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技术创新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能源技术创新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能源技术创新

我国能源结构低碳经济论文

一、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一)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

我国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占世界已探明储量的13%,但油气资源相对短缺,导致我国只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的格局。2013年全国煤炭消费总量36.1亿吨,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40个百分点,石油、天然气等相对清洁高效的能源所占比例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这种对煤炭的过度依赖,导致能源的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影响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相比较之下,几十年前发达国家就已经从煤消耗改为石油消耗,从低效、污染的能源结构转换为高效、清洁的能源结构,而今高效、清洁、低碳或无碳的新能源结构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追求目标。因此,在世界发展低碳经济的趋势下,积极寻求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的方法,把煤炭由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可再生、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实现多元化能源结构,达到新能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二)能源约束明显,供需矛盾突出

我国拥有的能源总量巨大,但是人均能源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就失去了优势,特别是近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快速增长,同时伴随着迅速增加的能源消费需求,使得能源供需缺口不断扩大,导致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反过来又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自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2013年进口原油2.8亿吨,同比增长4%,原油的进口依存度接近57.4%。原油的进口依存度过高,涉及到诸如供求格局等问题,给我国造成很大的能源安全隐患。同时,大量的燃煤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降低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在我国面临着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清洁、充足的,既经济又安全的能源供应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

能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能源结构的优化,也关系到低碳经济能否实现。目前,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量的9%左右,但能源消耗却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这也就意味着,近些年我国GDP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数倍的资源与能源的消耗来实现的,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量明显高于国际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近年来单位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低效的能源利用也是许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问题,这种低效率所造成的能源浪费,已成为影响我国甚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阅读全文

从低碳经济发展浅谈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矛盾冲突

(一)存在的问题;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费27%,减少CO₂,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排CO₂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而且中国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温室气排放将持续快速上升。按国家发改委规定目标,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十一五期间累计职只能达到20%,每年在5%以下。据统计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为5.18%,四川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略低于全国水平,达到4.45%。从节能来看,今年至少要降低4.5%,才能完成五年任务。环保方面,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还要完成减排总量的6%~7%的任务,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₂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CO₂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中国经济南“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已被严重挤占,必须探索新型低碳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历史,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已经和持续过多地占用全球碳排放空间,全球已失去了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机会。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因此,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单纯是规模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其参照标准将不仅是GDP数量和股指,还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多重指标。对中国来讲,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供很好的机会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变,促进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尽管目前我国进行二氧化碳绝对减排还不符合现实国情,但是结合国内的能源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减缓排放的效果及需求,实现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应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投资于新能源、洁净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等形成资本积累,通过资本增长率提高来促使产出增长率提高;二是新增投资于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并外溢到其他经济部门,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产生内生增长;三是新增投资到低碳产业部门,往往会形成新的就业,于是通过劳动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四是新增投资用于改善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碳生产力提高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要坚持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道路。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因此,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应该强调发展过程和途径,通过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能源需求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目的,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应对两个全球危机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的形势下,我国应把低碳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关系的核心战略选择,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阅读全文

国际低碳经济论文

1.国际低碳经济发展概况

“低碳经济”概念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正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该“路线图”对全球迈向低碳经济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8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主要缔约方通过小范围磋商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协议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排行动作出安排。2000年,英国颁布《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一项重要工作,是最早颁布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国家之一。2003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题为《我们未来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欧盟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视其为一场“新的工业革命”,并效仿美国20世纪90年代抓住信息通信技术革命机遇的模式,制定了一揽子相应政策。日本制定了《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并将低碳社会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政府长远发展目标。美国也大力推动向低碳经济转型。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奥巴马政府上台不久也推出新能源战略,望其成为美国走出经济低谷、维护其世界经济“领头羊”地位的重要战略选择。

2.国际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增长,各种能源和环境问题集中凸显,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必由之路。但是,发展低碳经济关乎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与转变,而这些变化需要各国政策、技术创新和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不能一蹴而就。近年来,各国纷纷将低碳经济列入国家战略,在产业政策、能源政策、技术政策、贸易政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大调整,并综合运用法律、行政、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时,应该借鉴国际社会低碳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并逐步建立起我国低碳经济政策框架。国际低碳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2.1制定发展低碳经济规划与政策体系,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2.1.1制定与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中长期战略规划

