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

[摘要]2014年,国家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相继出台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广西贺州市出台了《贺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确定了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综观贺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其特点是底子薄,基础差,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贺州市政府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进一步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政策、方案,努力建设美好贺州。

[关键词]贺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探索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积极稳妥、扎实有序地推进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2014年11月24日,贺州市人民政府出台了《贺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确定了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标志着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开始启动。

一、新型城镇化启动的经济基础和城镇化水平

(一)产业经济

贺州市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448.38亿元,较2013年增长6.1%,年均增长超过8.5%。2014年工业增加值134.23亿元,增长5.6%。主要支柱产业电力、林产、矿业、电子、碳酸钙和新材料、食品药品等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中2014年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落地西湾(平桂)工业园区,发展大理石板材及工艺品加工、碳酸钙粉体加工、人造岗石、复合材料及制品生产、机械制造、配套物流等6大产业,初步形成了“大理石原料——大理石板材和工艺品加工——大理石边角废料回收加工——重质碳酸钙超细粉——合成人造大理石——新材料(涂料、塑料母粒、石头纸等)”循环产业链,2014年当年即完成总产值49.33亿元,占贺州工业总产值的14.5%。2014年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总收入129.64亿元,占贺州生产总值的20%以上。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占贺州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20%。截止至2014年,贺州有八大工业园区:旺高工业园区、西湾(平桂)工业区、电子科技生态园产业区、粤桂县域经济产业示范园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钟山工业园区、富川工业集中区、昭平工业集中区。其中,旺高工业园区是自治区级开发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西湾(平桂)工业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钟山工业园区属于自治区A类产业园,富川和昭平工业集中区属于自治区B类产业园。这些工业园区集中了贺州的主要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占贺州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

(二)基础设施建设

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全线通车,贺州到桂林、南宁、广州等地的出行时间大大缩短,贺州加入广州、南宁四小时经济圈。2014年,景观大道、西南环路、贺州至姑婆山公路改扩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正在建设贺州至富川一级公路、富裕至马江二级公路、三合至马江二级公路、昭平至黄姚二级绕城路、南乡至广东福堂二级公路;国道323线改造、洛湛铁路扩能改造、贺州至来宾高速公路、贺江扩能工程、桂江航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华润电厂二期、垃圾焚烧发电等重大能源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规划建设水电、风电、光伏等一批可再生能源项目,建成苍梧—贺州、贺州市内天然气专供管道等一批天然气项目,推动城市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望高至担杆岭水厂第二条原水输水管道、路花水库第二水源工程正在建设中,中心城区及各县城的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和污水收集处理率逐步提高。望高至担杆岭水厂第二条原水输水管道、路花水库第二水源工程等项目扎实推进,中心城区及各县城的城镇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和污水收集处理率逐步提高。

(三)城镇化水平

2014年新型城镇化启动时,共有4个街道办事处,45个镇,12个乡,206个属性为城镇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和8个产业园区。近年来城东新区、江南新区、火车站新区纷纷崛起,加快桂台(客家)文化合作示范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区、信都工业区、贺州高中新校区、绿洲家园、太白湖新区、贺州大道南出口至旺高工业区等地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一江两岸三新区”建设和“贺八平钟一体化”进程,将黄田、沙田、鹅塘、莲塘、贺街纳入城区建设管理框架,逐步实现与主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快推进县城和重点镇发展,积极促进平桂管理区望高镇和八步区信都镇两个扩权强镇试点的产业集聚。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主导的,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城镇体系。2014年,贺州市城镇人口83.72万人,城镇化率为41.58%[1]。

