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课程设计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模块化课程设计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模块化课程设计

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设计论文

一、模块化课程设计的内涵分析

对于高职英语课程而言,在开展模块化课程设计工作的过程当中,模块需要围绕特定的主题与内容开展,但在模块形式方面可以体现多元性特征(将包括课堂讲授、练习、实习、研讨等多种方式融合在其中),以达到覆盖高职英语全部课程教学内容的目的。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模块化课程设计方式下所划分的各个子模块具有相对独立与完整的教学单位以及评价单位。但与此同时,各个子模块又在横向空间上与其他子模块发生联系,并最终组合成为一个具有更大目标的模块化课程。

二、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高职英语模块化设计是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的集中表现。要使高职英语与职业教育理念充分融合在一起,就必须对高职英语教学体系进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对英语课程体系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能够使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掌握“有用”的专业英语知识,同时具备“实用”的职业英语知识,就需要在对高职英语进行模块化设计的过程当中,将整个英语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和职业模块。

(一)基础模块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英语课程教学方面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绝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比较差,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根据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标准来看:以高职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为衡量标准,达到A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600个以上;而要达到B等级,学生的英语词汇掌握量需要达到1000个以上。然而实践研究证实:绝大部分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时还远远达不到此标准。同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最根本目标是: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顺利拿到“双证书”,增加就业机会。因此在英语课程的设计方面,相关课程内容的安排需要严格遵循“够用”的基本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应用,并在应用的过程中学会融会贯通,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与用的结合。这也正是在高职英语模块化课程中,引入基础模块的重要意义所在。具体来说,基础模块所指的是学生在接受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学到“够用”的基础英语知识的学习阶段。因此,此模块中对于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选取学习难度较小、学习趣味性比较高的教材内容作为集中讲解的内容。基础模块对于学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侧重于对听、说能力的掌握,同时兼顾一部分日常性的词汇语法使用技巧。同时,对于高职英语教师而言,在基础模块教学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参加英语技能考试的方式巩固英语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

(二)技能模块

阅读全文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实施

摘要:为了探索汽车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采用了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对每个模块进行讲解,学生对每个模块进行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反馈,分析了学生对此次改革的看法,并对新的教学方案进行总结,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认可,肯定了此次教学改革的成果。

关键词:汽车设计;教学改革;模块化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言

汽车设计是车辆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基础、设计能力、实践能力于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结构和性能的能力,能够合理选择方案和参数,并掌握汽车设计的一般流程,为以后从事汽车技术行业打下基础。汽车设计课程涉及内容广泛、概念众多、公式量大,且相关技术革新快,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因此有必要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我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汽车设计课程作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确定了课程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实行多名教师负责制教学、学生分组进行课程设计、改革考核方式等。

