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内审培训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内审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内审员是企业管理的“眼睛”,产品质量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所在,煤矿企业要优化产品质量,严格精细化安全生产,通过培养一批“内审员”实现人人都是“内审员”的理想状态,解决问题和提出对策,努力实现公司年度生产经营计划。
关键词:标准化;内审员;现场审核
0引言
东明矿业自2011年推行标准化工作以来,逐步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为基础,进一步规范公司在管理、技术、生产经营、岗位等方面的管理[1],对于ISO9000国际标准前期仅仅局限在公司标准化岗位人员的学习,并没有进行全公司范围内的推广,相应的很少员工参与学习。然而,新形势下市场环境恶劣,产能过剩,企业要提升综合实力,需培养一批素质过硬、专业过关的内审员队伍,这是标准化工作再上新阶梯必经之路。
1搭建体系,“内审员队伍建设”不可少
2011年至今,公司有效运行管理标准96个,技术标准21个,工作标准88个,在关键业务流程上得以规范,车辆管理、物资采购、产品销售、安全生产等方面均有章可循。领导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使得全公司范围内对于标准化工作都足够重视,是公司标准体系得以运行的基础。2017年公司明确提出“严格精细管理;巩固产品品质;坚持降本增效的生产经营方针,这对公司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公司仍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有制度,不执行;②执行过程没有严格依照东明矿业制度规定,存在偏差或力度不够;③各部门台账、记录不具备可追溯性;④制度建设不能够实现“PDCA”循环,运行效率低。面对这样的现状,应该通过以下方面来推进工作:①持续推进标准体系建设;②梳理体系,重视“PDCA”关键点分解,注重提升执行、检查、更新工作,实现良性循环;;③建立电子档案,充分利用公司OA办公系统平台,让审批、存档“上网”。选拔和培养公司内审员势在必行:1)开展QES培训和学习工作,宣贯“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建设知识点。2)从各部门选拔出关键岗位人员,参加内审员取证工作,既学习ISO9000国际标准又要熟悉本企业管理状况,切合管理实际[2]。3)取证工作完成,负责在公司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企业内部审核工作。4)从员工的认知角度和岗位实际而言,不可能对公司所有的标准都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从公司实际出发,通过对公司体系的梳理和岗位设置的了解,选拔关键岗位人员,加入内审员队伍,加强内部学习,学习制度,执行制度,监督指导体系在企业运行的情况,才能符合真正的管理需求。内审员的核心作用在于对公司标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梳理各环节关键业务流程,匹配制度与实际情况的“有效性”,针对归口业务部门存在的质量管理问题,开具“不合格报告”,限期进行整改,以促进公司管理[3]。
2内审员的作用
工商管理专业质保体制建构
我国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出现了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标准令人堪忧的问题,这成为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应借鉴国外先进高职教育经验,制定各专业基本质量标准和认证制度,形成具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质量标准与质量管理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普及以及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企业里的管理岗位从大中专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到具有MBA、DBA教育背景的高级管理人才形成一条基于专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职业成长路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的特点,在社会经济各领域有广泛的需求。它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面向各行业中小型企业基层管理,满足学生兴趣及未来发展需要,为社会培养符合要求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2]在高职阶段用高水准的教育和监管手段培养高规格学生有益于毕业生将来的职业成长。
一、构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质保体系的策略
高职院校质量监控体系从结构上包括三大体系:质量目标体系、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和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一)内审制度
内审(InternalVerification,简称IV)是保证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能够符合组织计划,实现组织目标,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改进、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3]
1.内审制度的制定
(1)目的内审工作的重点就是制定本中心的教育质量标准,设定内审标准和管理流程,并对教师和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利用科学、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教师教学、作业、报告、考试的设计、成绩评估等流程的标准化并达到既定培养标准。(2)内审员组织架构内审员的工作是在各院校内审小组的领导下完成的,内审小组由资深的、有经验的专任教师和领导组成,组长负责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仲裁。内审员负责对每位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指导、支持和保证。每个内审小组根据各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组织情况可以按照年级来划分,也可以按照课程的相关性来划分。内审小组1中,教师1担任内审员工作,对组内的3-5名教师的教学质量负责,但教师1的教学和评价资料不能自己审核,必须交由其他内审员完成,以达到公正和质量统一的目的。(3)内审员工作流程为了确保每学期的工作标准切实得以落实,内审工作流程如下:每学期初教学管理部门为每门课程确定内审员,教师根据大纲设计作业、实训项目和考核、考试文件,编制教学和考核计划,交内审员审核,经审核不符合要求的,内审员有权要求教师根据大纲重新设计;若内审员审核无误,则填写《初审表》将内审意见和结果完整记录,教师则开始批改第一份作业/实训报告并将评价样本提交给内审员再次内审,内审认定评价结果不符合要求的,教师需要重新批改,纠正错误。之后,教师根据统一评价标准完成全部学生的评价,内审员审查各项考核资料,审核通过后,填写《考核抽样表》记录内审意见。最后由各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内审负责人总结内审意见,提交给外审员。上述工作流程是一个基于工作结果,对工作流程各节点进行监控的质量管理模式。为保证内审质量,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内审制度》,内容包括内审员工作职责、管理办法、工作流程、工作目标等,确保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内审员与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意见无法达成一致,可向内审仲裁委员会申诉,请求仲裁。仲裁委员会由各内审组长组成。该流程中,各工作环节都需要将内审的证据保留完好,以便外审专家进行核实。
行政事业单位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论文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