二、国家和自治区的相关规划、举措给贺州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良好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为贺州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结合广西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引导贺州新型城镇化更具特色地向更高水平发展。2014年11月,国务院四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全国28个市县开展“多规合一”试点。贺州市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试点城市,“多规合一”试点,有利于贺州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进行整体统筹规划。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在出席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期间提出与东盟携手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2013年10月,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为进一步实现同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规划构想。2014年3月5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3月“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广西被确立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贺州位于西南、中南、华南的衔接点,区域位置绝佳。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贺州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战略机遇。2014年7月,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同意批复,意味着珠江—西江区域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贺州发展带来难得的契机。作为该规划延伸区城市的贺州,积极主动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在基础设施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等方面获得良好发展。自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出推进桂(林)贺(州)区域一体化以来,桂贺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桂贺一体化发展规划已经开始实施,桂贺旅游一体化建设正式启动。通过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区域互惠互利,借助旅游资源共同招商,发展低碳工业,打造便捷交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投资。2014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全线通车。桂粤黔三省区在贵阳召开建设高铁经济带工作会议,签订贵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拉开了三省区高铁经济带建设的序幕。协议决定加强在交通、产业、环保、旅游等重点领域的合作,把高铁经济带打造成全国内陆开放发展的新高地、区域合作发展的示范带和面向泛珠江流域、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先行示范区。加快构建以高铁为引领的综合交通网,共同谋划和推进高铁沿线产业优化布局。贺州是贵广高铁从珠三角进入大西南的第一站,贵广高铁的开通,必将带动贺州地区的人流、物流和商流,推动贺州新型城镇化向高层次、高水平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贺州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三、贺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短板和弱项

贺州市建市较晚,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其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虽然近年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总体上在广西还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截至2014年,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所占比重(20%以上)较高;工业以资源型为主导,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2014年仅为29.94%,工业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且呈下降趋势;服务业发展缓慢,在GDP中所占比重2010年为31.5%,2014年上升至35.3%。从“十二五”以来经济增长数据来看,经济增长速度下降,2014年经济增长速度仅为6%,低于广西和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贺州由于经济总量较小,对于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可支配财力和造血功能有限,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现象明显,导致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产业整体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影响招商引资以及项目的进一步推进。立市较晚,城镇化人口基础也比较差。2014年,贺州市城镇人口83.72万人,城镇化率为41.58%,比广西平均城镇化率(46.3%)[2]和全国平均城镇化率(53.7%)[3]低很多。贺州是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空心村”现象普遍;农村人口仍有部分居住山区的散户,新型城镇化就近转移农村人口比较困难。贺州城镇建设过程中缺乏对园区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引导,园区产业发展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配套设施建设没有得到有效衔接,园区与城镇的交通配套及生活配套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城镇建设与园区开发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城镇人口集聚和园区产业承载能力较弱,城镇建设与园区开发分割现象明显。园区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供水供电、道路硬化、亮化绿化、排污设施等亟待完善,公共交通、商业网点、餐饮娱乐、教育医疗、员工宿舍及廉租房等配套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弱化了园区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承接城市产业转移和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导致园区人口集聚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偏弱,园区企业在招工用工和人才引进方面面临严峻挑战。目前,园区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示范带头作用有限,科技创新型企业缺乏,资源消耗型企业占据主导,园区整体产业链条不长,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工艺水平不高,精深加工能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园区总体产业结构仍处于中低级水平,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高附加值产品偏少,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在新技术革命和制造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发达地区大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贺州市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缓慢,尚未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总体层次偏低,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支撑能力不足,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难以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园区开发、城镇建设和企业发展面临严峻的用工难、用地难、融资难“三难”问题。

四、贺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措施

贺州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2014年11月24日《贺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2014—2020年)》制定伊始,新型城镇化建设就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一)总体思路

以融入珠江—西江经济带、全面建设“广西对接东部和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为契机,城乡统筹、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生态宜居、彰显文化的原则,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建设好市区、发展好县城、扶持重点镇”,加快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文明水平,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生态良好、风情浓郁、宜居宜商的美丽贺州”[4]。

