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扶贫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小微金融精准扶贫策略
改革开放以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政府的战略目标,实现农村全民脱贫更是的具体要求。目前,我国农村扶贫工作中政府财政拨款、农业补贴占比较大,同时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深入开展农村小微金融扶贫不仅可以与其他产业形成优势互补,解决农村金融产品结构单一和金融风险难以有效化解等问题,还可以把资金流引向农村,这样不仅有利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更可以满足农业产业升级和信息化的需要。农村地区金融环境得到改善,经济活力才能提高,专业人才才能扎根基层并服务农村。本文立足农村金融发展的大背景,对小微金融如何助力精准扶贫、实现扶贫工作的良性循环进行研究。
一、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发展环境较差
第一,金融排斥。一方面,在偏远山区基础金融服务比较匮乏,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农村居民直接获得贷款较为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对于资金的需求呈现“大额、长期、集中”的特点,同时由于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市场性导致其在短期内难以直接获取大额贷款。第二,金融抑制。受特定因素的影响,农村贫困人口的信用担保条件较差,自有资产基础薄弱且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推出的金融产品准入门槛较高,农民面对单一的市场主体不能进行有效选择而逐渐表现出“双方排斥”的状况。究其根源就是农村金融供求失衡。而且,我国整体信用评估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一些金融机构不愿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而更愿意将资金贷给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者,致使农村地区货币资金供给不足。而信贷违约率较高也进一步导致农村货币金融供求的失衡。由于存在金融排斥和金融抑制,农业产业升级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应该在财政扶贫、政策扶贫和金融扶贫中根据地区特点采用差异化手段。要激发农村地区的经济活力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为农村地区的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借贷行为找到合法的渠道。
(二)农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偏低
以四川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性商业银行———成都农商银行为例,该行的金融产品相对完善,主要金融产品除传统的信用贷款外还包括住房财产抵押担保、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担保、林权抵押担保等。但是获取这些金融产品的门槛较高,资格评估和审核手续冗杂。而且该行服务网络仅645个营业点,ATM、CRS等自助机具785台,覆盖面远远不足。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获得率较低,一些金融产品尚不完善,导致农村地区的小额借贷规模较大。目前,地方性农商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业务仍然以储蓄为主,期货合约、农产品担保、农业信用与资金等服务缺失,还没有很好地发挥金融机构风险对冲、风险规避的功能。在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中,四川涉农保险整体规模较大,截至2017年末,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贷款余额1595.76亿元,较2012年增加813.06亿元,但是主要的保险产品集中在对自然灾害的保险上,在农产品的价格指数保险、市场滞销保险方面还是空白。在农业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农民缺乏资金支持,而融资租赁业务作为一项低成本、低风险、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也未能广泛开展。农业种植养殖具有较强的周期性,现代化的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周转资金,一些农机具不仅价格不菲,而且面临农闲时机器大量空置又无法第一时间转租的情形。我国的融资租赁市场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小,一些规模较大的租赁公司和租赁平台尚未建立,缺乏资金支持的农民不得不寻求民间借贷和第三方融资。
(三)农村地区专业金融人才匮乏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
一、河北省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为改善农村贫困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而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为解决农村贫困问题,除中央每年拨付的大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外,河北省还安排大量专项扶贫资金,2014年河北省将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5亿元,另外要求各市和重点县每年要着力落实“拿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以上、环首都扶贫攻坚示范区各县及阜平县每年要拿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2%以上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大量资金投入确实在反贫困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农村财政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一)地方配套扶贫资金无法保障。由于分税制改革造成的中央与地方财力不平衡,同时又由于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科学、不彻底,使得地方财力、尤其市县一级财政困难,因此无法保证上级政府要求的配套扶贫资金。1997年颁布的《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各省区市向扶贫开发重点县投入的扶贫资金应当达到国际扶贫资金总量的30%~50%。2000年颁布的《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地方政府的配套应不低于30%。2012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地方各级财政根据各地减贫工作需要和财力情况,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规模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逐年加大投入规模。省级财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应达到中央补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的一定比例,有关资金投入情况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扶贫资金投入上过分依赖中央政府。市级财政一般会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部分扶贫资金,而县级财政状况几乎无法安排配套的扶贫资金,使得农村扶贫项目达不到预期效果,有的干脆实施假配套或者再申报其他专项资金,用专项资金配套扶贫专项资金,不但增加了项目申报成本,还不利于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
