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监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金融监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金融监管

农村金融法制

一、我国农村金融法制建设的不足

1.现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缺乏系统性

我国农村金融的监管更多体现在对银行业的监管上。由于农村金融的特殊性,农村金融的监管与商业金融有很大差异,银监会更多地是依靠银行业的监管制度对农村金融的监管,然而这些制度并不完全适合农村金融发展,必然会造成冲突。

2.农村金融监管主体缺乏统一性

我国的农村市场范围大,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机构也逐步转向多元化。由于有关监管措施相互重叠甚至产生抵触现象,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主体准确定位各自职责,导致农村金融建设始终形成不了监管合力。

二、完善我国现有农村金融法制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金融立法倾向

阅读全文

国内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论文

1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不协调原因

1.1制度变迁模式的影响因素

制度变迁模式主要包括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制度。前者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制度模式,农村金融与经济的不协调很大程度是政府强制供给的结果。这种制度模式下信息具有滞后性,是创新率以及有效性低的表现,受到外部因素环境影响时,很容易造成农村经济瘫痪的情况,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模式下经这种制度模式被广为使用。另外一种诱致性制度一般指企业或个人自行组织和实行,经过国家确认的制度模式,制度的弹性有效率比较高,创新成本比较低。改革开放以后,诱致性制度模式开始用于城乡企业之中,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制度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农村经济主体缺乏自主性,如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等。因此在金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1.2制度创新环境的影响

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制度的创新环境为前提,创新环境中最有效的制度便是创新激励制,农村金融体制与经济制度创新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金融制度中缺乏激励机制。现阶段国家的金融管制一直比较严格,尤其对民间金融不认可,因为它没有法律地位,所以经常以打击的手段将其抹杀,导致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性。另外对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需要太多的成本,新制度体系代替旧制度过程中,会影响到很多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组织的利益,所以在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下,制度的创新改革很难得到支持。同时农户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农民的实际话语权,所以在金融制度完善过程中很难发挥作用。

2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不协调发展的制度分析

2.1信用制度分析

阅读全文

我国农村金融探究(4篇)

第一篇: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完善

摘要: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在封闭、半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向遵循以金融安全为重的监管思路,农村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且不具有农村金融市场特质,不能适应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应秉承“安全与效率并举”价值理念;应着眼于开放经济条件;应契合农村金融市场特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农村金融监管绩效和确保农村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开放经济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环境将由以前及现在的封闭半封闭金融运行环境走向更加开放的全球一体化的金融大市场,金融业发展呈现高度国际化趋势。我国农村金融将直面全球金融大市场的挑战与风险。金融监管本可为农村金融构织公共安全网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然而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是在封闭、半封闭经济条件下制定的,一向遵循以金融安全为重的监管思路,农村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且不具有农村金融市场特质,不能适应当前开放经济条件下农村金融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使农村金融监管更具针对性、公正性、权威性和持续性,下面拟对开放经济条件下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重要问题展开探讨。

一、完善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应秉承“安全与效率并举”价值理念

阅读全文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经济论文

一、广西农村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广西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实践,广西农村金融体系已逐步形成了以合作金融为基础、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局面。目前,正规性金融机构和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共同为广西提供农村金融服务。正规性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等;非正规性金融机构则有高利贷、民间自助借贷、合会等形式。

2.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通过实证统计,2012年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490.72亿元,2003年为1030.89亿元,增长了2.3倍。其中,2012年广西农业产值为1724.05亿元,2003年为500.82亿元,增长了2.4倍;2012年广西林业产值为245.26亿元,2003年为53.80亿元,增长了3.5倍;2012年广西牧业产值为1072.77亿元,2003年为342.83亿元,增长了2.1倍;2012年广西渔业产值为331.74亿元,2003年为115.53亿元,增长了1.8倍。通过上述数据的计算,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势态总体良好,尤其是2003年以来,广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较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从上述实证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广西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西农林牧渔业产值逐年增长,广西农村金融深化指数也逐年提高,广西农村金融深化与农业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广西农村金融深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即农村金融深化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

二、政策启示

1.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阅读全文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然而,在农村经济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倾注了更多力量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构建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并结合时代的发展进行改革,以期对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地帮助。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从地方政府带着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的博弈入手,对中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的改革进行阐述,建立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模型,并探索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均衡,寻找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均衡分析;博弈论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由于农村经济本身比较落后,金融改革滞后,在资金供给上也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这就导致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存在一定的困难。农村的商业银行为了追求利益,大部分的储蓄资金都流向了城市,导致金融对农村的扶持政策难以贯彻落实。本文主要从博弈论和多方均衡视角出发,探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农贷者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均衡发展。