(二)主要目标

城镇人口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实现城镇人口比2013年增加55万人,促进3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市中心城区人口45万人,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城镇模式集约高效。控制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和城建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结构。城镇化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到2020年,围绕贺江和桂江流域,规划建设沿江新型生态城镇体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加快发展县域中心,积极培育重点镇,构建新农村综合体,努力实现各类城镇和新农村社区协调发展。钟山发展成为15万人以上的城市,富川和昭平发展成为12万人以上的城市,信都发展成为10万人以上的城市。建成一批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重点镇。城镇综合承载力提升完善。城镇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供气、环卫、生态和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公交出行比例明显提高,城市管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实现所有县城半小时通高速公路,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通达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到2020年,市区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达30%,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达97%,城镇污水处理率达95%,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50兆位/秒,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8%。生态环境尽善尽美。绿色发展、节能环保成为城市生活主流,有效保护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城乡风貌大为改观。市区达到国家级园林城市标准,其他县达到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标准,新型农村社区全部达到生态村标准。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以上,人均公园绿地达10平方米以上,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40%,生态用水水源水质在III类以上。城镇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覆盖城乡和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公共事业全面发展,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城镇化体制机制健全完善。在户籍管理、土地管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就业社保、住房保障等方面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使财税体制、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城镇建设投资融资机制更加健全完善,保障城镇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按照自治区给贺州下达的完成30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的要求[5],规定到2020年各县、区完成农业转移人口的任务:八步区5万人,钟山县6万人,富川瑶族自治县5万人,昭平县5万人,平桂管理区6万人。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首先,建设好市区。具体措施:一是加快新城区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建设好生态新城,连接八步城区和平桂城区,建设城区一江两岸、城市高铁换乘枢纽站、现代农业物流基地、客家颐养城、广西(贺州)园博园、城市体育中心、产学研中心等项目。继续实施和推进城东新区、平桂新城和八步区文化旅游新城建设。二是重视旧城区改造。坚持新、旧城区发展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路网优化、旧城改造、安置房建设、景观改造等工程同步推进,将旧城区改造成为多种社会功能相对齐备的城区。三是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加快以中心城区为中心,钟山县城为副中心的贺(街)八(步)平(桂)钟(山)区域一体化发展。围绕贺江、马尾河、大宁河的“三江六岸”综合保护开发,在城乡结合区域建设新农村综合示范区,将贺八平钟一体化区域打造成为城乡一体化先行示范区。[6]其次,发展好县城。对钟山、富川、昭平、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的发展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再次,扶持重点镇。将信都、贺街、桂岭、清塘、莲山、黄姚、望高列为自治区级重点镇。到2020年,信都建成工业、商贸重镇,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0万人;贺街成为旅游重镇、山水宜居城镇、中心城区卫星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万人;桂岭建成桂粤湘交汇区重要商贸集散地,镇区面积10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5万人;清塘建成特色农业、红色旅游重点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5万人;莲山建成集工业、农业、旅游、民族文化、宜居宜业于一体的循环经济特色示范镇,富川县县域副中心,镇区面积10.2平方公里,镇区人口6万人;黄姚建成国家历史文化旅游名镇,镇区面积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4.3万人;望高服务于旺高工业区的发展,园镇联动,打造成镇中园、园中镇,镇区面积19平方公里,镇区人口5万人。莲塘、公安、回龙、麦岭、朝东、富罗、马江、公会、沙田、黄田等10个镇列为市级重点镇,到2020年,莲塘建成八步区现代商贸服务产业园所在地,山水宜居生态城镇,镇区面积1.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5万人;公安成为钟山县旅游、手工业、资源型加工业重镇,钟山县县域副中心,镇区面积3.1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万人;回龙建成钟山商贸物流中心,农耕文化宜居地,镇区面积2.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万人;麦岭成为农业、湘桂边商贸新城镇,镇区面积7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5万人;朝东成为富川县西北部经济中心、旅游强镇、生态名镇和休闲新城,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万人;富罗建成生态名镇、旅游重镇、温泉名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5万人;马江成为生态宜居城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2万人;公会建成集贸重镇,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8万人;沙田成为生态旅游强镇、人文重镇、特色农业强镇,镇区面积3平方公里,镇区人口1.5万人;黄田服务于贺州市生态新城建设,成为中心城区的一个组成部分,镇区面积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5万人。推进特色城镇的规划建设管理。突出贺州生态、人文特色,深入实施贺州市市容市貌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将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突出贺州山林水文、地形地貌特征和城乡原生态保护,充分利用和发挥山水优势,打造显山露水、城水相依、城山相依、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山水特色鲜明的生态宜居城镇。注重人文城镇建设,发掘城镇文化资源,强化文化传承创新,把相关城镇建设成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加强贺街、黄姚等历史文化名城(镇)传统格局、历史街区整体风貌、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周边环境保护,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镇和特色文化街区。强化城镇文化中心功能,推进城市“三馆”建设,实现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场馆设施免费开放。