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业技术经济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技术评价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摘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先进、适用、可操作的农业技术的普及应用,但众多农业技术各有其优缺点,科学地评价以优选出最适技术进行推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合理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各项农业技术的关键。在综述国内外各项农业技术评价选取指标原则和选取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围绕指标体系构建涉及指标初选、指标优化与完善和指标验证以及指标权重赋值方法优缺点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并提出未来中国农业技术评价研究应强化关注的重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充分考虑不同技术本身的特点、技术应用的作物对象、技术应用潜在环境经济社会效果、区域环境禀赋以及相关配套管理政策的差异性;在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客观赋权法各自拥有的优势并避开其不足;注重评价方法的普适性和评价结果的可对比性,真正为先进、适用、易操作、可复制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关键词:农业技术;效果评价;指标选取;指标体系
0引言
农业技术综合评价是适应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在某项农业技术应用范围内对其各个方面所产生效益与影响进行的系统性监测与评估。客观有效的技术评价既有利于加深对技术本身的客观了解,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基础,也有利于建立农业技术管理规范,指导未来技术发展方向,以及保障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为政府部门提供相应决策支持。而科学合理地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综合评价的关键。多年来,评价过程中对指标选取和指标体系构建尚欠缺系统性和规范性。本研究旨在就农业技术综合评价国内外学者对选取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考量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以期为未来农业技术评价的日益规范化提供参考。
1农业技术评价指标选取
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也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基于已有农业技术评价研究成果,借鉴其相关评价指标,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初步构建评价指标全集,再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筛选和优化,最后确立满足技术评价目标的适宜评价指标。
1.1农业技术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探析
摘要:
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广西地区气候宜人、景观优美,旅游行业发展较好。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影响着广西经济的全面推动,因此,如何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广西的旅游行业与农业经济良好地结合到一起,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合理构建就成为了当前推动广西地区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角度出发,结合广西农业技术及休闲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当的结合措施,为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推动广西农业技术与休闲行业的同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广西
在我国,广西一直以其宜人的气候以及美丽的风景著称,其休闲旅游行业经济是广西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经济作为广西区域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具体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有效推动广西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将农业技术与休闲行业有效结合,共同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休闲旅游行业经济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农业技术的发展创新也能促进广西休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样就能保证两者相互推进、共同进步,同时对于广西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也有着莫大的好处。因此,如何采取措施,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就成为了当前人们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
1将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结合
将休闲行业与农业技术发展有机结合是保证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合理构建首要前提和保障。如果两者没有有机结合,只是在形式上结合,最终就会导致两者貌合神离,无法真正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体验,最终也无法达到推动广西休闲旅游行业以及农业技术行业发展的目的。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其实就是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广西的休闲旅游行业完全地渗透着农业技术相关的内容,同时广西农业技术的发展也要充分融入休闲旅游的相关元素。例如,铁皮石斛是广西的道地名贵保健中药,有“仙草之首”的美称,能够有效滋养五脏,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但在前来广西观光旅游的游客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了解广西有关铁皮石斛的相关种植知识及保健功能,而使得广西铁皮石斛种植行业发展堪忧。而通过构建广西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在观光客较多、人流量较大的旅游观光地区进行铁皮石斛种植及使用功能的相关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广西铁皮石斛,同时也可以与一些旅游公司合作,制定铁皮石斛宣传手册,生产优质的铁皮石斛鲜条进行销售,或在农家乐、酒店等地方当作特色产品销售等。除此之外,也可以在铁皮石斛种植的地区组织安排游客进行种植、采摘体验,不仅能够有效保证广西农业技术的全面推广,同时也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推进广西休闲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广西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动力。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与投资可以紧密结合,之后把相关技术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贯彻实施“科技兴国”的号召。与此同时,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投资能够有效的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收入,切实提升农业技术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本文对农业技术推广和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其作用和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众所周知,我国是著名的农业生产大国,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这也是国民经济当中的基础之一,这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的兴衰与农业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因此需要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把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有效的应用到农业生产当中,推动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1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起到的积极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核心就是利用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来提升该技术在农业生产当中的使用效率,这样就可以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土地以及其他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再次前提下,借助农业技术推广就能够有效的优化农业生产劳动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人工方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样就可以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技术推广和投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农民综合素质相对较差,创新意识不足等,在加上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农民在面对新型科学技术时,很多农民因为害怕担心风险不愿意尝试新技术,不过也有一些农民尝试使用新技术并获得了成功,这样就能够吸引更多农民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型技术的农民不断增加,政府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形成良性循环,就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量,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效果。
2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的现状
我国当前农业技术推广投资现状主要体现为:首先,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环节之间产生了脱节,容易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上述三者之间不能实现有效融合,例如,农业科研单位没有融入到农业推广投资领域,而且农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没有根据我国农业的实际状况来进行,这样一来就使得农业技术向着农业生产力过程的转变长生了阻力。其次,农业技术投资带动力相对较差,在进行农业生产时,推广农业技术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支撑,不过现阶段我国农业社会市场没有全面打开,所以农业技术推广效果并不理想。最后,由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财政支撑多用于城市建设,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投资金额相对较少。面对这种现状,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从而促进我国农业经.经济增长。
农业技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探究
