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意识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民族团结意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民族团结意识

中学语文民族团结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团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部分,民族团结教育也应融入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本文立足政策与教育改革的角度,探讨中学语文教学融合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以促进广大语文教师自觉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中学语文;民族团结教育;策略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年。如今的中学生,出生在新中国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历史文化、民族奋斗史的认知不足,缺乏对苦难和动荡的认知,所以他们的爱国觉悟和民族团结精神也就相对薄弱。中学语文教学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不仅能实现教学创新,也能提高各民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凝聚力。

一、民族团结教育的四种方法

(一)激趣导入法

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边城》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先以一个猜想:“湘西地区历来苗汉杂居,翠翠是苗族人还是汉族人?”启发学生对不同民族性格及其成因的思考。汉族的“翠翠”摆脱了封建思想和制度的压制,大胆追求自己的权利和自由,越来越绽放出自己的光彩。苗族的“翠翠”在国家扶贫政策、民族政策等的大力支持下,走出大山,走出边城,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样的课堂导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学生心灵深处找到了合适的切入点。

(二)结合背景法

阅读全文

教师教育资源建设主导性作用

一、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的影响

21世纪是一个看似和平团结的世纪,实际暗藏凶险。资本主义亡我心不死,试图挑拨民族仇恨高,分裂我国。在这样一个复杂的时期,那民族团结教育就处在一个影响因素广泛、影响方式多样影响性、质具有多重性的复杂环境中,民族团结教育为教师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新机制,又给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带来诸多挑战。

1.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意义

教师教育其实是培养培训教师的一中表述名词,是针对教师的各个阶段,对老师量身的职前培训、入职规范和在职进修的教育过程。教师教育资源就是这些为老师实施培训和培养的机构组织。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对教师培养培训质量。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按照党和国家的标准来要求各族学生思想、认识、行为一致,加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了解,加强认同感,加大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传统的交流,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促进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历史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认识,增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反对分裂的自觉性;认识马克思主义有关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家出台有关民族的政策。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德育教育的大政方针,是稳定社会和谐和维护民族团结的途径。我国已经把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列入了重要专项教育。想通过加强校园的民族团结教育,引导各民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对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有很大的促进,教师教育资源是对教师优化的机构组织。这样的机构组织进行建设升级是间接的对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质量的提高。举个生活中易懂的例子:民族团结教育就是日常的食材,要想美味可口要经过厨师的烹调,厨师就是教师。教师教育资源就可以比作培养厨师的学校机构。这样的举例就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影响着教师的质量,而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民族团结教育的授课效果。教师教育资源的建设虽然不能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教育,但是可以主导着国家民族教育的方向。

2.民族团结教育对教师教育资源建设提出的要求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国外敌对的势力一直企图破坏分裂我国,与国内一些反动分子狼狈为奸搞分裂,挖空心思地利用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加紧对我进行渗透、分裂、破坏和颠覆活动。为了防止敌对势力在境内外搞分裂破坏活动,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稳定社会的和谐建设,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在当今非常重要。

二、教师教育资源建设对民族团结教育的主导性作用的体现

阅读全文

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路径

[摘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民族关系的维护需要不断加强,民族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认识,如何充分利用资源,推进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已成为教育者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文章围绕民族团结与法制的良性互动关系及高校在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中的地位,从学校、教师、学生、校园文化、校外实践等多角度对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路径进行了创新及探究。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路径

一、高校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重要性

(一)民族团结与法制的良性互动关系

法制是民族团结的重要制度保障。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各个国家领导人皆对民族团结法制思想做过相关论述。2014年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①这一思想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交相辉映,一脉相承。民族团结是维护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当今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各民族整体呈现出和睦相处、同舟共济的态势,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不同国家、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融更为密切的同时,由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导致各民族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矛盾与纠纷。长期以来,国外敌对势力蓄意扩大民族发展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肆意宣扬不实言论,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基于国内外形势以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客观事实,民族团结的加强必须靠强有力的法律作为支撑,需要对破坏民族团结的所有行为都进行依法打击,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各种问题矛盾得到妥善处理。同时经过几十年实践,有力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是非常正确的,其为民族团结提高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得到人民的拥护。民族团结为法制落实创造有利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规范的,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和约束力,其更好地实施需要人民从内心真正去拥护,主动去学习法律,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坚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促进对民族文化、法制等的理解认同。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国家法制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从而民族团结方面的立法也日趋完善,内容和形式都更加丰富,更加顺应民心。任何人都有义务维护民族团结,进而通过民族团结创造的有利社会条件发展法制。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进一步加强。②民族团结与法制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共同完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为维护新型民族关系和合理解决民族关系提供隐形力量和法理依据。

(二)高校是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阵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该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不同的思想、文化、性格进行交流和碰撞,使其树立独立而自豪的民族感、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也易产生摩擦和矛盾。国外敌对势力常借助高校这一平台通过教育对下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法制宣传教育,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型人才,担负起适应新时代民族团结法制教育工作布局调整的探索者和引路者职责,有助于同学们确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是促进国家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需要,是维护国家稳定、民族统一、社会和谐、边疆稳固、培养各民族优秀干部的关键,关系国家的长远利益。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法制教育的宣传发展,以期维护和解决长期客观存在的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共圆复兴梦想。