完善城镇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实施道路畅通工程,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加快城市供排水和防洪涝设施建设,加快城镇燃气发展。加快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城镇发展。推动特色工业集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贺州生态、区位、资源优势,“以产兴城、以城出产”,把城镇化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以旺高工业园区、电子科技生态产业园区、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粤桂县域经济产业合作示范区和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为产业支撑带,辐射带动周边城镇的产业发展。创新园区管理的体制机制,出台鼓励园区先行先试的各种激励政策,把园区建设成城镇发展的新区,带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强园区的招商工作,围绕碳酸钙、生态健康、铝电子、林产家具、新材料、建材五金、食品药品等七大产业,建立市场化招商新机制,引资与引智、引技、引管理联动,实施产业链招商、基地化招商、网络化招商并举,着力构建规模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以特色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最大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完善和落实支持政策,以加强自主创新、依靠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产业的改造升级,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以自治区推进实施桂贺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为契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精品名牌”“资源整合”战略,打造桂林贺州旅游带,东联粤港澳,西联桂林。沿着桂林贺州旅游带,建设旅游带与各个旅游景点、景区的道路,打通旅游“大动脉”和“毛细血管”。打造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和“粤港澳后花园”。依托秀丽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名胜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加快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同时保护开发古镇、古村落,积极推进景区、景点的提档升级,力争把黄姚古镇、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依托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做大做强机电、建材、汽车、农产品等一批专业市场,提升商贸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商务会展、信息咨询、文化教育、家政服务等新兴产业。重点推进桂东城市综合体项目、贺州市建材市场、钟山泰兴广场、贺州高铁火车站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贺州市旺高物流商贸城、广西贺州大型农产品竞拍商贸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引导资金、人才、技术、文化等优质资源下乡,加快农业现代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大、扶特”的思路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龙头企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有2家以上企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行列,新增10家以上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巩固发展30家以上市级龙头企业。完善鼓励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庄经济。充分依托贺州自然生态、人文景观资源、长寿养生资源和毗邻珠三角优势,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现代农业庄园;重点依托粮食、果蔬、茶叶、油茶、畜牧水产、花卉苗木、中草药、林下经济等优势产业,有机融合大农业、大旅游、大文化,建设集产业开发、休闲度假、产品展示、生态体验、文化旅游、科技示范、健康养生等功能各异的现代农业庄园,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景观化。加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广西(富川)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同时启动八步、钟山、昭平、平桂管理区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建设,力争形成5个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化发展动力。认真研究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各种有关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抓住贺州市作为全国“多规合一”试点市的机遇,先行先试,在土地利用、资金投入、行政区划调整等方面创新机制,为城镇化发展注入活力。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济权实行量化入股,以股权形式实行有偿流转,搞活土地存量资产,提高效率,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一步拓宽投资融资平台,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为城镇化建设积极落实配套资金。鼓励金融机构每年对城镇化建设提供一定额度的专项贷款,探索由县、区(管理区)对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进行打包,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实行统贷统还。进一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和管理创新。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县改区、乡改镇、撤镇改街道和乡镇合并等工作,全力完成平桂管理区升格为平桂区和信都新区的设置工作。二是转变服务职能。实行管理权限、服务职能下移,扩权强县、强镇,减少管理层级、减少审批环节,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健全社会组织分类发展、分类监管机制,注意培育社会组织,扶持和引导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及行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规范发展。综上所述,贺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基础薄弱,困难和问题也比较突出,发展之路也比较艰难。贺州市政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详细规划,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有方法、有措施。尽管有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进一步完善,但只要逐步完善、认真落实,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贺州市产城互动发展规划(2015—2020)[R].贺州:贺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2015:8.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14[N].广西日报,2014-01-22(1).

[3]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年)[M].//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汇编(2014):第29卷.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163.

[4]贺州市人民政府.贺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R].贺州:贺州市人民政府,2014:2.

[5]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4-2020)[R].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4:4.

[6]贺州市人民政府.2016年贺州市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方案[R].贺州:贺州市人民政府,2016:6.

作者:翁有利 梁小贺 单位:贺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