[摘要]农业技术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技术进步部分,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需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使得中国能够在不足十分之一的耕地上生产出足以养活着全球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本文通过梳理农业技术和农民收入的现状,认为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民收入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并就农业技术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民的收入给出了建议:首先,农业技术可以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升农民收入;其次,还可以通过间接手段,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农业技术进度,进而使得农民收入实现增长。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农民收入
1引言
农业作为其他所有行业产业发展的最基本前提条件,任何行业产业均只有在以农业作为前提条件情况下才能实现产业相关人员的生存需求,因而农业也称之为其他产业发展的前置产业。农业技术进步则代表着未来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是社会经济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基石。一直以来,“三农”问题都是我国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和发展社会经济的重中之重,国家和政府每年都会在农业方面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资金资源,以保障全体国民的基本生存需求,同时也为农民的收入提供坚实的保障。农作物作为农民实现商品交换的基本物,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各种精加工商品是不太高的,但其作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不仅仅关系到经济问题,更为涉及到各种社会问题。首先,农作物作为人们生存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社会发展的必需品,如果其定价过高,则会促使社会产生和激化一部分矛盾。其次,由于从事农业相关活动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使得其门槛相对较低,同时其从业人员的竞争力就会相对较低,其可替代性会大大加强。再者,由于当前人口组成结构中,农民的基数相当大,农作物产量绝对数也是相当大,如果政府对于其进行大规模大幅度的补贴,也会使得国家财政压力增大。为了能够阐述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本文将从相关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的一些影响,从而为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2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2.1农业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农业技术进步,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科学技术进步的一部分,是指包括各种不同形式的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思想的具化表现,亦是在特定历史时间及空间的某种生产力提升工具的优化或改进。农业技术进步一般来说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经济管理,也包括的进步,同时也会将具体的生产技术包括在内。农业技术进步的结果或者说是最终的表现形式是使得当前时空状态的农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使得当前的农业形态朝着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于农业的行业产业门槛相对较低,这使得农民及农业相关的基层工作者专业素质也存在一定的落后。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主要农业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素质偏低,大多数农业人口的文化水平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受过系统性的农业技能培训的农民相对较少,这对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其次,农业技术进度相关的机制存在一定的不足,相关体制机制作为影响农业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的农业技术进步中有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中包括政府对农业的投资扶持力度欠缺,虽然国家和政府将农业问题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但其要求基本还处于能够稳定粮食供应即可,并没有将农业技术进步作为促进农业长久发展的重要战略去加大精力投资,这使得有部分思想先进的农民由于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而使得在农业技术进步方面所做的事情有所局限;还包括在相对农业技术推广制度方面,因为相关农业技术推广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好的农业技术不能及时有效地推而广之。
2.2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农民收入的计算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总收入,相当于城镇职工的税前收入是指农民在从事包括农业在内的相关产业活动的收入总和;另一种称之为纯收入,相当于城镇职工的税后收入,是指农民在扣去各种费用税费后的收入之和。一方面,农民的收入越来越高。2000年以来,我国农民的人均总收入有着很大幅度的增长,此外,农民收入的结构也在发生着非常大的变更。在21世纪最初的十年,我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基本是呈现出直线式趋势,农民收入翻了两三翻之多。且在收入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不论是在产业比例还是产业所带来的收入额,第二三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占比都是越来越大,纯粹的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的占比中不断降低,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幅度发展,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收入中的体现越来越为明显,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就是,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农业从事者的数量越来越少,或者说是专职从事农业相关行业的人员越来越少,但这些年来,农作物总产量确实从未下降过,这在很大一方面就是依赖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愈来愈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人口向着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流动是必然的趋势,而与此同时,相应的资本也在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这使得城市人口,也即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主力劳动者,收入相应的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与此相对应的农业劳动者,由于自有资本的不足,再加上外来的投入资本缺乏,使得农业劳动者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于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者,其收入比例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则是不断加大。
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摘要:在农业土地资源短缺环境下,人们对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创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且对其推广应用,有助于促进新农村建设,不但能够对农业经济发展起到良好改善作用,而且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整体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在农村发展中,可以确保农民获取经济利益,也能够对社会效益提供有效保证,提升资源节约效果,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增长
在人口增加和土地资源短缺现状的情况下,世界各国进一步提升了对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视,更加注重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高效,降低农业技术创新成本。但是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对于生态效益却有一定忽视,导致农业技术创新性不够,在此基础上,就需要积极创新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
1环境友好型农业及其技术创新
环境友好型农业的建设及发展是基于生态环境,国家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需要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即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要注重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严格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加大对先进农业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促进农业的现展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促进人与自然、经济的和谐相处。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即为农业生产中注重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效保护自然资源。不管是哪一种农业活动开展中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及发展科学性,进而提升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环境要在先进生产模式的应用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当前我国环境和专业人员数量不多,导致无法对农业经济价值实现提供人才支持,所以导致在当前农业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矛盾[1]。农业技术创新能够直接影响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即为实现环境资源和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发展,但是在此过程中存在有收益稳定性不足、风险大等特点。同时,我国民营科研场所及农业企业的发展存在起步较晚,研发资金不足,水平偏低等问题[2]。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视,提升农业科研投入等,以此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的创新性,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农业生产技术在我国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对农业生产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在农业技术应用及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人才和设备不足,没有建构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我国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简单易行和成本偏低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这也是研究重点。