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合理、独立、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可以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及有效性,对于内审质量控制是必须的。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环境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内部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是内部审计顺利开展工作的客观保证,我国有关法律规定内部审计必须独立于所审计的活动。但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审机构却呈现出多样化的现象:一些单位将内审机构直接设置在人事部门,有的单位将内审工作直接交由上层管理人员来进行而不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岗位,有的单位则将内审与监督部门之间合并在一起了。这些不合理的设置都使内部审计难以保证其运作的独立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内审人员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体,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首先应当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综合分析能力,其次应当在进行审计时保持谨慎的态度,而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等方面还不够令人满意;此外,从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的权责也没有落实到位,使得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掌握不全面。现有内审人员虽然掌握较多的懂财务专业知识,但并不了解相关的现代管理知识,缺乏计算机审计技能。职业道德不够。受一些因素的制约,内审人员在审计评价时不能保持客观的态度而使审计结果往往不能体现审计的真实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规范
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来讲,在审计准备的阶段,有些单位在进行审计计划时只是凭借自身经验来主观地判断,而并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切实的风险评估,这样,一些高风险项目和环节就被排除在审计计划之外。在审计计划确定之后的审计实施阶段,又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标准,导致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难以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
罐车站系统管理内部互审概述
1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的合理性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是JJF1069―2012明确要求开展并进行考核的内容。内审是对管理体系符合性的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推动管理体系的改进。内审是第一方审核,其输出是管理评审的输入,并能为计量检定机构的自我合格声明提供保证,用以确定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罐车站系统由总站(含检定室)和8个分站组成,是对铁路罐车容积依法开展强制检定的国家级专业计量站。罐车站系统开展的检定工作项目具有同一性,管理体系的运行也充分一致,完全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由总站组织各分站以互审方式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这种做法完全符合JJF1069―2012的要求。
2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的可行性
罐车站系统各分站自行组织的内部审核往往是在自查的基础上弥补疏漏之处,工作常处于被动状态。采取罐车站系统内部互审和监督审核方式,是对各分站自我评价的一种监督和补充,具备操作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内部互审可在每年中期和年终开展2次。监督审核宜在每年中期进行,通过审核发现缺陷项,并集中整改,在罐车站系统内形成报告后通报给各分站,以利于各分站有针对性地改进管理体系。内部互审宜在年终进行,目的是对分站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的、独立的检查,以提高管理实效。总站通过对内审员资质和考核规范的培训,培养出了一批素质高、具备资质的内审员队伍,对罐车站系统开展内部互审工作提供了人员和技术保障。
3罐车站系统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方式
3.1各分站及检定室独立开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各分站及检定室独立开展管理体系内部互审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内审员由分站内部选出,审核时间不受约束,审核成本较低。但由于审核员均出自本单位,尽管审核的领域互相独立,但往往不容易审核出缺陷项,即使发现了缺陷项,也不愿意明确指出,造成内审形式化,不能完全达到提高管理体系的目的。
医院内部审计经营管理研究
摘要:
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经营管理水平,预防腐败风气滋生,确保各项资源有效应用发挥了极为有利的作用。因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展开研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对策,对强化医院核心竞争力,确保医疗行业健康良好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医院 内部审计 经营管理
一、引言
伴随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持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内部审计渐渐成为一类具有重要意义的经济管控途径,其价值作用渐渐显现出来。而医疗机构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中受到众人关注的部门,因此应创建并积极完善内部审计管理,这恰恰是医院众多管理经营活动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创建现代医院经营发展体制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新医改政策制度下医院强化管理经营,完成预设经营目标的必经之路。
二、做好医院内部审计对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
烟草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的运用
摘要:通过对株洲烟草内部审计融合了风险管理内容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实践运用,总结分析,形成对内部审计实务工作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流程控制;风险导向
1选题背景
