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农村发展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农村金融发展论文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典型代表,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但农业银行的职能定位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其逐渐转型为粮棉油购销业务贷款银行,即其大部分资金都贷放给了粮棉油的收购,从而导致其投入到农村领域的金额急剧减少,从而对农村金融起到的作用大打折扣。农村信用社作为我国的典型的正规金融机构,同时也是我国合作性金融的代表,这是由它自身性质决定的。其地位随着中国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作用的下降而变得格外重要起来,成为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中流砥柱。农村信用社具有经营网点多,信息对称等优势,可以为农户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满足农户的一般存贷需求。但同样受商业化改革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也在对自身机制进行相应的改革,即出现选择性贷款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会将资金投向可以获取更多利润的,风险因素相对小的领域,所以涉农领域的贷款下降,一般农户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以及没有合适的抵押担保物想获得相应的贷款的难度日益加大。而农村邮政储蓄通常只吸收存款而不发放贷款,然后将吸收的存款上存中国人民银行,这将原本就资金供给紧张的农村地区的资金进一步流出,大大加剧了农村资金供不应求的局面,所以可以将农村邮政储蓄形象地比喻为抽水机。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缺陷也使得非正规金融机构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小额信贷便是其中之一。小额信贷是一种以城乡低收入阶层为服务对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小额信贷旨在通过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或微型企业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促进其走向自我生存和发展。它既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又是一种扶贫的重要方式。其主要特征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而无需担保物,因此信誉高的农户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但这种贷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资金紧张的局面,但贷款风险较大,易发生巨额损失。除此以外,政府对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其资金来源中政府投入所占比重不大,且金融监管机制方面也需完善。民间借贷是有别于小额信贷的另一种形式。民间借贷包括一切的民间金融活动,在农户日益增长的需求面前,民间借贷无疑是一种获得贷款的有效的便捷的途径。但其中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借贷风险较大,如易发生高利贷行为;二是其地位并未得到合法的认可,所以民间借贷的发展空间也有限,易受到较大的法律约束。综上所述,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都有其自身的弊端,导致了我国农村资金大量外流的现象日趋严重,农村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农民获得贷款的难度日益加大,获得相应的金融服务的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进行相应的机制改革刻不容缓。
二、推动农村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从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势在必行。如何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现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深化金融机构改革
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为核心,民间金融、小额信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一体系使得资金更多地流向城市而非农村。因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一是加强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对农村金融采取税收减免、利率优惠的方式来引导资金的流向,使资金更多地流向农村。具体可以采取降低税率、利息补贴的措施。此外可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来缓解农村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政府应发挥在发展民间金融中的作用,将民间金融纳入正确逢人发展轨道;二是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农民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需要相应的抵押物作担保,而农民往往没有合适的抵押物,因此申请不到贷款,这就是造成资金需求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可以采取改变农村金融抵押担保的方式,如引入市场中介等,使得农民取得贷款的成本尽可能最小化;三是深化金融机构机制改革,包括对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等主要金融机构的改革。中国农业银行应发挥其商业性资金融通功能,鉴于龙头企业的特殊性,中国农业银行应朝着重点满足农村龙头企业的资金需求的方向前进。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中国农业银行的资金运行,让其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投向农村。农村信用社应朝着合作金融性质的方向发展,为了配合中国农业银行的资金运行,农村信用社应为农村中小型企业服务,着重解决它们的资金需求问题。农业发展银行应充分发挥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具体可以表现为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满足农户对公共产品的资金需求等。
2.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推进农村金融创新
农村金融发展下农村经济论文
一、黑龙江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现状
(一)商业性质的金融组织
现阶段黑龙江省内除了农业银行外的其他商业银行,都逐渐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取缔了县镇级支行,缩小其规模,降级后的商业银行变为了储蓄所,并且已经不具备放贷的权限。
