向前发展。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较低,多数人是初中毕业,缺乏职业技能,这对于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推动城市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创建智慧城市都提出了挑战。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要求

1.新型城镇化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较高素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一项主要内容就是要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从高物质消耗向集约、低碳转变,实质是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要对传统产业实行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使传统产业如制造业换发活力,或者发展第三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无论是发展现代服务业还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都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素质,对于本来就没有职业技能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无疑是对他们的巨大打击。因而,新生代农民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要想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就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这是在城市立足下去的必然要求。

2.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其素质。

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实现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这四化同步协调发展,而智慧城市建设就很好体现了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它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形态,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据测算,一百万人口以上的智慧城市建设能增加2.5倍到3倍的城市发展红利,实现4倍左右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它是将城市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就要求城市优化产业结构,对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并将其应用于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智能化改造。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求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智慧技术同时会辐射到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带动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转型升级,改变传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这些行业正是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这就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素养、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新生代农民工要想在未来的智慧城市生存下去,就必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新生代农民工素质较低影响其市民化进程

1.制度性障碍的影响力在减弱。

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遇到很多障碍,从大的方面讲,有制度性障碍,比如户籍制度、农村土地制度等。由于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将人的户口分为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户型不同附上各种福利待遇,将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与否与户型挂上钩。如果你拥有城市户口,你可以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如果你拥有农村户口,便不能享受这些基本公共服务。户籍制度的限制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使其被人为地与城市居民划分开。目前,国家正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目前的这种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相挂钩的户籍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依据,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向城市常住人口全覆盖,从长远来看,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限制力在减弱,而在将来的某一天,户籍制度这种对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起阻碍作用的因素会消失。因而,从长期看,户籍制度可不被看作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农村土地制度,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人离开家乡去外面务工,但他所承包的土地还在,他还可以选择回家务农。农民工经常在土地收益与外出务工收益之间的比较中权衡与抉择,因而,对于他们而言,是否出去务工没有确定答案,使得他们一直处于“候鸟型”和“钟摆式”的流动状态中。但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较而言对土地较为陌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初中毕业后就到城市务工经商,这就导致他们缺乏农业生产技能。因而,他们受土地制度的影响较小。

2.自身素质较低成为影响其市民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融入过程中主要还是受到自身素质低这一因素的影响较大。尽管他们的教育程度相比上一代农民工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他们的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多数都是初中毕业,缺乏职业技能。在他们步入城市之后,只能选择脏、差、累、危的工作,大部分人进入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这些部门进入门槛低,竞争较为激烈,工资低,都是城市居民不愿意从事的职业。新生代农民工主要从事制造业,建筑业,餐饮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新生代农民工从事这些行业的收入与农业收入相比,相差不大。主要是因为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急剧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都进入到城市。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在这个时候,农业收益会逐渐提高。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尽管农业收益提高了,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从事比较苦、比较累的农业。因为相比农业生产而言,城市的制造业、服务业以及建筑业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一方面,他们已经远离土地,对农业生产感到陌生,缺乏农业生产技能;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与城市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工作相比,农业生产力以及农业生产技术仍显得比较落后,就算是农业收入高于城市工作收入,他们也不愿意呆在田地里,相比农业文明,他们更向往城市文明。但是,他们文化素质、职业素养较低,使得他们的收入很难提高,找不到一份收入高,还又体面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较低的素质难以适应城市文明,而城市的生产、生活方式毕竟与农村不同,使得他们可能对于城市生活有些不适应。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就必然要求其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具备城市文明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四、对策建议

1.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需求评价制度。

新生代农民工要完全融入城市,仅仅找到一份具有稳定收入的工作是不够的。因为,有一份较高收入的工作只能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提供一定经济基础,而不能让他们完全融入城市生活,接受城市文明。因而,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的大小,对其提供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内容。在提供更高层次继续教育内容之前,需要对其城市融入程度进行动态跟踪。首先,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融入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融入程度进行科学评价。最后,要由政府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进行动态跟踪记录,通过信息技术将评价结果传递给新生代农民工本人,告知其融入城市程度,提醒新生代农民工在到某一融入程度时,应该接受较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提升其综合素质,帮助其适应城市生活。可以将这一平台的构建与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智慧城市的建设结合起来进行,将这一信息平台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在一起,帮助新生代农民工了解自身城市融入的程度,提醒其接受相应的继续教育内容。

