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业毕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业院校环境论新思索
本文作者:刘婷 吴鹍 黄懿梅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
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实践探究
摘要:毕业论文的设计是学生在求学阶段学习成果综合能力的体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的具体方案,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并且提高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双导师制;毕业论文设计;人才培养;实践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升入,双导师制在全国各大高校已经有广泛的应用,许多教育改革的专家也争相在这些方面做相关的研究。其中,文献[1]主要构建了一种三位一体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文献[2]主要分析了双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的研究,文献[3]分析了教育类课程采用双导师制的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本文在参考了部分双导师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导师制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新型培养模式,其在毕业论文设计方面的指导价值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存在必要性
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由两位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培养方案而联合培养的一种模式[4],两位指导教师包括来自于工作在高校的教学型教师和来自于企业的实践型教师。从双导师制本身的含义来看,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享有两位导师不同的教学特点而带来的创新性效果,这是联合培养的较大的意义所在[5]。同时,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看,高校的培养模式对于适应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离校毕业之前能够提前接触到企业文化及其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来讲是具有发展意义的,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这是双导师制形式存在的一个必要性原因。
二、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存在的问题
1.论文的内容与实际应用脱离。本科毕业论文不同于硕士或博士论文的书写要求[6],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应该在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将整个设计过程及其重要的方法理论书写下来,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目前高校理工科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并且形式单一,不能够综合体现学生在求学阶段所学知识,因此,传统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不能够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目的。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论文改革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途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而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的变化使其对毕业论文做出相应的改革。在推进论文改革过程中,主要采取丰富论文考核形式、开展专业化训练等具体实践,然而,论文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论文选题不合理、学生研究能力弱、指导教师经验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以JH学院为例,对毕业论文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论文改革;创新实践
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科研规范能力的重要实践过程,让学生获得如何学习和研究的本领[1]。本科论文的价值不仅是论文本身,更重要的是完成论文过程中的经历和收获[2]。因此,毕业论文的价值不可忽视。近年来由于高校培养目标的变化,很多高校对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尤其是应用型高校,为使大学生和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对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等都进行大幅度的改革。JH学院是一所应用型综合本科独立学院,自办学以来其毕业论文的形式一直仿照传统的模式进行,2016年根据现实需要正式出台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改革。笔者以JH学院论文改革为例对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途径、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一、毕业论文改革的实践途径
JH学院在“夯实基础、注重能力、突显应用、培养情操”的人才培养目标下,改变原有毕业论文的单一模式,实现论文形式多样化,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017年正式开始改革,并且对相关创新型毕业论文的比例有一定的要求,以经济类毕业论文为例,要求改革的比例不低于10%。
(一)毕业论文形式多样化
在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化指导,创新毕业论文的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性、应用性思维。对于经济类毕业论文,从原来传统单一的学术论文形式发展为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一是研究报告。学生根据专业知识开展调研,形成专业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二是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学生在第五学期后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的不少于3000字的学术论文,并以JH学院为第一单位。三是学科竞赛成果。学生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与专业相关的A类学科与技能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的科技作品及其成果总结;四是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申请获批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经过审核结题的项目成果及总结报告;五是其他形式。经学术委员会认定的,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设计)的其它实践成果。在毕业论文改革实施中主要以创新实践性论文为主,即研究报告、分析报告、案例研究报告等,统称为创新实践论文。
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校外生产实习模式
虽然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有着与医药类院校中药学专业的共性,但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自己的特色,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以“中医药理论”为主线的课程和以“药用植物生产”为主线的课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既具有中医药思维,又具有科学思维。根据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参加实习的学生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亲自参加中药材的育种、栽培、采收、加工、质量分析等生产环节,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中,圆满完成生产实习任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项中药材的专题研究。为突出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试验实践技能,河南农业大学以金银花、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基地为校外实习单位,进行了以下探索和实践。
一、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
校外生产实习基地是学生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以及了解社会的窗口,因此,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做好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农业大学教学工作安排及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科生生产实习作为学习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技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实习基地的选择上,要采取实地考察和资格备案制度,由主管教学的老师组成考察小组,每发展一个实习基地,要先期到企业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中药材种植规模、经济效益和人员管理,尤其是注重学生的生活和住宿条件,如果有不符合的地方,向企业提出建议,待企业符合实习的要求后,学院会与企业签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合作协议,进行授牌仪式,并在学院备案。这样既增加了对企业的了解,也引起企业对实习工作的重视。
二、全员导师制为实习作铺垫
近几年,河南农业大学实施本科生全员导师制,每名导师每一级带4~6名本科生,导师在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理论学习、综合实践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河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全员导师制于第三学期开始实施,导师不仅要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学业,提供专业引导,提高学生在大学期间的专业能力,促进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在生活、品行与心理等方面指导学生,引导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同时,以河南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河南农业大学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两个科研平台为依托,以河南地产大宗道地药材为载体,鼓励本科生参与导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项目、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等科研项目,通过学科前沿科研项目的参与,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技能,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促进科研基础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三、实习前的准备
