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信用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信用管理

加强员工行为识别与管理途径探究

[摘要]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层信用社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关管理人员就要从多个方面加强对员工行为的识别与管理,首先要对引发员工违反工作制度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制定提出一些有效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员工行为;问题;识别;管理方式

1.引言

在基层信用社网点中,如果员工出现了违反工作制度的行为,轻则会给信用社、经营货币的银行造成一些风险隐患,严重的还会酿成案件,从而对银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引发声誉风险。因此,对于银行类金融机构,一定要做好风险防控,但是做好此项工作首先还是要抓本溯源,在对员工日常行为分析管理的基础上,对员工违反工作制度行为进行重点识别,把好风险防控的关口[1]。

2.农村信用社加强对员工行为识别与管理的必要性

我们对近些年来银行系统内部与外部发生的一些经济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有超过60%的案件或案件风险事件都发生在基层机构[2],深入调查取证后发现,当事员工均存在违反工作制度的行为,比如参与民间借贷、违规开办企业、充当资金掮客、与系统授信客户或者企业存在不当经济往来、归集使用他人普惠卡、与中介合作、参与六合彩等非法赌博活动等。很多员工上班期间频繁接打电话、业余时间出入高档场所等,但由于这些行为没有引起同事或者相关人员的警觉,直到案发后才被重视。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管理,也就成了各银行风险防控工作中不可回避、但是又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3.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员工行为识别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乡村小额信贷管理困难

作者:代晓雪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国内外研究综述

1农户信用特征

农村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终老是乡”的不流动性使农户之间的经济行为不仅是重复博弈,甚至是永久性博弈。由此看来,农户的个人信用是一种道德化的社会资本。Biggart和Castanias把社会资本引入金融交易中,认为社会资本有类似于抵押品的功能。现代农户的信用状况则呈现出多元化特征:①内源性。农户之间的诚信意识和素养来自于亲族之间的信任感,而不是外部信用环境的影响或信用制度的约束形成;②家庭化。农户信用往往不是农民个体的表现,更多的体现为家庭的综合能力;③差异化。一方面表现为从事行业不同的农户信用能力差异很大,另一方面表现为地理区域上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对信用资本运用效率的不同;④外部性。中国农村生产受外部自然条件、季节变换、收成高低、价格调控、销售渠道等限制较多,农户信用无法由农户自身完全控制;⑤独立性。农户除拥有一定的不能交易也不能随便转让的土地外,其他财产相对较少,无法用于抵押、质押;人际关系的局限性使可以为农户提供担保的主体更多的是邻里乡亲,农户信用更多取决于自身诚信素质和履约能力。综上研究,其从多元化的角度,结合时代特征考虑了农户信用特征,然而其在结合中国特色文化方面研究有所欠缺。考虑到中国共产党党员普遍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在社会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本文将考虑把其纳入到农村信贷管理的环节中。通过充分考虑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作为对以上理论的补充和完善。

2农村小额信贷管理

小额信贷自1976年由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在孟加拉创立以来,在发展中国得到快速发展。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在河北省易县成立了“扶贫经济合作社”,其运作模式完全仿照孟加拉乡村银行,象征着小额信贷在中国开始。针对农村小额信贷规模小、风险大、担保不足、信息不对称、管理难度大等特征,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小额信贷管理展开了大量研究。2000年以来,我国在农户联保贷款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较大成功。Impavido指出,在不存在实物担保的情况下,团体贷款可以有效地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因为团体中的任何成员违约都将受到所谓的“社会制裁”,这种社会制裁起到了替代担保物的作用。刘峰等对黑龙江农户通过相互承担连带责任得到生产所需贷款的实践进行了分析,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通过这种方式降低了信贷风险;但同时其存在服务对象定位不准、组建联保小组困难、结息方式不合理、贷款期限不合理、贷款手续繁杂、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行为扭曲问题。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进行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制度的改革。徐旭、黎翠梅等人从经济学、法律、实证研究等多个角度证明了农村“三权”抵押担保制度能够有效缓解农村当前面临的资金短缺、农户贷款难问题。但徐广平认为抵押登记制度不够完善和专业中介评估机构和统一评估标准缺失导致“三权”转让难;肖诗顺也认为“三权”抵押易导致农户违约风险和农村金融机构对抵押债权的变现风险两个问题。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梁红卫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用联保与筛选机制能有效解决担保物缺乏和信息不对称问题;但资金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除了以上对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有益探索外,严迅建指出针对农村信贷风险还应通过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内控机制、建立健全统一的信贷档案等手段来进行风险管理。在实践方面,云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信贷2x2模式、“小额信贷+保险”模式、“龙头企业+青年+团组织+银行”模式、山东省营海村民以信用还贷款体系均是对农村小额信贷管理的积极尝试。其中山东省营海村民以信用还贷款体系以其独到的模式设计及合作体系为小额信贷管理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山东省以信用换贷款模式分析

