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文化市场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态势
【提要】本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整体发展速度迅猛,但对国民经济贡献依然较低;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但文化产业发展存在多种不平衡;文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中仍微不足道。最后,本文提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与三次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创新化与多元化等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多元化
一、引言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国家顶层设计引领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呈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尤其是文旅融合蓬勃发展。随着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文化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居民人均文化相关产品消费增速显著高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信息技术推动文化新业态不断呈现,比如网络文学、视频直播等数字文化业态相继涌现。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经济政策,培育文化新业态,政策红利释放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提高,有利于增长国民文化自信。本文分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剖析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提出未来我国文化产业与三次产业跨界整合等发展趋势。
二、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文化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迅猛,但对国民经济贡献依然较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下发重要文件、制定相关政策、作出重要部署等措施给文化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从总体上看,自2012年以来,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由最初的66.3万个增长到2017年的139.83万个,增加比例接近110%,约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2.1倍;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807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34722亿元,增加比例接近92%,约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1.7倍。虽然从文化产业相对指标上来看,整体发展速度比较快,但是从绝对指标上来看,文化产业总量规模偏小,未来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潜力。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仅占3.34%,经过五年的发展至2017年,其增加值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4.20%,对比其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处于弱势地位。
新农村市场管理下文化建设论文
1农村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农村文化涉及面广阔,其包括文学、艺术、体育、历史、科技等,一般通过农村风貌、村民素质、乡土风情得以体现。一般来讲,农村文化是农民在长期社会劳动实践中所创造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方面;同时,农村文化实则具体表现为农民文化水平、思想观念、行为价值、处世态度、生活方式等,是农村人民精神状态的反应[1]。农村文化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以下四方面特征:①乡土性。乡土性表现出农村人民以村为居,以土为生的生活方式,其中又以家庭为单位,在村落之间形成交流、合作、认同、共创等文化精髓,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土地为煤价,进行相互之间的市场活动。②归属性。由于农村条件有限,农民群众在接受新文化时有一个较长时间的理解消化过程,但一但认定了某种文化思想,就会积极投入并融入自身生活。③直观性。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导致农民对文化信息的接受能力只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相之适应,发杂的文化难以接受,简单的文化乐于接受,呈现明显直观性。④季节性。农民以土地为主,土地以作物为主,因此农民的文化活动与中制作物季节有关,只有在农忙后的空闲时间,才能积极乐于接受新文化,体现其季节性特征。⑤多样性。特定的地域风貌形成独特的农村文化,因此不同地域农民受其各自的地域风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传统习俗等,都会导致农村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
2当前新农村文化现状及问题
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营造良好农村氛围,为农民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与精神动力,并满足农民多层次的精神需要。但由于目前农村还处于传统文化向新文化转型的过渡时期,因此有必要认清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并从中找出问题。
2.1农村文化发展不均衡
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农村与城市文化生活差异显著明显,而当地政府也存在着重城市而轻农村的发展理念。其次,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各地经济水平的差异,致使我国东中西部地域的农村文化差异拉大,体现在农村文化经费、文化设施、人才分配投入趋与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农村,导致各地域农村文化发展不均衡。
2.2农村文化设施不完善
文化广播工作要点
一、实施文化阵地升级行动
(一)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按照《公共文化服务“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抓好“五有一通”(有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站、艺术团队、文体广场、健身路径,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积极向县局争取项目。按照“七个一”标准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完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全镇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深化公益文化单位“错延时服务”“流动服务”“志愿服务”等制度。推进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数字化、乡镇广播影视服务网点建设,全面提升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服务水平,实现基本服务项目免费开放。拓展公共阅读服务阵地建设,优化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出版物补充配送工作,建立完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提升广电产品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公益电影放映点管理规范化,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324场,开展电影进养老院等特殊机构活动,赶场天、农民工专场放映3场次。发挥民间文化、文艺团队作用。确保文化资金专款专用。
二、实施文化活动惠民行动
(一)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二)组织观众观看话剧演出活动。
(三)创新开展文旅特色活动。
新时期群众文化活动研究
一、应该在思想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广大群文工作者应该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角度出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真正让广大群众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产生共鸣,从而愿意去弘扬和歌颂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我们黑龙江省的群众文化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得轰轰烈烈。去年进行的唱响“中国梦”主题文化活动,就在全省各地和农村基层得到广泛开展。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为例,文化宣传部门积极行动,以“唱响中国梦•欢歌道外情”为主题,将五百场文艺节目送到基层辖区,让116个社区约九十余万居民享受到文化、艺术节目带给他们的快乐,使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到千家万户。可见,领导者对于群众文化活动方向的把握,是抓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正确方向的引导之下,才能让群众文化工作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应加大政府对群众文化事业的投入。
群众文化活动在新时期应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这就需要改善以往一些陈旧的活动项目、活动设备,增设新内容,在全国各地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项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民心所向,应该引起文化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只有政府给予足够的扶持,增加对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才能尽快提高基层百姓文化活动的质量,切实使广大群众享受到多层次、高水平的现代化文化服务,从而提高大家的生活乐趣与幸福指数。
三、要完善文化市场环境,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
在多元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潮冲击下,我国目前的群众文化市场呈现欣欣向荣、五彩缤纷的景象。各种群众文化比赛、团体旅游、文艺汇演等文化现象,充分反映出群众文化市场的空前活跃,但同时一些低级趣味、封建迷信、庸俗腐朽等不良的文化现象也充斥其中。文化工作者只有充分发挥自己在文化领域的主导作用,深入基层,及时发现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才能保证群众文化队伍的纯洁与健康,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逐步推动基层文化向更健康更完善的领域迈进。
四、发挥专业文化队伍的力量,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
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构想
提要:
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上的重大突破。在主政浙江期间,同志从落实中央对浙江提出的“走在前列”总体要求出发,担负起了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先行探索的重大责任,在率领全省干部群众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战略思考。同志不仅深刻地阐述了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功能和地位,而且深刻地阐述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分类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加快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公益性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曾经全部或几乎全部被纳入到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模式之中,以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提供,文化服务职能主要由“文化事业”单位来实现,不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像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浙江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经济体制转换。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必然对传统“大包大揽”的文化发展模式产生冲击。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先发的省份,浙江不仅先于全国多数省份遇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发展模式的重构问题,而且也面临着不少先于全国其他多数省份打破传统“大包大揽”文化发展模式的特殊机遇。在世纪之交,随着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的实施,浙江率先于全国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从传统“文化事业”发展模式中剥离出来,并实行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原则。然而,这仅仅意味着文化发展模式的创新开始破题。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文化发展模式实践上的重构,迫切需要理论和指导思想上有更进一步的重大突破。在主政浙江期间,同志从落实中央对浙江提出的“走在前列”总体要求出发,担负起了为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先行探索的重大责任,在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实践过程中,对于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战略思考。
一、关于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的战略思想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首先必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主政浙江期间,同志从浙江的实践出发,以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为契机,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文化体制改革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提出了系统的文化体制改革理论,率领全省干部群众在破除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体制障碍的实践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同志主政浙江的第二年,即2003年上半年,浙江和广东一起,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综合试点省的确立,标志着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更加突显。正如同志在2004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决定》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当务之急。”自综合试点省确立以来,同志高度重视,将之作为一项战略性、全局性工作,亲自主持调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全省11个市及各县(市、区)主要领导,也广泛开展了本地区文化体制改革调研,制定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推进落实。2003年7月,时任省委书记同志亲自主持拟定了《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全方位、多层次地阐述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方案》将宏观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定位为:“积极探索形成新形势下保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格局,初步建立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方案》明确微观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培育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文化需求、具有较强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主体,初步建立保证正确导向、富有经营活力的微观运行机制。”《方案》提出的文化体制改革目标,还包括“制定和完善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以及地方性文化法规,初步建立体现宣传文化特点,适应法制建设总体要求的政策法规体系”;“形成适应文化市场需求的现代流通组织和营销体系,初步建立传播健康精神文化产品,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形成以若干大型文化集团为龙头、中小型文化企业为主体、文化市场为纽带的文化产业组织体系,初步建立国有文化企业为主导、多种所有制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开放格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浙江省对文化体制改革目标和任务的一次比较完整的定位。
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
摘要: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关键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文化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市场需要还有距离。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文化消费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文化企业科学兼并重组。
关键词: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市场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象,成为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17)》指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做优做强做大一批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因此,必须给予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足够的重视,使其为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理论自信贡献最大力量。
一、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我国城乡居民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质量化的变化趋势来看,文化产品供给的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
1.文化产业供应相对不足
2017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472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4.2%,比2016年提高0.06个百分点。虽然进步显著,但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如2013年美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1.3%,韩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10%。另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统计,2016年,美国娱乐和传媒业营业额达到4900亿美元,我国娱乐和传媒业营业额为1680亿美元,美国是我国的近3倍。2017年我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2086元,仅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8.03%。
文化扶贫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文化扶贫,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成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根据《2020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作实施意见》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实施采茶戏文化保护传承和振兴计划为抓手,以改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为重点,完善和巩固提升全县各乡(镇)、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广泛开展好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丰富贫困群众文化生活,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文化扶贫工作成果。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建设。整合各乡(镇)、行政村现有资源,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基础设施建设,并配备文化、体育器材等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县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县教科体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文化馆、各乡(镇);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前〕
2.实施基层多媒体广播系统工程。规划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基层多媒体广播系统平台,建成应急信息综合系统,为应急管理、气象、水利、林业、自然资源等部门提供快速便捷、安全高效的应急信息通道,并实行常态化的各类信息播报。建设1个县级多媒体广播平台,18个乡(镇)多媒体广播平台,160个行政村(社区)广播室,1600个自然村广播终端,实现与省、市多媒体广播系统平台的联网对接。〔牵头单位:县文广新旅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融媒体中心、文化馆、各乡(镇);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前〕
群众文化社会功能及价值探析
一、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分析
(一)群众文化娱乐功能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日益提升与我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在享有较多休闲时间的同时,社会化的大生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的异化,使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相对复杂,感情也变得日益淡薄。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密,人们会受到工作以及学习圈子的部分限制,导致交流相对较少。在农村,传统的田园生活也受到现代化社会经济在不同程度上的影响,被社会大环境所冲淡以及瓦解,农村剩余劳动力正在向城市不断涌进,劳动力逐渐成为来往于城乡之间的流动人口。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经济逐渐向农村进行扩展,使我国原有的熟人社会遭到一定程度上的瓦解,这就凸显出了沟通交流的重要意义,群众文化的社会娱乐功能以及交流功能逐渐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二)群众文化的民族代表性功能
现阶段,随着现代化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民族文化逐渐以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发展,人们也更加注重自身文化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优秀的文化形象可以有效提高现代社会的影响力,并相应的带来文化层面以及经济层面上的效益,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而塑造优秀文化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有效突出特有的符号,从寻找特有符号的实际角度出发,塑造本地区或者是本民族的特有文化形象。目前的群众文化属于特有符号生动化以及形象化的体现,是本民族或者本城市的标志性特征。
二、群众文化的文化价值
(一)群众文化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