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及破解之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加大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力度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大战略。但是,当前我国的投融资机制还不够健全,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融资难问题。基于此,本文探讨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各种融资困境,提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资困境的破解之路。旨在优化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手段,增强其资金支撑力。
关键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破解之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需要雄厚的公共建设资金予以支持。但融资难却是横亘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中的重要障碍。如何突破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资金不足问题,是河南省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逾越的难题之一。因此,本文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困境及破解之路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价值。
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及其融资现状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本质内涵
城镇化指的是在工业化持续发展的带动下,非农产业向城镇不断聚集,进而使得农村人口向城镇不断转移、城镇规模与数量不断扩大、农村地域朝着城镇地域不断转化、城镇生活方式与城镇文明向农村不断扩散的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看,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也是新时代文明发展的主要标志[1]。而新型城镇化是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城镇化提出的,是对传统城镇化模式有选择地继承与创新。其中,新型城镇化之所以称之为“新”,主要是由于其秉承“以人为本”“生态集约”“统筹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动力,切实推动城市的生态化、集群化、现代化以及农村的城镇化发展,全方位提高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走生态环保、功能健全、科学发展、和谐友好、高效集约、城乡一体的现代化城镇发展道路[2]。大力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对扩大内需、培育增长点、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有序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
河南省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区域,目前得益于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经济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同时,河南省作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非常适宜城镇化系统内外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集聚与扩散[3],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具有良好的聚集、示范和辐射作用。近几年来,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较快,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河南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2017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3.80%、45.20%、46.85%、48.50%、50.16%,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初步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方中小城镇相辅相成、层次分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但是,河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城镇化发展水平相比其他先进省份以及全国的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8.52%,河南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36个百分点;按照全国各省市城镇化水平排名,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仍然处于下游,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居于倒数第7位[4]。
(三)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需求状况
影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因素涉及多个方面,资金需求是关键性因素。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发挥中原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三化”协调发展。为此,河南省不断优化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支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河南省对城市供热、供水、污水处理、生态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达到176个,总投资1260亿元;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服务等社会事业项目185个,总投资1462亿元;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62个,总投资867亿元。同时,河南省还加快了城市道路、地下通道、立交桥、停车场等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形成了高效方便的交通网络。这些城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3]。河南省要想全面实现符合“以人为本”“生态集约”“统筹发展”特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高水平、高质量地提升河南省城镇化率,势必会增加对生态环境建设、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等的融资需求。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全国人均建设投入资金约5.45万元。按照《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规划目标,河南省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左右,争取实现新增1100万左右农村转移人口[4],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投入建设资金至少5995亿元。因此,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较高的融资压力,分析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困境,创新和完善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政策,有利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破解融资困境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即城镇化率首次超过了50%,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工业化时代结束之后,城市化发展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快步前进的有力引擎。市场化、工业化与城市化成为拉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三驾马车”。城镇化发展是贯彻与执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性举措。河南省是一个人口大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其城镇化的发展成效与发展水平,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整体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或制约作用。但融资问题成为限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
(二)有利于实现河南省融资市场与新型城镇化的同步发展
近年来,河南省在发展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金融市场给予的支持非常有限,这也导致融资难成为河南省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具体来讲,当前河南省金融领域中的资金投向、机构运作成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执行、产品布局等,都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因此,在推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全面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融资困境,探究能够成功破解这些困境的针对性策略或路径,对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益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系列目标,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新进居民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公共产品供给等,且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予以支持[5]。一般来说,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拨款、财政拨款、外资引进、债券、国内贷款及其他类型的资金等渠道。但河南省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土地出让所得,融资手段单一,加之土地资源有限、融资平台风险较大等问题,使得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较大的资金制约问题。由此可见,破解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融资困境,对于推动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三、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融资困境
