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镇化发展对策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生态城镇化发展对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生态城镇化发展对策

摘要:报告重提厚植生态文明,永州市政府大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在此背景下,探讨永州生态城镇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永州要以生态理念发展城镇化,构建科学的生态城镇产业体系,打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城镇,低碳、集约整合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城乡要素供给,提高城镇综合生态承载力来,以促进永州生态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永州;生态城镇化;生态产业;低碳;集约

生态城镇化建设强调以生态文明理念发展城镇化,追求城镇化进程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最优化。十八大提出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必须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一起抓,特别突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重提生态文明,其中一条就是“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2014年,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走生态城镇化之路。永州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守住生态底线。因此,探讨永州生态城镇化建设问题,对于破解永州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凸显矛盾,探索生态城镇化的科学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1永州生态城镇化发展现状

永州市地处湘西南,辖二区、九县,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全市有112个镇、75个乡、15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14.86万人。2014年湘江源头片区所在地永州江华、宁远和蓝山纳入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1]。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48.3%。近年来,全市小城镇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全市强力推进“城镇提质战役”十大工程建设,实施城镇提质重点项目212个,完成投资367.3亿元;市本级动工城建项目43个,完成投资137.2亿元,增长37.4%。县城扩容提质和特色小城镇建设逐步开展。祁阳县、东安县芦洪市镇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及回龙圩等国家、省级重点镇建设扎实推进,江华获批国家园林县城,宁远县湾井镇入选国家特色小镇。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江华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前,全市有全国重点镇13个、省级中心镇11个、特色镇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6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有2个镇被列入湖南省第三轮示范镇。2018年,永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厚植生态文明优势,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深入实施“强规、增绿、洁地、净水、治气”工程。江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永州生态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矛盾凸现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如零陵区对湘江河流风光带和老埠头矿区以及朝阳-富家桥矿区(资源储量50.9万吨)已全面禁采。老城区和小县城、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矛盾日益突出,区域生态环境共治的难度加大。老城区规划落后,没有考虑生态保护,新城区规划有生态意识,但落实不够。已建成的新城区规划布局不尽合理,住房过于密集,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缺乏地域和文化特色。[2]

2.2经济总量不高,城镇化水平低

2017年,永州市GDP为1728.4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606.03亿元,第二产业412.31亿元,第三产业792.02亿元。可以看出,永州经济发展总量不高,实体经济基础薄弱,这必将直接影响永州生态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2017年,全市城镇化率48.3%(湖南省城镇化率为54.62%),全国城镇化率为58.52%。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相差将近6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将近10个百分点。永州城镇化率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名第8位。

2.3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升级

生态城镇化离不开生态产业的支撑。2017年,永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9.3:34.9:45.8,第一产业占比首次低于20%,第二产业发展不充分,第三产业占比提高1.8个百分点。而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0.9:48.4。可见,相比较全省三次产业结构,永州市产业结构亟需优化。永州市不仅总体产业层次偏低,而且三次产业增长率也偏低,第一产业为3.8%,第二产业为6.5%,第三产业为21.1%,其中一产、二产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另外,产业层次低还体现在永州第一产业中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比例有待提高,高附加值、低能耗的第二产业比重很低,服务业发展层次低。永州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导致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带动作用不明显,产城融合效果也不突出。

2.4生态城镇化空间整合难度大

由于历史原因,永州冷水滩、零陵两中心城区相距15余公里。市委、市政府虽然确定了中心城市“大T字型”城市群和“一江两岸、东扩西跨、南北联城、中部崛起”的发展思路,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的连续性,征地拆迁难等多因素的限制,两区资源的整合及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加上永州山地面积大,小城镇比较分散,空间整合难度也大。?

2.5生态城镇化要素供给不足

生态城镇化要素供给不仅包含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高效化,产业发展的可持续化,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乡一体化,还包含市场规范、人文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家群体等这些关乎城市根植性优势与区域创新优势的软性指标[3]。生态城镇化要素供给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城镇给水排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欠帐较多、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城镇的承载能力不足。乡镇规划水平和管理较落后。规划对城镇建设的引领作用不强。乡镇没有设立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乡镇经济实力薄弱,缺少产业支撑。城镇的总体布局和建筑风格没有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及个性。古建筑、古街区保护缺乏资金。城镇建设没有很好的结合自身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特点,缺乏生态城市品位。“一条公路两排房”现象较为普遍。

3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永州生态城镇化发展应重视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相协调,以生态理念发展城镇化,构建科学的生态城镇产业体系,打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城镇,低碳、集约整合城市发展空间,统筹城乡要素供给,提高城镇综合生态承载力。

3.1以生态理念发展城镇化

以生态理念发展城镇化,应把保护生态资源作为生态城镇化进程中最值得关注的核心价值观。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永州地处国家南岭生态功能区,湘江的源头,大部分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此开发区,境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另外,永州地处湘南边陲,属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后发型城镇化地区,它理应规避众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用生态资源换经济发展,又用经济发展换生态环境”的弯路,亟需借助生态城镇化这一新引擎来进一步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永州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坚持生态理念发展城镇化,这也与国家、省市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部署一致。生态城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社会性工程,应坚持从我市实际出发,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集约”发展。

