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药化学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绿色植保助力生态农业健康发展探析
摘要:阐述了我国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从现代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植物源农药的推广、农药助剂的使用等方面分析了绿色植保的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转变植保服务的方式。
关键词:绿色植保;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当前,绿色无公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主旋律和最强音。促进农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生产绿色、安全、优质的农产品,不仅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同样是植保和农药管理工作需要面对的重大命题。
1我国绿色植保的发展现状
过去5年来,各级农业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和行动,重点发力,扎实推进,凝心聚智,厚积薄发,各项工作开展得卓有成效、可圈可点,为农业实现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管好农药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经过数年的筹备和磨砺,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将农药登记、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监督管理等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实现了我国农药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1]。新的农药管理法规,提高农药行业准入门槛,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强化全程监管和源头监管,推进合规使用农药,激励创新引导行业优化升级,为农药管理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法制保障。对高毒农药的严格管控,对高效低毒和生物农药的推广,也让农业生产用药的结构更趋优化。农业部大力推进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协同推进,高效施药机械加快推广应用,病虫害监测预警自动化、智能化取得新突破[2],科学用药培训行动持续开展,自走式植保机械、航空植保、生物农药、高效低风险农药等植保科技创新联盟相继成立[2],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行业上下的自觉行动,有效地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提高了农药利用率。与此同时,农药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由单纯地卖产品向提供技术服务转变,已成为越来越多农药企业的战略选择。农药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农药企业规模和实力日益增强,电商、作物综合解决方案、无人机喷药、农资金融等多种新兴业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2绿色植保的市场发展趋势
2.1现代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近些年,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一批批行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就是这些行业的其中之一。在农业不断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水平取得了重大进步,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变,以及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使农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绿色植物的保护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而化学农药的使用对我国农业的稳产高产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现有植保机械和化学防治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给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威胁。现代物理防治技术突破了害虫防治的传统理念和生产模式,减少了化学农药的喷洒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农林产业,保障生态和食品安全,提高农副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3],是绿色植保的发展新趋势。
农药使用与经营管理问题及策略
1农药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害事件时有发生
2008年7月高温天气,陕西永寿一户农民对8亩苹果园喷药,因药量加大,使果园叶片、幼果呈黑焦而枯死。2013年4月,正值苹果花期,监军镇封侯村因用给小麦喷过除草剂的喷药机械未清洗净,又给苹果园喷药,造成6户26.4亩果园花蕾、幼叶大面积干枯,使当年苹果产量大受影响。2016年5—6月,相继在当地渡马、常宁、上邑等5乡镇13户48亩苹果园发生轻度药害。
1.2防治观念淡薄
大多农民缺乏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用药听别人说什么好就用什么,完全不结合自己农田果园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适时用药。有些农户等病虫发生明显时才急忙用药,防治效果很差。如,永寿店头镇7户果农于6月上旬防治叶锈,而此时叶片已锈点斑斑,防治效果可想而知。
1.3用药不合理
部分农民对农药知识了解很少,随意加大配药量,有些在果树幼果期连续喷杀扑磷、乐斯本、毒死蜱等农药4~6次以上,而对高效、低毒、残留少的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使用很少。
浅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
1.1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
农业投入品(包括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各种饲料添加剂)是影响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造成农产品中化学试剂残留超标是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2]。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广泛推广和使用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使用尤其是过量使用,不仅污染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在农产品体内的残留还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而危害到人类的健康。
农业投入品的不当使用,从源头上看是由于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规制和监管不力,一些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兽药,甚至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化学试剂还在生产和销售;但若从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角度看,虽然农药的使用方法、使用种类、使用频率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但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政府农业科技推广力度不够等原因,农民难以掌握其科学的使用方法,为了尽快杀灭病虫害,往往在生产过程中随意加大用药浓度或增加用药次数。
1.2农业投入品经营者业务素质不高
