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发展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城镇化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克服城乡“二元经济”、“三农”等障碍的主要策略。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探讨了国际城镇化发展所积累的一些优秀经验,然后分析我国金融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联系,并指出金融业在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金融体系也随之不断发展,很多学者对金融发展、城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展开探讨。郭新明指出,城镇化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发展项目,不过,金融是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主体,对不同类型城镇化机制的转换、实现等发挥着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郑长德指出,金融中介发展对城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引导效应,其表现包括:促进不同类型生产要素的空间聚合,并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确保其实现有效聚合、减少运营期间的交易成本、增强聚集经济效益,并且能够为进一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发展等奠定稳固基础,所以,金融支持能够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一、金融发展和农村城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金融发展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1.金融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持续完善。金融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发挥第三方的功能,吸纳社会大量的闲余资金,然后通过金融系统转移给需求者,由此来看,金融系统能够促使储蓄尽快地转变成投资,以此促进金融资源的科学配置,并且它还具有调整价格、风险管控、整合信息、流动供应等作用;金融系统利用以上功能能够真正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高储蓄率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当进行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建设、农村金融的改革等都必须要投入大量资金,较高的储蓄率是实现资金持续流入的一个重要基础;但是,只有大量的资本累积,却未高效转换成投资也是没有益处的,储蓄-投资转化率的变化则是实现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一个关键要素。
3.金融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结构效率能够确保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空间层面的高效聚集,并由此获得规模效应,确保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农业工业化水平越高,解放的农村人口越多,农村人口涌入城镇,推动城镇化发展。而现阶段,我国农业工业化发展规模有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然会限制城镇化的发展步伐。故如果要持续推动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将必不可少,但目前在国内很多城镇地区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依靠中小型企业来推动,这一类企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该类企业资金来源多数为自有或私下集资,较少通过金融进行融资,其资金来源的局限性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简而言之,融资难的现实问题已经是影响中小型企业健康、稳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怎样有效发挥金融功能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成为现阶段亟需探索并解决的一个难题。
4.金融变革能够产生“吸附效应”,加快城镇化进程。随着市场化进程,金额工具、金融创新、金融改革等层出不穷,且因其强流动性的特点,促进城市区域金融中心的文化、经济等借助于不同的路径往外拓展或转移,并且产生吸附效应,人才、资金、政策、配套措施逐步发展完善,形成聚集,此辐射效应能够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持续增强,进一步促进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的目的。
(二)城镇化对金融发展的影响
1.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实现社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完善产品供应体系,扩大实体经济发展规模,为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城镇是人们日常生活、社会往来、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枢纽,随着城镇化的迅速发展,愈来愈多的人流、资金流等汇聚于城镇,进一步促进城镇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有助于扩大城镇的经济规模,同时为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促进金融业持续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水平,反哺城镇化的发展。
2.城镇化的发展将会聚集大量人口,同时带来更多的潜在消费人群和消费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将成为实现消费层次的不断升级,为刺激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城镇化水平越高,将吸引越来越多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城镇人口的增多必然能够刺激金融服务需求量的提升,为城镇金融业的业务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二、我国金融与城镇化发展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供给分析
目前我国城镇金融体制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商业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为核心,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辅,其它中小型金融机构实施补充配合的多体系、多机制的发展格局。由图1可以看出,2011~2020年间,我国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14.6万亿元至2020年的39万亿元,十年增长24.4万亿元,年均增幅是2.4万亿元。但从整体上看,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却不断减少,这表明我国金融机构虽然在总量上不断增加对农村经济的投资,但实际在农村金融的扶持力度方面却不断降低。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需求探讨
1.农户的金融需求
