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民族学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民族学论文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论文

1高校的新任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新的行业应运而生,社会需要培养出新行业的急需人才,而高校就承担了这个任务,特别是中央确定援疆省市后,各省采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的援疆计划,涵盖各个领域、各个部门,高校援疆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硬指标,自然把培养任务由各学校来承担了,高校的任务更加繁多,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人才任务。随着学校各专业的不断成熟,再加上少数民族学生报考内地学校逐年增多,专业逐年增多,民族学生数量增多的“三多现象”,报考的主要专业为电子信息类、医学类、工商管理类等大众专业,另外,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也逐年增多。结合学院近十年来的管理经验及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进行探究。

2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2.1语言差异的不适应

因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从小接触的是本民族语言,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对汉语的学习,从而导致了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基础的薄弱。与此同时,从历年招生情况看,有个别学生只会本民族语言,不会汉语,或只会听不会书写,以至于在日常管理中,这些学生在相关的文件及申请材料中以本民族的语言进行表述,这对于不懂民族语言的教师以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上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和困难。

2.2“小团体”现象突出

少数民族学生受到自身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致使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内地高校的生活与学习,再加之在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上与汉族学生本身就存在的差异,进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很难融入到彼此的生活圈中,这就形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大多与少数民族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小团体”现象。大学生只能是民汉混合编班,不实行单独编班教学,在一起上课,由于汉语的问题,老师的要求是一样的,使得少数民族学生成绩不是很好,自身压力也大。

阅读全文

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体系的构建

一、“创新工作室”课程内容

以服务民族为指导,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指导学生关注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科技需求,重点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施创新计划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试验设计、研发创新,让学生把握环境热点和方向,从选题、方案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主要教学内容

(1)以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探索具有创意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技术、污泥处理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探索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污染预防和评价技术。(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活动。

2.选题

节能型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节能型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优化技术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调理剂研发;除磷剂研发;地域特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内容皆可适当调整。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方法和手段

阅读全文

中学语文课程人文性开发研究

摘要:

语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人文气息最浓的学科,随着新课标将语文课程性质定义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研究也愈加深入。但是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实际,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研究甚少。本论文围绕语文课程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结合新疆地域特色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就培养新型教师观来落实语文人文性。

关键词:

语文人文性;课程资源;人文性教学

一、引言

近年来,新疆地区对中小学双语教学实验力度逐渐加大,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始大量使用人教版的各学科教材,汉语文开始走进孩子的学习生活,并且成为文科课程的授课语言。但是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小学阶段只接触母语文,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基础较差,师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很多。

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高原特色植物生产是农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特色鲜明、知识覆盖面广、实践应用性强,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以“高原特色植物生产”课程教学现状为切入点,分析植物生产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结合应用型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优势和涉农院校特色,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置、教学实践安排等方面探索“高原特色植物生产”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对社会培养合格的农学应用型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族院校;植物生产;教学实践;高原特色

学、实验室和田间实践教学、成绩考核、产学研联合等诸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调动了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提升了农学专业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通过实践检验真理的意识,逐步形成和完善了民族类高等院校特色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高原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1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学生兴趣不足

“高原特色植物生产”具有涉及知识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该课程涉及的植物和作物种类较多,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较为庞杂,部分教师难以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学生难以对植物生产的相关理论知识理解透彻[8]。因此,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仅采用课堂讲授理论知识的方式,以教师自身为教学的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均采用“老师跟着教材讲、学生跟着老师记”的方式。这种方式的突出特点是重视理论,忽略实践,在传统上被称为“填鸭式”“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这种“只有讲课才是传授知识”的方式,在实际教学中表现为将课本知识从开学讲到期末,将每一个知识点“讲得深入、讲得透彻”。诚然,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个别学生临时掌握知识,但是这种忽略实践的单一讲授形式,一方面使得师生互动少,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所以课堂氛围十分消极和压抑;另一方面,“老师讲,学生听”这种单调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深刻,从而造成“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

1.2成绩评价体系不完善

阅读全文

基于教学现状的高校大学语文论文

一、调查对象

目前,全疆本科高等院校共13所,专科院校16所(数据来源于高校之窗网和维基百科网)。本次调研选择了本科院校共13所,专科院校1所,其中11所在乌鲁木齐、周边城市及伊犁,2所在南疆地区。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均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高校,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在疆内都享有很高声誉,它们都是疆内综合性大学或某一专业领域中的顶尖高校,学生的素质处于新疆整个大学生群体的高层次,伊犁师范学院作为除乌鲁木齐及周边地区以远的北疆地区的代表院校,喀什师范学院和塔里木大学作为南疆地区的两所本科院校均在此次调查之中。这些院校涵盖了文史、政法、经济、管理、艺术、医药、工学、农学等学科门类,应该是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等方法。