农业投入品经营要求经营者具备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不但能辨别农业投入品真假,了解其性能和使用方法,还应指导农民对症下药、正确使用。但现在的农业投入品经营者大都专业水平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起不到农技推广的作用;甚至唯利是图,误导和诱导农民购买价高质次的产品,客观上对农产品安全问题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
1.3农民科技水平低
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为更加深入地了解应用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意义,首先要理解无公害农作物的概念,这种类型的农作物不含相关有害物质及其残留,且符合现行的卫生安全标准。有害物质主要泛指一些含有毒性的物质,通常以农药残留物为主,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农药中的毒害物质、重金属及硝酸盐和病原微生物等等。实现农作物无公害是目前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目标,也是农作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基于此,笔者概述了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特点,分析了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核心要素和应用意义,凸显该项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效能及作用。实践证明,无公害绿色栽培技术能够为农作物品种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以此为基准能栽培出产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从而为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及美丽乡村的建设作出贡献。
关键词: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的栽培不仅能够为人们生活提供各类新鲜蔬菜瓜果,还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于当下绿色生态的发展形势,在农作物栽培方面,不仅要保障农作物质量和产量,还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无公害绿色栽培为目标。这就需要重视无公害绿色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应用,依据绿色化农业发展的方式来促进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双向提升,并从中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该项技术在我国农作物栽培中正在被不断推广与应用,应以分析该项技术应用的意义为基准,推动我国农作物栽培技术创新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丰富相关研究理论。
1无公害绿色农作物的特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一直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主体,尤其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对农产品有较大需求。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农作物的产品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生态、无公害的农作物食品已成为农作物栽培的基本要求。相比于传统的农作物来说,无公害绿色农作物主要是以绿色生态建设发展理念为导向来栽培的农作物,这种农作物的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生态化
以无公害为基准能够防止在栽培农作物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可将其称之为无污染农作物。在实际栽培中,其是依据科学化栽培的方式将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内的农作物。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3篇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篇1
多年来,随着我国农药、化肥产业迅速发展以及在粮食、水果、蔬菜上的广泛应用,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日益提升,我国实现了以不足世界10%的农业耕地,养育世界上20%人口的奇迹。然而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尤其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化学农药的超标、超量使用,不仅导致我国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水源、土壤污染严重,而且由于部分毒性较高的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规避农作物的采摘期,导致农作物的农药残留超标,引起农药中毒事件,极大的影响了我国的食品安全。针对上述情况,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日益提上日程,通过对现阶段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行的意义、推广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以求为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1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内涵
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指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秉承“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基本原则,摒弃以“化学农药”为基础的传统防治技术,而是科学合理的采用农业、生物、天敌、物理以及化学农药等多种措施,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发生的病害和虫害进行综合防控,从而将病原微生物和靶标害虫技术控制在经济允许范围以内(即该类病害或者虫害在对农作物危害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低于防治该类病虫害所需要的经济成本),从而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科学、绿色防控,保证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1]。
2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意义
2.1维系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我们定义某一种昆虫为有益昆虫或者靶标害虫,或者某种微生物(病毒、真菌、细菌)对有益菌或者有害菌的基本标准是“该昆虫或者微生物是否有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从而有利于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在以往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取的措施往往是有害生物灭绝政策,即一旦发生对农作物有危害的某种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生物,就大量的喷施化学农药,将其彻底的杀灭。然而人工建造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稳定而又相对简单的生态系统,其病原微生物或者靶标害虫本身就是该农田生态系统“食物链”的一部分,一旦遭到灭绝,则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容易遭到破坏,导致次要有害生物的数量急剧上升,成为危害农作物的主要有害生物。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的基本准则是将有害生物的数量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可以有效维系农田生态系统内部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有效维系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