(二)政策性质的金融组织
农村政策性的金融机构指的就是农业发展银行,我国的农业发展银行起初只是简单地对粮食进行收购和贷款业务,近些年,已经开始逐步向有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实行以贷款为主,其他农副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到2007年初,全省共有近百家农业发展银行,员工近2500人。
(三)新型金融组织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指在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扶持下建立的民间金融机构,黑龙江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就是在黑龙江省各级相关部分的共同协助下建立起的金融机构—东宁远东村镇银行。
教育发展论文:农村教学发展影响思索
本文作者:陈晓庆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师承担着开发、塑造一代新人的艰巨任务,教师自身的知识、能力、教学方法和人格等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对受教育者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合力”作用,[2]而目前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却不令人满意。从学历水平上看,农村学校的教师一般以大专毕业生为主,还有相当一部分为高中或初中学历。农村教师有很少的学习、培训等进一步提高的机会,他们很难接触到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他们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比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很难运用“名师”的思维模式和授课方法。另外,农村学校的教师工资水平、福利、发展空间不如城市,这就造成部分教师不愿意长久呆在农村,无法专心教书育人。
基础设施。现阶段,城市大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都已经比较完善,他们的校舍是清一色的框架高楼,宽阔的塑胶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一应俱全,教室配备的是符合人体生物工程学的课桌和凳子,计算机已经非常普及,使用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而对于很多农村地区来说,他们的校舍还是土地砖墙甚至危房,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操场和体育用品,他们的体育课就是跑步和做广播体操,很多农村学生还没接触过计算机,即使有电脑也只是用来玩游戏,他们根本不会用电脑进行学习。农村学校上课主要还是依赖黑板和粉笔,根本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甚至没有收音机等简单的教学辅助设备,这不利于他们的语文及英语的学习。
教学管理者。学校的管理者是一个学校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优秀的管理者不仅可以制定出符合本校特点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发展规划指引学校的各项业绩不断提高,而且可以起到连接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校以及老师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下工作和学习。因此,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能力与一个学校的发展紧紧联系着。在农村学校的学校管理者也就是校长,他们一般都是由在教学方面比较优秀的教师选拔上来的,并没有专业的管理知识,也缺乏相应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在工作中无法很好地协调好教师、学生、学校及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也不能很好地依据本校的特点制定符合本校的发展目标,不能很好地调动老师和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积极性。此外,很多农村学校的校长并不仅仅是学校管理者,通常情况下,他们还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这样他们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学校,而且他们去学习、参观的机会也是很少的。这也是农村学校的管理者无法有效管理学校的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社会是一个联系的整体,社会方面对农村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在这里我主要侧重于从政府方面进行分析。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教育放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之首,把发展教育事业提到一个重要地位。目前,各级领导人都意识到教育对经济、政治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但是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的投入在短时间内是无法看到成效的。而现在大部分领导干部虽然意识到教育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在自己的任期内却不愿意把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发展农村的教育事业。他们宁愿把资金投入到建设工厂和兴建基础设施等这些在短期内能够看到成就的事情上。此外,由于对教育事业的不重视,他们在制定地方政策和发展规划时就不会出台相应的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政策,甚至在有些地方还出现了抽用教师的工作时间为政府办事和政府乱用学校教师耽误正常教学时间的事情。没有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加艰难。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力不仅是教育发展的社会基础,而且对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手段起决定作用,同时社会生产力还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因此,农村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有赖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积极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和资金上的保证。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和为农民提供政策优惠的小额贷款,鼓励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农村管理阶层可以设立专门人员和专门场所为农民提供各种切实有用的种田技术和信息交流,使农民及时掌握各种发家致富的信息。同时,开展各种小规模培训,让农民了解社会、了解当前形势,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农民的教育观念也会发生变化,这样农民就会从物质、精神等各个方面支持农村教育的发展,反过来,农村教育的发展最终也会反作用于经济,最终形成农村教育和经济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局面。