后金融危机时期,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凭借低碳领域的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制定与实施发展低碳经济中长期战略规划,力图在新一轮的世界经济增长中获得强有力的竞争优势。英国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明确提出2010~2050年碳排放目标,2007~2009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了《能源白皮书》和《英国可再生能源战略》,明确了实现低碳经济的能源总体战略;2007年,欧盟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三个20%目标”,并通过了欧盟能源技术战略计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2010年欧盟提出“欧洲2020战略”,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20%;美国虽然没有加入《京都协议》,但近20年来美国也很重视节能减排,如2005年通过《能源政策法》,2007年提出《低碳经济法案》,以及奥巴马政府提出的“绿色新政”,美国政府在寻求一个综合、平衡和对环保有利的能源安全长期战略中,把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作为美国未来重要战略选择。2006~2007年日本先后出台了《国家能源新战略》、《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新经济增长战略》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与战略,描绘了日本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2008年日本首相提出的“福田蓝图”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包括应对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并提出了日本温室气体减排的长期目标:到2050年日本温室气体排放量比目前减少60%~80%。

阅读全文

能源企业投资策略低碳经济论文

一、低碳经济的介绍

1.低碳经济的基本含义。

低碳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的社会经济形态。其主要运用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等手段,积极发展以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施行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从宏观上看,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环境,更好地履行我国的世界环境保护责任,是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人类社会又一重大进步;从微观上看,传统工业生产大多需要消耗煤炭、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由资源枯竭引发的能源危机将是迟早都要面对的重大问题,基于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低碳经济产业将是工业企业的必然发展道路。在此背景下,能源企业作为工业产业链上的能源供给环节,依照低碳经济发展理念来合理制定投资策略十分重要。

2.低碳经济的实质。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逐步加深,对其本质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低碳经济的特征表现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实质在于改善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人类安全可考虑地生存和发展。人既是一种自然存在物,有其自然存在对象,又是一种社会存在物,有其社会存在对象。低碳经济的实践一方面通过改变人的自然存在对象从而变革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另一方面又通过改变人的社会存在对象从而也变革着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在这种实践过程中,低碳经济和人的存在逐渐实现着他们的本质统一性。因此,了解低碳经济的循环可持续本质是能源企业有效制定投资策略的基础条件。

3.低碳经济的特点。

能源、经济乃至发展观、价值观的变革,为人类迈向生态文明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低碳能源,虽然世界各国对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各有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基本构成要素:首先,要整合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能源需求、生态保护、气候变化等影响因素,将低碳经济作为一个重要价值环节并入、构建各行业产业价值链,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次,要以温室气体的减排零排、清洁能源的节能高效为代表的低碳价值理念,沿着低碳经济行业产业价值链层层扩散,贯穿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社会生产活动全过程;再次,要严格依照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等各种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原则标准,来制定、细化基于低碳能源的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动各类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最后,应通过行业法律体系建设和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两方面入手,来规范企业开采、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低碳能源,生产经营低碳能源衍生产品等市场行为。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对策发展探析

摘要:

低碳经济的核心为低能耗、低污染,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使碳排放降低,在世界各国快速展开,我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展开了各个方面的探索,颁布了相关的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提出节能减排的重要目标等。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老工业生产基地,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非凡,有利于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

关键词:

低碳经济;节能减排;思路与对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由英国政府在《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即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能够向文明和谐的方向发展,则必须提高我们的生活标准和质量,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依靠发展低碳经济,主要是指消耗较少的自然能源以及产生较少的生态环境污染,同时获取较多的经济产出;各个国家需要更多的机会,主要包含发展、应用以及输出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商机。[1]低碳经济的概念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界定,当前,最具代表性和广泛采用的是鲁宾斯德的定义,他将低碳经济定义为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核心为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制定与创新政策措施和制度框架,来推动节约能源技术、提高能效技术、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经济转型,转向高能效、低碳排放与低能耗的发展模式。[2]

阅读全文

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论文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形成背景

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近年来国际社会应对人类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起全球气候灾害性变化而提出的新概念。它的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及创新。形成明确、稳定和长期的引导和鼓励,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及运用,并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朝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变。进入21世纪,全球油气资源不断趋紧,保障能源安全压力逐渐增大,全球环境容量瓶颈凸现,同时气候变化问题也成为有史以来人类面临的最大的“市场失灵”问题。在此背景下,英国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英国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日本作为推动“低碳经济”的急先锋,每年投入巨资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美国参议院2007年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美国政府制定了低碳技术开发计划。这一切对我国而言,已形成压力和挑战。

二、我国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的矛盾冲突

(一)存在的问题;

