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城镇化协调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

摘要:探讨了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互动机理,从挖掘文化资源、助力特色发展,依托文化产业、促进绿色发展,加快文化贸易、推进开放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民族文化产业;城镇化;协调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我国未来城镇化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关于城镇化过程中如何保护与传承文化,使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国内学者主要从文化产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和发展策略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1-4]。虽然城镇化对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保护带来了机遇,但也在文化资源的整体性、文化保护的复杂性和保护力度等方面带来了挑战[5]。鉴于此,研究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1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1协调发展有利于保护民族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民族文化的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民族文化逐渐消融,文化保护迫在眉睫。城镇化应注重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产业应成为民族地区城镇化的“主战场”。依托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生产要素价值,通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实现民族文化的保值增值,带动地方经济增长。这将转化为民族文化保护的动力,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2协调发展有利于城镇化转型发展。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是城镇转型发展的重要支点。文化产业的产业关联性强,具有能耗低、附加值高和市场空间大等特点。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使城镇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进行优化升级,而且有助于挖掘服务业的就业潜力,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城镇集聚,促进农村人口向市民化转换。

1.3协调发展有利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近几年,文化产业投资规模持续扩大,文化产业呈快速增长态势,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城镇化通过拉动投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城镇化发展规律,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集聚,将会产生巨大的消费累积效应,进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源。因此,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将加快产业和人口的空间集聚与扩散,成为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的互动机理

2.1民族地区城镇化对文化产业的影响。2.1.1城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要素供给。资金和人才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城镇化过程能够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人才和智力支撑。民族地区城镇化的推进,能够实现资金的可持续积累,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城镇化过程也是人力资本积累的过程,能够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城镇化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等公共服务,提升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2.1.2城镇化为文化产品提供市场需求。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是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城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能够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首先,城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动力。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而多彩独特的民族文化能迎合城镇居民的多元需求。其次,城镇化本质上是以人为中心的人口城镇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不断转化为市民,这就为民族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消费潜力。2.1.3城镇化有助于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城镇化的特点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生产要素不断集聚,这有助于民族文化产业集聚,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进而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集群内的民族文化企业可以减少交易费用,使产品成本显著降低,同时可以提高协作效率,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集群内民族企业间将会形成同业竞争,有助于为民族文化企业带来创新动力。因此,城镇化的集聚效应有助于提高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民族文化产业实现长足发展。

2.2民族文化产业对城镇化的影响。2.2.1民族文化产业赋予城镇文化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文化传承的城镇化。城镇化需要与民族文化产业融合,通过发展文化产业赋予城镇文化内涵,实现民族文化传承目标。要想克服城镇建设趋同化弊端,就要使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同步发展。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彰显地域文化特色,赋予物质载体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城镇文化灵魂,提升城镇建设品味,避免“千城一面”,建设让人记忆深刻的城镇名片。2.2.2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利于加速城镇化。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产业水平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加快城镇化步伐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化产业与其他关联产业融合性高、辐射性强,这使得民族文化产业在自身蓬勃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他关联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通过发挥对关联产业的推动作用,实现转方式调结构和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目标,在加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2.3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助于城镇人口就业。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居民福祉为核心,重点解决城镇人口就业这个农民转变为市民面临的关键问题。文化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较多的城镇劳动力,有助于解决城镇人口的就业问题,提高城镇居民福利,推动实现“人的城镇化”。此外,民族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性强,可以通过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提高其他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

3民族文化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路径

3.1挖掘文化资源,助力特色发展。首先,以文化为导向,科学规划城镇格局。要因地制宜,以文化资源为核心,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城市规划,让民族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扬。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加快城镇文化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城市品位,将民族地区城镇建设成为有历史、有文化、有乡愁、有韵味的特色文化城镇。其次,立足文化资源,明确城镇定位。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资源优势,遵循民族地区文化脉络,突出传统历史文化特点。注重保护原始风貌,挖掘“山水、文化”特色,将文化产业与城镇定位紧密融合,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镇个性文化。建立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布局合理、链条完整、效益显著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色城镇。

3.2依托文化产业,促进绿色发展。首先,以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为驱动,形成绿色城镇化产业支撑。以民族文化旅游为核心,带动民族文化影视业、文化演艺业、艺术品业、文化会展业等各类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作为民族地区城镇化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结构优化的良性互动中形成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引擎。其次,以文化产业集约化发展带动城镇化绿色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要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坚持走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绿色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业成熟度,增加民族文化产品附加值,提升民族文化产业竞争力。把握“一带一路”机遇,带动民族文化和文化产业“走出去”,提升民族地区城镇品牌竞争力,进而形成城镇化绿色发展新动力。

3.3加快文化贸易,推进开放发展。首先,以文化特色促开放,加强城际联动。结合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特色文化产业投资。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域壁垒,促进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以文化产业分工为切入点,深化民族地区对内、对外区域协调合作,提高文化产业的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水平,加快形成城镇化开放发展新格局。其次,以文化贸易促开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民族地区文化产业要把握“一带一路”巨大的需求潜力,积极开展文化贸易。完善民族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对文化产业和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加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整合沿线国家和地区需求和政策信息,为融入境外文化贸易提供信息支撑。注重利用“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沿线交流合作平台,通过文化产业交易会、文化创意展交会、文化展演交流活动等形式,加速文化贸易开放发展,加大民族地区城镇与沿线城镇的交流,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作者:李娅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