2.加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新生代农民工步入城市,由于缺乏职业技能,只能从事城市中比较脏、累、差的工作,使得他们的薪酬很低。因为工资收入水平低,使得他们难以在城市生存下去。只有加大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让他们学一技之长,找一份工资收入较高,工作环境较好的工作,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为以后融入城市,打好经济基础。首先,政府应设立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高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也可以与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由政府替新生代农民工交学费,新生代农民工到技能培训机构免费学习,培训机构要与企业联系,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解除新生代农民工学习技能,接受培训后找不到工作的忧虑。其次,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在社会上进行广泛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注,让社会上的慈善机构、知名人士捐资助训,建立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高高质量,免费的技能培训。最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要加强学习,主动寻找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学习新技能、新知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也要形成一种学习自觉,主动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用于技能培训与技能提升,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加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方便其找到合适工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存下去,也使其能够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城市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

3.建立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体制机制。

学历教育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到一定程度后要接受的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结合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程度动态跟踪平台的新生代农民工相关城市融入程度信息,学历教育会在其城市融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启动。目前,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工作,政府已经做了不少,但对于学历教育,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涉及的较少。学历教育应由政府带头,与各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职业院校合作,以政府与新生代农民工共同出资的方式,建设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教育体制机制。学历教育也可由政府与社会上的教育培训机构合作,教育内容包括文化课知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居民应具备的基本的城市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等。政府也可以尝试建立新生代农民工大专学历免费教育的模式,让新生代农民工接受免费的大专学历教育,也就是政府与当地的大专院校合作,一方面给新生代农民工提供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提供了学历教育。总之,建立和完善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教育体制机制,为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完成其在城市融入过程中的后一阶段的继续教育做好准备,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较好的生活下去。最终要通过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需求评价制度的构建、加大对其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构建学历教育体制机制,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帮助他们找到一份具有较高收入,较为稳定的工作,进而为他们继续学习文化课知识、城市生活常识等打好经济基础,也才能使其更好适应城市生活,最终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也能够促进新型城镇化和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向前发展。

4.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明教育制度。

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文明教育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政府要带头建立免费的城市文明教育培训机构。在新生代农民工刚刚步入城市的时候就应该使其接受城市文明教育。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建立城市文明教育培训机构,该培训机构可以由政府设立,也可由社会组织设立,但是由政府支付该机构全部的运营费用。建立免费的城市文明教育培训机构就应该对所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免费开放,不应该设门槛。也要注意新生代农民工的工学冲突问题,就是要了解新生代农民工什么时候有时间。培训机构的开课时间一般是定在周末,因为如果定在晚上,新生代农民工可能会加班。培训机构的上课地点应该离新生代农民工的住处近一些,比如可以在工厂附近租房,这样可以方便新生代农民工就近学习。其次,要尽可能的丰富城市文明教育内容。城市文明教育应该以城市生活常识为主,比如可以让新生代农民工学习一些交通法律法规,公共交通以及公共卫生知识等。也可以将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内容加进来。授课老师也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的要求和培训机构的实际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使城市文明教育的内容尽可能随时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要求。最后,要建立考核退出机制。城市文明教育培训机构在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的过程中,要适时对其进行考核,可以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对其所学内容进行测验以达到对其学习过程的监督。也可以通过对其在城市生活中的行为习惯的动态跟踪进行监督。等到新生代农民工学习完所有的城市文明教育内容后,对其进行结业考试。如果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成绩未达到要求,比如说满分100分,60分为及格,而他未达到,可以让他继续学习,如果达到60分,可以予以结业。

作者:马明 孙正林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