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严峻,任务繁重。节能减排是中国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之一,污染减排是中国“十二五”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且任务艰巨。中国经济翻两番面临能源约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环境约束;能源结构转换任务艰巨。据预测,到2020年和2030年,中国的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需求,将分别达到29.47亿吨标煤和42.49亿吨标煤。研究结果还显示,到2050年,在基准情形下,一次能源需求为64亿吨标煤;在政策情形下,一次能源消费为47亿吨标煤。政策情形相对于基准情形,减少能源消费27%,减少CO₂,排放39%。根据基准情形的计算结果,2050年,中国排CO₂放量为31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不仅将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排放国,而且中国未来几十年的中国温室气排放将持续快速上升。按国家发改委规定目标,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十一五期间累计职只能达到20%,每年在5%以下。据统计2008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低率为5.18%,四川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略低于全国水平,达到4.45%。从节能来看,今年至少要降低4.5%,才能完成五年任务。环保方面,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COD)还要完成减排总量的6%~7%的任务,节能减排任务相当艰巨。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CO₂排放强度也相对较高。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超过2/3,这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格局大不相同。有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的CO₂排放强度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中国以煤炭等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能源需求和消费增加,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目前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非常明显: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能源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阶段,“高碳”特征突出的“发展排放”难以回避;“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高碳”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中国能源是以煤为主的“高碳”结构,国内优质能源不足,能源结构不利于节能;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国内工业化比重不平衡,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占比较大;中国经济南“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中国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绩效考核体系以及执法监管体系仍很不完善,在体制、政策、法规方面有待进一步健全。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高碳经济”特征突出的现实,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怎样走出一条既确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又不重复西方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求发展的老路,同时又不盲目让西方国家牵着鼻子走,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发展中国家的排放空间已被严重挤占,必须探索新型低碳发展的道路。发达国家历史,目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高人均排放已经和持续过多地占用全球碳排放空间,全球已失去了按公平原则分配碳排放空间的机会。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沿袭发达国家以高能源消费为支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必须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因此,中国目前最需要的不单纯是规模更大的经济刺激计划,而是提高政策前瞻性,推动结构性改革,推进提高增长质量的深层次改革措施,其参照标准将不仅是GDP数量和股指,还应包含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环境、能耗等多重指标。对中国来讲,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提供很好的机会来实现经济结构转变,促进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发展。尽管目前我国进行二氧化碳绝对减排还不符合现实国情,但是结合国内的能源政策、产业发展政策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减缓排放的效果及需求,实现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应通过以下途径:一是投资于新能源、洁净能源等能源基础设施等形成资本积累,通过资本增长率提高来促使产出增长率提高;二是新增投资于低碳能源技术促进新知识、新技能的产生,并外溢到其他经济部门,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产生内生增长;三是新增投资到低碳产业部门,往往会形成新的就业,于是通过劳动增长促进经济增长;四是新增投资用于改善碳排放产生的经济效益,通过碳生产力提高以促进经济增长并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我国要坚持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低碳发展道路。我国当前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未来相当长时期温室气体排放量仍会继续增长。因此,我国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更应该强调发展过程和途径,通过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减缓由于经济快速增长新增能源需求所引起的碳排放增长,以相对较低的碳排放水平,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是第一要务和目的,低碳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标志。低碳发展将成为中国应对两个全球危机的必然选择。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日益紧迫的形势下,我国应把低碳发展作为推动能源技术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全球气候关系的核心战略选择,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阅读全文

低碳经济下新能源技术探究

摘要:二氧化碳这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会给自然环境与人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现阶段,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低碳概念应运而生。该文介绍了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以期通过大力推广新能源的方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为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研究

一直以来能源都是世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现阶段,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在缓解当前我国能源压力,优化资源利用形式的同时,还能对我国传统能源开发利用活动加以约束,引导传统能源技术向新能源技术的转型升级,为我国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1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

从数据统计中可以了解到,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能耗占全球总能耗的75%以上,这一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导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量,还会导致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现阶段,为实现化石能源的节约、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降低,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将会通过颁布相应政策,采取针对性措施的方式,切实降低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切实实现上述目标,合理开发使用新能源,尤其是在2030年实现风电、太阳能装机量超过12亿kW的目标,已经成为减轻能源环境污染问题、缓解全球变暖问题的重要抓手,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我国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与消费大国,2019年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7.7%,天然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的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3.4%,图1是我国“十三五”以来全国发电装机状况。从图1中可以了解到,尽管近年来为切实满足人们对能源的需要,火电装机规模不断上涨,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新能源占比逐年上涨,这一情况的出现为我国社会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1]。

2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新能源技术应用情况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调整的方式,大规模使用清洁无污染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中可以了解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新能源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新动力,合理应用这一技术不仅能有效优化资源,改善环境,还能促进产业与生产力的发展,为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阅读全文

煤制油低碳经济论文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创新,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陈旧观念,采取能源技术创新,推进能源制度创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有助于节能减排,推进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力实践,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良性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很多国家的共识,得到了全球各个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二、低碳经济下煤制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加强煤、油、气等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

当前,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是煤、油、气等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这样才能有力推进我国的新能源战略。煤制油要大力发展清洁煤技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煤炭加工、煤炭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控制等清洁煤技术的道路。

(2)加强高能耗产业的技术改造和结构升级。

长期以来,煤炭都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很难得到根本的改变。在此种格局下,要发展煤制油低碳经济,就要在做深、做精、做细、做大能源化工产业上下功夫,提高化石能源综合利用的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