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音乐教育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音乐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音乐教育

农村特色音乐教育创作

 

本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内与课外相结合,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我们坚持创建特色音乐教育,努力发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   一、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欣赏名人故事、乐曲、影视作品。   (1)教师布置课前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书籍、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调查音乐名人的故事,并进行总结、整理,然后每小组分别将各自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分享,同学听后进行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2)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选取爵士、灵魂、舞曲、乡村、摇滚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在课上为同学们放音乐,让同学们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更加全面地学习音乐知识。   (3)教师选取、剪切影视资料、音乐片段、MV,课上为学生播放,使同学更加深入、全面地进入音乐世界,在音乐的天堂里自由翱翔。   2.师生互动,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教师在课上组织游戏,师生共同参与,如:“拍案传花”,只需准备一件十分普通的道具,如书本、水杯等,由参与者顺序传递,传递过程中,有一个“中立者”,他背对着游戏者拍击桌面,拍击的过程中道具一直传递,停止拍击的同时,道具也停止传递,道具在谁手中,谁就上台表演节目———唱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   二、寻找并熟悉生活中的乐曲   1.走近自然,聆听自然。   大自然中蕴含着最美妙的乐曲,走近自然,聆听自然,可以使同学们更加热爱音乐。农村学校相比于城市有更加便利的条件,更加贴近大自然。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带领学生去田野、河边、树林、草原等地寻找大自然的声音,潺潺流水、幽幽鸟鸣,飞鸟自空中划过,鱼在水中穿梭,清风浮动树叶,蝗虫蹦过草原,每一处都是大自然的声音,每一处都是优美的乐符。从而让同学们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用心去聆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总结,用心去记录,在大自然中受到启发,源于自然,而后融于自然。   2.社会也是交响曲。   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音像店挑选自己喜欢的音像制品,回到学校后,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换,听不同风格的音乐、歌曲,并和同学一起交流、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喜爱音乐,而且促进同学间友好团结。   三、培养学生想象、表演和创作能力   1.走进音乐世界,在音乐中感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音乐是一种甚至是多种情感的表达,是一个人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是一个人眼中的世界。教师课前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课中为学生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根据音乐想象,音乐播放完毕后,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对各自想到的意境进行描述、讨论,每节课都做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走进音乐世界,在音乐世界中起舞。   音乐不仅是听觉上的感知,而且是视觉上的展现,更是视觉与听觉相互结合产生的完美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音乐的听唱能力,还要着重训练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教师在课前选取多种音乐作为多媒体课件,在课上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表现出的意境想象出一段独白、一幅画面、一个场景或是一个故事。音乐结束后,教师找不同的学生到讲台上去表演,可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或由音乐想到的读白、画面、场景或是故事,最后由全体同学进行发言或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感受,由此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3.走进音乐世界,在音乐中创造。   音乐可以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一个人在听什么样的音乐,都可以知道他的内心是什么样的感情———得意、失意、悲伤、快乐还是其他什么。   在这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天分不同进行不同的指导与练习,比如说对音乐很敏感的学生,可以单独为他们安排一些任务:让他们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选取有意义或是十分特殊的事情写出一段歌词,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为各段歌词谱曲、伴奏,完成一首歌曲。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还能帮助其养成独自创作歌曲的好习惯。   四、举行各种音乐活动   歌唱比赛不仅仅是对学生音乐感知的考验,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加强竞争与合作意识。乐队是一个组织,更是一个家庭。教师在课余时间帮助部分天分好的学生组建乐队,演唱自己的歌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演唱和创作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友善。五、校园音乐,和谐生活音乐具有感染力,并能团结联合广大群众,唤起群众崇高的思想和感情。   开放校园广播,在早晨、中午和晚间的吃饭时间播放音乐,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劳累一天的身心得到很好的放松,活跃气氛,体现音乐美。

