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民间传统文化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民间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民间舞蹈教学的渗透

〔摘要〕在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发展中,多民族文化的交融构成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舞蹈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也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传统文化;舞蹈教学;渗透;思考

民族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多民族文化发展背景下,民族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包含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其中的民族文化是重要的源泉和灵魂所在。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效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民族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也会不断渗透,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获得不竭的动力。

一、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概述

民族民间舞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多民族文化沉淀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院校教育的不断拓展和深化,艺术教育领域在课程设计中也在不断改革,民族民间舞蹈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内容和形式上丰富多样,种类繁多,这也和我国多民族文化发展传统有着重要的联系,同时也记录了我国各民族不同文化发展的历程。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就是文化的特殊性,也对文化的传播和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渗透有一定的影响。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渗透,需要从认识上入手,即从民族心态、民族样式方面进行渗透,这需要结合不同民族舞蹈风格特点以及地方民族的风土人情等,将民族的具体语汇融入其中,并进行分解,通过对学生进行讲解和训练,能够让学生从认知上对独特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风貌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这对学生在肢体语言上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1]民族民间舞蹈在艺术形态上具有一定的区域性,这也使得民族文化的渗透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民族舞蹈风格、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舞蹈教学,学生也会真正有所提升,这一过程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形体训练,也不是单纯地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而是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是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育,需要从民族民间舞蹈的来源、形成等入手,学生了解了这些发展历程,才能对民族心态、各民族风土人情有更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外在肢体语言来表现,如藏族民间舞蹈,与当地的宗教、农牧发展历史有着较深的渊源,舞蹈也具有独特的动律性,在具体动作中身体的角度也与宗教精神信仰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在地理特征上,辽阔的地域特征赋予藏族舞蹈更多的形式,在风格上更为多变,但又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膝部的颤动或屈伸动作在踢踏等动作中表现得较为明显,这也是舞蹈教学中的需要注意的重点内容。[2]民族民间舞蹈与民族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结合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特征也可以对民族民间舞蹈的特征和规律有更深入的认识,蕴藏在民族精神血脉中的气质和品格,通过具体的艺术形式得以展现,并得到继承和发展,也使得民族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与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如我国东北的秧歌,相较于其他地区的秧歌舞蹈,具有更为鲜明的艺术特征,融合了美、稳、俏、哏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几方面的特点在其具体的步伐操作上进行准确的把握,并从舞蹈形态上对神态进行掌握,使民间舞蹈的特点得以准确的表现。[3]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从民族文化渗透入手,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民族民间舞蹈缺乏系统化的划分,而且在教学训练中教师也往往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放在舞蹈肢体动作上,训练过程往往是重复枯燥的,虽然舞蹈教学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积累,但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舞蹈肢体动作训练,而忽略舞蹈教学中的沟通交流,也会使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缺乏主动性,加之民族传统文化渗透需要从具体的民族特色入手,很多院校在相关艺术课程中对这一内容缺乏重视,没有进行课程设置,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背景缺乏深入的了解,在舞蹈教学中也会对民族舞蹈的灵魂所在缺乏足够的领悟,学生在舞蹈表现力上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民族民间舞蹈中很多的肢体动作都与其民族文化有着极深的联系,学生对民族文化缺乏了解,在舞蹈的肢体动作理解上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对整体舞蹈教学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需要更为专业化的人才队伍来支撑,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着教师对民族传统文化认识不够不足,在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上缺乏重视,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极为不利的,在当前社会人才需不断提升条件下,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有了充分认识,才能在舞蹈教学训练中有更显著的提升。教师应在舞蹈教学中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的对策

民族民间舞蹈既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文化具体的艺术形式,要使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之中,使民族优秀文化得以更好地弘扬,首先应从教学理念和认识上入手,教师作为舞蹈教学的主导者,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不仅要重视学生舞蹈训练中肢体动作练习,还应重视对学生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在提升学生舞蹈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这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不仅要求教师要对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有深入的认识,并在教学中得到落实,还应引导学生逐步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从而使舞蹈教学更具活力,在扎实文化素养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如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教授某一民族舞蹈时,应先从这一民族文化入手,对相关的人文风俗等进行概述,并结合具体的舞蹈动作进行分析,在讲解和动作示范下让学生对民族舞蹈动作其中的具体含义有更深入的了解,让学从中进一步领悟其中民族文化的品质和特征,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视野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舞蹈教学的效果。[5]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应针对性地设置民族传统文化课程,结合舞蹈实践教学,对其中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动作进行讲解和分析。以往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主要是针对舞蹈训练进行的,对理论知识和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缺乏重视,结合舞蹈教学主干内容,设置民族文化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民族舞蹈有逐渐深入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地停留在对老师的舞蹈动作的模仿上,这样既使模仿得再像,也很难领悟到舞蹈其中的精髓和灵魂,这些都需要从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民族心态等,要结合具体的民族舞蹈进行针对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6]在民族舞蹈教学中,还应针对民族舞蹈的风格作重点讲解,这也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民族舞蹈基础功底,在对民族舞蹈基本动作有一定的掌握后,能够对不同民族舞蹈中的经典动作有准确的把握,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舞蹈中的经典动作,并进行更详细的动作分解,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逐步对舞蹈动作有更进一步地理解,并掌握不同民族舞蹈在不同的韵律中的动作。渗透入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的名家舞蹈视频,对民族舞蹈中的动作有更近距离的认识,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民族舞蹈教学质量得以提升。[7]因此,在我国多民族文化发展氛围下,民族民间舞蹈也呈现出多样性,这也给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学生在感受和深入了解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对民族民间舞蹈有更深入的认识,真正理解其中动作的含义,在民族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弘扬意识,推动民族民间舞蹈的不断发展。

