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户经营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小额信贷农业保险机制研究
摘要:
新疆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的解决,对于新疆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资金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小额信贷发展。通过博弈论分析,得出农业保险能够提高信贷机构开展小额信贷的积极性,缓解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这对于促进新疆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小额信贷;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市场
一、新疆近年来小额农贷的发放情况
新疆农业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金问题,小额信贷能否持续发展,关系到新疆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全国而言,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农村支行经营成本过高等原因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因此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地区小额信贷投放主体,2005年以来新疆农村基本形成了以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1]。新疆小额信贷始于2001年,农村信用社是发放小额信贷的主要机构。2007年的一项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中国银监会的调研数据表明,新疆农村信用社有1085家机构网点开办小额信贷业务,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年均累放额已由1999年的27亿元增至14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2];2012年全区农村信用社累计投放各项贷款1382.24亿元,同比增加196.5亿元;小额信用贷款102.32亿元,较年初增加31.55亿元,增长44.58%;农户联保贷款190.79亿元,较年初增加32.69亿元,增长20.68%[3]。截至2013年11月末,新疆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1440.58亿元,较年初增加265.75亿元,增幅22.62%;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025.5亿元,较年初增加219.55亿元,增幅27.24%,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1.21%,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金融保障[4]。虽然新疆农信社的小额信贷规模越来越大,但是根据一项面向新疆农户金融需求调查显示,新疆有79.4%的农户有借贷需求。因此,就新疆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而言,农信社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农户的小额信贷需求。
二、小额信贷引入农业保险对于缓解农户“贷款难”的博弈分析
县域农业信贷担保初探
摘要:一直以来,山东省甚至全国的农业农村担保普遍缺少有效的信贷担保体系,为解决这个难题,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监局等部门联合推进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各省纷纷成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本文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旨在分析山东省县域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运行现状、创新举措及面临的困境,以期待为新生的山东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农村;农业信贷;困境;对策建议
导言
山东是一个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的说法,在视察山东时要求:要发挥农业大省优势,扛起农业大省责任。但是量大而质不优,要摆脱这种农业产业低水平的现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培育新型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2017年底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2018年山东省农担公司在各县市区推动成立办事处,形成了农担办事处遍地开花的局面,农业信贷担保工作向逐步向基层推进。
一、县域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对于农业信贷担保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郭超峰《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选择》,认为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资金供给方、需求方及整体体系建设发展现状,对我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对策;陈大琨《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分析了我国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的具体做法及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朱旭东的《江苏农业信贷担保发展探索》中介绍了农担公司的主要业务品种和操作流程,该论文更多关注农担公司的运行情况,较少涉及学术层面的论述;王中琦《偏远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为例》,提出对偏远地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农业信贷担保的论文大多是从国家层面来研究的,文献总量少,整体水平偏低,且少有县域层面的关注。而县域是整个农业信贷担保运行的主要载体。本文主要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从山东省成立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以来,在县域层面推进中的创新措施、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展开论述,以期待完善山东县域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进省农担公司更久远、更深入的运行。
二、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及影响因素
【摘要】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和主要模式。论文针对龙头企业主导型、中介组织联动型、合作社一体化型三种类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针对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旨在为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影响因素
1引言
近年来,很多城市开始施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着重发展优势产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要求,大力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将优势产品引向优势产区并汇聚在一起,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带雏形,提高了产业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我国主要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过多年发展,探索出了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逐渐呈现出了其多元化的特性。受各地区不同的市场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影响,这些模式分布在不同地区,但从整体上看,目前被广泛采用且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效果最为显著的应该是以下三种模式。其绩效对比如表1所示。
2.1龙头企业主导型———“企业(+基地)+农户”模式
农业推广分析3篇
(一)
一、农业推广的公共产品属性
首先,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过程。这决定了在农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应该被社会共享。并且也是由于该特点,决定了使用农业技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是由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农业生产者不愿意进行农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投资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其次,农业推广服务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农业科技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资与农产品经营服务。农业科技、信息等属于知识结构中容易传播的一类,根据其消费上所具有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的不同,有的属于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投资;有的属于准公共产品,由政府对从事科技活动的私人部门给予补贴。最后,由于农业技术创新除了面临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外还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但是其效益具有外溢性,会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这决定了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需要由公共部门承担。综上所述,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当然,需要明确一点,农业推广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并不代表其就是公共产品,其中有一部分农业推广服务是具有私人物品的属性,属于私人物品。
二、我国现行农业推广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行的农业推广体系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组织结构、推广方式等在面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发展的新要求,表现出了诸多的问题。
1、农业推广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高
我国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总量偏低,导致了虽然我国政府农业推广投资占财政农业的比重不低但总量低的现状。目前,我国农业推广投资不足农业总产值的0.2%,不足发达国家的30%。从推广项目来看,其地区投资结构、行业投资结构均表现出不均衡性。从农业推广事业费支出结构来看,人员经费占了近90%,业务经费仅有10%左右。由于农业推广投资总量不足,投资结构不合理,限制了农业推广的有效开展,是其投资效益不高。
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探究