阅读全文

高校音乐教育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

地方高校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音乐教师。美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中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农村基础音乐教学实践之间的脱节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农村基础教育音乐师资的培养。如何有效地把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是当下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普遍关注的问题。由尹爱青主编的《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9月出版)教材重视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很好地把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与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结合起来。笔者通过学习该教材,发现其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一、知识体系完整,逻辑性强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修订版)》教材主题明确,研究深入细致,紧紧围绕着“学校音乐教育、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相关知识展开,章节之间的逻辑性强,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该教材共由十章构成。第一、二章详细地介绍学校音乐教育的目标、理念、性质和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三章从音乐审美心理、音乐学习心理、音乐教学理论三方面对音乐学习与教学理论进行了论述;第四、五章分别深入地剖析了音乐课程目标、音乐教学目标、音乐课程内容、音乐教材等;第六章至第九章作者分别从教学程序的内涵与特征、音乐教学过程、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音乐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及主要任务、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音乐教学评价的理念、当代音乐教学评价的特点、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等方面展开,并结合大量优秀的教学案例对其进行系统地分析;第十章作者对音乐课程资源的分类、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介绍。总的来讲,本教材包含了音乐教育导论和音乐教材教法两部分知识内容,从教学基本理论与历史发展——学习与教学理论——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与教材分析——教学的程序、过程、模式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本教材还遵循了音乐学科体系的基本规律,写作思路清晰,逻辑结构严谨分明、循序渐进、层层递进,极大地方便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生的教学与学习。

二、内容丰富,论证严密

本书内容涉猎广泛,材料收集全面。本教材既有对学校音乐教育理论基础的阐释,又有大量优秀的教学实践案例;既对我国音乐课程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又对国外音乐课程教学和学校音乐教育发展进行了介绍;既有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方面的详细分析,又有音乐审美心理与音乐教育课程资源等内容的呈现。同时,本教材中既涉及基本原理的内容,也涉及音乐学科教学法的知识,并关注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和热点问题;既有传统教育理论的介绍,又有现当代教育思潮的阐述。如在第二章中,作者不仅对国内外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和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梳理,而且还对美国、俄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音乐课程改革与发展和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等教育家的思想进行了介绍。丰富的知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内容。同时,论证严密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教材中作者会从多方面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论进行论证。如在第三章音乐学习与教学理论中论述“音乐知识的习得时”,作者从“选择”“理解”“保持”与“应用”四个阶段对“音乐知识的习得”进行了分析和论证。又如在第九章中论述“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区别”时,从评价的“内容”与“中心”两方面进行论证,最后还对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分析,等等。由此及彼,环环相扣,从多个角度对音乐的基本概念理论进行剖析论证,有力的论证和清晰的思路,加强了读者对概念知识和其相互逻辑关系的认识和了解。

三、理论阐释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不可否认,将复杂的理论进行简化,是该教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相关链接”,对丰富优秀的教案和图表等进行展示,“相关链接”的使用深化了对基本理论知识和概念的认识,不仅可以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理解,还能对教师的备课起到参考的作用。例如,在第九章“音乐教学评价的实施”中,将整个音乐教学评价分为“学生”和“教师”两部分,作者不仅把具体评价的方法、过程和步骤进行了介绍,同时还对每种评价的方式插入了很详细的案例。在第二章,作者对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采用的“相关链接”,把近代学校音乐课程的具体设置用图表的方式分为了“清代末期”“民国初期”“五四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战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六个时期,使读者很清楚地就能掌握近代学校课程发展的脉络,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在第四章,对音乐课程目标的讲解中,采用“相关链接”,教学案例《不用麻烦好妈妈》来分析情感价值观对教学的影响,很好地解释了该问题。此外,“学习目标”“思考题”“拓展阅读”等板块的设置也是本教材的一大特色。综览全书,你会发现该教材在每章中的开始部分都会设置本章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置有效地引导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每章结束部分都会设置本章的“思考题”和“拓展阅读”。“思考题”的设置很好地帮助了学生对本章知识进行了复习,并有效地检验本章节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拓展阅读”介绍了一些国内外音乐教育名家的著作,不仅对学生进一步自主学习指明了方向,而且还为教师备课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相对于同类教材纯理论的讲解而言,本教材中的相关链接、学习目标、思考题、拓展阅读等板块的设置。使教材具有较强的实证属性,为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操作范例,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很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还能使内容呈现更具逻辑性,让读者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同时,也让学习者学习目标更明确,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从根本上增强了本教材的实用性。总的来说,该教材知识体系完整,教学内容丰富,理论阐释通俗易懂,重视实践教学案例的分析,多用具体实例进行理论的教学。同时,将一些枯燥的概念、定义等理论知识适当地穿插在具体分析的音乐教学活动的案例中,有效地避免了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的脱节。作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本重要的教材,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都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因此,该教材是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一本优秀教材,对培养合格的农村音乐基础师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细读。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

