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耦合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加快实现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区域规划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山东省17市的新型城镇化与物流水平的耦合程度,通过构建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获得相关指标权重,从而得到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新型城镇化与物流发展水平耦合程度稳步提高,但地区差异仍明显存在,物流水平由领先到滞后。两者的协调关系将直接影响城镇化的发展质量,应进一步加强山东省物流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应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物流;耦合协调模型;发展水平
0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重点强调要“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以提高综合质量为导向是新型城镇化的显著特征和内在要求[1],山东省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大省和人口大省,其功能完备、布局合理与否,对区域协调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近几年中,山东省经济发展成果突出,物流作为基础性、战略性行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2],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物流发展提也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实现城镇化水平和物流协调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分析新型城镇化和物流水平的演变情况对区域规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城镇化发展规律的研究起始于美国城市地理学家Northam在1979年提出的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定律,认为城镇化可以带动整个地区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目前现有研究中,对新型城镇化和物流两者之间的研究较少,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两者的关系主要聚焦在与流通业之间的关系探讨上,认为流通业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以促进新城镇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发展[3],对城镇化起到稳定促进发展的作用[4],对社会发展带来规模效应[5]。对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付东明通过将系统动力学与云模型方法相结合,对城镇化和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了研究[6]。陈国宏运用区位熵研究方法,发现了城镇化发展和物流产业聚集成正相关[7]。梁雯等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前者对后者具有正向带动作用[8]。总结现有文献可以发现,目前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与工业、金融业,以及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研究内容过于宽泛,本文以全局视角出发来研究新型城镇化和物流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以我国沿海和经济、人口大省山东省为研究对象,以期对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协同发展的提高提供借鉴意见。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研究对象和主要思路。立足于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山东省1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山东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53年的7.3%提高到2018年的61.18%,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时间(2014~2020)和山东省实际情况,选取2014、2016、2018年作为主要研究年份,通过使用熵值法来得到各指标的权重,以此进一步得到城镇化和物流的发展水平,运用耦合度模型进行耦合协调分析,探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的演变关系。
1.2指标体系构建。在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中,原有的城镇化指标衡量体系虽然经过我国学者不断改进,但是仍然存在覆盖面窄、指标选择契合度低的问题,传统的指标评价方法显然不能体现出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和发展水平。鉴于此,本文在本着指标的科学、系统、可比、可操作性的基本原则,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上[8-10],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四个维度选择27个指标来探究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演变趋势。在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中,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上[11-12],从物流规模、物流效益、物流基础设施角度出发,选择了11个指标对物流发展水平进行探究,同以往部分指标体系相比,直接引入了物流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会物流总额等指标,更能直接的反映物流的发展水平,以期实现对山东省物流水平的综合测度。综合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1.3数据来源。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单元,分析山东省17个城市2014、2016、2018年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协同问题,文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物流统计年鉴》,对于部分缺失的数据在不能直接获取的情况下,采用插值法等进行赋值,同时,物流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时间较短,统计数据较少,部分的数据存在一定获取难度,选取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的数据来代替部分物流业的数据[13]。
2新型城镇化和物流水平研究
2.1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分析。通过对指标数据的分析收集,通过极差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再运用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根据2014、2016、2018山东省17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运用ArcMap自然断裂法进行五级分类,得到三年的空间格局,以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演变趋势。由(图1)2014、2016、2018三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可以看出,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逐年上升,低城镇化率城市逐年递减,由多变少,到2018年为止,高城镇化率城市为济南市、青岛市,低城镇化率城市到2018年只有莱芜市,地区差异逐渐缩小,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布局,趋势符合山东省自身发展情况,山东省作为沿海经济人口大省,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和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结合自身优势,新型城镇化率有显著提升。
2.2物流综合水平分析。运用前文所提出的物流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山东省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后,得到各年份的物流发展水平,如表2所示。根据物流发展的综合水平制作折线图,以分析物流发展水平的演变趋势,山东省物流发展水平呈高—低走向,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布局,山东省2018年物流发展水平有所下降与国内市场总体需求下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整体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息息相关,但从总体来看,物流水平仍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求进的总体态势。
3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耦合研究
根据山东省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和物流综合评价水平,进行耦合研究,在参考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级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从时间发展的角度来看,2014年山东省的新型城镇化和物流耦合协调度介于0.3073~0.8684之间,2018年则介于0.4468~0.8549之间,东部地区保持初、中级协调型,西部地区以勉强协调为主,中部地区的莱芜市则由轻度失调变为濒临失调,东营市、威海市、济宁市、日照市、莱芜市、滨州市的协调程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仅枣庄和莱芜处于濒临失调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发展水平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稳步上升的趋势,地区间差异逐渐缩小。整体布局呈现沿海城市普遍高于内陆城市,与山东省的海洋强省定位相符。
4结论与对策建议
4.1结论。本文选取年山东省17市指标数据,通过构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及物流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和物流的发展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分布两个角度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水平与两者的耦合协调度之间存在影响关系,两者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基本保持协调一致,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城镇化区域不平衡现象显著。整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东西部沿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物流综合水平总体仍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区域间差异较大。(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山东省东部沿海地区主要保持初—中级协调水平,中部地区部分城市有着较大提升,未出现协调发展状态,综合来看,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着物流动力不足的问题,二者的协调度将直接影响城镇化质量的总体提升。
4.2对策建议。依据本文的相关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山东省进一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物流一体化高质量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1)山东省城市间差距较大,在规划发展过程中需进一步提高东部地区沿海城市的经济扩散效应从而缩小城市间的发展差距,加强城市发展联动机制,通过城市间协调发展来提高城镇化进展速度,形成海陆并进的发展格局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和物流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2)山东省应进一步扩大物流发展的规模,改善物流企业的结构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支撑城镇化的发展,因地制宜的制定整体的发展策略,着力打造新型物流体系,不断提升山东省的综合物流水平。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加大硬件设施的建设力度。
作者:王琦 王淋 单位:北华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