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民族音乐欣赏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民族音乐欣赏课在小学音乐课堂的设计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与观察中,我强烈地感受到:流行音乐很大程度的充斥着学生的视听,更是左右了他们的审美取向,而我们的民族音乐却离他们越来越远。回归音乐教材中的民族音乐欣赏课,学生却面临着“不想听”“听不懂”的情况,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如何让学生听懂民族音乐,老师如何通过巧妙的语言、有趣的提问等环节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方向。本课,笔者就根据有限的课堂教学资源,针对三节民族音乐作品欣赏课展开归纳与反思,以从优秀的老师那里学习更好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方法。
关键词:音乐欣赏;民族音乐;关键提问
音乐教育自古便有,在古代的中国将音乐教育作为一个人成才的必修课。①音乐是多元化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课本中的几首民族音乐欣赏作品,作为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篇章,作为老师如何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有所了解,如何让学生听懂民族音乐,这是作为一线老师需要思考及研究的方向。②笔者根据2020年3月启动的上海“空中课堂”微课中的几节民族音乐欣赏课为例进行简单的归纳与解读,从中学习优秀工作者的先进教育模式及理念。以下三首民族器乐独奏作品,笔者经过认真观摩后对三节课的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解读与归纳,总结见文后附表:
一、扬琴独奏曲《欢乐的火把节》
《欢乐的火把节》是一首扬琴独奏曲,老师的导入部分由我们熟悉的沪音版三年级欣赏课《阿细跳月》导入,熟悉的音乐熟悉的画面瞬间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音乐的结束老师巧妙地引出了彝族特有的民族文化节——火把节,从而揭示本课课题《欢乐的火把节》。老师设计的内容,从导入到全曲欣赏再到最后拓展部分,每一环节环环相扣,重难点分布清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体验并表现重难点部分。其中涉及的关键提问更是紧扣上下文,无论从逻辑思维来说还是课程内容来说问题的有效性实用性都着实针对某一环节的重难点问题,从而顺应地解决了相关问题。
二、古筝独奏曲《洞庭新歌》
《洞庭新歌》一课让我印象深刻,其亮点在于: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民族文化传承
摘要:
小学阶段的音乐欣赏教学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导,以注重发展个性为出发点,它的任务不仅是为了培养潜在的音乐人才,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使每个学生能够更好地鉴赏和传承音乐中的民族文化。本文将结合目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具体探讨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强化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为传承民族文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民族文化;传承
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音乐基础能力,从而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音乐欣赏教学愈发受到重视,但由于多元化音乐的冲击、小学生欣赏能力及音乐教材局限性等多方面的原因,使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难以有效传承。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试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提出切实可行的分析和对策。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现状
我国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其中民族文化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艺术源于生活,因而民族文化通过民族音乐能够更好地表现出来,但在实际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民族文化的传承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现在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不适合现代音乐方面人才培养需要,改革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希望为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让学生掌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对提升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起到重要作用。现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改革方向,对提高学生音乐知识的水平,提高音乐的综合素养都起到重要作用,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1少数民族音乐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作用
1.1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能够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可以理解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促进我国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对提升音乐文化的研究水平,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都起到重要作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加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爱国主要情操起到重要作用,能实现现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1.2有利于大学生构建全面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系统
民族地方音乐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
【摘要】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聆听中才能欣赏音乐的美。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民族音乐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审美体验的追求产生实际效用。学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可以体会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了解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本文以《茉莉花》这首地方音乐为例,剖析其在音乐欣赏课中体现出的提升课堂趣味性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使初中音乐欣赏课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地方音乐;初中音乐课;音乐欣赏
