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能源应急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城镇燃气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创建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加之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深入,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环保效能充分显现,LNG作为传统油品类燃料的替代品优势逐步显现,LNG加气站的安全运营成为燃气企业关注的重点。文章旨在通过对陕西燃气集团交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背景、过程以及体会的阐述来说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对企业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城镇燃气;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0引言
我国安全生产标准化已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煤矿、化工、机械等行业领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安全生产标准化旨在通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网络,实现PDCA科学有序循环。随着新《安全生产法》的修订,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均明确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加之2017年12月《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T/CGAS002—2017)出台,更进一步的为城镇燃气经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1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陕西燃气集团交通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通能源公司”)目前已投运17座LNG加气站,设立专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2人。在建设、运营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三同时”管理要求。每年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对所属的各加气站进行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截至目前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近三年来未发生责任性生产安全事故。目前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主要面临的问题:一是当前运营场站和在建场站遍及全省,区域跨度大,途径道路远,管理难度大;二是员工队伍普遍较为年轻,在经营性手续办理、管理类综合水平、技术类操作能力等方面经验积累有待加强;三是LNG加气站作为经营性场所,面临的不可控风险因素多样;四是员工安全意识水平有限,作业现场的风险隐患辨识能力不足。
2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过程
谈“十四五”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规划
前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着眼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以前瞻思维、宽广视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必须面对、必须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能源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推动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内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进我省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第一个五年。本规划根据《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阐明“十四五”时期我省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保障我省能源安全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任务举措,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能源保障供应和转型发展任务,全省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推动能源结构升级优化,着力构建统筹内外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深入实施能源领域改革创新,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以较低的能源消耗保障了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和民生福祉改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能源基础能力建设取得丰硕成果。青电入豫工程建成送电,形成保障我省电力供应的青电、疆电“双引擎”,省级500千伏“鼎”字形网架基本成型,城乡配电网供电能力实现倍增,电网发展达到中部地区领先水平。新增充换电站996座、公共充电桩4.1万个,布局合理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初步形成。洛阳石化扩能提质一期工程基本建成,鄂安沧输气管道濮阳支线投产送气,全省“两纵三横”天然气长输管网更加完善,管道天然气覆盖全部省辖市及90%以上县(市)。濮阳文23储气库一期工程、南阳等6座区域LNG(液化天然气)应急储备中心、鹤壁等3个煤炭储备基地、百兆瓦电网侧分布式储能项目建成投产,南阳天池等3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能源储备调节能力明显增强。
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管理及维护方法
摘要:目前纯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节能车在公交车上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由于纯电动汽车自身的结构特点,在电池充电问题上以及使用技巧上与以往的燃油公交车有着很大的不同。文章首先对新能源公交车的类型进行简要介绍,其次针对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营管理及正确的维护保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公交车;运营管理;维护保养