1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现状

1.1风险防范机制并不完善

农村的农业生产风险较大,主要是容易受到气候、温度、降水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农产量的增减,严重影响了农户的收入。而中国农村金融机构所进行的贷款融资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对于一部分具有较高风险的农户来说,他们在融资贷款上十分困难,且具有高风险性。此外,金融机构本身追求盈利性,就很难在农村吸引外来资金,而且农村银行的储蓄金也很容易流向城市,造成农村本地资金供给不足,一些金融政策无法实施。由此可见,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还缺乏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积聚,影响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1.2信用体系建设较为落后

阅读全文

农村经济发展金融论文

1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不协调原因

1.1制度供给主体的影响因素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不协调的制度原因主要在于供给主体不同。制度供给主体包括国家、组织和个人。有效组织是经济完善制度的关键,因为组织会以创新的角度去实现自身的目标,达到利益最大化。但是现阶段许多金融组织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它作为农业银行的基层结构,在所有者权益或者亏算方面,很难界定由谁享受或承担,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社员进行入股以及得到的分红与以往的存款及所得利息没有实质性的差别,导致社员的产权没有独立性。个人也是金融制度中的主体,但由于农户在改革中没有太多发言权,这就使金融制度创新受到很大阻力。另外作为制度的主要供给主体国家,很多时候所提供的金融制度并不适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农村信用社由省级政府管理。在面对政治、经济、军事等压力的情况时,国家可能为短期利益最大化,牺牲农村经济利益。所以在进行制度供给时,以国家作为金融制度改革的唯一主体,很容易与农村金融与经济实际情况脱轨,出现不协调的情况。

1.2制度变迁模式的影响因素

制度变迁模式主要包括强制性与诱致性变迁制度。前者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制度模式,农村金融与经济的不协调很大程度是政府强制供给的结果。这种制度模式下信息具有滞后性,是创新率以及有效性低的表现,受到外部因素环境影响时,很容易造成农村经济瘫痪的情况,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系模式下经这种制度模式被广为使用。另外一种诱致性制度一般指企业或个人自行组织和实行,经过国家确认的制度模式,制度的弹性有效率比较高,创新成本比较低。改革开放以后,诱致性制度模式开始用于城乡企业之中,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体系的不完善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制度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农村经济主体缺乏自主性,如农业发展银行的成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等。因此在金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经济的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1.3制度创新环境的影响

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制度的创新环境为前提,创新环境中最有效的制度便是创新激励制,农村金融体制与经济制度创新不协调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金融制度中缺乏激励机制。现阶段国家的金融管制一直比较严格,尤其对民间金融不认可,因为它没有法律地位,所以经常以打击的手段将其抹杀,导致整个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性。另外对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需要太多的成本,新制度体系代替旧制度过程中,会影响到很多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组织的利益,所以在没有健全的制度保障下,制度的创新改革很难得到支持。同时农户的创新能力也没有得到重视,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农民的实际话语权,所以在金融制度完善过程中很难发挥作用。

阅读全文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在我国提出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下,农村建设正开展得如火如荼,而实现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的关注力度,帮助国家共同完成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将主要探究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一直对农村的发展问题高度重视,尤其是农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不仅政府在此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作为扶持,同时也正在积极建设许多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但当前农村金融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将以此为基础,简要分析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现阶段农村金融的发展状况

(一)平均资金满足率较低

阅读全文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法经济学

【摘要】农村金融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因运非正规化运行及自身的弱点,导致我国农村金融风险频发。从法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主要受农村金融制度改革阻力大、金融立法滞后及现存法规与金融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匹配、金融监管效率低下等因素影响。通过放宽农村金融发展的环境、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等多渠道盘活优化农村金融。

【关键词】农村金融;法经济学;供需;制度分析

一、引言

随着金融改革不断向前迈进的步伐,农村金融在新农业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的成分,成为了促进农业增产、农村脱贫、农民增收的强大的动力。国家不断提高对农业、农村、农民(又称“三农”)的重视,农村经济进入了新时代的新阶段。然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合法化的金融机构是具有国家战略性、以供给为主,供给与需求的天平偏离了“三农”发展的真实需求。当今,农村金融的运行效率低下,供需结构失衡,创新难度大,使得其发展一直无法跟上现代金融发展的平均水平。党和国家近年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力度,为了彻底改善农村金融的落后局面,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有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开拓投融资渠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道路。在法经济学视域下探讨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问题,提出操作性强的对策是希望国家通过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农村金融制度,依法采取金融手段对农村金融供需失灵进行引导和调节,使农村金融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支点。

二、农村金融概念界定

农村金融依附于农村经济产生,它存在与发展重点作用是要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一切与“三农”货币、资金等运作相关的活动均可称之为农村金融,而农村金融发展涉及到农村资金、社会信用运作发展的繁荣程度,主要表现在以农村、农业、农民为主体的融资模式的创新、效率的提升、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的繁荣程度。

三、农村金融机构供需分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