农业农村局植保站工作计划
一、继续做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
督促11个监测点搞好观察记载,及时搞好田间定点调查工作,收集数据及时上报市级植保部门,为上级植保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二、进一步加强对植物植保工作宣传。
搞好主要农作物病虫测报和大面积防治技术指导工作,推进病虫情报进村入户2019年工作,发短信、微信等,病虫情报10期以上,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领导重视。
三、加强对种子、苗木市场及产地检疫。
搞好疫情普查和调运检疫,及时发现情况,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疫情上报工作,及时在疫情信息化平台信息。
四、认真抓好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及新药械、新技术推广应用。
露地红辣椒栽培技术
北票市位于辽宁省西部,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550mm,年平均有效积温3650℃,气候条件适合种植红辣椒。红干椒多用于提取红色素和辣素,红鲜椒多作为辣椒酱、腌渍等食品加工生产的原材料,北票市每年生产的红辣椒70%出口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市场供不应求。目前,北票市红辣椒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20万亩)左右,平均每667m2红干椒产量300kg、红鲜椒产量2500kg左右。近几年,为追求产量,当地存在化肥农药施用过量、施用种类不合理现象,土壤、水等自然环境受到威胁。为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笔者于2016年开始在北票市试验示范红辣椒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与常规栽培相比,示范区化肥用量减少43%,化学农药用量减少40%,且提高了红辣椒产量和收益。现将关键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选择优良品种
通过引种示范,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的鲁红8号和辽红2号。鲁红8号为中早熟干椒常规品种,由青岛三合农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每667m2适宜种植5000~6000株,干椒产量350kg。辽红2号为中早熟干鲜两用一代杂种,以生产红鲜椒为主,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选育,每667m2适宜种植4500株,鲜椒产量2500~3000kg,干椒产量400kg。
2日光温室育苗
当地农户一般在3月末4月初采用大棚育苗,该时期棚内温度提高慢,辣椒幼苗生长缓慢,尤其夜间棚内温度低于8℃时极易造成低温障碍。针对这一问题,笔者采用日光温室育苗,3月20日播种,苗龄55~60d(天)。壮苗标准:幼苗叶色墨绿,十叶一心,株高18cm,主根长1.5~2.0cm,须根茂密,茎秆粗壮,长势整齐一致,定植后缓苗快。
3机械整地、定植
红辣椒定植期一般为5月15—25日。定植前浅旋地块后起垄,垄高10cm、宽70cm,垄沟宽30cm。用经过改装的玉米节水滴灌机一次性完成铺膜(0.08mm厚的黑色地膜)、铺滴灌管、施肥、双行打孔。定植小行距40cm、大行距60cm,辽红2号株距30cm,鲁红8号株距22~26cm。
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探究
【摘要】本文以生物农药为研究对象,以其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研究目标。首先,对生物农药进行了简单概述,同时就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生物农药的应用和推广速度、生物农药企业发展规模和与现代电子商务的结合,这三个方面对生物农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农药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生物农药;发展现状;趋势
近几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农药越来越受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欢迎,其不仅为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很多生物农药,如武夷菌素、苏云金芽孢杆菌、苦参碱、中生菌素等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从品种结构方面来看,我国的生物农药存在不合理的方面,尤其是在生物农药的应用以及其生物防治技术方面,没有满足当前现代化农业以及绿色农业的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将主要针对生物农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重点分析和探究。
1生物农药概述及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生物农药的定义,至今为止国内外仍没有达成共识,各个国家的相关专家以及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对于生物农药都一直沿用各自认同的概念,但是其共同所认同之处是具有农药功能的生物活体都可以称之为生物农药。广义上的生物农药主要分为六大类,即生物化学农药、昆虫天敌、转基因生物、抗生素农药、植物源农药以及微生物农药。生物农药相比于化学农药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生物农药具有环境相容性,即其在环境中容易分解,且毒性比较低,无残留影响;第二,抗药性非常低。生物农药中的活体生物能够与宿主一起进化,因而其能够更好的适应害虫的防卫体系。第三,生物农药的开发成本较低,且资源丰富。实际上,生物农药主要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资源,如自然界生物或者农副产品等,因此其生产成本相对来说较低。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生物农药的应用率较低,同时在其研发方面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之所以产生上述现状,主要是因为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见效较慢,而且其品种也比较少,可选择性小,产品质量缺乏稳定性,同时其有效期也不长,还容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从而最终导致生物农药的应用和推广比较难。从生物农药的研发方面来看,目前我国对于生物农药的研究体系比较完善,而且研究团队的专业素质比较高,但是其产业化水平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来说较低。同时,从数量和品种方面来看,我国生物农药行业目前仍然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从全国农药市场数据来看,生物农药仅占据了4%~8%,甚至还有很多严重的病虫害仍然没有相对应的生物农药。因此,分析和研究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生物农药发展趋势
2.1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提高了生物农药应用和推广的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农业的经营方式逐渐转变为协会、家庭农场以及合作社的形式,同时经营主体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和食物安全意识越来越强,这些都为生物农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另外,我国现代化农业正向着集约化、绿色化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经营主体成员的综合素质相比于以前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从而大大增加了对生物农药的接受程度,而且其接受速度也不断加快。同时,从生物农药价格方面来看,随着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农业综合效益也在不断提升,这就促使生物农药价格逐渐降低,同时防治成本也会有所下降。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农药的应用提供了有力条件,能够推动其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快速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