前言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石油能源的依赖,同时也可以促进节能减排,有效防治城市空气污染,人们生活居住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也可以得到大大提高。在近期的《广东省“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中也曾提出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累计超25万辆,其中私人乘用车领域累计超20万辆;新能源公交车保有量占全部公交车比例超过75%,其中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超过65%。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已成大势所趋,尤其纯电动车将成为公交车的主导。
1现有新能源公交车的类型及使用情况
参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而当前新能源公交车的类型主要分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纯电动公交车、燃料电池公交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动力电力汽车,它能够利用发动机以及电力电池为驱动电机提供能量,驱动车辆行驶。它综合了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它具有整车造价相对低,运行起来更加灵活,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更佳,使用及维修成本低等特点。燃料电池公交车是以氢气作为主要燃料,它不会产生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等有害物质,只生成水(H2O),具有零排放、无污染的特点,但由于氢燃料电池技术不够成熟,成本高的特点,暂时限制了它的发展。纯电动公交车是指仅以车载充电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的公交车辆。该车辆可从制动过程回收能量,除此外必须通过外部充电设备来补充电能。综合比较三类车型,由于纯电动公交车具有零排放利于改善城市环境,综合能源利用率最高,利于国家实现能源结构调整,结构简单、使用和维修方便、使用成本低等优点,因此纯电动公交车是我国新能源公交车的主要发展方向。
2纯电动公交车的运营管理保障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开新局探讨
早春时节,江苏南通,长江江面以下50米处,世界级的能源大动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长江盾构穿越工程正全力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两国元首亲自商定并关注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战略性项目,是中俄能源务实合作的成功典范,对深化两国全方位合作,促进两国利益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是继中亚管道、中缅管道后,向中国供气的第三条跨国境天然气长输管道。中国境内段工程全线长度5111公里,起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等九个省区市,最终抵达上海。工程按照北、中、南三段分期建设,计划2025年6月全线投产通气,与我国现有区域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向东三省、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每年稳定供应天然气38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4亿多百姓。中俄东线全线贯通后,每年可输送俄罗斯天然气380亿立方米,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4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4万吨,对提升我国清洁能源供应量,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中段建成投产,南段加快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吉林长岭—河北永清)——中俄东线中段工程于2019年7月4日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12月3日,国家管网集团组织该段管道正式投产运营,来自俄罗斯的清洁天然气正式抵达首都北京和京津冀腹地,为首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中俄东线中段建成投产,有利于改善环渤海地区空气质量,拉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完善区域能源结构;同时与已建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及大连LNG、唐山LNG、辽河储气库等互联互通,有效增强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供应能力和调峰应急保障能力,提升供气能力2700万立方米/日,助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河北永清—上海)——中俄东线南段工程预计2025年建成投产。届时,俄气直通上海,实现“北气南下”,该管段联通已建成的东北管网、华北管网及华东管网,投产后日输气量超过5000万立方米,比现有输送能力提升近3倍,将打破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圈天然气输送能力瓶颈,进一步提高油气管网的应急保供能力。中俄东线南段工程所经四省市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水网密布,施工技术复杂、安全环保要求高。国家管网集团在中俄东线南段建设过程中优化路由设计,近1/5的线路管道采用非开挖穿越方式,最大程度保护生态自然原貌,既维护了“绿水青山”,又在工程质量、科技、安全、环保等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二、“万里长江第一长隧”有序推进
被视为俄气入沪最后的“卡脖子”工程的长江盾构穿越项目,是目前世界油气管道领域单次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深、水压最高、直径最大的管道穿江盾构工程,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长隧”。因施工区域位于长江主航道以下,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采用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小直径常压刀盘盾构机“畅通号”,独头掘进10.226千米,创下全球单台盾构机独头掘进里程最长纪录。其中盾构过长江段7.5公里,是在建穿越长江最长的隧道。中国盾构机“畅通号”2021年5月18日始发以来,不断刷新掘进纪录,特别是在2021年11月,单月掘进1003.5米,创造了泥水盾构机单月掘进新的世界纪录。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采用泥水平衡盾构及弃渣密封船运等环保措施,综合应用迷宫型泥浆池、多级筛分系统、细颗粒离心系统,实现泥浆不落地、弃渣不漏失,达到“零渗漏、零排放、零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长江自然生态。按照计划,到2023年底,“畅通号”将完成这场“江底马拉松”,进入隧道管道安装阶段。横贯中国东部的这条能源大动脉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线贯通,把途经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的俄气送至长三角地区,提高长三角地区天然气的应急保障能力。
三、“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