(二)资金管理过于分散,缺乏有机整合。财政和扶贫部门负责财政发展资金和新增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发改委系统负责以工代贩资金的管理,财政和民委系统共同负责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的管理,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也都参与相关扶贫项目实施和资金管理。资金多头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而争夺资金和项目的分配权;部门之间的协调成本过高,难以将有限的扶贫资源整合投入到最迫切需要的贫困地区项目上来,大大降低了扶贫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农村扶贫资金投向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扶贫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教育、卫生等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较少,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规定的扶贫范围是连片特困地区及以外的重点县和贫困村,具体扶贫对象是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但由于我国财政扶贫资金不能以现金形式直接到村到户,而是以项目形式实现扶贫,但很多扶贫项目不能涵盖大多数贫困群体,从而导致扶贫范围内的贫困群体不能得到扶持。
二、河北省加强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对策
2013年在阜平县和基层干部座谈时讲到:“我非常不满意,甚至愤怒的是扶贫款项被截留和挪作他用,和救灾款被挪用一样,那是犯罪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坚决反对,坚决查处”。在2013年10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部署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督,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指出: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加大资金管理改革力度,增强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项目资金要到村到户,切实使资金直接用于扶贫对象。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扶贫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反贫困作用。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分析
1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问题
1.1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的制度问题
1.1.1扶贫资金筹措制度不完善
我国各地方的农村扶贫资金大部分源于中央及地方财政部门的资金注入,大大弱化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扶贫资金筹措中的作用。此种建立于非市场化制度上的农村扶贫资金筹措制度并不完善,导致资金流通渠道单一,不但会在资金流通中滋生贪污行为,而且会降低社会资源在农村地区扶贫事业中的参与度。
1.1.2扶贫资金使用制度不完善
农村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制度不完善,就无法将扶贫资金真正用于根除农民的贫困,其主要表现为两点:(1)由于农村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大部分外出务工,部分农村地区的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留守的老弱妇幼群体中,有限的扶贫资金无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能力,也无法真正带领农民走出贫困生活;(2)财政扶贫资金有时会被投放到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相背离的生产项目中,无法持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水平,甚至还会升高农村贫困地区的返贫率。
1.2农村财政扶贫资金运作管理问题
商业保险与农村扶贫探索
作者:廖新年 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东监管局统计研究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是,由于扶贫对象规模大,相对贫困问题凸显,返贫现象时有发生,贫困地区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扶贫开发任务仍十分艰巨。保险业在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保险业功能和作用,稳妥参与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对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简称《扶贫开发纲要》)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的必要性
(一)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是贯彻中央精神的必然要求《扶贫开发纲要》对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扶贫开发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对象范围、方式手段、政策保障、组织领导等方面作出了部署,多项安排要求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一是落实中央对保险监管机构的要求。《扶贫开发纲要》明确了“部门协作,合力推进”的原则,要求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本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项目等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同时要求中央各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定点扶贫,承担相应的定点扶贫任务。这些都是保监会和各派出机构应当承担的责任。二是落实中央对保险企业的要求。《扶贫开发纲要》明确了“社会帮扶,共同致富”的原则,要求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应参加定点扶贫,同时积极鼓励、引导、支持和帮助各类非公有制企业承担定点扶贫任务。这些为各保险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指明了方向。三是落实中央对扶贫机制创新的要求。《扶贫开发纲要》明确了“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原则,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保险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支持农村扶贫开发可资利用的有效金融工具,应在推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方面发挥作用。
