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节能管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能源节能管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能源节能管理

信息化技术提升节能管理水平探析

【摘要】随着节能管理的逐步深入,利用设备能效技术提升来实现节能的空间越来越小,通过优化整个系统的总体运行方式来提高节能效果变得非常重要。信息化技术在系统节能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论文首先分析了节能现状,进而介绍了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最后对信息化技术在节能管理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我国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节能管理;系统节能

1引言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人们的幸福生活和国家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的能源消耗逐渐加剧,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对于资源的使用存在浪费严重以及不节约的现象,导致能源的利用率低,需要不断地开发能源,导致开发过度,能源总量不断减少。我国的人口众多,且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已经成为重要问题。

2节能现状

节能即节约能源,是指采取有效方式、先进技术等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进行能耗削减,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因此,需要从能源资源的开发到终端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科学管理,实现能源的合理、节约利用,从而降低能源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节能管理是一项需要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经济手段及科学管理方法来实现合理、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的系统性工程,以合理、有效、经济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各种效益的全面提高。我国的节能管理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早期由于节能意识薄弱,许多企业节能方针落实不到位。多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法规的推动下,企业节能意识大大提高,但在能源管理方面多采取粗放管理模式,如通过人工统计或定期审计的方式了解自身能耗的状况,进而通过提高设备技术进行降低能耗。企业在节能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能耗监督机制和节能管理办法,导致单位的能耗水平高居不下。同时,政府和企业之间主要采取行政命令的方式传达节能目标,缺乏统一的能耗管控平台,导致企业能耗信息不准确、不全面,不利于提升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和企业节能管理水平。

3节能管理的发展趋势

阅读全文

节能管理与现场管理的问题研究

1施工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存在的协调问题

1.1施工现场节能意识淡薄

当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对于企业施工过程中节能减排没有正确的认识,对于节能管理的意识十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往往过于追求工程利益,工程可见的成本、回报,忽视了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控制。首先,施工企业领导层对于施工过程的节能管理认识不够,没有真正做到施工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两手都抓,没有很好地协调两者的关系,往往是重视施工的现场管理,忽视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也无形中增加了工程项目成本。其次,施工人员对于施工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二者关系认识不足,仅仅注重自己的职责所在,根据项目要求被动完成工作,对于施工的节能管理参与过少,缺乏节能意识,不能做到人人节能,事事节能,因此很容易出现工程投入较大回报小的现象,减少了工程的收益,阻碍了施工企业的持续的发展。比如,一些施工企业的领导层认为施工过程中节能管理会阻碍项目的进行,不利于项目如期完成。施工人员在职责交界处往往出现互相推诿,导致工程管理混乱,耗能严重。

1.2材料管理混乱,浪费大量能源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混乱,存在大量节能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部分施工企业为了减少项目成本采用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这对于工程的建设是十分不利的。采用劣质材料一方面在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工程的进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另一方面,在建设完成后由于质量不能保证,需要额外的能源去维修,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项目成本,而且与施工节能管理的理念背道而驰。其次,部分施工企业缺乏对材料的管理,在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对材料的使用进行规划,想到哪就用到哪,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同时材料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不能很好地对施工材料进行整理、分类,缺乏对材料的管理、监控,节能意识不强,没有主人翁意识,不能有效地制止材料浪费的现象,导致施工过程中材料浪费严重,能源大量消耗。

1.3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体系不完善,控制力不足

大多施工企业在进行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时不能准确把握平衡点,体系不完善,相应指标不明确。首先,在进行项目现场管理和节能管理时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不能有效平衡二者的关系,没有一系列科学的评价体系,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管理过于松散,对于资源浪费问题没有适当的管理方式,没有相应的奖罚制度,使得项目的节能管理比较混乱。同时,由于工期、成本等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对现场管理较为重视,当工期紧、成本需求高时往往忽视节能管理,很容易发生为了赶工期而引起大量不必要能源消耗问题。比如,一些施工企业对于施工过程的节能管理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管理不规范,没有有效控制材料、水电,节能指标不完善,造成施工过程中大量能源被浪费。其次,部分施工企业在进行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协调时控制力明显不足,形式化严重,对节能管理没有实质性的考核体系、制度。施工人员对能源浪费的控制不重视,对材料的节约不关心。施工企业对现场管理与节能管理协调平衡点把握不准,工程竣工时对能源消耗没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不能针对能源的消耗进行有效评估。

