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内部审计准则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内部审计准则实施下的高校审计工作
摘要:内部审计工作是实现企业单位控制有效性的关键措施,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企业当下的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实现对内控管理的指导,更多的是对财务会计进行风险规避,最终实现单位企业的可持续运行。而随着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高校的资金来源和资金管理中引入了新内部审计,如何在新教改制度下实现对高校相关工作的管理,已然成为了高校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内部审计准则;高校审计;审计工作;实现路径
新审计准是在2014年正式施行,紧接着审计理念逐渐发生转变,一方面由于新内部审计准则会对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升级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企业从事相关经济活动进行了监管,而这些新准则的出现,则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管理和风险规避,保证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对高校而言,新审计准则能够实现对学校更好的管理,推动学校的科研发展。
一、高校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审计观念淡薄
人员的审计观念对教学管理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当下的实际情况是学校的管理机构只注重审计过程,并没有考虑到资金风险、确认和咨询等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审计人员长期接触的都是一些传统守旧的思想,缺乏对新内部审计准则的认识,这同样阻碍了高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新审计准则的实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却遭到了来自各方面因素的阻碍,最终的施行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审计人员对于新审计准则还没有深刻、全面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为浅薄的阶段,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
(二)审计人员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失败原因分析与防范探究
摘要:近期许多备受关注的会计丑闻,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损失,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损害了会计界的信誉。内部审计是企业的防火线,对企业整体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就内部审计失败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内部审计;失败原因;整改对策
引言近年来,发生了许多财务舞弊导致投资者、债权人、雇员和其他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内部控制的崩溃以及有缺陷的管理与审计导致财务报表错误,最终对国民经济造成极大伤害。审计失败意味着会计行业面临信心和信誉危机,在当前该行业所处的不断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监管环境中,从长远来看,审计失败将危及该行业的存在及其发展。
一、内部审计失败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市场竞争加剧导致的业务风险可能迫使该实体的不诚实管理进行财务欺诈。此类风险可能来自以下方面:①行业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业务风险,即主体没有应对行业变化的人员和专业知识;②新产品和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业务风险,即产品责任增加;③业务扩展,以及潜在的业务风险,即尚未准确估算需求;④当前和未来的融资要求,以及由于主体无法满足要求等导致的融资损失的潜在业务风险等。此外,公司治理为管理层提供了超越控制权和提交欺诈性财务报告的机会。尽管中国经历了十多年的公司改革历程,但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仍然远远不够有效,因此存在“管理强,监督薄”的现象。因此,为了操纵利润并误导财务报表,用户对实体的绩效或获利能力的判断,欺诈可能会涉及复杂而精心组织的旨在掩盖该实体的计划。
(二)内部原因。当财务报表存在严重的失真而未反映在审计报告中时,即发生审计失误,并且审计师在审计工作中犯了严重错误。如果审计师遵循公认会计准则,则无论财务报表的公平性和准确性如何,审计均不会失败。正确进行审计保证不会发生财务报表的严重失真,除非存在严重的审计错误或错误判断,否则审计失败不会发生。此审核员错误的性质有四个系统原因。首先,审计师可能会因误用或误解审计标准而犯错。这种错误是无意的,可能是由于疲劳或人为错误造成的。其次,审计师可以通过故意比财务数据更有利的审计报告来进行欺诈。当审计师接受贿赂或向客户施加压力或威胁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最后,在客户中拥有直接或间接的财务利益,可能会对审计师产生不适当的影响。第四,由于与客户之间存在一些私人关系,超出了独立方之间正常审计的预期范围,因此审计师可能受到不适当的影响。
(三)内部审计准则原因。审计准则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的标准,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前工作的有效实施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有关。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准则作为行动指南,确定审计工作文件和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报告的质量取决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能否保持应有的审慎性和独立性。综上所述,在审计过程中,审计质量受审计标准,受审计方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新制度主义者福斯特认为,经济与制度问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从审计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的审计标准进行研究,发现新的审计标准引入了风险要素,改变了原有的审计模式和审计流程,有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以上海和深圳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2004年至2009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后,分析新旧审计准则与审计质量之间的关系,认为新的审计准则可以改善审核质量。中国的审计标准经历了三次实质性调整,在1995年财政部的领导下,了第一批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2003年对原独立审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并在独立审计准则出台之前和之后向社会。经过近十年的修订和完善,基本框架形成了中国独立的审计准则体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用户和公众决策信息的内容、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有用的问题,为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与审计准则委员会制定了《ISA701-独立注册会计师报告的关键通讯》,并修订了ISA260,ISA570,ISA700,ISA,ISA706,ISA720、705和六项审核标准。
增值型制度建设内部审计论文
一、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