(二)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保险业在改革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的共识,“勇担责任、服务大局、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也逐步展现。保险企业作为社会的生产主体,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为主,最求利润最大化为次。农村扶贫开发为保险业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良好契机。一是展现慈善责任。开展慈善活动虽然不是履行社会责任的全部,却是履行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内容。保险企业应为发展社会事业(扶贫开发包含于其中),为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公民而对外捐助。对贫困人群献爱心、施帮扶是慈善的重要方式。二是展现互助精神。互助共济精神源于人类在早期生产活动中与大自然抗争生存的艰难历程,是人类社会最为珍贵的品质之一,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共济精神是保险安身立命之本。扶屏济困乃互助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业不可成为旁观者。三是展现民生关怀。深化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服务民生是保险业生存、发展之基,保障和提高贫困的生活质量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三)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是促进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保险业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个重要表现是产品和服务与经济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不适应。要加快发展速度,提高行业实力,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眼需求,提高保险对经济社会建设各领域的渗透度。农村扶贫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一是有利于发挥功能作用。保险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是为遭受损失的投保人群提供经济补偿。而贫困人口、低收入群体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弱,恰恰最需要人身、财产领域的保险保障。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设计价格低、保障相对高的产品,确保他们“买得起、买得到、愿意买”,能够更好地发挥保险的功能作用。二是有利于提高保险覆盖面。按照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匡算,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有1.28亿,占全国总人口(除港澳台)的近1/10。如果商业保险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合适的服务,逐步实现全覆盖,必将大大提高行业的渗透率。三是有利于扩大行业影响。保险监管机关和商业保险公司在参与农村扶贫开发过程中加强了与地方党政的沟通协调,充分展现了行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提供了多样化的保险服务,宣传了保险和风险知识,必将进一步提升行业形象。
二、商业保险支持农村扶贫开发的独特优势
乡村振兴下农村旅游扶贫路径探究
[摘要]广东省英德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加上当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红茶文化,有着发展旅游业助力扶贫的优势。在中央和地方政策指引下,清远英德市秉承农旅结合理念,形成了旅游扶贫新模式。本文通过剖析乡村振兴背景下英德市在推进旅游扶贫过程中取得的成效,挖掘其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最后提出加大旅游产品开发、完善当地交通设施、改良宣传方式、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等对策,为当地及其他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乡村振兴;英德旅游
引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乡村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和“产业扶贫”相融合的一种乡村攻坚脱贫的模式,在很多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与实践。李琰(2020)、柳霞(2020)、汤飞飞(2020)、郭永奇(2020)[1]、王丹竹(2020)、李创、龚宇(2020)、王晓燕(2020)、储昭斌(2020)[2]、张莉、邵俭福(2019)[3]、钟钰(2018)[4]等都对精准扶贫、产业扶贫进行了研究。旅游扶贫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了世界各国摆脱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战略。DeryaNizam、MehmetFatihTatari(2020)、IsabelDinis、OrlandoSimoes、CristinaCruz、AnaTeodoro(2019)、KenichiroOnitsuka、SatoshiHoshino(2018)、NjoyaEricTchouanmou、NeeluSeetaram(2017)、Rprasetyanti(2017)等对不同国家的旅游扶贫情况进行了研究。但目前的研究考虑因素主要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且以少数民族地区居多,而针对广东省旅游扶贫的文献稍显薄弱。本文对近年来英德市旅游发展数据、乡村人均收入和脱贫情况作深入的研究,从广东省英德市旅游扶贫的现状、实地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及预期达到成果等四方面内容展开,为英德市旅游扶贫提供理论支持,为广东省旅游扶贫提供借鉴。
一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旅游扶贫现状
英德市更大地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初步探索出了“旅游+”扶贫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的发展,让贫困民众能在家附近实现务工、就业、增收。
(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带动旅游发展。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自2018年10月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龙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序高效推进。首先集中力量完成村内主干道路建设、停车场铺装等,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就业,帮助贫困民众找到了产业带贫新方法,也吸引了欲建立温泉小镇等大中型旅游投资商入驻。把路先铺好,方便旅游建设的发展机会流入。
精准扶贫下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问题
摘要:阐述了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有效举措,认为应让大学生明晰参与农村教育扶贫的重要意义,高校应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对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实施严格管理,农村教育扶贫结束后应系统总结相关经验。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考核
一、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
