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精准扶贫事业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青海省由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滞后的状态,导致青海省的精准扶贫缺乏足够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撑,影响了青海省精准扶贫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青海省应该利用推动复合型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青海省的精准扶贫事业,形成社会经济与精准扶贫互相促进的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推动青海省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健康可持续发展。
1青海省精准扶贫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一、青海省的整体精准扶贫水平偏低,精准扶贫事业发展缺乏经济产业的有效支撑。我国的贫困往往是与所在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江汉平原、关中平原等地方贫困问题解决的就很好,这些地方也是我国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青海省的精准扶贫事业难度之所以比较大是因为青海省的经济发展整体发展水平落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产业支撑发展精准扶贫事业,导致青海省整体精准扶贫水平偏低。一个地区的精准扶贫水平是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我国是这样的,青海省也是这样。青海省目前是小财政办大精准扶贫事业,精准扶贫事业主要是由政府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维持的,资金紧张,没有能力吸引优质的社会资源解决青海省的精准扶贫问题,导致青海省的精准扶贫事业缺乏足够的产业支撑,使青海省整体精准扶贫水平处于偏低的状态。第二、贫困面、贫困点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部山区和青海南部高寒牧区。而青海省的优质精准扶贫资源主要集中在省会西宁市和柴达木盆地。这些地方是青海省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青海省产业结构最为完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广大的青海省的东部山区和青海南部牧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教育水平低下,公共服务不足,导致这些地方扶贫难度很大,贫困人口占有社会资源稀少。第三、因为青海省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禁止青海省的生态保护区发展工商业,这也影响了青海省很多贫困地区的发展。因为青海省生态保护面积占到青海省国土总面积的50%以上,这些地方因为保护生态环境而不能发展可以脱贫致富的工商业而处于贫困状态。青海省的精准扶贫事业由于受到当地财政收入紧张的影响,无法为贫困地区提供正常的精准扶贫资金支持。第四、青海省的城镇化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除了青海省省会西宁市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等少数地区的城镇化率达到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以外,绝大多数的地区尚处于城镇化的起步阶段,城镇吸纳人口能力极为有限,无法带动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无法解决贫困地区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严重的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精准扶贫水平的提高。第五、教育对青海省社会经济促进作用极为有限。青海省由于整体教育水平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就业面狭窄,导致很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在考到沿海内地的重点大学之后,不能回到青海省就业。使青海省成为沿海内地发达地区的人才输出地。青海省的高校,除了社会科学以外的自然科学学科,由于受资金、人才的限制,对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作用极为有限。而且青海省的高校和主要的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省会西宁市,距离青海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线比较远,不能近距离地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青海省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由于本地缺乏足够的企业吸纳这些学校的毕业生,而被迫为我国沿海内地的生产制造企业输送技术工人。
2推动建设复合型产业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青海省精准扶贫事业发展
精准扶贫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有力支撑。推动建设复合型产业城镇,可以吸纳国内外的企业利用青海省的优质资源进驻青海省。这样就可以发展壮大青海省的社会经济规模,有效提高青海省社会经济发展效益,促进青海省社会经济进入良性发展,为青海省的精准扶贫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这样既可以为发展青海省的精准扶贫事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人力的支撑,还可以为青海省的贫困人口提供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第一、推动复合型产业城镇化可以培育以生产制造装备企业为核心的,深度融合一二三产业的城镇产业链和产业群。可以吸纳大量的企业入住新型城镇,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青海省的优势资源,培育以清洁能源为龙头的高耗能的产业群、产业链。可以有效地进行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完整稳定的生产链和供应链,增强城镇聚集人口等社会资源的能力,扩大青海省的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目前,青海省的城镇除了西宁市以外的城镇大多存在产业结构单一、社会经济力量薄弱、人口聚集度低、商品自给率不足、生活必需品价格高昂、基础设施不完善、精准扶贫资源匮乏等系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建设复合型产业城镇为平台,培育可以发挥青海省地方优势资源的社会经济发展体系。第二、推动复合型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有效促进青海省精准扶贫事业发展。精准扶贫是一项需要投入充足资金吸纳聚集优质社会资源以产生长期稳定社会发展结构的事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也是一项需要解决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化事业繁荣、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事业,是需要有相应的产业为精准扶贫单位提供科研需求的事业。所有的精准扶贫都必须是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有效脱贫为切入点,以实现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这个事业必须有足够的社会经济规模做支撑,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有效的投入。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精准扶贫事业中,精准扶贫事业的发展只能维持在低水平的状态,这样的精准扶贫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支撑。第三、以推动青海省建设复合形产业城镇为契机,集中社会优势资源,在青海省实施“5+1”的复合型产业城镇化建设工程。这里的“5”是指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格尔木市、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所加的“1”是指环青海湖城镇带。集中青海省的优势资源,利用国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兄弟省区对青海省的对口帮扶以及国家各个部委对青海省安排的各类大中型项目在这几个城镇集中进行包括建立优质扶贫资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地区精准扶贫的灵魂不是在于这个地区是否修建富丽堂皇的城镇和干净整洁的村落,不是在于这个地区有多么响亮的扶贫口号和扶贫标语,而是在于这个地区是否拥有一个稳定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结构。而稳定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结构是需要长期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予以维持的。稳定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结构主要包括拥有良好的工商企业生存发展环境、质优价廉的商品和公共服务、以及高质量的医疗卫生和社会文化服务。这就给青海省推动建设复合型产业城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海省之所以选择在上述地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是充分考虑了这些城镇本来就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底蕴深厚的地方文化、一定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而且这些地方的精准扶贫水平也属于青海省比较高的地区。在这些地方推动建设复合型产业城镇,可以集中优势社会资源,在包括建设高水平的精准扶贫机构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吸引国内外的企业到青海省进行投资办厂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伍海峰 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