二、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计划组织。汽车设计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为8周,包括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两个部分,模块化教学和课程设计穿插进行,即在每个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由教师讲解传授知识,再由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最后进行考试测验和课程设计答辩。在环节组织上,基本教学进程包括:教师课堂讲解、教师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师生答疑交流、课程考试和课程设计答辩。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并介绍设计标准和参考资料,在布置设计任务时,确定设计题目、时间安排、任务内容。2.模块化教学。模块化教学在课程内容上按照汽车结构分类和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划分为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设计、机械式变速器设计、驱动桥设计、万向传动装置设计、悬架系统设计、制动系统设计、转向系统设计等模块。实行多名教师负责制教学,每个模块的老师由在本模块有相关研究和专长的教师担任,教师负责讲解其所熟悉的方向,讲解现代汽车设计方法和技术,使学生收获更多。在教学实践上,主讲教师认真备课,悉心指导,学生可以学习到更牢固的知识,掌握更前沿的汽车科技。同时,在一些重要模块上,聘请专家或企业技术骨干举行讲座,让学生可以听取专家的设计经验,了解企业实际研发过程、技术和方法,同时了解行业现状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3.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在每个模块化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一次实际设计过程。它要求学生综合应用课程知识进行设计,使其在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的训练。在课程形式上,课程设计分组仿照企业新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每一个项目小组内,对于一个给定的项目,要求分工明确,保证每个同学在每个模块的设计工作中都从事过不同的工作。课程设计的设计任务是以我国市场上常见的几种汽车产品的设计开发为目标,主要有汽车总体设计、离合器、机械式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悬架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设计题目。在汽车类型上,选取了轻型货车、中型货车、重型货车、中级轿车、长途客车、城市公交车等汽车类型。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的作用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条件。以机械式变速器设计为例,在完成基础知识的讲解后,教师应仅限于设计任务和设计要求、设计时间的布置,而不是细致地讲解如何进行设计。学生在设计中碰到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讨论找出解决办法,以加深理解。对于小组讨论后仍有疑惑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鼓励学生思考分析,必要时给出一定的启示与指导。4.考核方式。汽车设计课程的考核方式由模块化教学课程成绩和课程设计成绩两部分组成。模块化教学的考核方式由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组成,每个模块的主讲教师根据课堂表现和出勤情况给出每个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考试或测试,以此加权求出模块化教学的课程成绩。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组长根据小组成员在课程设计环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给出每个成员的表现成绩;(2)每个模块的主讲教师先根据每个小组的总体情况给出本组的基本分数,再根据指导设计过程中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确定每个学生的成绩;(3)在课程设计最后完成所有材料的整理后进行设计答辩,通过考察学生的设计思路、计算分析过程、图纸绘制能力等,给出答辩成绩。

三、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阅读全文

机械设计基础闯关式教学分析

摘要:基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的需要,利用闯关式模块化教学,将课堂内容和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对整体内容进行优化。在闯关式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实物测绘,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开拓思维,增强并调动学习积极性。该研究项目建立全新的课程内容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闯关式分模块考核最后总评的办法,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程度,使老师与学生对学习程度有全面的掌握。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闯关式教学模块化教学

一、引言

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水平直接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其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互换性测量技术》等机械类课程。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相对独立,是机械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于高职院校,我们一直不断地探索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目前现状与实践基础如下:1.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学活动中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实训教学,理论课程学时进一步压缩成为必然。而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内容也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课时压缩和教学内容扩张的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为实践教学服务”,内容上以“必须、够用”为度。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材陈旧,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推导,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故考虑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实物演示为辅,以游戏闯关的方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步骤,是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在学生总体培养目标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在3~7天内集中完成这样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不仅时间紧,工作量大,而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故将设计计算内容穿插到课堂教学内容当中。

三、教学内容规划

阅读全文

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教学探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高职学生就业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和个人能力发展的需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需要适应工作岗位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准备与心理准备特点,突出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组织与实施上,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使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发挥到最大效能,进行有效的人才培养。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各项事务已经成为一项基本技能,而对于大学生而言,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套件及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也是日常学习生活的必备技能[1]。计算机技术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学生就业岗位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跟紧岗位需求的步伐,动态地进行学生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调研和分析,不断更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设计。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上,要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学习准备和心理准备的特点以及职业能力需求,合理运用教学载体,采取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1课程性质与教学现状分析

1.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性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在大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学生人数多、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知识点多、专业技术应用覆盖面广、教学难度大等特点[2]。其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各类工作岗位中熟练管理电脑的软、硬件资源,具备小型网络搭建与管理、电脑周边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数字资源管理与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办公软件应用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已成为高职院校各专业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也是许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行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前导课程。

1.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开发现状分析。目前,高职课教学中存在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问题留下隐患[3]。在对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若干教材进行调查研究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是课程内容设计相似度高,同质化严重,忽视不同工作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的差异。各个版本的教材均用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先导,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基础,把Office软件应用作为教学核心,用Internet、多媒体技术应用、简单网络应用等作为扩展内容来进行课程内容设计,不符合各类工作岗位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差异化需求;二是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大而全,注重课程自身体系完整而忽略各专业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需求。以现行使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一章为例,按照计算机的概念、应用、特点、发展历史、发展趋势、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等结构来进行的课程设计,占据了教材很大的篇幅,过度的追求理论体系的广度,而未考虑学生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三是课程内容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却始终落后很远。

