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论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提要]新型城镇化是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城镇化已经不再适宜单一化的发展模式,打破行政区划、城镇组团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依靠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对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结合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讨论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的路径,并提出促进甘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甘肃;关中平原城市群;新型城镇化

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已经推进多年并取得很大成效,城镇化发展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也在不断地呈现。随着区域内城镇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加,人口规模效应发生变化,传统的单一化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通过加强城镇间的联系,促进组合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甘肃城镇内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呈现出很多区域间的问题,如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进而导致城镇与城镇之间绝大部分区域发展极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国家提出城市群的发展战略,为甘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契机,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可以通过依托兰西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来改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质量。

一、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迅速,但城镇化水平低。随着城镇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不断繁荣,甘肃城镇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不断改进,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城镇人口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9年底,甘肃常住人口达到2,647.43万人,城镇人口1,283.7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8.49%,比2015年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但相较于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65%,低了16.51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有45.4%。可以看出,甘肃的城镇化率增速较快,城镇化的发展步伐快速,但是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相比,甘肃城镇化水平还是较低。

(二)城镇综合能力提高,居住环境有效改善。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有效改善了区域内基础设施状况,促进了城镇在综合服务能力方面的明显提高,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一,交通基础条件得到改善。甘肃交通状况促进了城镇经济的繁荣,加强了城镇与城镇之间经济联系,提高了居民的出行便利程度。2019年底,甘肃公路总里程达到15.1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453.13公里,等级公路里程14.65万公里。同时,村村通公路覆盖面不断扩大,加强了城镇与农村腹地的经济交流,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通讯设施进一步完善。2019年甘肃固定电话的用户为327.3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871.30万户,比2018年增长2.5%,2020年甘肃实现地级城市5G网络的覆盖,多元化、精细化综合通讯能力进一步发展。第三,城镇绿化面积稳步增加,区域绿化布局逐步合理化。2019年,甘肃新增改造城镇区域内绿地面积114.16公顷,改造扩展小园林16个,建成生态化城镇4个,建设海绵公园,增加了城镇区域内的湿地绿化,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空气质量,城镇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第四,城镇环境改善能力提升。甘肃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深化推进区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活动,2019年城区污水处理化率达到96%,城镇居民垃圾分类收集的覆盖率达到64.5%。同时,城镇居民的环保意识有所增强,城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甘肃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严重阻碍着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一)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差异大。一方面甘肃城镇体系结构以小城镇为主,城镇发展规模偏少。2020年甘肃大、中、小城市数目的比例为1∶2∶11,而全国的大、中、小城市的比例则为1∶5.84∶9.86。可以看出,甘肃大城市比例偏小,仅有省会兰州一支独大,中等城镇和小城镇数目较多,城镇化体系结构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另一方面甘肃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区域间的发展差异较大。甘肃省内城镇化水平最高的为嘉峪关市,城镇化率为93.68%,而武威市仅有35.60%,区域间城镇化发展差异显著。

(二)城镇化功能不完整,区域发展动力不足。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配套资源严重短缺,限制着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步伐。一方面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项目的投资带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缺乏大企业支撑,甘肃省内企业数量总体偏少,且大多数以小型民营企业为主,支柱性产业优势不明显,造成经济投入方面的短板,使城镇化的发展缺乏动力。区域内市场化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力度不够高,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发展程度低,制约着甘肃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城镇教育和卫生、医疗资源的分布,存在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小城镇教育资源远远落后于大城市,科技发展滞后。小城镇医疗条件、子女就业、失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滞后,造成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下降。

(三)城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一方面甘肃地形呈狭长分布,东西部地区城市间的空间距离较远,城镇与城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城镇与乡村的联系较少。区域中心城市与小城镇之间经济落差较大,受空间地域条件的限制,不能进一步扩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另一方面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较大,不能够开展城镇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平等交流,城镇之间无法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城镇的总体服务功能逐渐下降。基础设施的落后,交通通行的不便,也是造成城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的原因之一。此外,地方政府和居民对发展的保守观念也制约了与其他城镇和区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