一、地方音乐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对美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有的人缺乏德性是因为认知错误,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美德,也没有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初中学生来说,音乐课既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抚慰心理,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感受,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审美感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对民族地方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民族地方音乐,感受地方音乐美感,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理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 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地方音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小学生要了解地方音乐,提升音乐素养,传承音乐文化。由此可见,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族地方音乐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许多优秀且具有传承性、代表性的地方音乐被引入到教材中,通过欣赏民族地方音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情感,感受不同的音乐态度和音乐流派,并产生对美的初步定义,进而提升美育水平。同时,学生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提升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兴趣,加强对不同地域的了解,提高对不同地域的语言风格、作品形态、传统器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地方音乐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纳入民族地方音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成果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民族地方音乐的风格形式和艺术内涵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地方音乐是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表现,对中学生来说,通过对民族地方音乐的欣赏,可以感知地域差异,扩宽音乐文化视野,体验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同地方的音乐风格以及生活习俗。对民族地方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感知民族地方音乐的魅力,领略地方音乐的艺术文化,并进一步了解音乐对人类文化的重要性。比如,茉莉花最能代表江苏人精致的生活,江苏歌曲《茉莉花》便表现出了江苏人民爱花、养花、赏花的习俗,为江苏文化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江苏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歌》,《鲜花歌》采用民族五声调式,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富有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茉莉花》用柔美、细腻的曲调歌颂茉莉花,广为流传,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演唱版本。
民族地方音乐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探析
【摘要】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在聆听中才能欣赏音乐的美。初中音乐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环节,尤其是民族音乐的欣赏,可以让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和审美体验的追求产生实际效用。学生通过欣赏民族音乐,可以体会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了解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提升文化自信。本文以《茉莉花》这首地方音乐为例,剖析其在音乐欣赏课中体现出的提升课堂趣味性等多方面的作用,进而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使初中音乐欣赏课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地方音乐;初中音乐课;音乐欣赏
一、地方音乐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中,音乐对美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就曾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有的人缺乏德性是因为认知错误,他们没有认识到什么是美德,也没有认识到美德的重要性。我国开展素质教育以来,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音乐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初中学生来说,音乐课既可以开阔视野,也可以抚慰心理,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追求美、感受美、创造美,也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审美感受,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的审美感知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对学生学习音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对民族地方音乐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民族地方音乐,感受地方音乐美感,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和对真善美的理解。《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强调,地方音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小学生要了解地方音乐,提升音乐素养,传承音乐文化。由此可见,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族地方音乐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近几年,许多优秀且具有传承性、代表性的地方音乐被引入到教材中,通过欣赏民族地方音乐,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音乐的情感,感受不同的音乐态度和音乐流派,并产生对美的初步定义,进而提升美育水平。同时,学生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可以提升对民族地方音乐文化的兴趣,加强对不同地域的了解,提高对不同地域的语言风格、作品形态、传统器乐的兴趣,进而提高对民族音乐的审美素养和文化自信。
二、地方音乐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纳入民族地方音乐,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地方音乐和中华民族音乐成果的认识,增加学生对民族地方音乐的风格形式和艺术内涵的了解,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地方音乐是对多元音乐文化的表现,对中学生来说,通过对民族地方音乐的欣赏,可以感知地域差异,扩宽音乐文化视野,体验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了解不同地方的音乐风格以及生活习俗。对民族地方音乐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音乐文化的多样性,还可以感知民族地方音乐的魅力,领略地方音乐的艺术文化,并进一步了解音乐对人类文化的重要性。比如,茉莉花最能代表江苏人精致的生活,江苏歌曲《茉莉花》便表现出了江苏人民爱花、养花、赏花的习俗,为江苏文化增添了一份传奇色彩。江苏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歌》,《鲜花歌》采用民族五声调式,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富有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茉莉花》用柔美、细腻的曲调歌颂茉莉花,广为流传,在不同地区出现了不同风格的演唱版本。
