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城镇化问题与解决方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以人为本城镇化问题与解决方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以人为本城镇化问题与解决方法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视域下,通过对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概念的解析和对国外城镇化例子的分析,提出了当代中国城镇化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前提条件下去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朝着可持续化方向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以人为本;农民工;公共服务

1引言

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现如今对于城市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活的要求,或者单纯的工业化,或者单纯的商业化,而是要考虑到人的宜居性,即以人为中心,以人为主体,融合生活、商业、文化、生产、生态等几大功能,使现如今的城市变成宜居的城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倡的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放眼全中国的发展,简单的来说就是建设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解析

城镇化,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一种过程,一种从乡村逐渐变为城市的复杂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农村人口不断转移到城市,从农业身份转变为非农业身份,随之相伴的就是各个大、中、小城市的不断扩张的过程。而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正是基于我国特殊的发展城镇化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一种解决办法。

3基于国外城镇化中发生的问题所引起的思考

3.1英国的城镇化

英国的城镇化开始于圈地运动,采取的是通过暴力手段来强制性驱赶小型农民离开土地,导致英国约有一半的农业劳动力进入城市,被迫成为城市的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这次运动虽然在短期内快速的促进了英国的城镇化进程,但是也产生了很多弊端。因为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导致了英国许多大城市人口迅速膨胀,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居住环境恶化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因为盲目的驱赶农民,造成了很多离开土地的农民饥寒交迫,甚至大批死亡,反过来说,这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3.2韩国的城镇化

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开始了城镇化,因为重视农业、农村以及人的发展,所以通过促进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的住房需求,解决了之前遗留的城市问题,也解决了当时农村经济面临崩溃的局面。通过升级产业结构带动人口转移,大大的降低了农业人口比例,形成了人与城镇化的良性循环,避免了很多问题,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4我国现如今城镇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1城市和农村在经济资源方面的分配不公平

根据我国之前改革开放所提出来的让一批城市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思想,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批大城市超前发展,随着这些城市的带头作用,有一大批内陆城市也开始慢慢的发展起来了。但是,有很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因为政策和资金问题发展的相对缓慢,同时,城市和农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很好进行融合、流动,使得城乡在个人收入、教育、医疗服务、消费和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4.2人口的过度集中造成了大城市的环境及资源的压力

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会带来人口快速的向大城市集中,从而增大城市中水、土地、环境、交通等资源的压力。首先,由于人口和随之产生的产业不断地向大城市集中,导致许多大城市水资源供应不足,人们的人均用水量逐年下降。其次,由于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中土地资源的压力直线上升,许多大城市的人均土地指标均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再次,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后,对城市的道路,公共绿地压力逐步增大,造成现在很常见的交通堵塞,城市因发展而产生的废水、废气、废物量的增长导致了城市环境污染的加剧[1]。

4.3农民转移的不完全导致了农村的衰败和留守

因为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许多农村人口的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但是城市中的房价,教育以及医疗等生活成本远远高于他们所能负担的生活成本,就迫使绝大多数的农民工将他们的老人以及子女留在家中,形成了现在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其次,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造成许多农村出现了人口流失的现象,导致了现如今的“邳州现象”“无人村”等问题的出现。

4.4“候鸟式”迁徙以及带来的问题

虽然很多农民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城,但是这种进入并不彻底,他们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大部分的农村劳动力既不能从农村农业中退出,又不能完全的融入城市,在城市中他们不能享受到应有的福利待遇,同时也因为生活的需要无法单纯的在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所以出现了大批的“候鸟式”迁徙的农民工,同时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影响。

5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就是人的城镇化,“人”是根本,“化”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我们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从传统的关注物转向现如今的关注人。

5.1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解决人去哪里的问题

农业转移人口进入城市,进行人口市民化。首先应该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要让农民利益最大化,而且此处既得利益是实际利益,即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土地使用权的有序流动。现如今高额的房价使农民工在城市中安家立业的成本远远高于所能负担的生活成本,只能被动的两地徘徊,另一方面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农村土地的大量闲置,荒废,这对于城市发展是及其不利的。

5.2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要解决人如何市民化的问题

5.2.1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是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因为户籍制是与众多社会福利、权利等相关,所以建立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很有必要,减少因为户籍差异引起的利益不均等化,并且最终能实现户籍制度和配置制度的分离,逐渐减少依附在户口本上其他福利,使户籍证明的作用仅仅是为证明身份[2]。

5.2.2建立完善的住房体系

因为现如今的“候鸟迁徙”、“钟摆式”等问题的出现,很大的原因就是城市房价持续升高,远远超出了进城务工人员的正常支出,所以要保障城市住房向农业转移人员倾斜,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构建多层次住房供应系统,同时扩大住房公积金的覆盖范围,完善住房补贴和优惠制度。结合我国当前农民工转移进城务工居住环境的情况,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不仅是目前转移人口最好的选择,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选择,所以对于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规划必须慎重,并且要不断完善市政设施,改善居住环境,逐步创建适宜转移人口的住房环境。

5.2.3创造充足的就业机会

想要有稳定的生活,首先是要有稳定的收入,当然就需要稳定的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基本生活。我国现如今有近30%的农民工无固定工作,就是说这部分农民工就业得不到保障,频繁流动。因此,有一个固定的工作,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一个重要的步骤。

5.2.4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基本公共服务指的是满足老百姓基本生活,基本尊严,和基本健康所需要的公共服务,是最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公共服务。其实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是在关注其享受机会和享受结果的相对均等,不是绝对的平均化,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可以享受国家最低标准的基本公共服务,但是如果要做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首先是需要在空间上合理的布置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务设施;其次是要建立公共服务的标准,消除城乡差异[3];再次,是要保证充足的财政投入,保证建设的标准和质量,以及后续工作的可持续性。

6结语

我国城镇化的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的过程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伴随着发展的不同的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会发生变化,但在就业,户籍,住房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必须要保障,而且这种保障要保证质量和可持续性,应该结合不同时期,不同需要,不同发展,因情况而异的解决。但是,解决这一切问题的前提,就是要以人为本,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我国的城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3(8):7-10.

[2]徐选国,杨君.人本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本质、特征及其可能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2):15-20.

[3]梁鹤年,阎炎,李倩.理想的城市以人性为本——访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梁鹤年教授[J].中国土地,2013(5):8-11.

作者:马素梅 单位: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