3.2构建科学的城镇生态产业体系

依托资源培育现代生态产业体系为永州生态城镇化提供经济支撑。加强和加快生态产业建设和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生态产业建设推进生态城镇化。调整农业结构,以市场为主导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提高其附加值,发展“一镇一品”。依托我市丰富的生态资源,加快精品农业发展,探索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积极推行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经营,推进绿色系列认证,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力打造绿色农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倡导生产绿色安全、附加值高的有机农产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推进生态工业化,培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如宁远县“一园三区”生态工业园建设经验值得借鉴。宁远工业园区入驻企业50多家,基本形成了以建材治金、加工贸易、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为主导“一园三区”产业集群,形成了以钢材、水泥、陶瓷、化工、制鞋、玩具等为主的产业格局。建议永州根据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上规模、低耗能、轻污染、高效益的项目和产业,坚决淘汰和拒绝“五小”污染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在发展矿冶循环精深加工、稀土新材料、新型环保建材、绿色能源、绿色农林产品、生物医药、轻纺服装和高端电子信息等产业上下功夫,实现传统工业向生态型新兴工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壮大小城镇的第三产业,为城镇居民的就业和增收提供坚实的保障。永州旅游资源丰富,有舜帝陵、九凝山、柳子庙等很多有名的旅游资源,应加大宣传力度,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增强城市魅力。又适逢零陵古城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打造全域旅游之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促进永州可持续发展。

3.3打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城镇

利用文化生态特色,增强城市魅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城镇化既可以实现城镇提质,又可以实现产城融合。永州完全可利用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味。永州是本书,文化底蕴深厚,舜文化、廉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文化、柳文化、红色文化国人皆知,还有以唐代怀素、清代何绍基为代表的书法文化、以阳明山万寿寺为代表的佛文化、以祁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应当充分挖掘好、利用好本地文化,发展相关产业,提升城市品味。利用资源优势培育出专业特色镇,引领生态城镇化发展。如包括零陵区、宁远县、双牌县、江永县、江华县、道县在内的九嶷山生态文化旅游区,被定位为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完全可以借助永州零陵古城文化、浯溪碑林文化、阳明山和文化、宁远舜文化、江华瑶文化、江永女书文化和道县廉文化等项为依托,培育白水镇、茶林镇、九嶷瑶族乡、沱江镇、上江圩镇等一批专业特色城镇。

3.4低碳、集约整合城市发展空间

优化城镇布局,改善居民住房,低碳、集约整合永州城市发展空间。结合乡镇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优化城镇的总体布局,形成“一镇一品”的生态城镇格局。推进乡镇的危房改建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尊重地域历史文化,打造城镇的个性和特色。严格把控入驻工业园企业的质量和水平,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减少工业用地,适当增加生活用地特别是居住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园地、菜地等农业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优化低碳型城市空间。依托山、水、城、田等自然生态条件,重点构筑湘江源头生态碳汇区域和南岭山脉生态碳汇走廊,形成多功能、多层次、网络式的生态碳汇空间格局。??

3.5统筹城乡要素供给

统筹城乡要素供给,提高城镇生态综合承载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建立健全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发挥城乡规划在小城镇建设中的调控与引领作用,优化城镇的功能布局,促进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强化规划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为生态城镇化的推进提供智力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建设质量。以民生工程、社会保障资源、土地资源管理等公共资源配置为着力点,构筑中心城区、县城、镇、村四级城乡公共资源统筹格局,提高永州生态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大中小城镇的给水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人居环境。加强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城乡用地总体平衡,加强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地建设,减小小城镇建设用地缺口。着力推动城乡产业一体化。以国家生态补偿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调整城镇功能、集中布局产业、建设特色村镇,发挥城镇主导产业带动作用,提高生态城镇的综合承载力,达到统筹城乡公共资源配置的最终目的。优化协调各类城乡交通运输方式。以人本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城乡交通网络系统的建设。利用城乡综合交通体系配合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城镇对乡村的辐射能力。总之,发展生态城镇化,需要增强政府对城乡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干预,在突出地域特色,激发城市活力上下功夫,通过新区扩容与老城区提质并举,“城区、园区、景区”三区共建,打造永州特色。城市建设要融入永州的生态和文化元素,按照顺山顺水的理念,将永州的本土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让永州这本厚重的书散发出她应有的文化魅力。同时,继续开展品质活力永州建设,把品质活力示范乡镇培育成为联结城市、辐射农村的重要载体,促进生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存准.江华宁远蓝山被纳入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N].永州日报,2014-8-11.

[2]方芳.永州生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思考[J].城市学刊,2015(3):50-54.

[3]李星林,黔江区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6.

[4]邵晨钟.中国新型城镇化六大命题[J].经济导刊,2013(3):94-96.

[5]赵书茂.省级空间规划试点若干问题探析——以河南省为例[J].宏观经济管理,2017(12):81-86.

作者:樊艳君 单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