小学音乐欣赏课引导教育思考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能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开启小学生的智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为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多介绍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祖国的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有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音乐民族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了解自己,了解学生 1、提高自身音乐知识。 首先,教师必须要有自己丰富的音乐知识,能够对音乐进行初步的赏析能力。音乐欣赏不单单含括了音乐知识,还包括丰富的舞蹈、韵律及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只有教师拥有了良好的音乐综合能力,才能够对音乐作品进行细致的分析理解,才能够通过舒适的歌唱、协调的动作和富有个性的表述、表现展示音乐的魅力,从而感染音乐中的小学生,使他们得到老师的引导和提示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水平。 2、选择符合小学生的有价值的音乐作品。小学生是欣赏音乐的主体,教师一是要了解小学生,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符合小学生的有欣赏价值的音乐作品,所选择和提供的欣赏素材必须与小学生的认知经验、情绪体验相吻合。二是要了解作品,音乐欣赏以优秀的音乐作品为载体,小学生的情绪体验也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品质和感人的艺术美,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小学生欣赏。所以,对于音乐作品在形式上是否鲜明突出、结构是否完整、长度是否适宜、可参与性是否充分等都显得至关重要。许多音乐作品很优美,但却因为过长过大而很难进入小学生音乐欣赏作品的行列。这需要教师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节选,选择作品中比较长见的乐段或节奏变化明显的乐段进行提炼,并与小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形象鲜明、能为小学生所接受的音乐作品让他们来欣赏,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接受水平出发,以生动、具体、直观的音乐形象展现给小学生,调动小学生的兴趣。 3、引导小学生大胆表现与创造。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不同的人会赋予音乐不同的意义,儿童亦是如此。但这种意义的赋予首先需要教师给予小学生大胆表现与创造的机会与条件,允许并接纳小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表现方式,在满足小学生的表现需求的前题下,不断地带给小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帮助小学生构建审美情感,实现音乐欣赏活动的核心价值。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尝试运用小学生创造性自主表现的方式,在小学生感受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允许小学生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自主表现音乐活动,帮助小学生体验参与音乐欣赏活动的愉悦,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创造力。比如,在音乐变化处提示小学生动作的不同,或提示小学生一些相关的生活经验启发小学生表现内容更加丰富,与音乐更加贴切。 二、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兴趣地进行欣赏 1、情境创设。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可以让小学生视、听、感、触、动的环境氛围,师生共同分享音乐所蕴含的情感世界。小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音乐欣赏的水平必须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中提高、在情境中升华。一般来说,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由作品本身的需要、小学生的欣赏习惯和年龄特点等因素决定。 2、多媒体。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教学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可以很容易得使小学生被多媒体的生动画面,美丽的色彩所吸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在音乐欣赏课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制作课件中,不能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等效果,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教学效果一般,尤其是学生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各种音乐外的内容上,而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二是不能过分地依赖电脑,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是达不到良好效果的。不能将电脑作为课堂的主体而样样依赖它,而是应该将它当作辅助教学的好工具,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手段。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过程。小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激发学生浓厚的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高校音乐欣赏课现状及革新
引言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能使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音乐活动的三大要素是创作、表演和欣赏,而音乐欣赏就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它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各类学校也已经相继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拟通过相关研究,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评论,以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我国音乐欣赏课的简介及发展进程 高校音乐欣赏课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和当代大学生修养的新情况而开设的,是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它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教学目的,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同时一个好作品的音乐赏析有全面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缓解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压力的积极作用。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欣赏课是从1897年的求是书院(现为浙江大学)开始的。至今共经历了三个过程。第一个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只有少数高校开设此课程,其主要目的是陶冶大学生情操、提高其音乐修养,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但由于当时教学设备的限制,教学内容还不能充分展开;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通过艺术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情感、促进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个性而开设的,此时已有很多高校设立此课程;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1996年以来,国家开始重视素质教育,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艺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使音乐欣赏课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的现状 2011年教育部新制定的《音乐课程的标准》中提到:音乐教育的核心应是审美,强调的是音乐实践,应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是在生动、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生成和实现的。为此,音乐课程包含音乐聆听、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这三个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教学领域,而课堂教学则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自音乐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不管是音乐教师还是音乐教育机构都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出现了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究其目的仍是探求一种较为完美的途径,达到育人育心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 首先,各高校仍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兴趣不足。