从定义可知,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一系列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及程序。这些政策程序中就包含了内部审计。从目标上来看,两者具有一致性。
2.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对象。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指出: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组织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的审查和评价活动。由此可见,虽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但是内部审计的工作内容中包括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的特点
增值型内部审计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型,它是一种强调了增加价值功能的内部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是内部审计的新的发展阶段。其特点如下: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分析
[摘要]
独立性作为内部审计的最基本属性,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能否高效完成以及内部审计职能能否全面贯彻的关键。本文以吉林省主板上市公司为例,总结其2011年——2014年年度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变化,对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进行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进行内部审计以及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内部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
1引言
随着商业运作模式日趋复杂,市场经济主体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急剧增加,内部审计在各个行业、各类企业运行中起到的作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社会广泛关注。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的四大基石之一——内部审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13年8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出台了我国的内部审计体系,其中《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六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得负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决策与执行。”《第2301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第五条规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接受组织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层的领导和监督,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对内部审计机构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负主要责任。”由此可见独立性作为内部审计的基本属性是对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括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独立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而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层级则是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关键因素,隶属层级越高,内部审计独立性越强。
2文献回顾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构建与实施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对的市场也变得日益复杂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深入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发现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发出预警,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正确的信息。然而目前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随着审计免疫系统的提出,审计建设出现了新的转折。本文从目前我国企业中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构建一个更为合理化的内部审计免疫系统。
关键词:内部审计;免疫系统;构建
一、内部审计免疫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知识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信息化的建设,各行业都面临着时代的冲击,这种冲击包涵着市场变幻莫测的风险,同时也包含着新经济新思想带来的无限机遇。时代的更迭也意味着企业的变换,对于企业来说机遇是可贵的,不可估量的,同时风险也是变幻莫测无处不在的。可以说没有企业愿意遭遇风险的突袭,然而风险的不可掌控,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毋庸置疑,风险是把双刃剑,它意味着胜利的果实,同时也象征着失败的根本。企业在当代社会的经济条件下面对市场中的风险,结局无外乎在风险的洗礼下脱颖而出和从此走向平庸走向深渊。因此,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要想脱颖而出就需要把握商机,强化对风险的评估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内部审计作为企业中重要的组成,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企业提供市场监控,还包括了对即将需要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和防范。可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对于风险控制这一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处于较为落后的发展阶段中,内部审计的工作重心有失偏颇,难以适应现如今风云诡谲的市场变化,无法满足环境的需求。2007年,“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这一论断首次提出,随后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近些年社会各界更是针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将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际运用等内容与免疫系统功能的思想紧密结合。可以看出,这一理论在传统的审计理论上实现了重要的突破,无疑成了新的研究重点。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免疫系统作为基于传统内部审计理论的创新,提供了先进的概念和理论。而在企业的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内部审计的相关法规准则不完善
公司管理中的内部审计的运用
一、审计概念:内部审计、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
由独立于股东和管理者的第三方对特定组织的账目进行审查,这是审计的最基本含义。各国调整民间审计关系有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不同形式,这些制度基础都源于英国公司法。在股东账目审查年代和之后英国连续出现的三次金融危机,促使议会最终在1900年全面建立强制审计制度。20世纪上半叶公司管理模式的变化以及对审计实务的影响,审计师的报告不再是揭露舞弊和差错的文件,而是对财务会计报表的质量提出的专门意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国公司法或证券法明显地增加了信息披露的内容,相应地扩大了审计师的工作范围。
