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民族音乐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民族音乐文化中文化自信探究
【摘要】文化自信是指对本民族文化及文化传统的肯定与认可,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动力。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一个民族个性鲜明的“文化身份”。在国内,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对民族自身建立文化自信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本文试图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体系的视角来说明民族文化以个性鲜明的身份参与世界文化交流是尤为重要的。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理论;文化自信
现如今,民族文化越来越被学界重视。特别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现与研究、民族音乐理论与作曲技术上。但是在这两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凸显出一些矛盾: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究竟是应该进行充分保护,还是任其自由发展的问题;二是要不要引入西方音乐理论进行本民族音乐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二者的研究来阐述面对这两种矛盾的问题中,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一、对两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点传承与保护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中华文化在近代一段时间内处于相对弱势,导致西方文化冲击和影响我国。而如今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确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著名的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09年被世界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侗族大歌1959年被郭可诹、萧家驹等老一辈音乐家发现整理,于1986年远赴法国巴黎演出,由此扬名世界。在国内,2000年后一大批音乐理论学者前往考察侗族的大歌、生活习惯和婚姻家庭习惯等。侗族并没有文字,他们传承文化的方式只有语言及他们土生土长的艺术,其中就以侗族大歌为主要代表。侗族大歌都是在特定时间进行表演,这里的表演也只是侗族内部的一种习俗,到了特定的时候,必然会演出。侗族大歌中也带有一定的即兴因素,这取决于传承文化的关键人物“歌师”,他们会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较为固定的旋律进行改编,这也是侗族大歌一种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今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侗族较为原始的生活方式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侗族大歌表现的内容逐渐脱离了侗族的实际生活,想要进行改进也缺乏基本的素材来源。类似侗族大歌这样的困局,无论是充分保护还是自由发展,都不能有效解决其面临的问题。作为局外人的旅客看到的是真正的侗族大歌吗?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侗族人,真的会为了这种“走秀式”的表演而抛弃他们的即兴传统与习俗传统吗?这些问题值得人们去深思。
(二)满族叶氏“大浪花”秧歌
满族叶氏“大浪花”秧歌在2016年10月被评为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满族叶氏“大浪花”秧歌,其原貌保持完好,甚至在国家的支持下对秧歌的服装道具也有了一些改善。在叶家人看来,跳秧歌就是一种“玩儿”,在扭秧歌的时候不会带有一丝负担,在他们扭秧歌的过程中,会发自内心地笑。这种心态从侧面反映出叶家人对自己的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赋予了他们极具感染力的艺术表现。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传承人来说,对自己民族文化一定是高度认同的,即使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渗入,也不会轻易改变自己数百年来的生活习惯与民族文化习俗。对于侗族大歌来说,生活习惯就是其文化自信的根基;对于满族叶氏“大浪花”秧歌来说,“玩儿”就是其文化自信的根基。
促进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新兴事物在不断地代替旧事物,中国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原先的音乐形式鲜有能够完整地传承下来的,如今新的民族音乐又难以包含传统的优秀民族文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种种历史和社会因素使得广西地区形成了各种各样民族方言并存的现象,由于这些方言生根发芽于当地的历史,从而使得它们对于当地事物的称呼以及民族情感的表达都有着其他语言难以企及的优势,在当地社会的沟通方面以及当地民族音乐的发展中发挥着难以替换的作用。而针对民族音乐所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才能长期持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很有必要。因此,本文以广西地区为例,首先阐述了广西方言与本土民族音乐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广西民族音乐传承的现状,最后论述如何利用方言优势更好地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本土民族音乐;方言;传承与发展
一、引言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聚集地,由于处于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产生了不同的文化精神。各地的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风俗习惯、思想观念、道德操守等方面的文化的结晶,展现民族风貌与民族精神。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它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对素质教育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作用。现在受西方音乐文化侵蚀,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是新的挑战也是发展契机。如何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使其在世界各民族的森林中立于不败之地已经不是小范围的问题,而是关系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广西素有“歌海”的美誉,在这里有11个少数民族,利用自己的方言特色结合当地音乐形成了特有的民族音乐形式,再不断地经过打造、磨合,慢慢地日趋成熟,为我国民族音乐史流传下了宝贵的财富和资源。
二、广西地方方言与本土民族音乐
在某种意义上说,语言背景是民间音乐的导源。方言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各地戏曲、曲艺、民歌等艺术,如若失去方言这一物质媒介,将会是面目全非,甚至不复存在。
(一)与方言相结合形成的歌谣。在我国的广西地区,当地的歌谣是本地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与当地的风俗和方言结合甚密,成为本土民族音乐的来源之一,而且这种形式下形成的歌谣,它以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为基础来进行音乐创作,这便可以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当地人们的内心的想法与诉求。与方言结合所形成的歌谣,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表现形式上,都代表着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充满着生活气息的艺术作品,他的内容是欢快的、多样的。直到今天为止,与当地方言结合而成的这些歌谣,在广西人的精神生活中仍然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着广西人的方方面面,诸如它的历史文明、风土习惯还有信仰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通过这些宝贵的风格多样的歌谣,还可以发掘广西人音乐文化的多样化以及它具有的强大的兼容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
