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业继续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继续教育培训有效教学
摘要:
农业继续教育是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基地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轻视或忽视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者通过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教学;培训效果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对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甚至英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行业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邀请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我国也相继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农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农业继续教育在农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继续教育实施主体的培训机构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形式单一,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课堂气氛死板,轻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培训基地如何在操作层面保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里,通过我本人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1基本概念
1.1有效教学
农业继续教育经验浅析
摘要:本文讨论了农业继续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重要作用及其现实意义,通过对德阳市农业继续教育的分析,阐述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科普教育三大成功经验。
关键词:德阳市;农业;继续教育;经验
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农业人口270余万,占全市总人口的近70%。德阳既是重工业城市,也是农业大市,近年来,德阳市农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农业继续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支撑,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因为人始终是任何事业成功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国内学术界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报道较多[1],四川也有不少报道[2],但我国在农业继续教育层面的研究则重视不够[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研究、总结农业继续教育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阳市在农业继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科普教育三管齐下、齐头并进。
1通过学历教育吸引一批农村青年回乡从事农业农村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大量增加,农村常驻人口锐减,从事农业的大多是老人、妇女,一些地区甚至出现“空心村”问题[4],农村青年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农业、农村面临相当严峻的问题。近年来,德阳市通过学历教育吸引一大批农村青年回乡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德阳市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作用,截止2017年底,已累计招收中专以上学历生22870人,累计培养中专学历毕业生10848人,中专后毕业生83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1082人,另有10000余名农广校学员获得了单、多科结业,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760人。全市农广校毕业生中,80%以上被选(聘)为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各个行业的骨干,为今后谁来种田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德阳市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采取五项措施稳定扩大生源,不断提升农广校学历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1.1实行联合招生
一方面积极加强与组织部、教育局、有关中学和农口各部门的联系,将全市农广校的招生工作纳入德阳市教育局和市招办的统一招生计划,同相关部门、基层政府等联合组织生源。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与省校直属校区合作招生办学,与四川农业大学等联合办学,使全市农广校学历教育每年保持了较稳定的规模。
继续教育促进农业转移劳动力探究
摘要:依托继续教育办学网络,组织开展成人学习活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成为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在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的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继续教育服务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的功能,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扩大校企合作深度、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拓展教育培训形式等策略,探索继续教育服务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途径,推动新型城镇建设。
关键词:继续教育;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
城镇化是我国结构调整的重大发展战略,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口城镇化,即实现人口最终由农村转移到城镇。而顺利解决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对于推动城镇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的背景和现状
(一)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的背景。以人为本是建设新型城镇的核心。所谓新型城镇化,即将大量来自农村地区的居民向城镇转移,从而实现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目的。实现城镇化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居住位置的改变,也体现在人口属性和角色的更改,更重要的是通过农业转移人口的方式,能够帮助居民在城镇过上更优质的生活。但对于城镇新居民而言,从农业到其它行业的转岗与再就业培训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大量长期从事传统农业工作的城镇新居民不能在短时间内转变工作类型,难以快速适应城镇生活。因此,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农业转移劳动力提升整体素养,实现再就业。要真正实现农民角色的转变,优质的教育不可或缺,良好的教育培训能够使农民适应现代城市文明,对转变为市民的角色重塑提供支持。所以,对于农业转移劳动力采取再就业培训、促使其转岗,特别是针对长期从事农业项目的劳动力而言,教育是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现状。农业转移劳动力具有群体庞大和文化素质不高的特点。国内农业转移劳动力大部分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学历,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占比较低,自身文化素质限制了其再就业的宽度和广度,基本上只能从基础、简单的体力劳动中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工种。但由于城镇和农村在产业结构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完全缺乏技术含量的劳动类型岗位很少且薪资极低,很难满足农业人口的正常生活,并且也不利于实现新型城镇建设。因此,必须想方设法提升农业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层次,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城镇工作生活中。农业转移劳动力技能不足。农业社会的传统性导致农村的农业产业单一化,除养殖种植外,农民并没有延伸至其他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实现农业人口劳动再就业,需要具备适合新产业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而农村分散经营使得农民应用和推广农业技术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农民没有吻合新产业所应具备的能力。考虑到多数的农村居民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在从事农业相关工作,过分依赖对土地的经营,以至于缺乏其他相关职业技能,对新形势下劳动市场的就业要求更是难以适应,他们无法从事具有较强技能性或高收入高层次的行业。这种薄弱的市场竞争力使得农业转移劳动力很难实现再就业,也阻碍了发展新型城镇的速度。
二、继续教育对农业转移劳动力再就业的功能
农业继续教育培训质量教学研究
摘要:
农业继续教育是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农业发展中起着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培训基地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轻视或忽视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作者通过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农业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农业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有效教学;培训效果
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是对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充、拓展和能力提高的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参与,甚至英国、美国、法国等众多国家开始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强有力地推动这一工程,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行业继续教育工程的范围、对象、要求和方式。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邀请各国专家成立了“继续教育工程国际专家工作组”,对各国继续教育工程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研讨和论证,并介绍和推广了先进经验。此后,我国也相继开始了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工程。农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在抓好农业领导干部培训的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由此可见,农业继续教育在农业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作为继续教育实施主体的培训机构进入了一个误区:观念陈旧、固步自封,以完成任务为目的,教学形式单一,双师型教师匮乏,部分课堂气氛死板,轻视教学效果,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并未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作为培训基地如何在操作层面保证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参训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培训工作的实施主体,就必须在培训教学上狠下功夫,不断摸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这里,通过我本人对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调研和实际参与,认为用“有效教学理念”来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事半功倍。