阅读全文

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

[摘要]金融是决定区域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系统,能够为农民增收、农业经济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然而,当前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仍不完善,相关的金融业务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金融支持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金融支持策略。

[关键词]区域;农村经济;金融支持;分析

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持,良好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建设农村经济的有力支撑。就当前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发展状况较为良好,农村金融建设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可是,现阶段区域农村金融体系发展还不够完善,仍然存在金融业务发展缓慢、农户贷款困难以及农村金融风险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到了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那么本文对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利于我们发掘区域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进而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以加快我国区域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创新,最终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的发展。

1金融支持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1.1有利于促进区域农村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

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具有资金导向的作用。通过制定出良好的金融政策,利用金融调节的优势,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效的调节,从而促进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比如,对于一些新兴产业,适当降低信贷准入门槛、降低贷款利率以及给予信贷优惠等金融支持,可以加快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对于一些落后、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可以利用金融调节方式来减少产业的金融支持,从而控制产业的发展规模,如提高信贷准入门槛、提高贷款利率等金融手段。通过借助相关的金融调节手段,不仅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还为农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区域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支持的作用。

1.2对农民增收、降低农户损失有一定的作用

阅读全文

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建立探析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客户信用风险与客户信用管理,分析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面临的管理部门关系不和谐、管理体系组织架构不科学、管理流程存在缺陷与隐患、人员管理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并围绕建设目标、原则及思路,管理结构,管理平台,客户信用识别,全流程管理机制等,就建立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企业管理;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客户信用识别

引言

对现代企业而言,全面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是保障自身在市场交易中的合法权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从而对可能存在的客户拖欠款项、赖账、欺诈以及破产等威胁企业经济效益的行为进行规避,保障企业经济效益,防止资金链、现金流断裂,为企业的良好、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可靠支持。其中构建科学、系统、完善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是保障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科学化、高质量、高效率开展和落实的关键。

1客户信用风险和客户信用管理概述

1.1客户信用风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面临着客户信用风险,即客户不能履行契约中约定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对企业而言,客户信用风险的威胁极其严重,轻则给企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重则导致企业现金流断裂,给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乃至长期发展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和破坏。故而现代企业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极其有必要。

1.2客户信用管理。为了有效降低和规避客户信用风险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所造成的影响与破坏,需要全面加强客户信用管理。即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对各个关键业务环节进行全面控制,进而实现对客户信用风险的控制。在实践中,客户信用管理通常包含三大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事前控制阶段。即在与客户进行交易之前,对客户资信方面的各项指标通过信息采集、建立档案、调查资信情况、监督与核查信息变更情况等方式,审核客户资信,从而在事前为客户信用风险的规避和防控提供重要依据。而第二阶段则是事中控制阶段。在与客户进行交易的过程中,通过签订合同、制定客户赊销申请预算报告、设置专门的授信管理组织结构、稽核客户信用额度、审批业务等方式,为交易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可能存在的各种交易风险进行评估与防控。第三阶段则是事后控制阶段。该阶段主要是通过管理应收账款、落实催收行为等方式,有效减少客户拖欠款项、赖账等现象。

阅读全文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研究

摘  要: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目前农村人口为674149546人,占总人口50.32%。在这样一个国家,发展农村金融是必要的。在人民银行的大力推动下,信用合作社系统正在开展大规模小额信用贷款的工作。作为农村金融的主要供给部分,小额信贷为农村金融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现状的阐述,寻求解决各种制约性因素的方法,从而促进小额信贷更好地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小额信贷  制约因素  创新对策