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论文
一、裕固族音乐的历史渊源
裕固族音乐史就是裕固族的形成与发展史。裕固族音乐伴随着裕固族历史而生,伴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流变。考察研究音乐必须深入了解孕育它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纵观诸多学者对裕固族族源历史的探究,可以梳理出以下历史和音乐发展脉络。裕固族族源可以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丁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编印的《裕固族简史》中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人传唱的《敕勒歌》,就是裕固族先民敕勒人的民歌。裕固族的先民回鹘人在汉唐时期就生活在蒙古高原上,马背上的民族过着游牧生活。唐武后时(公元684年—公元740年)一部分回鹘人就从蒙古高原迁徙到河西走廊。公元744年,回鹘人建立回鹘汗国(公元744年—公元840年)称霸漠北近百年,回鹘音乐文化在整个回鹘汗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回鹘汗国居地在漠北蒙古高原,别支在天山和甘凉之间,甘凉一带的回鹘后来逐渐发展成回鹘主要的一支“甘州回鹘”。
据《旧唐书•回纥传》记载,回鹘汗国是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经济繁荣的漠北大国。据土耳其学者依不拉音•卡菲苏的《突厥民族文化》记载,回鹘汗国有掌管宫廷礼乐的礼赞大臣,负责给达官贵人演奏宫廷礼仪音乐。还有称之为“吐黑”的鼓吹号角演奏的鼓吹军乐、民间的娱乐音乐和萨满教诵经唱调等。由此可知漠北回鹘汗国的音乐由宫廷礼乐、民间娱乐音乐和宗教音乐等构成。台湾学者刘义棠的《维吾尔研究》中介绍:“回鹘对歌舞甚感兴趣,历史亦甚悠久,无论音乐、舞蹈、歌唱、鼓乐、马戏、羊戏、杂技以及园戏等,无一不属其所好。”根据《新唐书》记述,回鹘可汗喜欢乐舞,乐舞是宫廷礼乐的主要形式之一。唐代流行于宫廷、民间的回鹘马舞《倾杯乐》以及舞者戴兽形面具的乐舞,显示了漠北回鹘游牧生活中以马为道具编排歌舞的游牧文化和古老图腾崇拜的历史遗韵(1900年5月26日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敦煌曲谱》中抄有用半字谱的《倾杯乐》)。
宋人王延德在《使高昌记》中记载到:回鹘“乐多琵琶,箜篌”“民好游赏,行必抱乐器”。据学者考证,从回鹘勃兴之唐、五代时期,回鹘通过联姻通婚的手段力求与中原保持友好的关系,为回鹘与中原的文化交流奠定了历史基础,尤其是音乐文化,在和亲的过程中以礼物的形式互相赠予的乐人、乐工和乐器等文化载体,为漠北与中原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罗艺峰在《中国西部音乐论———生成与前景》中说到:通婚是一种最为彻底的文化融合形式。通婚不仅繁荣了中原文化,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鲜与活力,也极大地影响了回鹘的音乐文化。公元840年,由于连年的自然灾害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回鹘汗国被黠戛斯所灭被迫西迁,其中的一支迁移到河西走廊甘州(今张掖),史称“甘州回鹘”或“河西回鹘”。西迁后的回鹘主要使用回鹘文,宗教信仰方面,在迁徙和民族融合过程中受多重宗教因素的影响,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等。十一世纪,“甘州回鹘”被西夏所灭,一部分部落退居沙州(今敦煌)以南,称“撒里畏兀儿”。十四世纪中叶以后,“撒里畏兀儿”人逐步和一部分蒙古人融合,形成了今天自称“尧乎尔”的裕固族。明朝中叶裕固族陆续东迁进入嘉峪关,史称“入关”,主要居住在以“肃州”为中心的河西走廊中段的山区和川区。从以上史料可以看出:
(一)回鹘人传统音乐种类齐全,尤其是乐舞和鼓吹乐比较发达,这是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隋唐时期的七部乐、十部乐等歌舞伎乐比较发达,在唐代宫廷和西域通过和亲、联姻以及贾商经贸交易过程中乐器、乐舞、乐人、乐工之间的交流势必会使得汉乐与西域音乐交流更加便利和频繁,使得双方在音乐的繁荣发展上取得“双赢”。作为裕固族先民的回鹘人,在音乐的交流的过程中,乐器、乐舞的繁荣是必然的。
(二)回鹘人常用的民族乐器有琵琶、箜篌等弹拨弦乐。
(三)回鹘人喜好歌舞,常以草原牲畜为道具编排乐舞,有时戴动物面具表演,充分说明草原文化和图腾崇拜(崇拜狼纛是北方游牧民族共同的特征)在回鹘人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成为漠北回鹘人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用
[摘要]
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元素的民族音乐文化,它呈现出了各民族自身的文化特点。普通院校作为培育人才的摇篮,把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课堂之中,让民族音乐文化走进校园,更加有利于发扬、传承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更加有利于使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创新与发展,融合各种音乐文化,形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文化,这无疑更加增加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地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因此说,普通院校的音乐驾驭在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普通院校;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在普通院校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
1.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内涵
在普通院校里,把民族音乐文化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作为本土文化的典型代表形式,音乐可以把我国不同的社会环境、生活状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来,当学生鉴赏这些优秀的民族音乐内容时,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鉴赏到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内涵,营造出民族文化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学习研究的兴趣。另外,由于我国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后积淀出来的优秀本土文化,经过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内涵得以丰富,艺术修养得以提升,并且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还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三观”。因此在普通院校的音乐教学之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非常必要。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和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高校音乐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最佳手段,适当引入民族音乐文化十分重要。民族音乐是国家文化史和音乐史发展中凝聚了民族智慧和艺术结晶的重要成果,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是对音乐文化和资源的一种重要保护。本文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入手,探究高校音乐教育,以期为后来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高校;音乐教育;魅力
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提升民族音乐文化认知、丰富民族音乐教学手段、开展民族音乐教育活动等途径,让学生去了解、掌握和喜爱。民族音乐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强烈的文化震撼,并从民族音乐文化学习中提高文化素养。
一、高校音乐教育传承民族音乐的优势