摘要: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为农业“产兴旺”保驾护航。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加快了研究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步伐。然而,关键问题,即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内涵?尚未界定。基于此,本文从界定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内涵入手,进而从农业保险的需求、供给以及补贴三个维度探讨其构建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构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开展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加快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这是从中央层面首次提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概念。那么怎样准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下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内涵,进而探讨其构建思路、路径等问题。显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现有文献对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内涵的理解
国内学术界提出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观点,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由唐金成撰写的论文:《建立多层次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设想》。尔后,陆续有不少关于此方面的文献发表。遗憾的是,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内涵是什么?现有文献并未专题界定,只能从这些文献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的设想、思路、路径等方面推断其对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内涵的理解,并且发现现有文献对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内涵的理解莫衷一是。主要有几下几种观点:
(一)观点一: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中的多层意指风险管理的层次性。唐金成(2005)、李琴英(2007)认为保险是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多层次农业保险的构建应该围绕风险管理而展开,即有什么级别的农业风险就应该有什么层次的农业保险与之对应,从而形成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其中,第一层次,由商业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等经营原保险,主要目的是将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转嫁给原保险人(保险公司、相互保险公司、保险合作社等);第二层次,由国家经营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基金,其目的是将原保险人承保的农业保险在保险业内部分散;第三层次,巨灾风险证券化,其功能是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从保险业转移至资本市场。
(二)观点二: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中的层次是指农业保险产品及其保障水平的层次。王国军(2018)以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为借鉴,认为我国构建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主要从农业保险产品及其保障水平上下功夫,不同的农业保险产品其保障水平不相同,从而形成农业保险的层次性。其中,保农业生产成本是农业保险的基础,即“基本保险”,保障水平较低;其次,为了迎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色需求,应该在“基本保险”的基础上加“附加险”,保障水平适中;最后,针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价格保险和天气指数保险以及农业器械、设施等财产保险,保障水平较高。
商业保险担负社会管理职能
摘要: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对于商业保险的基本职能,主要体现在对各种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进行分摊和补偿上,即分散风险和损失补偿。作为一种社会广泛运用的分散风险工具,商业保险一直在各行各业的飞速发展中保驾护航,扮演着“安全垫”、“协调员”等重要角色,发挥好保险的社会职能作用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以商业保险在部分行业中的实施和运用来体现其担负的社会管理职能。
关键词:商业保险;社会管理;保障
一、商业保险与社会管理职能的关系
商业保险,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①。本质是分散社会风险,组织经济补偿。社会管理职能是指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或过程。大量的事实和经验证明,商业保险发挥出来的社会管理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对社会产生的正外部效应,对政府职能的实现起促进作用。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险人在经营保险产品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这种“外溢效应”不断扩大,并形成一定规模从而发挥显著效果。
二、商业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
商业保险的经营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经营的好坏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在分散风险和组织经济补偿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能够很好地保障群众利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
(一)社会风险管理
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径初探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县域经济发展也步入发展的瓶颈期和攻坚期,面临着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化的多重压力。尤其是当土地红利、税收红利、贷款红利等政策红利和人口红利消失时,县域内大批企业纷纷倒闭,留下许多债务和污染。如何带领县域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需分析绩溪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关键词:绩溪;县域经济;供给端
近年来,绩溪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8年,绩溪县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从经济发展增速来看,2010年绩溪县GDP增速高达14.5%,在这之后经济增速呈明显下降态势,直到2016年情况才稍有好转,但2018年经济增速仅为5.4%,增幅同比下降较大,经济发展时好时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全市范围来看,绩溪经济发展水平在宣城市7个县市区中倒数,在全省范围内也处于中下游位置,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供给端较为薄弱,未能及时跟上新时展要求。
一、绩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效益低下
绩溪县属于山区小县,农业产业占GDP比重较高,2018年,绩溪县农业产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2%。县域内农业资源丰富,有山核桃、茶叶、油茶、竹子、中药材等众多经济作物,但农业产业链较短,许多企业经营项目还在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不大。绩溪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存在着局限于为农业产业而发展农业产业现象。近年来,虽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所上升,但融合质量不高,发展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工业产业制造水平落后
新乡村银行发展论文
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评述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成立意味着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客户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客户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利。十七届三中全会和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列为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式纳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将向9亿多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服务。发展村镇银行,对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目前国内研究现状来看,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少数民族山区、中西部地区。2007年,国开行共参与组建甘肃、四川、青海、湖北、吉林等五省6家村镇银行。2007年12月13日,国内第一家外资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全国首家由外资银行全资设立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8年9月12日,彭州民生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国内第一家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起的村镇银行,更是在“5•12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重灾区成立的首家支持“三农”、支持灾后重建的金融机构。2008年12月9日,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首家村镇银行—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正式开业。2009年2月4日,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正式开业。这是渣打银行在华乃至全球范围内建立的首家村镇银行。吉林省截至2009年11月末共设立了6家村镇银行。从目前各地村镇银行的运行现状来看,当前村镇银行的建立处于“试水”阶段。从目前国外研究现状来看,类似于村镇银行的金融机构现在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庞大的信息网路,并且朝着国际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例如,澳大利亚的澳新银行在华的投资以及他们的村镇银行其目的在于不是一个纯盈利的机构,主要是给当地的居民带去金融知识方面的服务和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富。因此,在发展村镇银行业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
2.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的界定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3.村镇银行的性质及类型
村镇银行的性质为:经有关部门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性银行。主要类型有境外金融机构控股、境内金融机构控股、企业法人组建、自然人组建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