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论文2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论文2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农发行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青海省城镇化建设机遇。《青海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目标为:到2020年新增城镇人口90万人,其中,农牧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40万人。城镇人口控制在337万人,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左右,达到全国水平。全省形成1个大城市、4个区域性城市、8个新型城市和80个重点城镇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

(二)农发行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大有作为。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3.37%,仅达到全球平均水平,与高收入国家相差28个百分点;而青海省2013年城镇化率为48.5%,低于全国4.87个百分点,与全国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国家研究中心测算,城镇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有超过1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投资9万元,即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应要增加投资近1万亿元,因此,仅靠地方财力推进城镇化将使各级政府面临资金紧缺的压力。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经济,城镇化离不开金融支持。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将成倍增长,农发行承担着服务“三农”的重任,落实好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将使农发行迎来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融资需求,农发行整体业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受城镇化过程中要素重构、创新推动,农发行也在应对全新的金融需求和日益加剧的竞争压力中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从而推动自身的改革和跨越发展。

二、信贷支持城镇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信贷品种单一,无法满足城镇化多方面的需求。目前,农发行信贷支持范围,主要集中在新农村建设贷款、水利建设贷款等领域,而城镇化发展的内涵至少包括城乡布局形态优化、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乡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均等化,还应包括城镇化的经济发展机制、社会管理机制等。对于城镇化的支持,各级农发行只能在现有业务范围内见缝插针地开展,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引。

(二)投融资客户刚性约束趋严,选择符合准入条件的客户和项目难度加大。农发行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承贷主体要求为地方政府投融资客户。2012年底“国土资162号”和“财预463号”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的有关政策、规定和要求,农发行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外部环境不完善,新的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政策支撑,符合城镇化建设信贷支持的承贷主体和项目相对单一。

(三)人力资源结构缺陷束缚了业务发展。由于员工队伍梯次结构分化明显,懂管理、善营销、精业务的复合型、一专多能型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业务的有效发展。

三、开展城镇化建设信贷业务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预测,未来10年城镇化建设将拉动40万亿投资。面对城镇化建设所蕴含的资金需求,农发行应坚持与国家规划、政策和改革举措保持衔接,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选准目标区域、找准支持重点,为城镇化提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

(一)实施“区域差异定位”策略。结合青海省情特点和发展实际,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支持策略。一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支持构建东部城市群和柴达木城市带两大区域,推动县城及区域内综合型城镇的建设。二是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设施建设、基层政权及社会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三是支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现代高原农业、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和先导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

(二)整合信贷产品,创新支持模式。一是对目前分属各条线管理信贷产品进行适度整合,作为城镇化建设信贷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整体营销。如以县或乡镇为单位,对接城镇化发展整体规划,参与编制实施方案、资金使用计划、融资计划等,据此进行批量审批、整体授信,形成支持城镇化建设发展合力。二是积极探索创新信贷支农模式,探索BOT、BT模式融资方式,创新和量身定制信贷产品,适应新型城镇化中产业集聚发展的金融需求。三是对以社会效益为首要目标的城镇化建设项目,农发行在落实政府风险补偿机制的前提下,给予信贷支持的模式,贷款风险应由财政和银行共同承担。

(三)发展融资平台客户与发展非融资平台客户并驾齐驱。根据银监部门提出从严控制融资平台客户新增贷款的要求,农发行发展政府投融资平台客户将会受到较大制约。因此,农发行应对中长期贷款的承贷主体“松绑”。对于虽为政府主导性项目,但项目本身按商业化模式运作,项目收益完全覆盖贷款本息,并且作为还款来源可控性较强的项目,其承贷主体可以是非平台公司,不强制纳入投融资平台管理。

(四)实行差别化信贷政策。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已进入经济加速发展、产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实施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充分发挥金融的支撑、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者:高建春 单位:农发行青海省分行

第二篇

一、内地欠发达地区推进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机遇

1.驻马店市城镇化发展多面临的问题。

1.1城乡收入差距较大。驻马店市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较大,2012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1元,比上年增长11.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516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599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91元,增长16.2%。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达到11072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68:1;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绝对差距达到8570元,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比高达2.71:1。

1.2土地、人口、资源环境的制约明显。国家政策实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要求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驻马店市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2%,夏粮产量占全国的3.32%,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稳定增产是中央赋予驻马店市的政治任务,城镇化用地受到了农业生产的制约。而且驻马店市人均GDP只有15554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91亿元,人均财政收入1090元。财力有限,劳动力素质低下,资源匮乏这些都制约着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2.内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机遇。虽然内地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过程面临着诸多问题,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机遇,下面以驻马店市为例作简要介绍。

2.1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特殊机遇。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土地和劳动力资源的制约,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地区的资金、技术要素不断向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将有利于驻马店市利用区位、劳动力和市场优势,承接国内外尤其是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进而促进驻马店市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城镇发展空间,带动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加速城镇化发展步伐。

2.2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目前驻马店市人均GDP已经超过25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根据诺瑟姆曲线,城镇化的加速阶段特征是城镇人口从30%增长到50%乃至70%,经济社会活动高度集中,工业、服务业增速超过农业且占GDP比重越来越高,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也会持续快速增长,目前驻马店市的城镇化率已达34%,正好位于城镇化发展曲线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

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虽然内地欠发达地区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城镇化目前已经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促进内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路径选择。因此当前必须克服所面临的困难,紧抓机遇,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加快内地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操作。

1.加大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内地欠发达地区,驻马店市应积极借助每年的“农洽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一些符合地区产业发展特点的大中型企业来投资,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中心城区要重点引进医药、能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轻纺类企业项目以及物流、贸易、中介等类型的现代服务业。县域也应加大引资力度,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城镇经济,加大对县城和重点镇二、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工业集聚区建设步伐,积极发展带动性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覆盖面广的产业集群,以产业促发展,以产业增活力。

3.开拓投资融资渠道,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建立城镇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内地欠发达地区应当抓住当前的有利政策形势,灵活运用BOO、BOT、BTO、BOOT等多种投融资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还应广泛发掘私有资本、寿险资金、企业资金和政府资金等多种资金来源,进入城镇建设领域,弥补城镇建设投资的资金缺口。

4.加强制度创新。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内地欠发达地区大都在全面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之列,应提早现行,做好户籍制度改革的规划工作,建立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行农业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另外应当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土地流转途径和方式,从严合理供给城镇建设用地,提高城镇土地利用率。

作者:张杰 单位:黄淮学院外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