针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落后的现象,我们可以采取“调整规模,整合资源”的策略以集中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提高学校的硬件设施。针对现在农村出现的村村办校而每个学校的规模和质量都不高的情况,我们可以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合并乡镇中小学,建立九年一贯制乡镇中心学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各村人口、地理位置等情况,合并数个相邻村庄的学校和小学,建立小学、初中一体的九年制教育,实现中小学教育资源优质整合和资源共享,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我们利用数个村庄的人力、物力和政府有限的教育经费和资源集中办学,就有利于农村建设出基础设施齐全的现代学校。这种办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小学和初中享用共同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体育用品、图书馆、操场等,也有利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和帮扶活动,从而有利于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农村银行业城镇化发展论文
一、银行业支持天津农村城镇化蕴含巨大机遇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资需求巨大
推动示范小城镇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发展,是天津农村城镇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是解决农民安居问题和发展小城镇支撑产业的主要途径。“三区”建设项目,涵盖住宅、路网、电网、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应急减灾等多个系统,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潜在融资需求巨大,将给银行业机构信贷、投行等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根据近期天津农村城镇化发展规划,要分批建成54个示范小城镇、31个示范工业园区、10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60万亩高水平设施农业基地。以示范小城镇为例,会涉及683个村、100余万农民,估算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完成投资1500亿元,目前已基本建成22个示范小城镇,45万农民迁入新居。未来几年,天津第四、第五批32个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仍需投资1500多亿元,扣除项目资本金,尚需从金融机构融资近1000亿元,规划建设的示范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等基建项目也有巨额融资需求。目前,天津仍有270多万本地农民、200余万外地农民工未纳入城镇化规划。根据天津城镇化的实践经验,向城镇转移一位农村人口需投入28万元~30万元,其中,有一半以上的成本应摊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此,从长远看,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融资需求。
(二)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服务需求旺盛
新型城镇化离不开现代产业的支撑。随着天津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降到1%左右,二、三产业迅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量涌现,产业升级发展的金融服务需求非常旺盛。以示范工业园区为例,31个园区累计签约项目2046个,入驻企业达到6500多家,总投资605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9亿元,后期仍需投入资金超过4300亿元。未来几年,各工业园区将引进更多企业,拟吸纳一百多万人就业、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以上,金融服务需求更大。而且,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将成为天津的重点产业,商业、物流、餐饮、旅游、文化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蕴含巨大商机。此外,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0家)、农民合作社(4000多家)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90%以上的农户已进入农业产业化体系,亟需银行业提供高质量的配套金融服务。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产生的金融需求,将为银行业机构拓展信贷、债券发行、财政资金托管、小微企业服务等业务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农民市民化蕴藏丰富的金融资源
城镇化的本质是农民市民化。天津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保护农民利益和解决民生问题,从而带动农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以华明镇为例,农民原有宅基地和房屋估价为5万元左右,通过宅基地换房,三口之家可在示范小城镇置换90平方米左右、价值50万元以上的商品房,家庭财产收入大幅增加;同时,被安置的农民还享有集体企业股金、商铺租金、养老金和薪金等“四金”保障,收入水平远远超过城市居民平均水平3。2011年以来,天津开展了两批“三改一化”试点工作(涉及141个村、40余万农民),即村改居、农改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股份制企业和农民市民化,着力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真正实现医疗、养老、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转型农民、新市民不仅在社会保障、投资理财、自主创业等方面需求众多,而且在购置生产和生活用品、旅游、教育等方面的消费性支出将大幅提高,将为银行业机构开展社保资金托管、养老金、企业年金、创业贷款、消费金融等业务提供良好机遇。
农村经济发展财务审计论文
1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1.1经济长久健康的运行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
对农村地区来说,审计工作重在找出农村整个财务工作的漏洞之处。就可以针对这些漏洞把农村地区本身的财务工作加以纠正改善。这样,农村地区的经济就能健康地运行下去。
1.2财务经济状况的公开化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