2019年12月2日,国家主席在北京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视频连线,共同见证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投产通气仪式。主席对中俄东线管道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管道运营管理提出了打造“平安管道、绿色管道、发展管道、友谊管道”的指示要求。主席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对新时代国家管网发展的新要求,凝结着对管道行业的政治嘱托和殷切希望,为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大干部员工受到极大的鼓舞。国家管网集团坚持把安全作为管道行业的第一生命线,全力保障管道建设和运行安全可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努力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打造成为党和人民最可信赖、最可依靠的“大国重器”。严抓工程质量,夯实本质安全;严抓关键环节,确保风险受控;严抓高危作业,保证施工安全。在建设过程中,国家管网集团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绿色施工管理、优化运行节能降耗、加强日常环保管控,以中俄东线绿色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助力国家早日实现“双碳”战略。国家管网集团充分发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动设备国产化进程、培育创新发展优势、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强化数字化设计应用、推广应用信息化管理、推动管道智能化建设及生产组织模式创新,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强管道业务发展规划与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的统筹衔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管道发展成果惠及社会和人民。以中俄东线、中俄原油管道为媒介,国家管网集团与俄方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打造有效交流平台;积极推广应用中俄油气管道建设运营经验,总结10年来中俄双方在中俄原油管道管理、应急演练方面取得的经验成果,为中俄远东天然气管道过境段建设奠定良好基础;按照《中俄东线跨境段运行协议》,建立定期联合演练工作机制,进一步交流经验、互补短板、增进友谊。
联合储备的应急电力物资管理模式
摘要:通过对应急电力物资的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以联合储备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和方案,建立联合储备管理系统体系,提出联合储备管理模式的具体架构和流程。其优势在于能够提高突发事件下的电网事故应急处理效率,缩短恢复供电时间,减少停电损失,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联合储备管理;应急电力物资;物资调配;信息系统
引言
电力行业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其中应急电力物资储备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工作,也是实现我国能源资源高效可靠配置的重要选择。目前,我国的应急物资管理策略主要是面对意外事件时采用紧急调控的临时决策。在电力应急物资的分配与管理方面,必须加强管理,确保在突发事件下的调配速度。
1电力应急物资管理目前发展现状
当电力系统遭遇突发事件,很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进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快恢复供电。如果电力基础设施遭到损坏,电力行业的安全性面临很大的挑战。然而电力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一旦中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当突发事故发生导致电力设施的损坏,相关的电力部门必须在较短时间内修复使损失成本降到最低。当电力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其设施修复需要充足的资源,因此,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电力系统的有关部门会储存一些备品物品作为电力应急物资,以便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发挥重要作用。在灾害预测与灾害演化方面,现有的研究成果无法对突发事件造成的电力事故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准确预测,进而导致电力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难度较大。在现有的电力应急物资管理方式下,省级电网的大多数电力应急主体均独立地对电力应急物资进行储备。由于各主体的不同个体之间缺乏应急电力物资资源分享条件,导致各主体的电力应急物资储备可能出现类别重复或数量缺乏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电力应急物资调度和运输需要较长时间,应急物资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快速调配。
2电力应急物资管理与调配的作用
高山风电项目建设管理要点探讨
摘要:在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下,风电资源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巨大。四川凉山州采乃风电项目为典型的高原型山地风电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道路崎岖,风机设备运输及吊装作业安全隐患较大。加之建设周期短、施工强度大,风电机组、塔筒等主要设备供货紧张,通过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和全过程建设管控,认真落实环境水保“三同时”,实现了项目高质量建成投产的目标。
关键词:山地风电;建设管理;全过程管控;三同时
1风电项目发展现状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加快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产业振兴规划,在新能源各个子行业中,风电和光伏项目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风能利用难度相对较低,风电项目作为一种优质的绿色能源,是对国家能源结构的有效补充,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实现碳中和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至20%左右。为实现规划目标,促进能源转型,我国必将进一步推动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1-2]。高原型山地风电的特点是叶片、塔筒等超宽超限设备较多,运输难度大,高山地区道路崎岖,施工难度大;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频繁,易形成独特山地小气候且难以有效预报和监测;风机机位多,分布较为分散,部分机位吊装平台狭窄,大型施工设备需频繁转场。同时,现阶段开发建设条件较好的陆上风电都已基本开发殆尽,并网和消纳条件较好的低风速高山风电项目成为开发的重点。气候条件复杂、道路投资大、设备运输难度大、环保水保风险较大等独有特点,对高山风电项目建设进度管理要求越来越高[3]。
2风电项目管理难点分析