进入新时期以来,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学生认知水平研究日益深入。同时,在当前学校素质教育力度不断加大,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如何开展”的问题已各地农村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

学生认知;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认知是人类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产物,是使个体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学生的感性知识与体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动作技能和智力发展等都反映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通过问卷调查、课堂问答、谈话交流、考试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别是对于那些因智力发展缓慢而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学生,教师应当对他们进行着重分析,并给予及时地帮助。

一、农村小学生音乐认识

农村小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有其共同的规律,但由于所所处的教育环境不同,他们在认知发展上与城市小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农村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虽然,这种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但这种差异性始终存在。就目前来看,我国绝大数多农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于教育条件的限制,在获取知识与解决问题上面的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认知水平发展有鲜明的阶段性、滞后性、一致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引出基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策略,以下对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进行说明。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阶段性。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氛围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阶段。此理论适应于全体儿童青少年,农村小学生自然也在其中。尽管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与城市小学在各种软硬件方面有很大的差距,但农村小学生也是经过这个从前运算阶段(7岁入小学)到具体运算阶段,再到形式运算阶段的过程。这一点与城市小学生并无差别。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迫切性。虽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在软硬件方面与城市小学相比有些落后,但农村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渴望是非常迫切的。尤其是电视、广播以及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村小学生早已通过各种电视、广播与电脑等感触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他们希望音乐教师能够给他们尽可能多地提供音乐知识,这就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数量上严重不足,即使有,其教学能力也比较低,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小学生的音乐需求需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具有较强的迫切性。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滞后性。导致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出现滞后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由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软硬件不足,致使农村小学生无法从音乐教师那里获取充分且及时的音乐知识,他们只能从电视、广播、课外读物中获取音乐知识,学习音乐技能。但是,对于农村而言,这些非课堂的音乐学习存在很大的滞后性,因为很多农村小学生根本无法购买、阅读、学习各种最新的音乐知识,这就导致了他们的音乐认知出现滞后。其二,由于农村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家长认识孩子在小学阶段应当打开文化课基础,不应当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学音乐上面。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农村,以及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家长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学音乐,或出言责骂,训斥他们不务正业,严重的直接拳脚相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小学生的音乐认知发展。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性别差异。在我国农村,很多时候,男孩被家长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家长希望他们能够接受学校教育得以出人头地,光耀门庭,对于一些非文化知识的学习,家长并不认同,音乐自然也在其中。而女孩则不同,很多农村家长希望他们多才多艺,为此可以接受他们学习音乐。从这个情况来讲,我国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性别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农村小学生音乐认知的性别差异,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并不明显,这里不对其作深入研究。

阅读全文

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研究

摘要:

音乐是人类的精神财富,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素质和人格情操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村音乐目前在这方面距离要求相去甚远。农村音乐素质较差,学习音乐目的不明确,现在学校音乐没有考试的压力,音乐课就更加的不被重视。本文就此现状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起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效果和作用。

关键词:

偏远农村;音乐教学;思想观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在巨大的社会变革当中,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随着社会物质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音乐教学作为精神文化层面的主要教学内容,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根据我国的国情,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村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教育程度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不容忽视。目前来看,我国农村音乐教学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情形不容乐观,这种现状呈现出不平衡,不公正的局面,思想意识淡薄,人才缺失严重等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农村音乐教学的良性发展。经过长期的理论论证和实践证明,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它是实施学校全面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一、农村音乐教育资源配置的不足