在实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一般有三类,其分别是:农民、农村乡镇企业、农村政府单位。实施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根本目标是不断压降农村人口,促使农民向城镇迁移;农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导力量,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他们不但是农村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也是农村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服务对象。深度剖析我国农户贷款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户贷款额相对比较低,同时空间形态方面具有相对分散的特点;二是根据农户贷款对象来看,大部分都是相对富裕的、掌控大量社会资本的优质农户,方可通过正规的金融部门成功申请贷款,但是对于贫困农户而言,通常无法顺利地拿到贷款,被迫向一些非正规金融单位求助,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镇地下金融机构的出现;三是农户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多样化。由于城镇化建设水平的持续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转移,发达地区的农村经济收入出现多元化的变化特点,农民的经济行为愈发复杂、多样,一定程度提升了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新要求。
2.乡镇企业的金融需求
按照统计部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特别是城镇中小企业创业初期,其资金主要来自有资本,部分来自亲友等,通过金融途径获取资金的比例非常低。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至一定规模,经营情况稳定,盈利水平可观情况下,才容易获得金融机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包括两种:农村资源型与龙头型。农村资源型因发展规模有限,信息不透明,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难以评估投资的风险,导致融资困难;但是龙头型企业其经营管理较规范,相比之下,更加容易获得金融机构青睐,更容易获得贷款支持。
三、我国金融在加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金融扶持政策无法迎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多年来金融在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存在的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金融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战略存在矛盾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逐步由“政策性”过渡到“商业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根本目标,在贷款投向方面具有明显的商业化特点,通过政府型金融扶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的功能逐渐减弱,对全面开展城镇化建设带来阻碍;其次,一直以来很多金融单位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模式,注重点多面广、单位层层下设的发展理念,通过一系列竞争手段其争夺储蓄用户,容易造成低效生产、无效生产的情况出现。
(二)金融扶持模式单一,市场调节功能未充分发挥
由于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金融需求也不断变化,对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日益增加。针对现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大量的金融需求,比如信用机制、财务咨询、证券投资、基金托管、信托业务、期货业务、保险业务等的需求越来越多,对于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乃至政策、监管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城市金融机构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推动城市金融快速发展。而相比之下,城镇金融机构仍无法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发展模式仍较为单一,队伍建设的相对落后,服务功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能及时跟进金融创新模式发展的步伐,其市场调节能力未充分发挥,阻碍了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发展进程。
(三)政府服务的缺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镇金融的发展
我国金融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然而城镇金融发展遭到限制的根本因素是由于地方政府的金融管制及服务缺位,大部分地区农村金融部门长期以来处于市场垄断地位缺乏创新意识,无法及时跟进市场化前进步伐,相关政策措施持续守旧,导致小城镇金融市场的市场竞争不充分,这必然会导致金融市场效率的不断降低,甚至可能对资金供给带来不利影响。
四、健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金融支持作用的策略
金融体系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城镇化建设水平,面对日新月异的城镇化设,金融机构需要在未来的城镇化进程中谋求长远发展,实现对城镇化建设的多渠道、全方位、高效率的资金支持,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制订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当地政府应按照当地的地区经济宏观环境,因地制宜,制定城镇发展战略,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实施有助于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金融支持措施,彰显突出金融体系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促进与调节等重要功能,通过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金融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才能长足有效推进城镇金融的稳步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的城镇建设融资手段
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必然会涌现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要加强市场摸查及调研,挖掘市场需求,大胆尝试,开拓创新,探索多元化的城镇融资方案,开展如保理业务、跨境人民币、境外业务融资、政银保支农支小、票据贴现、互联网金融等全新业务,全面提升城镇金融模式的竞争优势。
(三)金融单位需要明确切入点,全面提高金融扶持力度
相关金融部门需要在全面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及金融机构自身的业务发展情况,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不断寻找促进城镇建设的发展机遇。“双转移”是小城镇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小城镇在特定时段中着重发展具备竞争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中心城区配套建设的工业,吸纳中心城市迁移出来的加工业,金融部门需要因地制宜,找准自己的切入点,支持城镇第二产业的发展。此外,金融机构应需要在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城镇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寻找发展机遇,尤其是具备需求潜能、就业规模大的服务业,为面向城镇社区服务的不同服务单位提供金融支持,实现产业金融创新,激发城镇第三产业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把握金融需求变化趋势,提高综合性和个性化服务能力
金融机构要有长远发展目标,敏感捕捉市场金融需求的变化,在积极开展传统业务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开创全新的业务领域,积极推进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为客户订制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适应城镇金融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冯觉纯 单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