1.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1.3.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现状高职院校各专业的招生录取分数线低,尤其是实行单独招生政策后,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差,生源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学习较为被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更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学生上课精神涣散,技能训练散漫,无法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的计算机技术应用需求,部分院校采取了考证的考核方式,学生只学习考证题目,对计算机技能训练得少,造成以后处理工作中需要的计算机应用事务能力差,学习过于机械。1.3.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一般由各院系的教师来担任教学任务,由于课程性质和地位、实训机房的条件、学生的学习心态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二是教师教学设计简单,教学方法单一,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在教学组织上,教师机械性地先做一遍“操作示范”,然后学生在电脑上模仿着做一遍重复的内容,一部分学生“规矩地”按照教师的步骤完成任务,却无从知晓为什么是这样,这样做是为什么,另一部分学生却将电脑当成了游戏机,全然不理睬教师布置的任务;三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工作需求,培养目标不明确。很多教师只是机械性地将教材上的内容讲授、演示,忽视学生能力培养。

阅读全文

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摘要】当前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建设,由于存在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教育实践类课程设计粗糙、面试相关选修课程缺失等问题,与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需求存在差距。基于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的需要,本研究提出改进课程建设的四大策略,即增强教师教育类基础课程的应用性设计、构建模块化师范课程体系、优化教育实践类课程的设计与指导、精心设计面试相关的选修课程。

【关键词】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教育;课程建设

我国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考试自2011年率先在湖北、浙江两省试点推行,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国家对教师职业实施的资格认定及准入制度,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才能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师范专业虽然不能片面追求教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但有效提升其通过率,理应成为师范专业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合格的考生,方可参加面试。相对于笔试而言,教师资格面试更能反映出考生的教育教学综合素养和能力。

1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概述

小学教师资格面试,考察的是考生的教师基本素养、教师职业发展潜质与教育教学实践能力。面试内容涵盖教师职业认知、仪表仪态、心理素质、语言表达、思维品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八个方面,赋分权重分别5%、10%、10%、15%、15%、10%、25%、10%,由此可见,教学实施是面试考察的重点。小学教师资格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与情境模拟相结合,基本流程包括六个环节:(1)随机抽题,考生根据提示,从题库中随机抽取一道题目,并打印试题清单;(2)备课,考生依据考试清单上的要求,在20分钟之内完成片段教学设计;(3)回答规定问题,考生进入面试考室后,首先回答两个规定问题,问题由考官当场抽取,回答时间限时5分钟;(4)片段教学试讲,考生按照备课时完成的片段教学设计,开展片段教学,限时10分钟;(5)答辩,试讲结束后,考官围绕考生的试讲情况,提出一到两个问题,要求考生在5分钟之内作答完毕,也有考生被要求技能展示,如弹琴、绘画、模拟体育动作等;(6)考生离场,考官根据考生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分。

2小学教师资格面试环节失分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面试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该专业当前的师范类课程建设,与学生的教师资格面试诉求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教师教育类课程设计过于理论化、教师教育类课程与学科类课程缺乏整合、教育实践类课程设计粗糙、面试相关选修课程欠缺四个方面。

阅读全文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设计

摘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模块化是合理整合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过程中分类融合的重要手段。应当对模块化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不断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达到提高教学科学性和有效性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指导;课程设计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应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零散的教学时间内对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进行系统性的影响,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由校园向社会的过渡,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目标。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学现状

(一)概念界定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课程不仅要促进大学生顺利的实现就业,还要引导大学生不断获得职业发展,强调大学生在入校之初就建立良好的职业规划。具体课程内容包括建立职业生涯意识,自主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提高就业能力,对求职过程进行指导,以及开展创业教育等。为了达到高效的开展就业指导与职业发展课程教学活动的目标,还要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构建,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