    一、引言

    小额信贷是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信贷贷款,以企业个体户,小作坊,小业主为主要对象。贷款金额一般为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小额信贷是小额贷款在技术和实际应用的延伸,借款人可以不需提供担保。其特点是能够在不提供担保情况下,债务人本身的声誉或第三方保证都能够获得贷款,并以借款人信用程度作为还款保证的。由于这是一种高风险贷款,一般要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以降低风险。

    小额信贷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孟加拉国,最初目的是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随后以其成功经验在全球得以推广实践,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在世界范围内的小额信贷也存在局部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泰国的农业和农村合作社银行、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的小额信贷体系等。

    我国在90 年代引入小额信贷,主要借鉴于孟加拉过的乡村银行模式。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发展多元化,它为农村农民提供了各种获取收入的机会和能力,为农民生存致富之路提供必要的资金。它拓宽了农村的融资方式,对减缓农村贫困及致富有着重大的意义。小额信贷是探索扶贫资金供给以及到户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增加了穷人的参与项目选择的机会和权力,减少了决盲目的决策。由于免担保,小额信贷也使农村金融机构更注重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从而加强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组织与管理。

    二、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阅读全文

村镇社区金融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村镇社区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经营策略与服务定位不相符等问题,导致上述问题具有深层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模式使得村镇社区金融资源不足、参与主体不清晰、扶持政策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和信用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造成的。最后,从为村镇社区金融机构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的政策和开展股份制改革,形成与村镇居民间的利益方面提出了促进村镇社区金融市场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

村镇社区;金融现状;提升策略

一、村镇社区金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通过开展联产承包,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生产的积极性。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结构调整,农民的金融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单纯的存款取款业务已难以有效满足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民迫切希望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以此用来购买农具、种子和化肥等。农民致富以后,如何最大程度的利用闲散资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手工业者、小商贩等小乡镇居民与农民一样,也面临着金融服务不足的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村镇社区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目前,虽然村镇社区金融提供的服务种类越来越多,但目前村镇社区金融的产品供给则严重不足,农民与小城镇居民的支付结算方式却较少;而村镇居民的闲散资金不得不存放在信用社或农行,而对资金需求紧迫的居民和乡镇企业则很难获得,村镇社区的存款难以将金融服务转化为贷款,导致资金利用率低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也加快了市场化改革,其中重要的一项便是裁撤掉乡镇基层那些经营成本高、利润水平低的机构网点。国有银行的退出给其它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第二,村镇社区金融机构经营策略与职能定位不相符。农村社区金融机构作为村镇社区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通过转变经营模式,不断调整发展方向,实现了将满足村镇社区金融服务需求与实现利润最大化相结合的目标,一方面在网点布局在城市边缘地带,以获取更广泛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将由农村地区的存款集中在城市地区进行统一放贷。

二、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阅读全文

我国农村金融探究(4篇)

第一篇: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摘要: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在封闭、半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向遵循以金融安全为重的监管思路,农村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且不具有农村金融市场特质,不能适应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秉承“安全与效率并举”价值理念;应着眼于开放经济条件;应契合农村金融市场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金融监管绩效和确保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环境将由以前及现在的封闭半封闭金融运行环境走向更加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金融大市场,金融业发展呈现高度国际化趋势。我国农村金融将直面全球金融大市场的挑战与风险。金融监管本可为农村金融构织公共安全网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在封闭、半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向遵循以金融安全为重的监管思路,农村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且不具有农村金融市场特质,不能适应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使农村金融监管更具针对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持续性,下面拟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展开探讨。

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秉承“安全与效率并举”价值理念

阅读全文

金融结构缺点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干扰

 