1基本概念
1.1有效教学
渔农民继续教育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舟山市渔农业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渔农民继续教育对于促进渔农业转型升级、新渔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发展渔农民继续教育,主要是要构建合理的政策体系,完善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运用好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宣传,形成合力。
关键词:
渔农民;继续教育;途径
舟山市渔农民在全市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渔农民继续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渔农民素质提升的主要途径,对推进“美丽海岛”建设和舟山市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舟山市渔农民素质现状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舟山市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第五次普查的3306人上升为1028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人口由12206人上升为1235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由32719人上升为35514人,全市人口素质有了较大提升,但从相关部门2015年做的农村实用人才统计数据来看,全市渔农民总体素质仍然不高。
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探究
摘要:目前全国有大量组织机构开展农技人员培训工作,但在培训过程中培训理念落后、缺乏统一的标准、培训模式单一、培训效能低,培训后学员和专家后期缺乏常态化交流等问题,使得培训效果不理想,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等问题。因此,本文旨在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对提高我国农技人员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机人员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继续教育重视程度欠缺
目前,基层农技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一些地方政府由于缺少专项培训经费,导致很多基层农技人员较长时间没有参加过相关的培训,使得这部分人员的知识老化严重,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农业生产的需求。主管部门安排的培训较多是上级要求的培训,相关部门对农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没有达到足够的高度。一些有需求的农技人员会有想法去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但是培训费用还需要自己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的收入又普遍较低,这就导致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大降低。
(二)继续教育培训形式单一
在现有的农技人员培训中,县级农业部门的继续教育安排与基层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需求存在脱节,导致继续教育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培训形式通常是以理论授课加现场参观为主。授课主要是以相关专家集中授课的形式,内容较多偏理论知识,技能相关的培训较少,技能培训主要以参观为主,而参观过程中学员很少有机会动手操作,所以多数参观都是走马观花,效果不理想。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多数人会感觉培训枯燥,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用。在近几年,虽然相关培训机构在培训形式上做了一些改进,包括丰富培训内容,增加农业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等相关的培训内容,但是效果依旧没有达到理想水平。
(三)继续教育培训缺乏常态化交流
我国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构建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它的开展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开展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开展乡村旅游继续教育的现状,研究指出以下问题:需求调查分析不足、缺乏稳定的继续教育机构、考核评估机制不完善。因此,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应依托高校建立独立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实体,针对不同的继续教育对象设计继续教育计划,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示范带头人,实施全民旅游教育。
关键词:乡村旅游;继续教育;对策
1现状
2017年10月18日,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因此,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对于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原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便与国家农业部联手,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认定工作。2014年,原国家旅游局(现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国家农业部继续开展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的创建活动,并且经基层单位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专家评审和网上公示等程序,最终认定37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及100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重庆是我国的第四个直辖市,也是我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其乡村旅游发展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据重庆旅游局统计,近年来,重庆市不断探索农旅融合发展,努力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节会,观光、休闲、体验农业次第涌现,有效推动了乡村旅游发展。截至到2017年,重庆市共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23个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和美丽田园,共打造3000多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发展2万多家农家乐和7500多个休闲果园及农庄。2017年,重庆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到5.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00亿元。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达14%。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大部分文化水平偏低,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的旅游扶贫,做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继续教育,需构建乡村旅游继续教育新体系。
2乡村旅游继续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2.1需求调查分析不足
需求调查分析是继续教育效果和继续教育质量的前提,能促进继续教育对象、继续教育内容及继续教育方式的确定。如果没有系统的开展继续教育需求调查,会极大的影响继续教育的良好效果,导致形式化继续教育产生。据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统计,目前很多开展的乡村旅游继续教育都是在未进行系统的需求调查基础上便开展活动,主办方不清楚需要继续教育对象、继续教育内容及继续教育方式,而只是负责实施和组织继续教育部门单独制定继续教育计划。因此,导致最终的继续教育活动形式化,很多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不仅听不明白继续教育内容,而且参加的人数和人次也非常有限,未到达最初开展继续教育活动的目的。
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研究
摘要: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是提高其能力素质,更好地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在继续教育模式上进行一定的探索,以对推进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农技人员;继续教育
基层农技人员是农村农业生产技术提供者、指导者和服务者,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各地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育培训缺乏,以致基层农技人员作为农业技术的提供者、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职责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完全履行到位。深化基层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其能力素质是充分发挥好其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继续教育模式上进行一定的探索,以对推进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1当前基层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基层农技人员在继续教育培训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
对基层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在很多人的心中还存在着各种模糊认识。有的认为基层农技继续教育培训是基层农技人员自己个人的事情;有的片面认为基层农技人员工作简单,没什么技术含量,不需要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有的认为基层农技人员平时工作比较忙,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这些模糊认识,也是我们很多基层政府和组织重视程度不够的主要原因。由于基层政府和组织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致在很多地方,这项工作并没有纳入政府的日常工作中来,即使纳入进来了,也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