(四)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制约着城镇化进程。甘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大多数的城市呈河谷地带分布,地域的空间格局严重限制着城镇化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发展缺乏广泛的腹地。其中,河西地区生态环境主要存在土地荒漠化及大面积的缺水现象,进而导致严重超负荷开采地下水资源。陇东地区生态缺水严重,土地盐碱化加重,绝大部分地区多年降水不足300毫米,并且蒸发量高达2,000毫米,水资源成为影响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甘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较多,再加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短缺,给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三、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要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推动作用,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的地理区位优势,带动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和区域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甘肃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一)区位优势的协调与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柱,是亚欧大陆桥发展的经济支撑点,是西部地区城市走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通道。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实现甘肃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区位融合,银西高铁的开通,更加完善了甘肃与关中平原地区互联互通的优势,加强了出行的便利与经济的联系。利用关中平原城市群显著的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古丝绸之路的最大潜力,是促进甘肃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有利于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二)经济发展的交流与合作。第一,积极嵌入关中平原产业体系中,加强产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银西高铁的开通和使用大大缩短了庆阳与西安、银川两个大城市之间的距离,构建起了一小时和两小时的“经济圈”,拉近了庆阳与关中平原多个城市之间的距离,加强了产业合作的基础。积极引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企业在庆阳地区投资建厂,使庆阳产业的发展嵌入到关中平原城市群中,扩大特色产品的销售范围,积极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庆阳集聚,以庆阳市中心城市为契机,辐射带动周边县区城镇的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区域内经济的进步。第二,加快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利用银西高铁的交通优势,加快与关中平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衔接,积极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甘肃省各城镇聚集,发挥最大效果的释放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高铁的带动下实现快速高质量的发展,为甘肃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助力。

四、关中平原城市群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借助甘肃与关中平原城市的区位联系,进一步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是推进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具体对策: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发展差距。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必须要加强城镇建设的管理水平。切实完善甘肃新型城镇体系,加强城镇空间结构、人口数量、资源优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统筹,集中优势条件发挥产业、技术、人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以科技体制改革、人力资源集聚、产业间合作发展作为发展的重点,以促进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换的应用。积极推动甘肃新型城镇建设从规模效益向“精明增长”的方式转变,以及生产模式从粗放发展向精细管理的方向转变。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带动下优化甘肃城镇产业结构,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并推动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产品的市场化和公众的社会化发展,加强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专业分工和协作,增强中小型城镇产业的专业化的承接能力,并且在优化整合现有产业的基础上,提升产业整体的聚集度和竞争力,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同时,还要抓住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发展带来的机遇,探索出一条适合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从而最大限度地缩小甘肃城镇化的发展差异。

(二)完善新型城镇化综合服务功能。首先,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完善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推进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其次,扩大城镇区域内资金的投入,弥补甘肃省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金缺乏问题;再次,根据甘肃省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的整体格局,对学校区域、医疗卫生机构、文化娱乐场所、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合理布局,加快推进公共设施服务均等化,有效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最后,进一步提升甘肃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甘肃城镇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设脚步,提升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为甘肃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加动力。

(三)加强城镇之间交流与合作。一方面在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推动下,加强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展综合性的规划建设,把规划与城镇建设再次升级,提升城镇的服务功能与城镇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完善甘肃城镇服务的基础设施,优化城镇之间的路网结构,并且科学合理地布局城镇内部各个功能区,提高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甘肃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应加强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在产业合作、文化交流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关中平原城市群的产业在甘肃省内集聚,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四)加强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力度。第一,积极加强对居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城镇居民对环境保护的认知,让环境保护的理念融入到城镇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城镇居民对环境治理保护的先进意识。第二,加强城镇建设土地的利用效率,科学合理挖掘土地的更高价值,对城镇生活垃圾箱投放、杂物的收集地点和堆放区域应合理布局,减少对城镇土地资源污染和浪费,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三,借助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的推动力量,加大地方政府对治理城镇环境的投资力度,实现大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甘肃新型城镇化的稳步发展。

作者:白惠文 刘泽 齐欣 单位: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