一、引言   2011年年初,温州三旗集团因不能偿还银行高达1.23亿元的欠款,资金链断裂,只能转向民间借贷,最终无法收场。知名餐饮连锁企业波特曼的法人代表严某因银行压贷,向民间高利借贷几百万元,最终无力偿还。5月,江南皮革有限公司因银行续贷门槛抬高,资金周转困难,企业陷入债务风波。9月20日,温州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离境出走,因银行贷款的缺失而涉及的民间借贷达1.3亿元。9月27日,乐清永久弹簧制造公司由于银行无法实现续贷承诺,担保公司及债主的催款使得企业停产整顿。截至2011年10月据温州市政府提交的报告,仅较为知名的企业老板跑路已多达93人之多,而陷入财务危机濒临倒闭的企业更不在少数。里昂证券调研报告称,温州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高达8000亿到10000亿元,坏账总额最高可能达1500亿元。   虽然温州债务风险出现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政策进行调整,如银监会以及各地政府出台的“国九条”“银十条”的补充细则等措施,各商业银行也相应的制定了一些具体措施,如工行的“一户一策”、“一事一策”专业扶持;农发行做好中小企业贷款“五不”的保证;建行温州分行将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下降10个百分点,最高上浮不超过30%;农业银行温州分行则规定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最高不得超过基准利率的30%等。至此,中小企业融资难有了一定的缓解。但这些扶持是行政色彩多于市场运作本身,亦无法从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当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再次发生变动时,中小企业债务风险仍会出现。为此,需要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立足于长期发展角度来思考破解之策。   二、金融结构缺陷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原因   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即使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情况下,也难以摆脱融资困境。2010年宏观政策开始紧缩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是雪上加霜,温州企业的债务风险就是此次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一个缩影。中小企业之所以无法从根本上摆脱融资困境,是我国金融结构体系存在缺陷造成的。本文认为这种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金融机构结构失调   1.区域性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滞后Uell(2004)   根据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及不同类型银行的放贷偏好,得出组织结构呈扁平化的区域性中小银行是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供给者。Peek和Rosengren(1996)对银行业合并的实证分析表明,银行合并壮大后中小企业得到的贷款较合并前明显减少。我国学者林毅夫等(2001)根据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状况,提出应大力发展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区域性中小银行。然而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结构却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其一,区域型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少。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一个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其二,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根据银监会统计资料,截至2010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占金融机构总资产达49.2%、12家股份制银行占比15.6%、三家政策性银行占比16.48%、城市商业银行占比8.2%、农村商业银行、城信社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中小型金融机构仅占比8.4%,如图1所示。显然在目前这种金融结构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很难得到有效满足的。   2.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尚未成立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在于补充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地方,即克服市场失灵状况,配合政府合理引导资源流向,调节区域经济落差,调整产业结构等,使得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在政策性金融结构体系建设上发展较为完善。美国于1953年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英国主要为政策支持基金。其他地区多为效仿美、英两国而建,其中,东亚以日本,中国台湾尤为著名。具体如表1所示。与国外普遍已建立起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不同的是,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在实践中,政府是通过国有控股的五大商业银行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自2008年底以来监管部门一直倡导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也要求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务必于2009年6月末前完成专营机构的构建任务。这样一来,国有银行实际上就替代了部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功能。但是作为面向市场以盈利为目标的商业银行其无论在业务的全面性、反映的灵敏性、还是在执行力度的到位性,都无法与专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相比拟。商业银行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货币政策变换节奏过快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更是无暇顾及。温州此次的债务风险恰好印证了这一点。自2010年1月18日,人民银行连续12次上调准备金,冻结了近17亿元,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加大了压缩。据“花旗-CCER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研究项目组公布的数据称,在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只有20%的中小企业能从银行贷到款。   (二)融资渠道不通畅   1.银行的审贷程序不适于中小企业我国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但是,间接融资是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来源,而银行业在放贷方面更倾向于大型企业。由于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及经营模式的限制,贷款存在“急、小、高、短”的特点,而目前我国银行业在贷款业务上存在设计、运行缺陷———大额和小额的贷款审查程序基本一样,都需要经过信用评估、企业财务分析、提出调查报告和贷款委员会审查等一系列程序,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达不到规模效益。据测算,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中型企业的5倍左右。于是造成了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却面临难以从银行贷到款的尴尬局面。如在我国金融较为发达的浙江,小企业通过亲友及民间借贷的份额达50%,而相对应的,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仅占21%;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和典当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的占7%;另有22%的小企业从未与以上金融机构或个人发生过借贷行为。小企业资金来源情况如图2所示:#p#分页标题#e#   2.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条件仍未放开   首先,证券法规定的直接融资企业的标准过高。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下列条件:股份有限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6000万元;累计债券余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40%。而根据我国2011年6月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除房地产及租赁等具有较多固定资产的行业外,其他产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很难达到一水平。因此,企业债券融资无法惠及到广大中小企业。   其次,多层次资本市场尚未建立,中小企业股权融资受到制约。目前,美国是世界上企业直接融资体系较为健全有效的国家。有资料显示,中小企业的证?融资占到全部外源融资的55%以上,这也充分印证了其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其中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美国资本市场如下图3所示:相比之下,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我国在2004年、2009年分别推出了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中小企业板规定上市公司的股本规模必须大于2000万;创业板则要求企业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显然,能够上市融资的都是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设立中小板的最初动机并未实现。   据深圳证?交易所中小板、创业板的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11月份,中小板上市公司数目为635个,创业板上市公司数目276个。两者上市企业仅占全部中小企业的0.022‰。   (三)融资服务环境不完善   1.担保业发展不足   首先,担保公司规模小。据工商联对来自20省市,155家担保公司显示,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下的有28家,占18.18%,在5000万元之1亿元之间的有63家,占40.91%,两者之和达到59.09%之多。注册资金规模小,一方面使得担保很难与银行的信贷规模(单笔)形成对等条件,阻碍了公司的发展,也无法真正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规模小也制约了担保风险的分散。由于资金的限制公司只能为少数企业进行担保,使得业务相对集中,继而增加了违约代偿风险。其次,担保行业业务创新不足。目前我国担保仍大多为不动产的抵押担保,应收账款,存货等动产以及知识产权,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抵押担保有待进一步提高。最后,存在制度歧视。金融机构对待民营担保公司与政府参与的担保公司不能一视同仁,相当一部分银行及其他贷款公司明确规定优先选择以政府主导型担保公司为“靠山”的中小企业。由于担保业的发展不足,温州中小企业一般选择互保联保。当一家企业出现债务风险时,其他相关企业也难逃厄运,于是爆发了此次大规模的企业债务危机。   2.征信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缺少统一有效的征信系统,各部门信息无法共享。由于我国的行政体制及部门间的利益障碍,还存在着信息传递受阻,尤其是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衡量企业信誉的重要部门仍没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因此,征信信息系统的全面有效性打了折扣。而征信主体单一,使得征信系统规模过小,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发展滞后。目前,仅有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我国信贷市场开展征信业务的主体。   另一方面,法律的不完善,阻碍征信业务的开展。2009年10月出台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只是规范了个人信息征集,并未对企业信息的征集范围做出详细规定,也没有相应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措施。进而使得企业在接受信息征集时后顾之忧较大,易产生抵抗心理,征信工作真实完整性严重受阻。征信体系的不完善加大了银行了解中小企业的难度,使之在放贷过程中审慎性较高,审核时间较长。因此,许多中小企业被迫转向相比之下较为便利的民间借贷。在温州此类情况更为突出,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调查显示,59.76%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   三、调整金融结构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发展多元化金融机构   1.大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吸纳民间资本   首先,数量众多的金融机构不仅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贷款的保证,同时也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竞争,从而解决资金市场处于“卖方”的状况。再者,基于人缘、地缘等优势,有效减少了信息不对称,避免道德风险“逆向选择”,进而能较合理的确定贷款利率,形成价格优势。