生产实习内容确定后,在进入校外单位实习之前,指导教师还要召开实习小组会议。首先,强调纪律,包括实习时间、试验等;其次,是怎样去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等。此外,还要就责任管理、个人时间管理、个人压力管理、个人金钱管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自我了解、价值观、爱情观等方面再次进行生活教育,帮助他们了解个人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爱情等方面的观念,并且作出明智的选择,使学生有信心进行有意义的实习之旅。虽然学生已经学习过《试验设计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中药材规范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与药用植物生产相关的课程,并且经历过实践教学及参与导师科研项目的锻炼,但在进入实习以前,还要再一次进行试验设计方法、调查方法的培训,最后还要在学校科教园区进行田间实战练习。另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以实习相关内容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向学生提供一些文献检索的途径。比如在学校图书馆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搜索等,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所查的文献,进一步讲解如何从文献中获取需要的信息。通过此过程,逐步提高他们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对下一步的生产实习做到心中有底。通过实习前的这些准备工作,让学生熟悉中药材田间试验设计中的问题和方法,并对学生的思路和想法进行积极引导和适时鼓励,以便下一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的试验。
毕业论文的逻辑
一、论文与逻辑
一篇毕业论文,如同其他文章一样,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是指主题和材料,形式是指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论文的内容固然起决定作用,但论文的形式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事实上起重要作用。我们知道,人们要进行思维,就要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形式既是人类用来反映客观现实的手段,又是构筑论文的基本材料。只有掌握了这些思维形式及其有关的逻辑要求,才能写出具有逻辑持色的毕业论文来。因此,我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应当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自觉地将这些基本规律,贯穿于写作的各个环节和整篇论文当中,具体说来,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论文内容符合客观实际,能够令人信服。
第二,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连贯。
第三,论文的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
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他们有着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又专门学过形式逻辑,基本上掌握了逻辑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在这里重点谈谈论文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全篇论文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一类的逻辑问题。
在毕业论文的逻辑中,论文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作者思维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又是作者所论述的客观事物的逻辑联系的具体表现。它对增强论文的逻辑效果和说服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研究
摘要:
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重点财经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重点财经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处于弱势,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分析其金融双学位教育现状,发现金融双学位教育存在教学管理松散、教材选用缺乏针对性、毕业论文质量有待提高、缺乏对双学位学生的学习指导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农林院校;金融学专业;双学位教育
一、双学位教育概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剧膨胀,同时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导致一些学科之间的融合越发深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变化。我国高校双学位是指本科生主修第一专业的同时,修读不同专业学科课程(第二专业),在达到第一专业、第二专业毕业条件时,同时获得第一专业学位和第二专业学位。双学位教育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已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多元化人才。金融学双学位教育作为双学位教育的专业之一,为社会经济部门提供具备一定金融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1]就业形势的发展要求金融学高等教育构建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开展,鼓励、指导非金融专业学生理性选择双学位专业,加强非金融专业与金融专业在构筑课程培养体系和教学实践中的沟通,促进学科交叉走向融合,可以扩大学科交叉的广度,提高学科渗透的深度,实现培养金融专业特色化、知识多元化、能力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的目标。[2]由于我国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在专业建设、专业师资、专业成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从各经济院校的金融专业排名来看),985、211经济院校的金融学专业在各方面实力较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质量、效果也较好,而一些非985、211院校,尤其是一些农林院校的金融学专业本身对其他专业来说就是弱势专业,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本文以湖南某农林院校为例,在分析该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其金融学双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农林院校金融学双学位教育现状
通识教育下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摘要: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以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改革为契机,对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等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改革与探索、调整与优化,增强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培养体系,同时具有较宽领域和较强适应能力的专门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草业科学;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素质教育
当今社会日趋复杂的发展背景下,大学生具备单一的专业知识已经满足不了自身在社会上的需求。为此,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屡现出“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趋势,导致社会在选人用人上又出现“博而不精,杂而不牢”的现象。为了避免以上现象,在秉持学校“通专兼备,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的同时,又要克服课程学时普遍缩减的教育背景,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在学校通识教育背景下对课程建设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
一、吐故纳新,改革与完善草业科学课程体系
通过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到专业教育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应加快通识教育的改革速度。在教学方面应继续对大学本科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逐步改革完善教育体系。在此契机下,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教研组对现行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开展了研究对比论证,吐故纳新,修改和优化了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为草业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全面改进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助推了教学改革的速度,对整体提高草业科学专业整体人才素质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1.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目的意义。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计划学制四年,最低毕业要求学分是:第一课堂167学分+第二课堂6学分。课程设置以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及专业课程相结合,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见下图)。学分占比分别为:通识课程26.35%、学科大类课程23.95%、专业课程41.92%、个性课程5.99%、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1.80%。