2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现状
2.1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性不足
农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现状
摘要: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对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需解决的问题、改革的重点、存在的问题、改革的途径5个方面。基于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以下3个方面对库区农业发展的供给侧进行改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业发展竞争力;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
关键词:三峡库区;农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现状
1引言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三峡库区是国家级连片贫困地区和国家重点限制性开发区,承担着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重艰巨任务,在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的情况下,三峡库区农业发展面临着发展速度变缓、农产品库存过多、经济结构需要转型等一系列问题。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三峡库区农业供给和需求两者之间都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只有充分发挥农业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的作用,才能促进三峡库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了解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供给侧现状,2018年3~9月,笔者带队赴三峡库区22个区县调查350名农民,对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供给侧现状展开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需解决的问题、改革的重点、存在的问题、改革的途径5个方面。
2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供给侧改革现状分析
2.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结构调整的方式来解决供给问题,最终实现农产品供给数量、结构和质量更加适应资源生态要求、更加契合消费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供给。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指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本文基于350个调研者的调研情况,对三峡库区农民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内容的理解进行了分析,调研题目如下:“您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是什么?”。数据分析结果如下:24.29%的人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9.14%的人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18.57%的人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推动绿色农业发展,16.00%的人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12.86%的人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夯实现代农业基础,9.14%的人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内容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总之,三峡库区农民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推动绿色农业发展等方面,分别占总数的24.29%、19.14%、18.57%(见表1、图1)。
农业技术扩散文献综述
摘要:
我国要实现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的源头是技术创新,然而在这一切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技术扩散才是最终助力农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本文针对国内外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指出我国在农业技术扩散领域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发展的方向,以期更多学者关注该领域并提高有关方面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
技术扩散;技术创新;研究水平
一、国外研究情况
(一)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过程
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历史很长,而国外对此的相关研究则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时欧洲社会科学的发端。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加布里埃尔•塔尔在1890年发表的《模仿律》中提及要研究“在给定100种不同技术(工业过程)下,为何其中10种得以推广而其余90种被遗忘①”的原因,并将扩散概括为模仿定律。旨在研究一个社会在引入一项变革后的影响的早期的“英德传播学派”被认为是扩散研究的另一根源,对后来的社会科学家给予传播研究的重视起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到了上世纪40年代,在美国衣阿华州,瑞恩和格罗斯对杂交玉米种子的扩散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调查,创建了典型的扩散研究设计方案并发表了著作,自此以后,技术扩散相关理论的地位才确立起来。上世纪50—60年代间,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农村社会学家开展的扩散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技术扩散的研究进入“快车道”,其研究领域遍及人类学、农村社会学、教育学、地理学、传播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其中,瑞典地理学家哈格斯特朗构造了十分著名的“空间信息域”模型,该模型成功模拟了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同时为农业技术扩散空间过程的相关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虽然有关农业技术扩散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基本上都集中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前者在宏观上分析技术的扩散过程以及技术最终被采纳等相对比较广泛的问题,后者则更注重采纳方所做出的决策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突出有意识的主观经济行为。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对策
一、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科技投入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第一,要健全农业技术市场的交易机制和价格机制,使交易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有效保障,降低或分散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在价格机制上要适当向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倾斜,实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制定农产品的最低收购价格,并给予适当的价格补贴,尽量缩小工农业价格差距,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第二,要构建通畅的技术信息交流平台。该平台应以农业技术经济信息服务为主导,结合计算机网络与人工网络,提供网上服务、检索咨询等服务,并通过多种形式对市场信息进行搜集分析、加工处理,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以进行准确的市场预测,充分发挥市场的双向交流和反馈功能;第三,要加强市场法制建设。主要是以知识产权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为核心,完善技术经营法规和从业资格制度等与农业技术市场有关的政策法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范技术市场的交易行为,切实维护技术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农业技术市场的良性运转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政策环境。
二、增加农业科技创新需求,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供求平衡
农业科技创新供给的增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只有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才能被有效利用。为促进农业科技创新需求的增长,一方面,可以通过土地的适度集中,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结合政府的优惠税费政策,保障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高农民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致力于提高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的科学文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以增强其接受和采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内在动力。只有农业科技创新有效需求不断增长,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才会有市场,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供求平衡。
三、建设新型的农业科技技推广服务体系
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搞活经营性服务”的原则,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确保公益性农技推广必要的人员、资金和设施设备。大力推进科技入户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运用农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辅导基地农户,聘请社会技术力量到农业合作社辅导等多元渠道,强化、搞活、提高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完善以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高校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探索建立农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新机制,建立科研教学单位与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组织的有效联系渠道,鼓励各类科研教学机构开展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和培训等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推进先进适用技术进村入户,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四、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