教育理念差,是目前农村音乐教育的最大现状。对于学生而言,音乐是了解世界的最初感受,每当周围开始出现音乐,我们的耳朵就会不由自主地聆听,辨别音乐里的旋律,辨别声音里的特质,跟着节奏产生心情的变化,对学生的心灵和思维都是一种别样的启发。在这种时刻,音乐就已经和自身的情感发生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引起了情感的一系列反应。让学生可以认识到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可是,这种富有诗意的情感,在农村学生中却没有得到反馈。农村音乐课对音乐的了解,音乐知识的淡漠,农村音乐教育的局限性成为音乐课教学的难题,音乐教育并没有给予农村学生相应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没有对音乐有足够的认识。对于音乐课的不重视也是音乐知识淡薄的原因。这种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匮乏和无知。很多农村对于西方音乐家都完全不了解,对中国民族音乐都不感兴趣,对中西音乐代表作基本就是全然不知。家长和学校都看重其他学科的成绩,认为音乐是无用的学科,是所谓的副科,即便有的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家长也不高兴,不同意学生去学习音乐,认为学习音乐没有好的发展。这样的话,一部分有天赋的孩子就被扼杀掉了,学生也就失去了接受音乐熏陶的机会,在情感审美方面有所缺失。虽然,我国目前积极响应素质教育,但是农村长期以来传统的思想过于浓厚,转变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也是困难的问题,很难一时之间扭转,因此,这种现状必将长期存在。音乐教育离不开乐器和相关设备的置办。音乐教育是一门实践的学科,不是只动动脑子就能产生教学效果的。目前,我国在农村音乐教学的设备方面比较难堪,许多农村地区几乎没有音乐设备。最起码的电钢琴、钢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根本没在购买计划之内。即便有,也是从乡镇,甚至是县城的学校当中淘汰下来的,根本没办法用,放在那里只是摆设。这样的话,学生就只能五音不全了,根本无法知道音乐的概念和基本知识。甚至有的学校放在那里当作摆设,既无法进行教学,也不能起到作用,久而久之,学生会对音乐失去基本的兴趣和动力。音乐活动教室应该给予农村学生有好的环境,民族乐器如葫芦丝、古筝、扬琴,西洋乐器如小提琴、长笛、单簧管,农村学生甚至于都没有见过以上这些乐器。对于这些乐器音色的了解和使用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农村孩子的眼里,音乐活动室只是一个教室而已。在这个现状当中,许多学校是由于没有过多的经费而搁浅此项目,但是有的学校经费充足,将钱宁愿花在像计算机、运动器材等设备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不平衡,为了完成上级单位的验收,不惜采购过多的无用设备,而真正忽略了音乐器材的置办。长期下来,学生的音乐教育如何发展?音乐课外活动与音乐课堂教学有鲜明的对比,课堂音乐活动有比较强制的跟随教师教学方法学习音乐知识,而课外音乐活动则是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的学习音乐,其中启发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有着绝对的区别。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活力校园、艺术校园、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学校都开展了各种音乐课外活动。所以说学校音乐课外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们展示自己音乐才能,提高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平台。虽然开展课外音乐活动对农村音乐教育意义深远,大部分农村课外音乐活动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农村面临的问题就是学生人数急速下降,许多活动就不能够顺利有效的得以展开,例如合唱课外活动、器乐课外活动、歌咏比赛、集体舞蹈大赛等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农村的音乐课外活动就形同虚设。音乐课外活动的匮乏也是农村音乐教育目前的现状。

阅读全文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能够让小学生形成对音乐美的认识,感受艺术带来的美好体验。本文试图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不足进行分析,并着重研究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和对策和方法,以实际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水平的提升为最终目标。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一、音乐教育的意义

(一)更加全面地认识世界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首先都会从本民族以及本国家的历史文化开始进行学习,因此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首先是来自于本民族文化的内部的。但是整个世界的构成是在一个十分多元的状态下的,在当前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世界发展的状态中,如果不对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很容易就会故步自封,最终会因为对于世界的认识不够全面而被世界淘汰。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音乐教育存在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更加全面和多样的,从而也就能让学生对于他国的文化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尊重和保护的意识。