三、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内容从大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建设入手,涉及教研室建设、课程性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教材建设和民族学生(指民考民学生,以下同)大学语文教学等多个问题。

(一)教研室建设

阅读全文

谈民族高校政治学课教学的改进方案

一、公共管理类专业政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治学课程是以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作为出发点,各个利益群体围绕着利益的实现而展开对国家政权的争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种政治关系、实施各种政治行为、建立相应的政治体系、积淀出政治文化,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也在不断地发展。对于当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民众权利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已经成为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然而,政治学课程的原理和分析方法都是来源于西方,以西方的制度和政府活动模式来进行分析的,与我国的历史背景、人文习俗和政府活动规律差异很大。由于我国的政治制度和西方发达国家完全不同,其中的分析方法、案例和内容往往以西方的政治制度为背景,对于没有出国考察过的师生来说,非常抽象和空洞。而民族类院校公共管理类的本科生绝大部分都是文科生,尤其是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文化,对此的学习兴趣更低。鉴于这种情况,本文结合民族类院校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和政治学课程的特征,全面分析政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政治学涉及到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教师的要求很高。但是,目前大部分教材的内容比较陈旧和空洞,大部分内容都集中在对政治专业术语的内涵、特征、分类和作用等方面的详细论述,不仅缺乏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缺少典型、时效性强的案例分析,导致教材充满了枯燥和抽象的政治学基础理论。即使著名高校或者权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其作者也往往是由博士生或硕士生组成,查阅或翻译国外资料直接拼凑而成,内容很不系统,甚至前后矛盾、错误百出。而民族类院校的授课教师考虑到民族问题的敏感性,一般都是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讲授,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目前政治环境和政府的治理模式,不可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几乎都是单纯地讲授理论。学生没有真正体验过社会政治生活,也就没有政治的利益冲突,对政治学抽象的理论更不会有深刻的体验,其结果就是知识和现实不能有机联系,对政治学也就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要么讲授历史事件或故事,要么讲授我国的各种腐败现象、公共管理的缺陷等现实问题,甚至会讲出一些违反原则的内容,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严重的会误导学生的价值观。为了保证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考虑到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民族特征,教师也只好回避一些现实问题,重点讲授理论知识,教学内容也是严格遵循教学大纲而不敢有任何创新。

(二)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性决定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理解的局限,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最好有机会或者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理论知识的价值。可是,由于我国曾经存在着2000多年的专制统治,普通民众几乎没有权利意识,而在当今保障民众的权利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但是我国目前的政治体制举步维艰,难以真正体现民众权利的保障,并且经常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使得教师无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教师不得不坚持传统的授课模式,自始至终向学生灌输基本的理论知识,较少利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前沿的分析方法。学生也自始至终在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几乎没有主动学习和参与教学的动力,更别提积极参与到实际工作了。再加之当前高校都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上课的人数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尤其是政治话题、民族冲突、宗教信仰等问题在我国是非常敏感的,民族类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较高,教师和学生通常都不愿意轻易地谈论,甚至有意识地回避,结果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同样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忽视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使得学生没有真正领会政治学的精髓,仅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考核方式落后

阅读全文

民族文化系列品牌活动建设研究

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层次,是党和国家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民族预科教育创办以来,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技术人才,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进步和共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建设民族文化系列品牌活动的必要性

有学者认为,新时期的民族预科教育应从预补结合的适应性教育转型为超越性教育;也有学者通过调查研究指出,通过民族预科教育走出来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基层工作者,精尖学术性人才较少,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民族预科教育的学生全部来自少数民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自身民族的特色文化。为激发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增进他们之间的民族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传承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综合素质,各校民族预科教育应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系列品牌特色教育活动。

二、民族文化系列品牌活动形式设想

(一)民族团结知识竞赛。以少数民族文化为题材,以同学们自由组合的形式组队进行抢答测试。通过知识竞赛,使少数民族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二)民族团结征文比赛。以民族团结为主题,以学生的亲历见闻为题材,展现国家民族政策带给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征文及评比奖励。通过征文比赛,激励少数民族学生讴歌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认同感,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学习能力。

(三)民族团结知识板报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创作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展板进行比赛,以此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板报创作和设计能力,激发同学们的竞争意识,增进各民族间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阅读全文