(一)为民族音乐传承提供重要场所。高校是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是高校音乐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民族音乐的研究和传承对于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和实践价值,在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中,应当重视高校音乐教学环境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积极利用高校所提供的专业化、集中化的教育场所,使民族音乐教育可以走向规范化、正规化。民族音乐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是通过口口相传。在现代教育发展中,这种传统的继承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全面、有效的民族音乐传承需求。很多民族音乐在社会的快速进步过程中消失,造成了巨大的音乐文化资源的损失。国家也认识到了民族音乐传承方面的重要性,并积极将民族音乐与高校音乐教育相结合,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去提高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效果。高校音乐教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学生本身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都较强,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1]而高校音乐课堂,也是重要的音乐学习场所,通过规范的高校教育体制保障,能够对民族音乐文化加以教育分析和总结,从而运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知识和措施,让学生从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角度去学习,提高高校民族音乐文化继承与发扬的效果。
(二)为民族音乐传承构建良好氛围。民族音乐是我国音乐史上的精华和宝藏,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生产中,通过音乐去抒发情感的一种意识与成就。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十分关键的。高校音乐教育中,由于教师的专业化和学生的高素质,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方法来营造一种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氛围。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文化与音乐的一种结合,民族音乐中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韵味,通过构建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融入一种民族情感当中,体验到各民族人民在生活与劳作中的那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精神。[2]高校具有较强的音乐教育优势,可以借助音乐课堂来搭建民族音乐文化的相关学习场景,让学生领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和要领,同时被这种文化氛围和艺术氛围所感染和熏陶,进而形成一种积极的文化积淀。音乐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形式,在高校教育中,能够借助文化教育来提升民族音乐在学生之间的受欢迎程度。在文化教学方面,很多学生很难接触到民族文化内容,而民族音乐教育恰恰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形成了有效的补充。
(三)为民族音乐传承拓宽渠道。高校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能够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有效的渠道。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对于文化层面的教育十分重视,在音乐教学中不仅会通过知识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音乐文化的印象,同时也可以使民族音乐的传承方式得以多元化的发展。高校要面对时代潮流对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冲击,在现代社会,由于文化融合的加剧,使得民族文化传播空间受到挤压,很多年轻人在生活当中,没有恰当、合适的机会去真正地了解民族文化。而年轻人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继承者,如果年轻人无法充分了解和掌握民族音乐文化,则会导致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出现割裂和阻断,影响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连续性。[3]民族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可以通过高校教育资源得到推广和革新,也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去近距离接触这种宝贵的文化,从而改变年轻一代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误解,有效地拓宽高校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也让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得以完善和优化。
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摘要】在文化艺术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音乐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是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更多地侧重西方元素,很少涉及到民族音乐文化的内容,以至于无法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同时也限制了国内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因而加快民族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势在必行。本文立足高校音乐教学现状,对民族音乐文化融入其中的价值与策略进行了重点探析,旨在为高校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校音乐;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策略
在高等教育课改快速推进的今天,音乐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旨在促进学生良好音乐素养的形成。然而,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更加侧重西方的音乐知识,缺少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内容,以至于学生无法体会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使得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如果可以将民族音乐文化有机融入高校音乐教学,那么可以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供一条良好路径,同时也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情感。
一、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价值
(一)是提高高校音乐教学整体水平的有效路径