(二)更好了解本民族音乐

在一个更加开放式的了解他国音乐文化的背景之下,教师能够通过讲解和传授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上的不同来和本国的音乐进行对比,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这样的对比产生的异同之下,更好的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的特殊性,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培养出更加了解本民族音乐的审美情趣。

阅读全文

农村流动儿童音乐教育启发

【摘要】

儿童的音乐教育问题仍然是当今社会有关教育部门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对于农村流动儿童来说,启发与培养音乐兴趣变得更加重要,农村流动儿童比普通儿童更加缺少父母的关爱,音乐可以给他们从心灵上带来更多的感触和想法,能够促进农村流动儿童在缺少多方关爱和稳定性的条件下能够以一个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关键词】

启发与培养;音乐兴趣;农村流动儿童;音乐教育

引言

自古以来,音乐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缓解我们焦躁的心情,可以给我们展示出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所以说,注重对儿童的音乐教育,也是培养他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对于农村流动儿童来说,他们的生活是缺少关爱和激情的,恰好音乐教育可以在这一方面对农村流动儿童的生活产生影响,可以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音乐对农村流动儿童的积极影响

阅读全文

探索提升农村音乐教育的策略

一、河南省农村音乐教育、教学质量现状

(一)学生情况的调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题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和音乐艺术特色对学生进行调研,结论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孩子,有95%的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喜欢音乐,能够真心投入欣赏音乐,抒情地歌唱,90%的学生热爱音乐课程。

(二)教师情况的调查

1.农村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观、课程理念及教科研调查

农村音乐教师音乐教育观、课程理念及教科研调查如下表。以上抽样调查显示:县级中学,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县级中学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历层次高,教师队伍年轻化;而在偏远农村或山区,由于经济落后,学生在校人数不多,教师配备不足,而且大都学历不高,专业技能较低,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难以适应新课本、新知识不断变化的要求。偏远或山区的音乐教师的教育观、教学理念、教学改革的思想及措施更是令人担忧。

2.城、乡音乐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缺乏创造性的教学行为方式

阅读全文

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缺失与重塑探析

【摘要】受音乐价值观缺失、音乐教师缺失、音乐教师素养缺失、音乐学科兴趣缺失、教学设备缺失等问题的影响,现如今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状况令人担忧。为改变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发展现状,解决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缺失的难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认识音乐教育的价值,树立正确的音乐教学观念;提高教师地位,促进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增加多方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关键词】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教师素养;教学观念

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艺术教育在各级院校中的普及,学生成长除了要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外,也应该关注综合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情感的培养以及审美素质的提高。而音乐教育正是小学生培养情感与提高审美素质的重要途径。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1]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进,我国城市义务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功,而农村地区却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仍然属于一个薄弱环节,音乐教育的缺失比较严重,农村地区小学的学生还未能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感和滋养[2][3][4]。改变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这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缺失的现状

许多小学生喜欢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但如今流行音乐日趋商业化,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发挥音乐教育的作用。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是全民普及性事业。但是在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学龄期,我国小学学校做得远远不够,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音乐价值观的缺失

据一个小学6年级的学生反映,他所就读的学校在一个比较偏僻的乡镇上,在最近这4年里,他没有上过一堂音乐课,没有看见过音乐老师,也没有参加过什么与音乐相关的活动。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不开办音乐课,究其原因是教育价值观念的缺失[5]。音乐教育的价值是什么呢?是审美教育,音乐教育不仅能促使个体情绪情感得到协调,促进智力发展,还能培养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可是,部分农村地区的小学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的价值,不正确的音乐教育价值观使之删去了音乐课。目前,有一部分小学为了提高分数,提高升学率,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忽视音乐教育在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学校认为升学考试时不需要考音乐,是否开设音乐课都无关紧要,对学生提高分数与升学都没有帮助。这种想法仍然是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音乐教育可有可无,音乐课可上可不上,随时都可以给其他科目让课,把学生的分数与名校升学率作为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唯一目标。由此,不少小学就没有开设音乐课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