阅读全文

能源精细化管理在钢铁行业的应用

【摘要】从节能目标的制定与分解、能效因子和能耗源管控、能源成本过程管控等七个方面,介绍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能源精细化管理模式,以达到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能源消耗;精细化管理;基准管控;性价管控

引言

钢铁产业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我国钢铁企业年耗能量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5%左右,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1-2]。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能耗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双控”目标,“十三五”钢铁工业规划也将“坚持绿色发展”作为钢铁企业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规划中已明确至2020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较2015年须下降10%以上。因此,钢铁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力度以支撑该约束性指标的顺利完成。现代钢铁企业要降低能源消耗,一方面要重视和加大技术投入,主动引进和应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另一方面,则要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建设,即深入推进和开展能源精细化管理工作。笔者以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为例对能源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与探讨。

1能源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推进思路

能源精细化管理是指用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专业化的方法,达成一次做对的结果,它强调过程与结果的融合。它不仅是一种工具、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态度。通过对能源管理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结合钢管条钢事业部实际情况,对全方位管理现状进行审视,按要素逐个对标找差作为推进工作的抓手,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管控,提升各工序能源精细化管理程度,最终达到降低消耗和成本最优的目的。

2节能目标的制定与分解

阅读全文

陶瓷行业能源管理标准化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陶瓷行业能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内外能源管理体系相关标准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阐述陶瓷行业实施能源标准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陶瓷;能源管理

1引言

陶瓷行业是我国能源消耗的重点行业之一,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陶瓷企业(简称企业)提高能源绩效、降低能源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陶瓷行业用能类型主要包括:以煤为原料制备的水煤气、天然气、电能、柴油、汽油等,行业的能源管理经历了由单独某个工序节能到强调系统节能、由粗放式管理到集约化管理的转变,已基本具备科学、系统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条件,突出表现在:

1)随着企业工艺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能源管理的基础条件逐步改善,部分企业已具备实现“科、精、准”管理的物质条件。——部分企业本身就具有完善的节能管理组织机构,建立了能源管理中心,内部一般都有三级节能网络。根据节能技术监督要求开展能源管理,可以将原有节能技术和能源管理体系相结合,运用系统的管理方法将传统分散的节能管理活动有机结合为一体,以高效的管理模式完成能源管理工作。

2)能源和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已成为制约陶瓷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依据科学的能源管理体系或标准、采用系统的方法,有效地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2存在问题分析

阅读全文

建筑节能管理中物业管理论文

一、美国建筑节能管理概述

(一)美国建筑节能管理体制

美国传统上没有与建筑管理对应的联邦管理机构,建筑标准一般是地方城市的管理任务。联邦政府不负责建筑的管理。地方政府(一般为州政府和市政府)负责制定建筑管理政策。目前,美国能源部是建筑节能领域发挥最大作用的政府机构,但是,也并不从事全责制的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支持技术传播、制订标准和组织科研工作。其他与建筑节能有关的管理主体包括联邦部门(能源部、环保署、财政部)、州政府监管管理者、地方管理机构(如加州能源委员会等)、行业协会(如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大学、节能产品制造商等。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各个机构并不是从属关系,彼此之间的活动不是依靠行政命令,而是依靠手中的资源和经费的使用。各个部门虽然不相互从属,也没有单位和个人在全局上的协调,但是,都会按照默认的行业规则进行工作。比如,行业协会中美国暖通空调协会每年都会在没有联邦政府支持的情况下,依靠工程师自愿编制大量的行业规范,各地政府也往往自觉采用这些规范而不是自己重新编写。

(二)美国建筑节能政策与标准

美国的建筑节能政策包括能源使用政策、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出台的美国经济恢复和再生能源法案,其中,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非常有特色,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建筑和工业等多个行业。以商业建筑节能的减税而言,相关政策规定:“对于新建或已有建筑,只要通过安装室内照明、围护结构、制热、制冷、通风和热水系统,标的建筑总能耗比美国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标准90.1-2001所规定的最小能耗小50%,那么此建筑每平方英寸可获得1.8美元的减税。此项政策主要给予建筑业主,但是也同样适用于进行了结构扩建的房客。”美国建筑节能还拥有诸多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和自愿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中又包括商业建筑标准、居住建筑标准等多项细分标准。比如,美国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美国能源管理计划,根据相关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新建大楼至少应比现有建筑条例节能30%。自愿性标准包括中小型办公楼先进节能设计指导、绿色建筑标准等,其中,在全球较为有影响力的标准是绿色建筑标准(LEED),此标准适用于所有建筑类型——住宅建筑和商业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评估、建设、运营和维护等,并且除了建筑之外还涉及邻里地区。具体包括“新建和改造项目分册、既有建筑分册、商业建筑室内分册、学校项目分册、住宅分册、社区规划分册、商店分册、疗养院分册”等诸多细分内容,内容针对性强且极具实操性。