阅读全文

国资委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方案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根据自治州的要求,结合我委实际,特制定州国资系统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坚持到人管用有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紧紧围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这一永恒主题,着眼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常态化,深入开展马克思“五观”、“四个认同”、“三史”学习宣传,进行爱国主义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宣传教育,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宣传教育,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宣传教育,进行反暴力、讲法制、讲秩序宣传教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和州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使民族团结思想真正融入广大群众的血脉,成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二、教育内容

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突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七个深刻领会”和“八个落实到”要求,着力深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认识,引导干部群众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八大、自治区党委八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州党委会议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上来;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法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学习“三史”,引导干部正确认识形势,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把握自治区和州党委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激励干部群众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为建设美好家园不懈努力奋斗。

三、主要活动

第31个民族团结教育月要以重点活动为抓手,丰富载体抓覆盖,结合实际见成效,着重抓好以下活动:

阅读全文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问题

摘要: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努力。随着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增多,加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作者以广东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就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学校、学院紧紧围绕党的指导思想,积极做好少数民族生教育管理工作,让各民族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

一、加强学院制度建设,健全教育管理体系

学院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学生共有90名,是学校民族学生最多的学院。为做好民族生教育管理工作,学院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在制度下开展各项活动,确保一切活动在已有制度的约束下进行,从而保证可控性,确保各项工作和活动有序进行。1.建立民族学生日常管理制度。在学校的指导下建立“日会面,周研判,月访谈”的管理制度,通过深入了解民族学生特点和发展需求,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学院配备少数民族学生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每周定期走访民族生宿舍,关心民族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与每个民族学生谈心谈话,填写学生情况登记表,整理归档,对有特殊状况的学生及时跟踪反馈。加强结对子学业“一对一”设岗帮扶,加强课堂考勤、宿舍晚归晚出管理,严格规范请销假制度,严格离校返校管理制度等。2.成立民族生事务工作室,助力民族学生服务工作。为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全方面地保证每位民族学生的生活、学习可了解、可追踪、可预判,并为进一步开展学院各项活动提供保障,学院成立民族生事务工作室。工作室分为秘书部、常务部、学习部、宣传部、技术部、活动部六个部分。秘书部主要开展新学期招新工作;日常会议安排记录;新闻稿撰写等。常务部主要是建档立卡;奖、勤、助、贷等事务;节假日去向返校登记;考勤登记汇总等。学习部负责“一对一”设岗精准帮扶;入党启蒙教育;日常党务工作;交融文化圈系列活动组织策划等。宣传部主要负责设计宣传展板、海报、横幅等。技术部主要负责公众号运营;活动视频、图片剪辑制作等。活动部主要负责文艺节目的筹备,体育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校外交流活动等。各个部门配备学生干部,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可控性,确保活动在工作室顺利开展。3.新媒体新思政,开设微信公众号。新时代“互联网+学生工作”已经是教育工作的新途径,为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开设微信公众平台“计算机交融文化圈”,由工作室技术部负责运营管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民族学生传递学校学院的信息,高效便捷地完成各项少数民族事务工作,推广更多优秀的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和优秀传统文化、时政要点等。通过这种新媒体形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方便学生获取学院相关信息,又有利于学生学习学院的先进事迹、优秀传统文化等。

二、加强民族思想引领,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将思想引领放在首位,加强民族学生学风建设,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交流,学院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交流会,帮助民族生更好地规划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坚定党的理想信念,爱党爱国,树立主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举办新生入学教育大会,新生入党启蒙教育交流会,加强新生入学思想引导。为了激励学生争当有实力、有底气、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激励学生珍惜进入大学的学习机会,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待新入学的学生,学院组织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大会,帮助民族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确定大学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民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紧跟党的思想及发展动向,提高政治觉悟,形成良好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定期召开学院新疆、西藏少数民族生常规会议,进一步发挥思想引领的重要作用。学院开展的常规例会包含以下几种:(1)学风建设交流会,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各民族学生要做到学习上互相帮助、相互促进,携手共创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尚,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2)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会,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会,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的作用,突出民族团结意识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3)政治学习交流会。通过召开政治学习交流会,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基本民族政策和最新时政要点,进一步加强对各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民族学生思想上紧跟着党,并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4)安全教育座谈会。节假日前后召开,提高学生对校内校外安全意识,切实保护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人身安全。(5)法制教育座谈会。加强民族学生的思想法制意识教育,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并教育民族学生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6)就业指导交流会,主要针对毕业班民族学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的工作。

