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城镇化建设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乡村旅游城镇化建设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乡村旅游城镇化建设论文

一、成都市温江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温江区乡村旅游现状

2012年,温江区旅游总收入15.29亿元,接待游客1170.55万人。其中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总收入达5.85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38%。但同期,成都市全年旅游总收入为1050.78亿元,温江区仅占1%;全年全市共接待旅游总人数12246.47万人次,温江区仅占10%。2013年,温江区旅游总收入21.11亿元,同比增长38.70%,接待游客1482.73万人次,同比增长26.67%,旅游总收入占全区GDP比重达到5.8%,安置就业2万余人。同年,成都市旅游总收入1330.66亿元,温江区占到1.5%;2013年成都市共接待15539万人次,温江区占到9.5%。此外,温江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46240人,从业人员中农民就业比例达到83%,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面达到85%以上。

(二)温江区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从以上几组数据不难看出,温江区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幅度也较大。尤其2013年,整个成都市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入境游客增幅下降的大背景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幅。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也都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不难分析得出,温江区的旅游业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温江区的全区旅游收入在成都市范围来看,所占份额较少,最近两年都只占到了全成都市的1%。旅游接待人数也远远不足,近两年也仅占到全成都市的10%左右。二,就温江区自身的旅游结构而言,乡村旅游总收入在全区旅游总收入中仅占到了三分之一。就目前温江区乡村旅游现状、产业结构以及区位条件来看,乡村旅游还大有潜力可挖掘。

二、温江区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品牌产品

通过对温江区乡村旅游的调查可以看出,温江区的乡村旅游虽然起步早,资源多,但真正的乡村旅游品牌并不多,可以说根本还没有“叫得响,拿得出”的品牌产品。究其原因,其一是从业人员多数都是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没有品牌意识和品牌营销观念。其二,政府缺乏有力的引导。某些地区出现了一些品牌,比如“万春卤菜”、“红枫基地”等,但对品牌定位不准,挖掘度不够深入;其三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也有限。所以温江区虽然乡村旅游产品众多但还没有形成如“郫县农科村”,“锦江三圣花乡”这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产品,自然也就难以发挥出品牌效应。

(二)缺乏对文化的深入挖掘

作为文化重镇的温江区,一直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不仅有着丰富的物产,还因为温江区独有的文化积淀。温江区不仅是4000多年前古蜀鱼凫王国的发祥地,更有文庙、陈家桅杆等名胜古迹。可惜的是,温江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形式和定位上,就是“吃农家饭、干农家话,住农家屋”,以休闲娱乐为主,形式单调,缺乏特色。没有更好的深入挖掘温江的地方文化特色,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三)缺乏与产业的结合

温江区是我国三大花木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中国第二大花卉苗木生产销售市场。此外,温江盆景还是川西盆艺的代表。但目前温江区的乡村旅游很少和花卉苗木产业相结合进行发展,还处在单纯的农家乐阶段,形式也是以私人老板为主,规模较小,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也有限。不仅没有利用好当地的产业优势,使得乡村旅游本身也缺乏长久持续的吸引力。

(四)缺乏区域间的合作和统一规划

以温江区为例,其核心产业主要是花卉苗木,与周边接壤的郫县在产业上有很多交集。但这两个区县并没有就乡村旅游展开深入的合作。两区县的乡村旅游基本还是以家庭为单位,政府也没有在区域间进行更深入与更全面的统筹规划。使得这些农家乐不仅接待能力有限,同时还容易在同片区内造成产品同质化,缺乏差异性和特色性。从而出现低价竞争,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乡村旅游产品无法更进一步的提档升级,也无法出精品。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温江区乡村旅游的影响

对温江区乡村旅游问题的总结,可以发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民需求的提高,城乡结合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不再是简单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我们对乡村旅游的定位也不能仅从旅游产业单一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应该更加多元化,产业之间的结合也更加的密切,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温江区的乡村旅游应以发展现代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为目标,以内需为导向进行产业发展。同时应当通过内需型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如温江区的花卉苗木产业等),拉动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和全面质量提升,并推动乡村土地配置市场化、农村土地资本化,提升和保证农民的基本财产权利,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直接带动农民就地就业、农业就地转型、农产就地增值、农村就地城镇化。

四、温江区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的对策

(一)以“大区域”的整体理念进一步打造温江区乡村旅游

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独立发展逐渐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统筹区域旅游发展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后,区域旅游发展对促进形成高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实现旅游产业经营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中型旅游企业连锁化、小型旅游企业专业化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温江区地理位置优越,产业基础好,更有着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因此更应利用自身优势,树立“大区域”的理念,对旅游产业链进行更加有机的整合,推行和打造区域之间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积极推进合作区域内旅游交通体系化、旅游服务一体化、旅游信息联动化。

(二)打造精品特色旅游村的同时对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温江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应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打造一批精品文化特色旅游村。在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医疗服务圈,整体带动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的同时,提高旅游基础设施的等级。如:村级道路、沟渠、田园绿道等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移动光纤、WIFI等信息化资源的进一步覆盖等。

(三)引导乡村旅游项目集群发展

温江区应充分利用自己的产业优势,加快乡村旅游项目的集群发展。以旅游为主导,带动花卉苗木业、奇石产业、有机农产品产业等与旅游相关的泛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批以特色产业聚集为依托的旅游产品。如:川西特色林盘、鱼凫民俗文化村落、特色花木产业区等特色旅游产品。

(四)强化乡村旅游品牌创新

温江区的乡村旅游虽然起步早,发展快,但缺乏叫得响的品牌。温江区应在做响温江休闲农业名片上加大力度。不仅要加强国家A级景点和景区申报评审,更应通过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节庆营销等手段,打造出一批能享誉四川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扩大温江都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加强对复合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人才的培养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农业知识和旅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重要。单一的技能远不能满足乡村旅游对人才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应当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创新服务形式,积极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重点扶持一批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纪人,提高其管理水平,专业水平,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

作者:叶春近 司嵬 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