随着烟草企业“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和“五稳五进”的工作思路和举措,“严管理,控风险,强监督,全覆盖”成为内部审计发展的主线,在审计成果方面,如何有效整合各审计项目的素材积累,实现跨业务的统合,在审计人员差异性方面,如何最大限度地确保能针对同一个审计事项,不同的审计员提炼出相同的审计结论,在审计业务方面,如何提高审计效率,全面防范风险,这些是株洲烟草内部审计提升企业管理效果需解决的迫切问题。规范的审计方法、从内审的角度开展标准定性、定量评价分析,能够提高审计跟踪服务水平、提升审计成果价值。2016年,株洲市烟草公司标准化办公室提出“让标准成为习惯”的标准化工作方针,集合“三线”业务,打破部门壁垒,统一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抓实推进企业标准化建设,通过持续运行优化,全市系统形成企业标准460项,覆盖公司管理标准流程263个,其中审计部门管理标准共计3个,即项目审计管理规范、工程预算(结算)审计工作规范、专项审计调查管理规范,记录表格12个。2017年,株洲市烟草公司标准化办公室组织全市系统优化市本级标准文件,将风险管理镶嵌在标准文件中,通过识别出工作环节和业务流程中的五类风险,制定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并嵌入到管理流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这些基础工作为有效开展标准化审计项目提供有利环境。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经验的一定积累,公司一系列制度、流程等工作逐步完善,构建一套适合于自身业务实际状况的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时机日益成熟。株洲烟草内审部门重点在关注审计管理流程、审计作业流程、审计评价标准和审计执行规范的标准化,并付诸于实践,对公司内审目标及任务、内审人员管理、内部审计方法论、内审资料管理、内审质量管理体系展开研究,归类、建立业务流程,规范内审业务运作。
2株洲烟草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
株洲烟草内部审计标准化管理体系以企业战略导向和风险导向为起点,通过对内审业务精细化管控,在审计各个阶段节点,将内审业务融入组织内部标准化管理流程,以管控审计项目为基础,在原有内审精细化运作流程的基础上,形成一系列关键业务流程规范,档案资料整理程序,和有效管理工具。具体内容包括: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计划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资源管理,审计分析,审计绩效及后续审计管理七大模块,各大模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对模块中流程的细化与分解,形成明细的控制流程与文档,以实现审计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具体模块及说明如下:
2.1审计项目管理
如何提升高校工程内审工作质量
【摘要】随着全国各个高校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内审在高校内审中的作用越显重要,但是高校内审工作起步较晚,审计效率不高。文章结合实际工作,针对高校工程内审特点,对如何提高高校工程内审质量与效率开展研究,希望能为广大同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工程内审;质量;效率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国家不断扩大普通高等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各大高校面临扩大学校办学规模的形势,同时国家对高校投入也不断增加,高校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包括新建基建工程、修缮工程,为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节省学校建设投资、合理使用学校资金。在此背景下,高校内审部门纷纷设立,且工作任务不断加大,要求高校工程内审必须跟上新形势下的发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学校的不断发展保驾护航、为学校领导提供决策依据。文章基于以上背景,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提升高校工程内审工作质量与效率进行分析。
1高校工程内部审计现状
1.1高校内审部门普遍成立时间尚短,工作职责不清。2018年9月11日,全国内部审计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随后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和会议逐步明确内审工作重要性和工作职责。因此,高校的内审部门普遍在近几年成立,成立时间尚短,存在工作宣传不到位、工作定位不清等问题。尽管高校领导层已经逐渐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内部审计的职能逐渐加强,但是目前高校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技术设施、经费保证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工作内容与基建部门、财务部门存在很多交叉和重复,造成工作开展困难。
1.2高校工程内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薄弱,专业素质层差不齐。目前,大部分高校内审部门没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额的内审人员,内部审计成员大多是由财务、后勤部门等转岗的人员构成,缺少财务、工程管理、法律各方面知识集合于一体的专业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员配置难以适应新时代日益复杂的内部审计工作,更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质量。此外,在信息化发展大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加强,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专业能力,而高校部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对新知识缺乏求知热情,对审计信息化设备等配置不熟悉,无法胜任工程审计信息化的工作模式。
1.3审计工作方法落后,审计理念滞后。传统的审计大部分采用事后审计,主要基于前期的合同、联系函、签证等资料进行事后审计,这种方式对于设置内审机构的初衷有所背离,高校设置内审机构一方面是传统的审计经济活动,另一方面是要早发现问题、早解决问题和为学校减少经济活动风险,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止损,因此内审工作应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审计理念,以更好地为学院服务。
企业内部审计的难点及解决策略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的领导下,依法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查处违规违纪、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不仅影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成效。 一、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我国的内部审计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20多年来,各级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政府、主管单位的领导下,依法审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查处违规违纪、减少损失浪费,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经济秩序,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不仅影响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成效。 (一)领导者内审观念淡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我国内审建立时间不长,加上宣传力度不够,一些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缺乏了解,对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组建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内部审计并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党的内审机构不应是常设机构,但是根据国家法规的规定又不得不应付,所以在设立过程中领导只重视生产、销售、而不注意内部机构之间的相互牵制,更不用提对监督的重视,给予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利很小。