精准扶贫相对于传统粗放式扶贫方式而言,是在扶贫对象、扶贫方式以及扶贫措施等方面更为精确的一种现代扶贫方式。精准扶贫相对于传统扶贫方式而言,具有更加强调脱贫目标实现性、更加强调脱贫措施有效性、更加强调脱贫对象认同性以及更加强调脱贫效果稳定性的特点[1]。近年来很多高校积极倡导组织在校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2]。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与精准扶贫之间具有重要联系:
(一)精准扶贫为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提供思想指导。精准扶贫这一战略思想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更是我国政府解决新时期贫困问题的必要措施。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可有效促进农村教育扶贫进程的加快,尽快实现农村教育“脱贫”[3]。为科学实现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需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科学实施。唯有如此,方能让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更具科学性、可行性及有效性。
(二)大学生农村教育扶贫有助于精准扶贫目标实现。近年来,为实现农村教育扶贫,党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如加大农村地区的教育经济投入,加强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建设等。虽然如此,离农村教育扶贫目标的实现仍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可充分发挥大学生这一知识群体的力量,有效推动农村教育扶贫目标的尽快实现[4]。大学生参与农村教育扶贫不仅让更多大学生有机会回报社会、回报国家[5],还可帮助更多农村贫困人口提升知识文化水平,让更多农村贫困人口运用知识改变命运,改变自身的经济贫困状况。
二、精准扶贫视域下促进大学生开展农村教育扶贫的具体建议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精准扶贫探讨
摘要:
本文从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入手,着重分析了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探索了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精准扶贫视角;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尤其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教育是脱贫的最重要措施。因此,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政府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能够帮助农村地区脱贫,而且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地方政府积极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帮助农村地区脱贫。研究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仅对我国农村地区人才储备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而且对农村地区的脱贫有着深刻意义。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1.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难点工作是贫困的农村地区,如果贫困的农村地区无法脱贫,我国的小康社会也就无法全面建成。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对农村地区的智力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能够丰富农村地区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使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成为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促进农村地区的脱贫工作朝着集约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加快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因此,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摘要]在新形势下的农村建设及发展过程中,精准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及任务,也是实现农村良好发展的重要基础。在精准扶贫工程中,农村经济发展属于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促使精准扶贫取得更满意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因而需要对精准扶贫中的农村经济发展加强重视及认识,并且要积极实现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本文就新时期精准扶贫中农村经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以保证农村经济发展得到更好成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农村经济;发展路径
随着国家政府对农村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中的投入也越来越大,且对于精准扶贫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使其得到满意的效果。在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有效开展各个方面的工作,而农村经济发展就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因而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精准扶贫中的农村经济发展加强重视,并且需要选择有效途径实现农村经济的进一步良好发展,以满足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实际需求,为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支持及保障。
1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基础设施缺乏完善
在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首要影响因素就是相关基础设施仍不够完善,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缺乏有利支持及保障。在经济发展方面,交通运输属于十分重要的一个条件,而农村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远,且道路修建存在较大难度,也就致使农村地区的基本交通条件不够理想,对于外界经济信息也就很难充分快速把握,致使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目前农村生产劳动形式相对而言仍旧比较落后,很多农村地区仍旧选择传统劳动方式,有关的先进设备比较缺乏,导致农民工作效率比较低,且效益比较差,农业生产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很难得到理想的生产效果,这对于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此外,目前农村地区水利设施及相关通信设施仍比较缺乏,这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2农民整体素质比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