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综述

首先我馆加大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独具特色的地方文献的收集和保护,屯垦戍边文化是兵团党史文化的历史源泉,让历史与现实相融合,进一步拓展创新兵团党史文化,从而正确引导舆论导向,铸造打击“三股”势力的有力思想武器。兵团人自制工具、以人拉犁,建立了大批团场城镇,繁荣发展教科文卫事业,先后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北屯、阿拉尔、图木舒克、铁门关6个军垦新城。与此同时,兵团通过交流融合,吸纳各民族优秀文化及西域文明优秀元素,进行消化吸收、改造继承,孕育产生了集各民族、各地域优秀文化为一体,以时代追求为主旋律的兵团党史文化。我馆藏有千余册,主要包括:兵团年鉴,兵团统计年鉴,各师、农牧团场、企事业单位的史志,有关兵团的政策汇编及政治、经济、文化类书籍,如兵团人在改造山河的伟大实践中,孕育了生机勃勃的党史文化,催生了小说《军队的女儿》《多浪河边》;介绍兵团辉煌事业的《王震回忆录》;获国家科一研成果奖的《新疆长治久安论》;歌颂支边青年的《天山脚下的北京支青》。这些优秀作品影响和感染着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转业军人等纷纷走进兵团,兵团人以兵团的多元性文化为特色,有目的、有步骤地建立了各相关单位的兵团特色文献藏书系统。这些资料具有特别的收藏价值,对继承和发扬兵团优良的文化传统起着重大的作用。50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以屯垦历史、文化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利用兵团文化建设的优势,开展社会文化方面的科学研究,形成一批以西域历代屯垦史兵团屯垦社会文化艺术为方向的研究成果。

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为标志,兵团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赋予兵团党史文化新内涵和要求。兵团创作出一批以对口援疆等党史题材为主的文化作品。如:歌舞剧《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加快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的转变,兵团党史部门编撰出版《兵团史料选辑•城镇化专辑》,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干部群众屯垦戍边的责任感、自豪感,兵团还陆续出版了《兵团读本》《兵团精神礼赞》《屯垦戍边理论热点面对面——职工读本》等党史文化作品。以上这些都已成为我馆今后资料收藏的主要方向。其次大力挖掘新疆民族地方文献,为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辽阔美丽的新疆,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家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内涵,古丝绸之路的开通等使新疆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全疆2000多万人口中,少数民族达1000万以上,形成了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分布格局。2001年我校成立了西域文化研究所,开始对古丝绸之路上厚重的西域文化的历史进行探察。作为文献信息收藏中心的图书馆,为科学研究提供文献信息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西域文化研究以及民族学学科发展需要,图书馆与西域文化研究所通力合作,通过图书征订、馆际交流等各种手段,广泛收集西域文化与丝路文化研究的古籍新书,共同组建了特色馆藏西域特色文献库。近年来,民族学学科建设也得到学校的重视,2010年已正式被列为校内重点学科。地方民族文献既能反映地方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的历程,所以它是我馆建立特色文献库的又一个收集重点。由于塔里木大学本身民族学生就占到三分之一多,今后我们在收集、保存西域民族文献时必须在西域民族界定方面准确把握,它主要涉及包括维吾尔、哈萨克、蒙古、锡伯、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礼仪、诗文戏曲等资料。

从目前状况来看,我馆现有文献除通过各地史志办收集整理相对完整的各地方志、各县志、各团志以外,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文献,如西域文献、各时期、各地方史料和考古方面的文献。如维吾尔族诗人哈吉•玉素甫著有爱情叙事长诗《艾里甫与赛乃姆》。雪犁主编的《中国丝绸之路辞典》,总结中外学者研究丝绸之路历史的成果,介绍“丝绸之路”沿线的历史、地理、人文、科学。《走进新疆》是一部可以让您了解、认识新疆全貌的书,该书坚持“厚今薄古”的写作原则,着重介绍20世纪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新疆,其使用价值和史料价值极高。此外只有大力收集和整理有关新疆的专题和书目索引,才能够加以充分利用,体现其重要价值。关于新疆研究的史学论文索引,《西域史地论文资料索引》收录论述新疆历史的论文篇目8000余条,分地方史、民族史、经济史、文化史、考古、历史地理和历史人物七大类。综上所述,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是地方高校差异化发展的有效举措,在特色文献资源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注重提升特色文献资源的内涵品质,还要突出专、精、深的要求,并且立足本馆特色馆藏资源开发,开展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读者服务工作。馆藏特色文献库的建设模式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开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是落后民族地区高校立校强校的重要途径。塔里木大学图书馆西域民族特色文献和兵团文献库的建设工作目前尚处在刚刚起步阶段,对于前期建设中出现的图书采集过泛、盲目追求大而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讨,只有这样才能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角度较好地完成民族地方文献搜集整理工作。

作者:张玲 单位:塔里木大学图书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