认为内审机构可有可无,其工作无非是挑毛病,因此对内审工作采取不甚支持的态度,不赋予内审人员必要的责权。不给任务,有些甚至出现撤并内部审计机构将其内部审计人员精简并入财务部门或从财务部门中分离出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的情况,这使得许多内部审计机构势单力薄、形同虚设,以至内审业务开展不规范,内审的作用根本发挥不出来,也可以说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内部审计仍停留在传统职能上,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内审机构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是随着社会经济责任的扩展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逐步演变和发展的。其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原始、最基本的职能,当前我国内审也主要行使此职能,即通过各项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及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 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内审向经营管理领域延伸,加强内部控制,不断改善经营管理,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益性和效果性进行客观评价,以满足控制、评价、服务等职能的需要。近些年来,我国各内审部门开展的经营效益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经营业绩审计等以及某些专项审计项目,几乎涵盖了本机构、单位的所有重要业务部门。在审计方式上,既包括同级监督也包括下查一级,既有全面审计也有专项审计,既有审计鉴证也有审计调查,可以说是形式多样,成绩显著。尽管审计内容很多,但归根结底,现阶段内审部门开展的审计还只是停留在差错纠弊、堵塞漏洞的初级阶段上,对内控评审和风险控制与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极少涉及,内审外延不足,内在服务性尚未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模式不合理,内审运作还不够规范 90年代以前,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下建立起来的,带有很大的强制性,而非企业基于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建立起来的。这就形成了“行政规定式”的内审机构。这种模式的内审机构没有真正被企业所接纳,而是将其视为找毛病、挑刺的机构,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使其很难正常开展工作,从而引发审计风险。90年代之后,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管理的需要,发挥内部审计机构的作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隶属领导层次上,一种模式是受董事会或者监事会领导;另一种模式是受总经理领导,从而增强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机构置于董事会或监事会的领导下,内部审计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受董事会或监事会之托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监督,造成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误解。我国内审运作还不够规范,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审计计划没有体现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长远规划性,往往一年一变,容易产生临时性短期行为,难以形成整体规模效应。二是审计技术手段落后,还停留在手工账项式审计阶段,很少运用计算机抽样技术和分现场审计软件提取与分析数据,导致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可信性。三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内审人员职业培训制度,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和审计技能参差不齐,靠吃老本和自我搜索难以胜任高科技核心业务的审计项目,导致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低。四是没有形成规范的后续审计制度,对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不明,心中无底,影响了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五是没有形成内审质量保证体系,缺少对内审质量的考核和审计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队伍不稳定,任命与罢免随意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来源于财务部门,或是从一线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也有一部分是从其他部门分流下来的,来源渠道单一,造成内审人员数量减少。而且这些内审人员的审计专业知识不全面,对审计业务不熟练,没有经过系统的审计培训。缺乏审计工作经验,因为领导的不重视使他们缺乏责任心,对内审质量掉以轻心。加之企业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没有规范的管理程序和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审计规范,对该进行必要审计调查的事项没有进行调查,对需要进行审计取证的事项没有进行取证,对需要认证的事项没有进行认证。以至于事实调查不清,引用法律、法规不当,审计结论或审计意见定性不准确,处理错误,审计报告文字失误。 #p#分页标题#e# 由于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直接由企业的领导者负责,因此在人员的配备使用上就有很大的随意性,迫使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有很大波动性,逐渐形成一种不良倾向。认为搞审计机构的不如搞财务的,因此导致审计人员不稳定,还未等一批内审人员将企业的具体情况摸透又换来新的一批,内审人员这种频繁更迭从本质上不能发挥其职能作用。 二、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在职能定位上要体现内向服务性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实现由被动的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广泛宣传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的地位。 内部审计的立足点应该是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地履行职责。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服务的内向性,它直接接受机构或单位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不受其他部门和个人干预。 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为此,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要从以下三方面加以调整: 第一,应更多注重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与交流,内审部门要改变过去那种比较秘密的工作方式,强调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共同探讨问题,提出更好地解决方案,以实现总体管理目标服务。