民族音乐文化是一类重要的高校音乐教学素材,融入到高校音乐教学中,可以从整体上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水平。具体表现如下:1.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音乐教学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音乐教学所用的教材中西方音乐元素占比较大,而很少涉及到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知识。通过在高校音乐教学中有效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在丰富音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校音乐课程内容体系,这样不仅增强了音乐课程本身的多样性与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借助民族音乐文化来使学生了解更多具有特色的民族音乐作品,这样更容易提高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指导学生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开展民族音乐作品赏析活动,使他们在解读和分析民族音乐文化表现特色的时候,有效锻炼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编钟、箜篌等古乐器可以锻炼学生的音乐乐器演奏能力,从而极大地提升高校音乐教学的教学水平。2.可以净化学生内在心灵,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音乐本身是一种艺术表现与表达方式,基于民族音乐文化的赏析实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使高校学生真正体会到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历史,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可以借助民族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来激发高校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体会其中包含的音乐思想,这样可以助力他们正确三观的形成,净化内在心灵,促进文化素养提升。比如,在高校学生体会和感受民族音乐作品背后所包含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真实领悟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极大地提升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是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必然选择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高校音乐教学探析
摘要:将民族音乐纳入高校音乐教学体系,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新时期借助高校音乐课堂为阵地,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立德励志促进中华民族情感的根植,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助力中国梦实现。本文将探讨和研究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当前音乐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高校音乐教学
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学生群体的价值观会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影响深远。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并存的今天,学生思想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的不在少数,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日益淡漠,不利于民族精神的传承,民族凝聚力会遭到削弱,在此背景下,要积极推广传统文化,开展民族音乐文化教育,转变传统音乐教学思维,充分认识到高校音乐实践教学是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最大化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全面发展,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发展史中,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地位,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诞生了大量的民族器乐、歌曲、舞蹈等表演形式,直至今日形成了每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高校现有音乐教材中收录了部分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包含有深厚的民族情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发展历史及生产生活状态,通过提高民族音乐作品的比例,向学生长期性、持续性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浸润,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培养民族自豪感,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责任,扩大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群体,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事业快速发展。高校音乐教学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要随着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变化更新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推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和创新的进程。高校音乐教师应多方位向学生展示民族音乐文化,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和喜爱程度,产生深入研究民族音乐文化的强烈欲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创新发展,促使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以更多样的形式在更广泛的领域中传播,被更多群体所接受。一旦形成“教与学--学与用--用与传”的良性机制,高校音乐教学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就会得以积极发挥出来,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将响彻世界,世界各民族人民都将为之赞叹和喝彩。
二、民族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下音乐教育改革探索
【摘 要】民族音乐是高校音乐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不仅有助于提高高校音乐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可以更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且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高校;音乐教育;改革
高校的大学生大多来自五湖四海,其往往保持着家乡特有的生活方式、民族文化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因此,高校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不同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大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面对各种新鲜事物时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接受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高校传播民族音乐文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其不断地吸收其中丰富的营养,培养出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
一、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一)能够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在开展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有机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这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学术视野,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将多元性、差异化的民族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使学生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有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