(三)建筑节能行业协会

美国建筑节能行业协会众多,包括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太阳能学会、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机械工程师协会、建筑性能模拟学会、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众多专业协会,他们都是没有政府背景、自负盈亏的组织,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展、出版行业规范和相关行业标准及对行业人员的培训。其中,暖通空调工程师协会的影响最大,在全球有51,000名会员,100个分会,每年都举办两次会议,积极发展青年工程师和尖端节能技术的交流与培训。近年来,绿色建筑委员会凭借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认证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全球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协会。

阅读全文

企业节能减排石油工程论文

1海洋石油工程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思路和措施

1.1建设健全组织机构

人员是工作开展的主体,健全、稳定的组织机构是管理理念、要求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和保障。

1.2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体系是节能减排工作在企业长期、有效、规范开展的有力保障。

1.3建立能源计量网络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标准、要求以及管理进行细致、明确的规定。

阅读全文

医院能源精细化管理研究

摘要:针对医院能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医院建筑能耗管理平台的节能管理体系,充分利用平台的特有优势,实现对医院节能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支撑,提升医院能源管理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后勤管理;建筑能耗;精细化管理

一、医院能源管理的现状

(一)医院能源管理的压力持续加大

近年来,我国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各类业务量也不断上升。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医疗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年增长率在14%以上。与此同时,医院的能耗也在快速增加。据统计,2013年我国医院建筑能耗为2860万吨标准煤,居所有公共建筑能耗之首。据全国财务年报数据显示,2009年~2013年,全国医院水、电、暖气支出共计979.78亿元,5年上涨了53.42个百分点。医院能耗的持续增长给医院的能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二)医院能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发展缓慢

近几年来,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科室不断增多,住院床位数迅速增加。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医院往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扩建、新建工程不断增加,大批高端医疗设备被引入。与医院主营业务相关的信息化技术(HIS、LIS、CIS等)也不断投入应用,而与医院能源管理相关的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则发展缓慢,仅有少数医院建立了完善的医院能耗监管系统。

阅读全文

建筑节能公司比对探析

作者:刘桦 李晨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我国涉及建筑节能的法律条文较少,虽然《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都涉及到建筑节能,但对其行为规范不够具体,相关条文较少,内容较为原则,难以起到实际的作用。在过去几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行政主管部门颁布了多项建筑节能行业标准,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落到实处。由于缺乏具有法律依据的奖惩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更是发展缓慢[2]。我国对建筑节能改造的补贴力度仍然偏小,而且没有统一的合同文本,没有统一的参照基数,节能量和节能效果如何认定都是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容易出现纠纷。

企业组织形式在美国,BESCo主要来自于独立的节能服务公司和附属于设备供应商、公用事业单位、工程咨询单位、施工企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的节能服务机构[3]。其中设备供应商下属的子公司,一般是专业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其市场份额最大。日本的BESCo本身就是大公司或者其附属机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BESCo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大多是大公司或附属于大公司的子公司,以专业化的方式运营管理,能为客户提供最佳节能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既有专业性的又有综合性的服务;那些附属于大公司的BESCo,通常不生产和经销产品,而是依托其母公司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因此它们被列入服务行业,按服务业的税种纳税。我国的BESCo大多为中小企业,包括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种是新设立的公司,专门提供建筑节能技术咨询和节能改造项目管理服务;另一种是建筑设备、楼宇自控等产品生产商,它们开发、研制和推广其节能产品,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咨询和节能产品安装、调试及能效检测等服务;提供节能建筑设计、施工承包服务的企业也属于建筑节能服务公司;此外还包括从事建筑节能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的科研机构等[4]。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ESCo在节能服务运营资本和经营规模上差距较大,相当一部分企业具有建筑节能服务和节能设备供应商双重身份。它们被税务部门简单地作为节能设备销售商,本应按服务税计税的节能服务业务,被视为设备销售业务,按增值税纳税。