第二,内部审计要从过去重点关注财务和会计控制,转向更多关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问题,为本单位提供有关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决策参考。第三,改变对内审人员业绩考核的标准。过去考核内审人员的业绩,主要看他发现问题的多少,现在应该考核他实施监控的价值。 (二)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为了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财产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制衡的运作机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在国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1)受本单位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裁领导;(2)受本单位总裁或总经理领导;(3)受本单位董事会领导。 从审计的独立性、有效性来讲,领导层次愈高,愈有保障。 由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一致,所以出现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二是由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三是由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四是由总经济师领导的组织模式;五是由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1)监事会领导的模式:由于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的经营管理职务,即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审计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这种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难以实现其主要任务和目的。(2)总经理领导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但它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比较而言,董事会领导模式,由于它的领导层次较少,地位超脱,相对独立性最强。因此,这种模式应是现代企业中内部审计机构模式的最佳选择。 (三)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 首先要按规定数量、人才结构合理配备专职审计人员,设立相应级别的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的内审机构。其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工作管理制度,主管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听取内审工作汇报,按时给内审机构部署工作任务。然后,授予内审人员或内审机构相应的权力。内审人员或内审机构有权要求企业内的有关部门及所属经济实体,按时报送有关资料;参加被审单位与审计事项有关的会议;提出改善经营管理及纠正违纪违规行为的建议和意见。 还应授予内审机构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权。最后,抓住转建制机遇,促进内审机构的建立。按照《审计法》和审计署内部审计管理的有关规定,要尽快促使现代企业、大中型企业建立健全内审机构。 (四)在审计运作上要体现规范性 第一,重视审计计划的制定。运用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确定本机构、本单位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风险程度,制定出涵盖所有审计领域的长期审计计划,对高风险领域的业务应经常进行审计,以保证对主要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第二注重现代科技在内审领域的运用,要求内审工作的手段要紧跟需要,走出以往传统的“看听差、手工操作”模式,大力推动以微机应用和审计软件为主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第三,建立内审质量保证体系,包括形成规范的后续审计制度、审计项目质量考证制度、审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重视对内审项目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当好管理决策层的顾问和助手。 (五)加强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 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不仅是内审工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发挥内审作用,实现内审目标的有效手段。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内审结果的运用:一是建立跟踪机制督促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制定相应的制度,落实责任制,进行后续审计检查整改措施到位情况及其整改效果。二是建立披露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示。三是建立信息库,实现审计结果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建立汇报制度,多方督促落实内审整改措施。五是建立审计分析机制,把各种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归纳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执行效果,提高建议的分量、价值及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寻找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工作制度。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主体和内部审计人员将出现多样化的趋势,表现在:一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多元化。 毫无疑问与企业融为一体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仍将是内部审计的主体,但在一些没有内部审计组织的小规模企业中,将会有外部审计人员提供内部审计服务,在一些设有内部审计机构的大型企业中,很多情况下仍然需要借助具有特殊技能的外部审计人员的力量;二是审计人员结构的多元化,随着内部审计由财务领域向经营和管理领域扩展,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仅要有懂财务及审计人才,还应该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选择有丰富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人员加入内审部门,使内审机构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发挥更大作用。#p#分页标题#e#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发挥企业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根本保证。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总结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三是要抓好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实行达标上岗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以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四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更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