为使学生在接受通识教育的背景下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注重自身的个性培养,必修课学分占比不高于总学分的70%,选修课学分占比不少于总学分的30%。在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和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的学分占比不少于总学分的13.29%,强化了学生的学术创新和实践动手能力。第二课堂6个学分,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理念。2.课程设置的改进与特点。在通识教育背景下,课程设置与贵州大学植物保护学科基本相似[1],即本着一流学科的发展目标,将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和第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设置在整个课程培养中。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在201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优化,形成了新课标2016版。新课标2016版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主要由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和第二课堂六大类组成,如下图所示。其中,通识课程由思想政治类、外语类、通识拓展课程、计算机类和军事体育类五部分组成。学习通识课程,不仅让学生具备扎实的政治理论、健康的身心素质、基本的外语及计算机技能,而且通过拓展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科大类课程包括了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两大块,主要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草业科学的专业知识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其中,必修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包括化学、数学、物理、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掌握农业科学与生物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而学习基本的文献检索方法和撰写科技论文的要点是让学生学会掌握专业前沿动态,具备专业型人才的科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专业课程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论文(设计)四部分组成。专业必修课程包括“生态学概论”、“草地管理学”、“牧草(草坪草)育种学”、“草地生态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种子学”、“牧草栽培学”、“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等。通过学习必修课程,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但因学时限定,对草业科学专业学生又非常重要的课程则设为专业限定选修课程,如“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恢复生态学”、“畜牧经济管理”、“草食家畜饲养学”、“草坪工程学”、“草地灌溉和排水工程学”、“草坪绿地规划与设计”等,使学生获得草业科学专业中经典、广泛且前沿的理论知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培养需要,共开设了10门个性课程供学生选修,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丰富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积极和进一步拓展专业的知识。开设创新、创业及实践课程,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第二课堂的开设,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形势与政策,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通过课程体系的学习,使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具备较强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过去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现在应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以发挥[3],尽可能开发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和表达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并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使学生真正具备草业科学专业技术和实践应用专业技能的综合素质,一直以来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修订实验指导教材,注重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研讨和改进。为使实践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在理论教学的指导下,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企事业单位实习和毕业论文五部分组成。1.课程实验。课程实验的核心是补充、延伸并回顾课堂教学内容,培养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学以致用的工作方法。如专业必修课“草地生态学”、“牧草栽培学”、“牧草种子学”、“牧草(草坪草)育种学”、“草地管理学”、“草坪学”、“草地保护学”、“牧草饲料加工与贮藏”等课程均设置有课程实验;教师主要教授理论部分知识要点,每节课后给学生布置实验任务,学生可到相应实验室由专门的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在下次课堂上学生要做实验汇报,最后由课程教师进行归纳总结。2.科研实践。鼓励并支持学生申报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等。为了达到学生科研实践的教学目的,学院将教师指导学生的科研项目纳入教师绩效考核范畴,同时将学生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也纳入学生评比依据。在参与试验的实践过程中,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曾经的被动式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式[4]。3.教学实习。教学实习是草业科学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一个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5]。贵州大学现实行三学期制,每年7月为第三学期,主要用于学生教学实习。在不同年级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各年级开展相关课程的教学实习实践计划。如开展植物学、专业综合、饲草饲料、畜牧管理以及草坪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实习等。通过教学实习能较好地检验专业课程实际授课效果,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操作过程中能切实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4.企事业单位实习。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为企事业单位定向培养专业人才,如贵州省草科所、贵州省草种站、大北农集团,以及与草业科学相关的各企事业单位等。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贯彻和体现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要求,按照企事业单位要求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相应安排,严格实施实习单位的各项章程制度。通过毕业实习,企业和学生之间彼此充分地了解及认同,最后学生顺利就业,企业觅到适合的员工。5.毕业论文。毕业论文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草业人。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的本科生配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指导教师,同时为确保每位学生的培养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带学生不得多余5人。学生从大学二年级选定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自己的课题,为学生合理安排制定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发扬“传帮带”的精神,由研究生带领本科生,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协作的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四下学期,学生要撰写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并由指导教师批阅后给出修改意见;论文提交后,学科专业教师进行交叉评阅学位论文,提出评阅意见;答辩后,答辩委员会给出最终的评定结果。同时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在探索中不断优化,一方面使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巩固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本科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实践
摘要:从指导过程、教员角度、学员角度3个方面阐述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提出了本科毕业设计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员
本科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是对学员知识和技能的综合提升,是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包括课题申报(双向)、学员选题、任务书确认、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预答辩、正式答辩几个环节,最终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及相应的作品[1-3],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指导过程要点
(一)端正心态,接受新挑战
对于没有指导经验的年轻教员来讲,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是一个重大挑战。年轻教员可能觉得自己技术不精,经验欠缺,不敢承担毕业设计任务;或者认为借助这个机会,实现学员教员一起成长,积极查找自己的兴趣点,申报课题与学员一起推进。没有任务驱动项目,快速成长进步缺乏必要条件,关键是端正心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平常注重技术积累,勇于接受新挑战,承担毕业设计指导任务,促进师生共同成长[4]。
(二)明确任务,把控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