在审计的不断发展中,各方对于审计的性质和目标也展开了实质性的讨论。从立法者的角度来看,公司财务无非围绕着两个基本目标而展开:一是财务报表鉴证,即会计师对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评价;二是揭露舞弊,即会计师发现并披露公司财务报表中的错误以及舞弊行为。由此而形成的会计师的两项基本职责是鉴证审计责任与舞弊审计责任。法定审计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会计师的具体执业活动,因此会计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会计师的独立性是审计公正性的要求,也是增加财务信息可信度的前提。审计之所以具有价值并且实现两个基本目标,这一点不容置疑。法律上对审计的界定,是从审计作为监督公司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保护股东合法权益的公司治理机制的这一属性出发的。
因此在从法律视角对审计进行概述之后,同样也要从审计的职业视角来说明审计的性质。从审计的技术观角度来看,对审计技术特征最通俗的描述就是“查账”,各种形式的审计都离不开对账册的检查、核对。当然,现代审计活动早已超出以检查账册为手段的账册核对的范围。对会计行业而言,审计首先是一种专业活动,从不同角度对审计的理解和期望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审计的技术性特征。如果技术上不具有可行性,那么法律上或道义上对会计师的审计行为施以更大责任是没有意义的。
现代公司的财务审计是围绕着“公允反映”的鉴证目标而组织起来的一套程序。这个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审计计划阶段、审计程序的实施阶段以及审计完成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上,都存在大量技术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需要会计师保持职业谨慎,并作出适当的专业判断。因此可以看出,审计是一项充满风险的职业活动。所以会计师对审计的程序观的遵循,最鲜明地体现在遵守各国会计职业组织颁布的一般会计审计准则或者独立审计准则上。审计准则不仅是审计技术活动的指南,更被会计职业视为其审计行为是否符合法律要求的衡量标准。这些审计准则明确了会计师处于各种环境中应选择的最佳执业活动和方式。我国也从1996年起制订了独立审计准则,在不到十年时间内,形成了包括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与独立审计实务公告、执业规范指南三个层次组成的审计技术规范体系,以此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引。
二、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的作用
国际上许多大企业已经将操作风险视为企业的主要风险。而在我国对操作风险的认识远没有这么深刻、全面,不少企业仅仅将操作风险视为操作中的风险、操作性风险,尤其是在金融犯罪频发的今天,更将操作风险与金融犯罪混为一谈。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在这方面,企业很看重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出现,而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却关注较少。二是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国内很多企业往往将操作风险视同操作性风险,这是造成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上“重审计稽核,轻全面管理理念”的认识根源。在此理念的支配下,企业往往将操作风险管理职能赋予内部审计部门,而非风险管理部门,从而造成很多类型的操作风险(比如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无人管理。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然后针对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1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涵义
内部审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或人员在实施企业内部审计时由于给出的审计结论不准确或者错误,给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造成遭受损失或损害,并致使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企业必须及时识别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并且安全地经营。
2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2.1客观因素
体系结构问题一是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特征具有一定局限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但不少企业将内部审计岗位设置在财务部门下,从而导致一定的审计风险。二是内部审计机构岗位设置存在问题,岗位职责不明确,缺乏合理的分工。内部审计的规章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制度执行方面,目前,我国不少企业已经制定了内部审计的标准化制度,但在内部审计制度的落实上存在问题。微观环境问题是指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氛围,由于被审计部门对内部审计产生抵触情绪,不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从而障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数据的优越性日益明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完全传统的审计模式已不完全适合审计工作的需要。如何适应大数据环境,并在大数据环境下推动内部审计发展是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文章从大数据和内部审计的含义出发,分析了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发展现状以及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基于此提出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独立性
一、大数据概述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以国发〔2015〕50号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纲要指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价值密度低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目前,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发展现状
(一)内部审计的概念及作用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共同构成当前我国审计监督体系。内部审计是指单位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单位内部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审查和评价本部门、本单位财务收支和其他经营活动以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单位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在企业主要发挥着如下作用:1.预防保护作用。内部审计有助于强化单位内控制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护资产安全,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2.服务促进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可挖潜增效,降低成本,改善管理。3.评价鉴证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可对企业的各项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