(一)政府财政投入占主导,资金来源不足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农民走向城镇,但这并非简单的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更多的是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综合性工程建设项目,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予以支撑。据统计,城镇每增加1人,就需要城镇投入固定资产近5万元[6]。河南省人口基数较大,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更为庞大。河南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投入资金来源中,政府财政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占47.46%,债券融资占28.17%,金融机构融资占14.98%,民间(其他)资金占9.39%。财政投入仍然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最主要的投资主体,而各地区的金融机构更看重的是投资回报率,会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时间及风险,对于周期较长的城镇化基础建设项目的投资较为谨慎。另外,河南省大多数地区的基础设施项目是由政府全权掌握,未能完全有效地进行市场化运营,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引入不足,客观上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经营管理风险,限制了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影响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
(二)政府融资平台运营机制不完善,财务风险较高
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地方政府不得直接向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借款业务。但是地方政府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体部门,必须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庞大资金与政府有限资金之间的矛盾。因此,通过组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让地方政府成为信贷融资的主体,尽可能多地获取资金投入显得尤为必要。河南省各地区积极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建设,为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但是投融资平台大都是依靠政府信用来举债,如果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不到位,资产负债率较高,很有可能造成融资平台资金链断裂,发生财务危机。根据河南省249家政府融资平台的相关数据,截至2016年底,总共融资1672.3亿元,其中债务资金1392.8亿元,而债务融资在融资总额中占83.3%。另外,河南省部分投融资平台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高,平均值达到73.2%[7]。可以看出,尽管河南省地方融资平台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撑,但是融资平台有着较高的财务风险,运营机制有待不断完善。
(三)征信体系不完善,金融市场支持力度不强
不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及征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与河南省征信体系建设有着密切联系,一方面,当前河南省城镇化建设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管理机构和完善的宣传,城镇化建设中的信用体系评价机制运行效率不足,社会征信体系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这导致实现征信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城镇化发展中存在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居民对金融的认知相对薄弱,使得河南省的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融合度较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的融通,降低了金融市场对城镇化建设资金的供给水平。可见,金融政策法规与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削弱了金融支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普惠”作用,影响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资困境的破解之路
近年来,河南省把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之一,有力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问题依然较多,城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融资困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意见十分必要。
(一)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
鉴于当前河南省资金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结合我国发展规划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必须努力扩宽融资渠道,创新城镇化建设融资机制,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正面导向作用,建立起由政府正面引导、市场运作积极配合的融资机制,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筹备充足的资金支持[8]。首先,努力构建多元化的金融融资体系,多渠道、全方位地为城镇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其次,积极加强地方债券管理机制、加大债券发行监管力度,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且长期的资金投入;再次,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扩宽资金来源渠道,让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来;最后,发展创新权益类和债券类金融工具,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提供充足资金。
(二)激发平台活力,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运作机制
要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积极有效地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保障,就必须规范其平台运作机制,促进融资平台顺利运行,积极发挥其应有效能。首先,加强对融资平台企业的规范与整合,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资金投入的正面引导作用,确保市场资金能够有序运作;其次,正确处理政府与融资平台企业的关系,政府要加大对融资平台投资流向、债务规模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以确保融资平台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开展;再次,建立健全企业运作管理机制,确保城镇化建设项目的分析、评估、投资、风控等能够顺利展开,提高平台的投融资运作水平,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与深度
新型城镇化建设受到诸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影响,必须加强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力度,积极改善融资氛围与融资环境。新型城镇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房地产开放建设等诸多项目,要想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政府必须从各个方面做好政策支持,在积极有利政策的支持下尽可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充裕的资金[9]。譬如,对于当前存在的征信体系不健全问题,可以大规模举办“创信”活动,利用各方面的资源优势完善资金担保制度。河南省汝南县近期开展的“创信”活动,既有效增强了当地人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提高了他们的信用度,改善了金融信用社会氛围,又促使金融机构开发出利国便民的金融产品,有效加大了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深度,极大提高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融资效率和融资能力,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实现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的多样化
针对国内外一些先进的融资经验与模式,河南省可以科学合理地予以借鉴与参考,提高对新型融资产品与融资方式的应用水平。譬如,部分发达国家近年来在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常常用到BOT、金融租赁、次级债券、TOT、收入债券等多种新型融资手段,大大拓展了城镇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撑力[10]。对于河南省而言,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汲取成功的融资经验,注重对这些借鉴来的融资手段或融资模式的创新性应用,即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对之进行适度的调整与改变,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些先进融资模式在推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价值。河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但在新型城镇化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不仅限制了河南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甚至阻碍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中部崛起”的发展进程。融资难成为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中的“拦路虎”。只有全面认知与了解当前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具体融资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破解方案,才能提高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支撑力,有效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作者:李刚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