企业服务对象与市场开发在美国,各市或州政府、高校、公共免费义务教育学校、医院和联邦政府部门(简称MUSH机构)是节能服务产业的核心用户群,它们在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中一直占有较大的份额,且有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根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NAESCO)2010年的研究报告,2008年针对MUSH机构和联邦政府部门的节能服务收入就占企业全部收入的84%。在日本,办公楼、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综合改造项目业主是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在欧盟,由于政府和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最大用户,因而欧盟国家支持节能服务公司的主要措施就包括在政府办公楼或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中优先选择专业节能服务公司[5]。目前,我国BESCo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工业和商业建筑的私营业主,而非政府部门,住宅领域的节能改造项目也屈指可数。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这两大建筑节能服务的主要市场还没有释放出来。

项目运行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是建筑节能项目运行的主要模式,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普遍得到应用。从数量上看,美国、78日本采用的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类型主要是保证节能量型合同。在这种合同形式下,项目有比较明确的节能目标,项目资金由节能服务需求方负责筹集,项目风险由节能服务的需求方和BESCo共同承担,因此有利于BESCo的发展。然而,我国由于涉及合同能源管理的相关法律与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经济激励措施、建筑节能标准和能效评估体系尚不健全等原因,合同能源管理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尚未普及,即便采用,也是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为主。在这种合同模式下,BESCo不得不独自承担项目的全部费用和风险,同时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里会出现节能改造所产生的大笔现金流出,每年回收收益的方式也使其现金周转速度变慢,这无疑不利于BESCo的成长[6]。

项目融资渠道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的节能服务公司具有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供给比较充足。在政策支持下,银行降低了节能服务业的贷款利率,延长了贷款期限,在法律上也延长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期限。除了常规的银行贷款外,美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还能得到REEP(Ratepayer-fundedEnergyEfficiencyProgram)专项基金的支持,这项基金主要来源于用户支付的电费和增容费[6]。近年来,美国开始利用清洁能源房产评估债券为节能改造项目融资[7]。日本的BESCo可以通过政府提供的节能专项资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和国民金融公库等多种渠道获得节能项目资金[8]。德国复兴银行对节能建筑给予贴息贷款,联合银行利用国家担保和补贴建立专门的资金、重建信贷机构推出“二氧化碳减排项目”和“二氧化碳建筑改建项目”为节能项目提供低息贷款,此外,政府还在资金上鼓励个人和企业在住宅节能领域投资[9]。目前,我国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建筑节能项目,其资金主要来源于BESCo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节能效益分享型的合同形式使BESCo承担了项目融资的全部压力。由于从政府获得的项目资金十分有限,多数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只能从银行或民间借贷。然而,因公司的大量投资所形成的资产留在客户方,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不承认这种资产的实在性,亦不认可把这种资产作为信誉抵押。另外,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作为新兴产业还未广泛被公众所了解,许多民间资金的投资者对其态度比较冷淡。

专业技术发展与人才培养发达国家的BESCo经过20多年的成长,汇集了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技术、经济和管理专家,具备节能方案设计、施工、项目管理、融资等能力,其服务标准完善,服务质量水平高,服务内容比较丰富。美国建筑节能标准及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执行标准。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下属的各实验机构,分别从事新型建筑材料、能源、光源以至灯具等相关研究,并通过企业将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10]。在人才培养方面,美国社区大学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团体联盟组织是节能人才的主要供应源,为节能领域培养了能源经理、暖通技术员、能源审计师、可再生能源专家和建筑分析师等专业人才[11]。日本“建筑物的节能标准”以及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系统(CASBEE)[12],为建筑节能领域提供了统一的参考标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开发机构(NEDO)对附属于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的建筑节能研究所的研发项目负责组织、管理和推广应用[12]。在节能人才的培养方面,日本专门的节能管理学校为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了一批节能专业人才,经过培训的学员,可以获得国家颁布的资格证书[13]。德国高等院校及相关机构开展的能源管理师培训,为建筑节能领域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企业较少,缺乏专业精英,服务标准不完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14]。其次,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建筑设备、部品、材料等产品的节能标准和能效检测与评估标准等发展滞后,建筑节能技术创新机制尚不健全。具体表现为:从事建筑节能技术与产品研发的队伍比较松散;企业与科研院所、大学、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一些大学或科研机构研发的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难以在建筑节能项目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另外,在大学里,也没有设置相应的专业和课程、以及专门培养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专门人才。#p#分页标题#e#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