(二)存在问题

阅读全文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设计改革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是一门强调实操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课程设计改革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思路,设置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培养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设计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是工商企业管理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强调实操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多次与毕业学生、合作企业座谈,收到的反馈是希望在学校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场景无缝对接。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定位,学校根据东莞市各大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市场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课程设计改革将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思路,科学系统设计出符合“立足东莞市,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东莞市产业转型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目标定位,并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教学。

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现状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与考核、薪酬与福利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目前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虚拟案例分析,无实际情境化案例教学;重传统课程知识体系,轻实际工作流程模块化教学;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互动;重知识点的灌输与学习,轻人力资源六大模块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实操技能训练。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强,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目前,教师队伍无法完全满足双师型教师的要求,一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还是基于传统知识体系,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到过程化、模块化的行动知识体系上来。在毕业学生座谈会中,学生反映在学校学习的知识点与工作中实际做的工作没太大的关联性,导致学习了知识点也不知道如何使用,在工作过程中又不能把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点很好地用在工作上来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益。在与用人单位交流中,用人单位反映,课程学习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境需求有脱节的情况,或者衔接不到位的地方。在日常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还发现一些学生存在眼高手低、动手能力较差,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抗压能力有限的问题。甚至有的学生在问题面前不去想如何解决问题,而是不断地找借口,时间久了在工作过程中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自信,导致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工作效率很低。以上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设计改革思路

阅读全文

电脑艺术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分析

摘要: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各个阶段的教育均出现从应试化向素质化的转变,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也在不断探索改革教育模式和课程体系。以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该专业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学习阶段更注重实践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以期达到未来就业顺利的目的。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可以将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改革,划分为基本技能培养、专业化加深、实践突破等模块,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和提高。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模块化课程;体系

电脑艺术设计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方式,不再局限于在纸面上的艺术创作,转而在线上创作,开拓了艺术创作的界限,改变了以往传统艺术创作的局限性,通过计算机技术,让艺术设计有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象力。但是,在电脑艺术设计中,电脑是媒介,是工具,而不是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载体,真正的载体是充满创作灵感的思维,所以,如果想在电脑艺术设计领域有所建树,除了需要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外,最关键的还是艺术的感觉和基本功。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新时期的产物,伴随着科技发展而新发展出来的学科,在注重电脑技术的同时,也要求对艺术上进行匹配的培养。随着电脑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入,电脑艺术设计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未来的场景开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就业前景非常可观。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无论从人才培养,还是毕业后的就业,都在近年来位居众多专业的前列,其一是因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将计算机技术与艺术设计相结合,所以学习的难度加大,毕业的难度更大,所以毕业生的比例在众多专业中居于地位,直接导致市场上的供不应求,所以价值上升;其二是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各项工种都带来了颠覆式的改变,艺术设计也不例外,通过计算机这个媒介,可以将艺术设计的局限性大大降低,设计的效率也大大提高,所以与传统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相比,在人才市场是性价比更高,自然更受雇主们的青睐。目前,随着该专业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专业建设比较全面,但是课程设置上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进行改革,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在学校中可以得到体现,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因此,通过对课程进行模块化的改革,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基本情况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学科包括彩色制图、平面制图、照相技术、平面设计、艺术感知体系、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等。该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同时拥有较高艺术领悟和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包括艺术设计部门、城市环境规划部门、广告公司、新闻媒体、学校等部门从事平面设计、网站设计、艺术力渲染、色彩感知能力拓展等工作。能从事网页规划与制作、网页美工设计、网站管理;能从事各类室内环境设计方案与施工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装饰材料与施工、建筑速写、3D-MAX、AutoCAD、PHOTOSHOP、网页三剑客、网站规划、环境设计、室内设计、装饰法规与定额、环境设施设计等。就业方向:面向电视台、报社、出版社、企事业宣传部门、广告公司、商业影楼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编辑工作。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