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郊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远郊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远郊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积极推进城镇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天津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心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不同的特点,更面临了不同的问题。本文从远郊区小城镇发展出发,研究天津市远郊区小城镇发展现状,探析远郊区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天津远郊小城镇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远郊区小城镇;远郊城镇化;区域发展

自2005年以来,天津市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积累了以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镇的发展经验,形成了宅基地换房、农村“三区”联动建设和“三改一化”试点改革等“四步走”模式,在创新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发展路径的同时,对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影响力、辐射力、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近郊区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区位、配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使远郊区发展弱于近郊区,因此在城镇化发展中应高度重视远郊区小城镇发展,从规划、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着手,带动天津城镇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天津加快推进远郊城镇化的意义

随着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的不断发展,远郊区城镇化发展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对天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加快远郊区城镇化建设能够带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目前天津市远郊区和近郊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实现城市中心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的三级城乡体系,有利于人口向远郊区转移,推动天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远郊区城镇化建设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提升。远郊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导,推动远郊城镇化发展,特别是发展绿色农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能够带动全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积极发展远郊城镇有利于扩大内需,有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布局。

二、天津远郊小城镇的发展现状

远郊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力量较小,城镇化发展过程主要靠农业发展和农村的工业化推进。远郊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天津市城市主副中心、新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同时,远郊小城镇居民收入、看病、养老、卫生、用电、行路、教育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示范小城镇建设对于带动投资、激发消费潜能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小城镇建成后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随着农村消费转型升级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住房、装修、家电、汽车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消费效应。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生育保险和全民意外险制度建立并有效实施,居民医疗保险筹资补助标准、居民基础养老金都有所提高,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加。村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通村公路实现全覆盖,远郊区县全部达到电气化县建设标准,公交覆盖率达到100%。教育资源不断增加,小学生实现全面就近入学。

三、天津远郊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当前天津远郊城镇化发展仍然面临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推动天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一)公共服务设施落后

远郊区无法进行以土地价格为支撑的宅基地换房模式,因此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方面只能依赖政府投资的单一模式。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规划指导,在公共服务建设方面仍然与近郊区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而导致的交通不畅和信息不通进一步阻碍了远郊市镇的发展。

(二)管理体制有待提升

在远郊区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多头管理、资源分散和各自为政的管理问题。近郊区以规划为蓝本,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高,但远郊区的城镇化发展主要体现出自发性的特点,缺乏统一的建设管理体制,村镇的规划编制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三)产业发展支撑弱

远郊区的企业规模小,特别是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不多,产业发展的支撑弱导致远郊区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特色不够突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乡镇经济发展落后,造成政府缺乏资金,阻碍了远郊城镇化建设。

四、国内外远郊城镇化的发展经验

通过对韩国、美国和苏南地区远郊城镇化发展的经验的分析,天津远郊城镇化发展可在发展方式、产业发展等方面吸收经验,形成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

(一)韩国郊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韩国城镇化发展中注重新城建设,尤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便捷性和人性化。韩国中央政府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中央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统筹作用,中央政府下放了地方审批权,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行政区域的分割,强化了土地开发利用,为实现持续低碳和绿色城镇化提供支撑。

(二)美国郊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众所周知美国拥有众多小城镇,但是都以发展特色突出为主攻方向,同时注重城市建设规划和科学有预见性的管理以及有约束性的法律为支撑。美国的小城镇一般是指小城市,位于都市区与乡村之间的位置。每个小城镇都有一个甚至多个特色支柱产业,例如制造业、旅游业、奶制品业等。

(三)国内郊区城镇化发展模式

苏南模式是非常成功的城镇化模式之一,乡镇政府通过政府在资源调控中的主导作用,支配集体资源,积累财富,走出了一条先工业化后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这种模式带动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有效促进远郊区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苏南模式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顺利找到了远郊城镇发展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带动企业规模的壮大,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

五、天津远郊小城镇发展路径

远郊城镇化发展要充分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撑,采用科学的规划理念和管理方式,加强产业支撑,带动郊区城镇化向绿色宜居发展,打造留得住乡愁的新市镇。

(一)创新发展理念,加强政策引导

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吸引周边人口向远郊地区转移,逐步建立并完善引导城乡居民合理流动机制。打破城乡户口差异,推动农民及外省打工人员向远郊区转移聚集。对于有发展潜力的城镇和重点镇,可以重点培育,对于发展状态不明朗的村镇可适当进行撤销。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强化产业、就业和公共设施支撑,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均衡发展。面向京津冀及国内外产业需求,重点推进产城融合。

(二)突出特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

突出产城融合,在已建成的小城镇周边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结合天津远郊区县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特色,充分考虑城镇本身的禀赋特征,培育现代都市农业小镇、旅游小镇、商贸小镇、文创小镇等。引进和培育特色产业,注重以特色产业为核心,努力发展休闲、餐饮、娱乐、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大力度进行招商引资,找准产业特色,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特色镇之间进行项目合作。

(三)探索合作模式,改革投融资机制

积极推进城镇化金融创新,加强银政企合作,整合资源,构筑新的资本运作平台,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建立健全投融资长效机制,解决城镇化资金投入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问题。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搭建市级城镇化投融资平台,优化政府资金使用方式,通过贷款贴息、贷款风险补偿、融资担保等间接投入方法,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采用BT、BOT、TOT、PPP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性住房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四)加强城市反哺,推动城镇化发展

按照“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加大城市反哺农村的力度。具备一定产业发展基础的小城镇,增配各类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整治、美化环境,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其建设资金主要由村集体出资。发展基础薄弱的城镇,可增配公共配套和基础设施,整治、美化环境,建设资金主要由村集体出资,政府可适度给予一部分建房补贴和基础设施的投入。

(五)优化融资模式,创新投资机制

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创新融资手段,拓宽融资渠道,利用国家发行城市债发展的政策机遇,探索远郊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推动投融资平台建设,吸引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通过实施放宽准入、完善监管、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建设。

(六)强化统筹发展,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按照保障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向农业转移人口和外来人口提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以全市统一标准,跨越区县层级,统筹全域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全域全民共享发展成果,逐步消除“城乡二元”、“本外二元”结构,推进农民与市民、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的融合。依据城镇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特征和增长趋势,统筹布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社会福利设施。

(七)注重统一管理,力求高水平规划

远郊地区的小城镇对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是相对短缺的,因此这对规划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统筹规划,集约式发展,在规划中注重强调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的规划理念。规划布局中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坚持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将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使城镇化建设具有法律效力,建设项目必须服从城镇总体规划。以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和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建立并完善智慧型社区管理模式,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六、结语

远郊小城镇与近郊小城镇在发展质量和规模上都存在着一定差距,远郊区小城镇的发展要实现突破发展,必须要挖掘特色,充分利用腹地作用和人口优势,做大做强产业,形成一条有特色的后发制人的远郊区城镇化发展之路。

作者:李李 单位:天津市经济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玉佩,刘春艳,刘俊迈.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对策研究[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41-45.

[2]于涛,张京祥,罗小龙.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县级市城市化质量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7-12.

[3]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等.发达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测度及其提升对策———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7):50-55.

[4]张平.大城市周边农村城镇化政策创新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现代经济探讨,2013,(3):54-58.

[5]张小平.新户籍制度改革与重庆的新型城镇化建设[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5(9):13-15.

[6]尹晓水,易德琴.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庆工业镇发展策略研究[C].城市发展规划大会论文集,2014第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