审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对农村财务的具体审查核实。审查核实以后,便可以把财务的实际状况告知村民。村民在财务宣传栏中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每个月本村村民共有多少收入和多少支出。同时,财务宣传栏还要把收入分别有哪些来源、支出有哪些去向都公布出来。这样,农村地区财务经济状况便真正做到了公开化。
1.3经济支出的合理化与审计工作密不可分
正是由于审计工作把农村地区的实际财务状况给全部公布出来,所以审计人员可以分析经济支出中的不良之处,提出一些更为合理的经济支出对策。这些对策尤其要侧重于以下3方面:农村企业的现实发展;农村科技的现实发展;农村条件的现实改造。当经济支出从这3个重要方面真正落实之后,那么农村的实际经济支出便能真正做到合法合理。
农村经济发展思考论文(6篇)
第一篇:发展农村经济思考分析
一、文化素质较低
农村大部分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农业科学技术。只能以传统的方式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植一些玉米、高粱等普通粮食作物。而稍有文化的农民和农民子弟宁可远走他乡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意留在家乡过耕种的生活。在通货膨胀背景下。种子、化肥、灌溉用水、耕种等基本生产费用不断增长,导致农民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尽管国家每年都有少许补贴,但由于玉米、高粱等粮食收购价格较低,因此农民年收入较少。仅以紧靠齐市周边农村为例。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3000元,在张家口市一些环京、津经济圈县城中一平米房子都买不到,仅相当于一些乡镇干部的一顿饭钱而已。
二、投资诱力弱、工业化水平低是北方农村经济客观现实
齐市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进度相对缓慢,现代企业制度更没有建立,支撑县域和乡镇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支柱产业得不到健康发展,而且由于齐市农村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大部分农村地区仍以简单的生产加工来带动地区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滞后很多,甚至有些农村地区工业指数为零,一直以来根本就没有过工业生产项目。较低的投资诱力和工业化水平及不良的投资环境导致北方农村地区的经济越来越落后。即使条件相对好的一些地区不惜花血本架桥修路建立和引进一些企业,然而缺乏整体规划,盲目发展。不仅影响和破坏了周边环境,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更伤害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实体,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三、通货膨胀推高物价,降低了农民消费水平
近年来。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城区改造和市场炒作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飚升,同时住房也成为个人资产保值增值的最好投资产品。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消费物价指数的节节盘升,从而引发了物价的全面上升。尤其是今年以来。食品价格不断出现大幅上涨。通胀问题尤为突出,CPI继10月份达到4.4%之后,11月份同比上涨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通货膨胀下,最受伤害的是百姓。尤其是农村百姓。根据最近调查显示,农村物价远远超越县城甚至市区,同样的新鲜蔬菜,农村价格要比县城或市区高出1元以上甚至更多,较高的物价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活消费水平。尤其是冬天,大部分农家只能依靠自己种植和储存的土豆和大白菜过冬,当然这和区位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成本也有一定的关系。尽管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就提出拉动内需,但是十几年来,农村消费比重小仅没有增加,反而每年都有所降低,出现如此状况。只能说明北方农村广大百姓的消费能力确实有限。因此加大齐市农村投资建设力度,增加农民补贴和社会保障,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特别是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抑制通货膨胀,成为拉动北方农村消费水平的重要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共6篇)
(一)
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农资市场秩序混乱。但是,从目前我国农资市场的整体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的乐观。首先,我国的农民对于农资市场缺乏敏感性,盲目的去进行种植或者养殖,使得我国农资市场上出现了某种产品因为农民的主观臆断而产量增多的现象,自然会导致销量的落后。同时,加之我国农资市场的检验程序不是十分健全,缺乏一定的制度支持,在缺乏规范性指导的基础上形成的农资市场,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科技支持不足。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的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在销售渠道的探索,还是经济发展的规划等各个方面,都需必要的科技支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上,技术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着眼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整体情况来看,技术的支持严重不足,无论是在技术的投入,还是在技术的引进,乃至是技术的再开发上,都没有形成一定的效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市场经济,适当的获得与自身发展相关的信息和技术,但是,在这一方面上,我国农村经济显得十分被动,失去了获得科技支持的主动力量。3.服务体系不完善。无论是任何一个领域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与之相配合的服务体系,但是,我国农村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却缺乏一定的服务体系,没有从根本上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比如说,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农业服务体系没有完全的建立起来。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其他经济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资金需求相对较大,在服务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没有较多的资金支持,导致了我国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不健全,价值由于一些服务体系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其应该发挥的作用,忽视了自身的作用性,也影响了服务体系的服务性质。