授课中以中外古典音乐欣赏为主,老师先将要欣赏的作品做以简单的介绍,然后就是放音乐,让学生自己听,整个过程较为沉闷,学生并不能真正从音乐中找到较为深刻的体验,也就不能有思想上的启迪和升华。 其次,大多数高职院校和教师对此课程认识不足,只有部分学校单独开设了音乐欣赏课。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传统,或者所选的曲目不适合学生演唱或欣赏,仅仅是让学唱几首简单的歌曲和欣赏一些比较有名的音乐作品。并没有体现音乐欣赏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再次,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再加上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他们已经习惯了流行音乐的旋律,对于那些高雅和神圣的民族音乐和交响乐很难沉浸更不能简单地以“好听”或“难听”来论音乐的水平,忽略了音乐中隐含的意境。 最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材内容量过大,不仅包括中国民族音乐还包括外国音乐,内容繁杂,而音乐欣赏课作为选修课课时较少,不能详细讲解每一个分支。教材建设如果跟不上音乐教育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地反映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那么它必将严重阻碍音乐教学改革的进程和步伐。 三、对于音乐欣赏课的思考 第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改进高校想要真正意义上将此课程重视起来,有关部门就得认真研读教育部文件中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课程内容,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从音乐学习的特点出发,尽量设计和采取多样化、生动及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仅仅流于形式,要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音乐能力。在教材内容方面,应以我国的民族音乐为主,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民族音乐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文化。同时在学生民族音乐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结合欣赏国外著名的曲目,做到中西结合,融会贯通。 第二,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设备的限制,仅仅是给学生放歌曲,或是老师弹奏,这违背了全身心参与和投入的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加入到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这样获得的体验对于知识和人格的升华才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三,音乐课堂应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近些年来,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日益成为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教学媒体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一些原本单调乏味的课,因为视听的有效配合而耳目一新,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适当提高多媒体教学的比率,丰富课堂。 总之,面对教学改革教师们除了更加努力的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就是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更加深刻透彻的领悟改革的真正理念。这项改革以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去摸索,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许多疑惑、许多挑战,同时也有许多机遇,让我们共同携手迎接课改更灿烂辉煌的明天。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解析
【摘要】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越来越关注。音乐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质,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音乐欣赏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音乐欣赏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对小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导致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不高。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提出几点有效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更多影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思维等各方面发展不成熟,所以对一些新奇事物感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往往是从兴趣方面发展而来的,小学生只有对某项事物感兴趣,才会集中精力的去学习,因此小学音乐老师要想引导小学生欣赏音乐,就需要让小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体会到音乐的魅力,从而对音乐欣赏感兴趣。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兴趣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小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例如小学音乐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集图片、音频、视频为一体的功能,向小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视频或者图片,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小学生在欣赏音乐《清晨》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从网络上搜取多个与清晨有关的歌曲和音乐,并搜集一些有关清晨的图片和视频,如早晨初升的太阳、清晨小草上的露珠以及树林里此起彼伏的鸟叫声,让小学生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体会到清晨的美好,并配合《清晨》的音乐,对歌曲进行欣赏。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小学音乐老师也可以通过让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来激发小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例如小学音乐老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利用不同的设备来制作音乐设备,如桌子、铁盆、碗等,让小学生敲打这些器具并发出声响,并组织小学生根据敲打器具的不同来编排一段音乐,这样小学生就会对音乐充满兴趣,不用老师提醒就主动的去学习和欣赏音乐。
二、通过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
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是出自于人们最本体的生命动力,人们在听到音乐时往往会伴随着音乐的节奏而进行身体上的律动,通过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老师也可以通过让小学生进行身体律动,运用肢体动作的办法来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欣赏音乐。小学音乐老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感十分强的音乐,让小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理解音乐中蕴含的内容,从而感受音乐的节奏,例如给小学生播放《摇篮曲》,这首歌曲节奏缓慢,声音轻柔,小学生在听到这首歌曲时会轻轻地摆动自己的肢体,用心去感受音乐。当老师给小学生播放《兔子舞》这样快节奏的音乐时,小学生就会随着音乐的节奏而不断运动,体现出欢快的情景,通过对不同风格音乐的播放,激发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从而让小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