最后,地区性中小型金融机构管理较之大型分支机构呈扁平化,因此政策传达执行及时有力,更加适应于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因此,我国应重视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1)降低对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和客户数量超过一定比例的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快县级、村镇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普及,建立起以中小型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区域金融体系。(2)扩大中小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对于合规经营、风险控制严格的中小金融机构可适当放宽融资比例至资本净额的100%。(3)政策上扶持中小金融机构。在目前中小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幅度的基础上,适当放宽浮动范围,使之在对中小企业放贷时,能随市场行情及供需状况及时调节在更广的范围内掌握利率自主权,增加其服务中小企业的动力。   2.成立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   鉴于我国目前仍专门的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成立全国性的中小企业管理结构应及早提上日程。第一,作为中小企业的权威管理部门,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不仅可通过对广大中小企业的宣传来影响政府制定宏观政策,维护中小企业利益,而且可以利用其自身有效信息的反馈来帮助政府掌握产业结构,资源配置,信贷规模,风险控制等,从而制定更加适当的经济措施。第二,帮助中小企业争取到更多的政府采购,使政府的相关扶持得到有效落实。第三,提高政府资金的利用率。可借鉴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局经验,将国家对中小企业的财政预算划拨给中小企业管理机构,统一管理运用,进而有效利用政府资金。#p#分页标题#e#   (二)引导基金流向,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1.发展天使基金   天使投资是指门用于支持小型初始企业或创业者的创业资金。由于投资人大都对所投企业有较深的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受资企业亦可专心于项目或技术的研究。瑞信研究院《全球财富报告》统计,中国内地财富总值在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增长了4万亿美元,从数值上看,内地百万富翁101.7万人。截止到2011年10月,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33万亿之多。据此,天使基金植根于我国已有了肥沃的土壤。首先,加大天使投资的文化宣传。由于投资者大都是风险厌恶型,缺少天使投资概念,对运作模式也很模糊。因此,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加大天使投资文化的普及。如可在银行网点向储蓄者发放天使投资的宣传册、说明书,也可定期开办讲座,由专业人士具体讲解天使投资的运作模式、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等。其次,加强对创业者信用管理。应尽快完善征信体系,鼓励发展类似于中小企业协会的民间非营利性征信组织,降低企业信用度低状况,加强天使投资者的信心。最后,尽快出台私人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使投资人有法可依,避免后顾之忧。   2.合理引导风险投资   风投资本理论上主要投资于企业种子期或成长初期,但实际运作中风投公司往往急功近利,热衷投资于企业成长、成熟期,即风投私募化。这时应由政府出头组建“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政策、投资方向上通过财政手段加以鼓励引导,拟补风投资本市场失灵问题。如2007年,我国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截至2010年底,基金规模达到35亿元。3.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首先,完善中小企业股权融资渠道。目前我国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有深交所的中小板、创业板以及以代办股份系统转让系统、各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为核心的“三板”市场。然而,中小板、创业板准入条件较高将大批中小企业拒之门外,三板市场至今仍未形成统一规模的场外交易市场,且在转板机制,企业退市制度等问题上存在较大欠缺,各板块间融资系统仍未打通。因此,逐步降低中小、创业板门槛,加快场外市场建设,形成完善有效,衔接紧密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体系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降低中小企业债券发行门槛,建立中小企业债券发行制度,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   (三)完善融资环境   1.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   虽然我国担保业已出具规模,但仍处初级发展阶段,问题重重,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1)鼓励民间资本参入,增加担保业的资金来源,壮大担保公司规模,使之消除在资本实力上难以达到银行信贷规模担保的要求,同时由于资金的雄厚,可为多家中小企业实施担保,分散风险。(2)建立再担保体系。由于担保公司多为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担保,在缺乏风险转移机制的环境下,业务开展显得畏首畏脚,审慎性较高,从而使担保业建立的初衷被严重影响。为了更好地开发担保业作用,可利用政府财政资金或由政府牵头组建的资金来成立再担保体系,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进行再担保,解决担保公司的后顾之忧。(3)逐步消除担保机构所有制上的歧视。在鼓励民营担保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一些不合理的变现歧视要欲于纠正。   2.建立完善的征信辅导体系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实施有关部门的联网融通,信息共享,尤其是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重要机构。加快建设多重征信体系,覆盖全面。另外,设立中小企业辅导系统,成立中小企业辅导中心,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辅导咨询服务,包括融资、财务、经营、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内容。其中,以融资诊断和财务辅导管理最为重要。同时,可对企业的融资需要提供建议,提交银行贷款时作参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咨询,促进企业产业升级。   3.利率管制逐步放松,加快市场化进程   本身作为盈利性机构的商业银行等,若其收益与风险长期不能相匹配,中小企业难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利率是衡量资本风险的价格,逐步放宽利率浮动范围直至其完全市场化,使放贷的金融机构可根据市场及中小企业具体情况来确定资本价格,即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也迎合了金融机构逐利性,二者各得其所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