二、解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农村经济已经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客观存在的问题,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来看,需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努力,以便于带动我国农村经济取得长远性的发展。
1.强化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无一不强化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注,但是,在具体的支持政策上还是存在着不足,因此,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比如说可以指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在现有的财政政策的基础上不段的进行完善,以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能够具有坚强的财政后盾。同时,从我国政府角度出发,还可以更好的协调社会各个方面,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开辟出新的发展路径,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更好的保证。
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论文
一、旅游城镇化
(一)城镇化
城镇化是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术界研究热点问题之一,研究角度多样化,对于如何定义城镇化,目前尚未统一,从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有四点解释是共同的。第一,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科技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劳动力需求扩大,现代化农业释放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资源分配不合理和收入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亟需解决,国内外的理论界普遍认为城镇化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第二,城镇化的对象是农村人口。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转化为城镇居民,具体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方式的转变,二是生活方式的转变。第三,城镇化建设必须借助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来完成,二者相辅相成。第四,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总理指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二)旅游城镇化
1991年,PatrickMullins以后现代消费理论为基础首先对旅游城镇化的概念提出了框架体系并对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两个旅游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动力多元化,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驱动力,特别是以旅游业为主导或支柱产业所引发和促进城镇化的现象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国内关于旅游城镇化的相关实证研究大部分也针对于此。现有文献关于旅游城镇化概念的研究并不多,其观点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城镇打造成旅游目的地,在城镇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的关联效应促进其规模扩大,旅游业的作用可以视为一种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旅游业是实现城镇化动力之一;另一类是因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引发旅游目的地城镇化,旅游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或者说因旅游而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一种类型。上述两类定义具有共同内涵:(1)旅游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2)旅游城镇化是旅游业发挥聚集、扩散和产业联动效应,逐步实现城镇的产业体系和规模扩大的动态过程;(3)旅游城镇化是城镇化的一种类型。旅游城镇化的个案研究更多关注于西部民族地区,主要围绕旅游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和理论基础及模式展开。研究者认为西部民族地区工商业大规模发展条件不足,经济社会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推行以旅游业为主导推动城镇化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切合实际的有效途径。刘晓鹰,杨建翠分别对九寨沟进行实证分析说明旅游业对城镇化发展的强大推进作用,同时提出候鸟型“飞地”性旅游推进型城镇化模式是增长极理论和城镇化理论交叉融合与应用的结果,是欠发达民族地区城镇化推进理论及主要模式。罗良伟针对凉山彝区探讨城镇化发展模式,提出工业推动城镇化与凉山彝区,乃至藏彝走廊地区和整个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已经不相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是区域城镇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张英,陈俊等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提出“城镇带州、旅游活州”,并采用耦合方法分析旅游业和城镇建设的耦合度,强调地区发展必须加强二者的协调。针对旅游城镇化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景观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地域城镇化以及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城镇化。从总体来讲,国内关于旅游城镇化的研究处于发展阶段,以实践案例研究为主,较多的是从旅游地理学角度出发分析其动力机制及其影响,理论体系处于构建过程中。
二、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旅游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不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