采乃风电场地处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耶底乡、特口乡、洛乌乡、吉乐乡境内的高原山区,场址区由南北方向2条主山脊及其支脉组成,海拔在3000~3550m,场址距普格县城直线距离约20km,场址内有县乡公路与省道S212连接,对外交通相对便利。本工程等别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规模99.2MW,安装31台单机容量为3.2MW风力发电机组,叶轮直径均为155m,轮毂高度均为93m。项目通过4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已建的甘天地一期220kV升压站,集电线采用架空与直埋电缆相结合的方式,架空线路长度为8.51km,直埋电缆长度为32.58km。项目全场年等效利用小时数2418h,全场多年平均发电量23986.6kWh,预计总投资73644万元,建设工期10个月。项目管理难点较多。
1)建设周期短,强度大。风电项目从规划到建设开工,一般需要1~2年,建设完工约需要2~3年,根据上级公司批复的采乃项目总工期为10个月,工期尤为紧张。加之项目地处凉山高海拔地区,大件运输困难,施工条件相对恶劣。凉山地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为大风季,风速高达30~50m/s,且该时段叠加冬季严寒天气,道路结冰情况严重,大件运输、户外混凝土施工和吊装作业等工作基本无法开展;而每年的3-5月又是森林防火高风险期,按照地方森林防火要求,户外作业基本停滞;加之每年7-8月份的雨季,一年中正常的施工作业时间仅6个月左右,工期十分紧张。在实际施工中,由于工程量大,工期短,为保证施工进度,多个单位同时进行交叉作业,给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任何环节不到位或外界影响都会给风电项目埋下隐患。
新形势下生产安全风险和应急体系建设
摘要:电力生产安全是整个电网的生命线,也是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新形势下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对供电网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为有效解决当前发电企业生产事故频发且屡禁不止等问题,更好地发挥风险管理与应急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新形势下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新形势;电力生产安全风险;应急体系建设
1 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概述
1.1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的意义
电力生产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是确保电力企业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也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运行机制来减少不必要损失。其次,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并加强管理制度等措施进行全面提升员工综合能力,以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发生造成影响及经济损失;最后,提升电力企业的整体形象。通过建立科学合理、高效运行机制,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率及经济损失。
1.2安全风险与应急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风险和事故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有效地预防并消除安全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随着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以及新类型企业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下电网建设进程加快、用电负荷增长以及不及时合闸(断路器)现象频发等等原因都给电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损害与危险;同时,电力生产系统中各类事故的频繁发生,也进一步对应急管理能力和应急工作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切实提升我国供电质量,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健全风险应急体系,才能有效应对各类事故,减少安全损失。
高层建筑设计分析
1高层建筑设计中遵循的相关准则
(1)高层建筑设计应是在全面分析工程各要素的基础上,将分析对象与建筑环境、建筑系统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建筑环境作为工程设计的外部条件,其是建筑体系形成、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建筑体系与建筑设计的外界系统相互作用,并通过体系来增强建筑设计的资源压力以及系统的功能,另外,高层建筑设计还应进行建筑系统的变化、发展、内外联系等的探究,并对建筑体系的应用、发展、运作规律等进行深入的探索。
(2)高层建筑在设计时应依据建筑系统的层次以及次序,并考虑同层次系统间的关联关系,准确区分设计中各环节的功能、关系特点,合理组织建筑设计的流线,空间序列,以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此外,建筑结构作为建筑设计的构建方式,其不仅体现于具体的建筑事物中,还是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建筑系统的形成直接影响到建筑设计的整合效果。
2高层建筑设计注意要点
2.1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
高层建筑具有楼层高,人流大的特点,这就使得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其安全疏散工作相对较难以展开,火灾造成的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往往较为惨重。因而,在进行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时,应注意建筑物的总体布局要保持安全畅通,并妥善处理主体建筑与其从属建筑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时应保持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并合理安排广场、绿化以及空地的布置,以方便消防车可以无阻碍的靠近建筑物;同时,还应注意对于建筑防火分区的合理分布,确保高层建筑中的消防器械、疏散通道等布置的合理性,以便在火灾发生时,消防人员能够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快速的疏散开人群;在安装消火栓时,应确保两个消防栓水枪能够同时到达同一楼层的任意地方;对于建筑物的构造设计,应确保建筑物的各构件耐火极限满足相关要求,以确保火灾发生时,建筑结构具有较好的耐火支持能力,同时分区隔火也能实现其作用的发挥;在设置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路线时应确保路线的简明和直接,在进行建筑内部装修时,则应尽可能的采用不燃或是难燃材料,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最后,消防给水系统作为消防工作的重要支持,应合理设计布置建筑物室内外的给水系统,在进行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时,应积极推广采用自动报警以及灭火系统。
2.2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