阅读全文

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价值

作者:马武宏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形成的,体现的是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取向。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的核心,正如坚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的清华大学那样,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在各个岗位中努力拼搏。又如北京大学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园文化,它引领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把民主与科学深深的印在国人的心中,新思潮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我国的高校文化从一开始就与爱国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坚持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观取向的一系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客观的社会存在的产物,推动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久负盛名,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作为革命火炬的传递者,第一次点亮了民主科学的圣火,让自由进步的思想引领中国革命的前进。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此时,北大担负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宣传民主科学,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中,北大师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文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振兴中华的目标,渐渐的在全社会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二)云南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云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学生,弘扬民族团结教育,几十年来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民族干部和建设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五十年代建校开始,学校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学校培养的民族干部始终秉持这种精神,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在学校学到的校园文化用来建设家乡,团结家乡少数民族,为稳定边疆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大发展、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家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各个民族了解我们党关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各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除了秉承历史形成的校园文化外,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和谐校园,教育各民族学生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实践环境,用校园的和谐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看高校校园文化对云南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类别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中有着很大影响。云南民族大学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民族类院校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高等民族院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多渠道、全方位地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为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阅读全文

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价值

作者:马武宏 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伴随着大学的产生而形成的,体现的是高校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取向。大学精神是高校文化的核心,正如坚持“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精神的清华大学那样,为祖国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为国家为人民在各个岗位中努力拼搏。又如北京大学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校园文化,它引领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把民主与科学深深的印在国人的心中,新思潮促进了社会文化发展。我国的高校文化从一开始就与爱国主义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坚持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呼吸。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发展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应该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由高校师生共同创造形成的反映师生价值观取向的一系列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校园文化对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一、高校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北京大学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的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形成于一定的历史时期,是客观的社会存在的产物,推动着各个历史时期社会文化的发展。北京大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久负盛名,它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作为革命火炬的传递者,第一次点亮了民主科学的圣火,让自由进步的思想引领中国革命的前进。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此时,北大担负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宣传民主科学,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中,北大师生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社会文化和中国革命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1981年北大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时代强音,振兴中华的目标,渐渐的在全社会形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二)云南民族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云南民族大学作为一所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团结各民族学生,弘扬民族团结教育,几十年来为祖国边疆民族地区输送了大量民族干部和建设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五十年代建校开始,学校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校园文化,学校培养的民族干部始终秉持这种精神,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家乡,把在学校学到的校园文化用来建设家乡,团结家乡少数民族,为稳定边疆民族地区、促进民族地区社会文化大发展、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家乡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各个民族了解我们党关于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使各民族形成了团结统一、互相帮助、共同发展的社会文化氛围。除了秉承历史形成的校园文化外,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主题融入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建设和谐校园,教育各民族学生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实践环境,用校园的和谐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

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看高校校园文化对云南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作为全国少数民族类别最多的省份,云南省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展中有着很大影响。云南民族大学是全国最早成立的民族类院校之一,也是云南省唯一一所高等民族院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多渠道、全方位地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为促进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阅读全文

民族高校信任与和谐民族关系

一、构建民族高校信任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和谐的民族关系往往是从相互之间的信任交往开始建立的。信任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和谐是信任的结果和反映。民族间相互信任,则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反之,民族间互相猜忌,不信任,则容易造成民族之间的隔阂、纷争与分裂。民族关系对高校,尤其是民族高校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在各民族大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民族高校,即使原本为同学之间的普通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往往演化成民族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民族高校的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高校必须站在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学校的稳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民族间信任和谐的关系。各族学生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建立起信任与和谐的高校民族关系,是从根本上寻求民族高校稳定的长久之计。只有各族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关系融洽了,才能营造有利于广大民族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才能实现民族团结和校园稳定,学校才能聚精会神搞教学,一心一意谋发展。所以,营造民族高校信任和谐的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民族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挑战

民族高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是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是展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窗口。民族高校的稳定工作,直接关系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民族人才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任务,关系到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当前,我国共有民族高校15所,在校大学生10万人。各民族高校高度重视稳定工作,努力做好民族团结教育,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趋势,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好的、和谐的。民族高校各族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一样,接受的基本上是同质的高校文化与教育塑造,“同龄人”、“交流”、“青春”、“个性独立”等话语占据学生日常用语的主导,在内地大学,各民族同学之间没有特别的民族分界意识。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共同创造和繁荣着校园文化生活,多数学生之间的同辈个体认同和学生身份认同超越民族认同。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国内经济增长的加速,以及学生特点的突出化,民族高校稳定工作和民族关系面临许多新挑战。

1.从国际环境来说,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为复杂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加速,国家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全球化进程,不仅在经济上面临严峻挑战,西方国家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对我国的影响和渗透也将更加广泛与直接。跨境民族地区民族关系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某些大国或民族凭借自身优势,出于维护本国或本民族利益的需要,挑拨我国民族关系,支持中国“台独”、“藏独”、“疆独”等分裂分子,试图肢解、分裂中国。不仅如此,西方某些国家还采取各种手段企图引诱、煽动在校大学生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向他们灌输民族分裂意识,培植民族分裂主义骨干,扰乱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干扰学校对学生进行正常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

2.从国内局势来说,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困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