阅读全文

民间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民间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联系,然后从媒体应用,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意蕴;考察实践,深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动手制作,传承民间技艺三个方面论述了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最后对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民间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教学;民间技艺

民间传统文化囊括丰富,其对于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发展和教育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小学美术是启迪小学生美术心智、发展其艺术思维的初步教育阶段,不仅要帮助小学生打好美术学习的基础,而且还要了解所学美术形式背后深厚的传统文化影响,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欣赏水平。教师要积极拓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将民间文化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在推进民间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充实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一、民间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教学的联系

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与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多有契合,教师应当把握民间传统文化与小学美术之间的共同点,挖掘更多的文化资源来充实课堂教学。民间传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居文化、习俗文化等都彰显着地方特色,同时与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教师在课前可以先展示几幅以美食为主题的画作,这些画作色彩鲜艳,所画的食物生动诱人,让人垂涎欲滴。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画为什么吸引了你?”学生在讨论中就会说到“画的很逼真,像真的食物”“看起来就很好吃”等[1]。其实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关食物的内容并不多,但饮食文化作为民间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之一,甘肃庄浪地区饮食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应当为学生所知,并且生动地将其表现出来。教师可以从案例画中的食物延伸到生活中学生吃的食物,比如“庄浪锅盔”“庄浪炒面”“罐罐蒸馍”“酸汤面”等,不仅口味别具一格,而且还充满了地方特色,也是众多学生爱吃的食物。如果有的学生没吃过或不熟悉,教师还可以提供这些饮食特色菜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内就可以认识到当地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进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画出自己最心仪的地方美食,画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表现出庄浪饮食的地方文化就可以,激发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小的评比活动,总结出优秀的画作。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传统文化考一考大家,在知识竞赛中圆满地结束课堂教学内容[2]。

二、基于民间传统文化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第一,媒体应用,引导学生领略传统文化意蕴。美术教学其实最讲究学生的创造力,但日常教学中学生大多只是模仿教材中的范例,或者是做手工时模仿教师的步骤。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局限性来源于他们美术视野的狭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打开基于传统文化意蕴的美术世界的大门,扩宽学生的审美视界。在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中,好几册书都会有一节以珍爱国宝为主题的内容,如秦始皇兵马俑、古代的陶瓷艺术、古代的青铜艺术等,这些传统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美术教学应关注的重点,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短片等媒体文件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如《国家宝藏》之类的文化传承节目,让学生认识当地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第二,考察实践,深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这些文化遗产所在地或博物馆去看一看,在欣赏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真实地走近这些遗产宝物,看到上面显现出的历史脉络、时间的记忆,学生才能够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悠久绵长。在参观和观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做一个珍爱国宝艺术展,学生可以通过拍照片并配以文字、绘画、雕塑等形式展现自己心目中的国宝形象,也让更多没有去实地看过的学生了解这些文化记忆。通过文化欣赏和讲解、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办艺术展览等形式,不仅有效促进了民间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展现和传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创作的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受。第三,动手制作,传承民间技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既可以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同时也让民间技艺得到传承发展。如让民间剪纸、庄浪的秸秆画走进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尝试用这些技艺去表现自己的感受想法,让学生感受民间技艺强大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从而爱上美术课,爱上传统艺术。

阅读全文

民族民间舞蹈弘扬传统文化的路径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沃土上,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拥有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歌舞是他们与身俱来的一种抒发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这种用肢体语言表达生产、生活场景的行为成为了各民族间沟通的桥梁。民族民间舞蹈的韵律、风格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的一颗瑰宝,是中华人民的骄傲。

关键词: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弘扬

2017年3月10日,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各民族兄弟姐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族民间舞蹈为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各民族之间搭建了沟通的艺术桥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生生不息的延续自己的文明,就是因为各民族兄弟姐妹的责任感,是他们对宗族、对祖先、对未来的承诺,民族民间舞蹈正是中华舞蹈生生不息的“根脉”。

一、弘扬传统文化,用教育传承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在辞海中的解释为:“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老一辈舞蹈家戴爱莲、吴晓邦先生等人就已经开始研究悠久的中华乐舞文化,并将民族民间舞的艺术化提上日程,建国初期,民族舞蹈工作者的民间大采风让《鄂尔多斯》、《采茶扑蝶》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代表作品深入人心。之后经过几代舞蹈艺术家的不懈努力,我们派生出了汉、藏、蒙、维、朝五大民族、八个舞种,形成了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体系。下面笔者以藏族、蒙古族舞蹈为例,介绍民族民间舞蹈传承的的重要性。

1.藏族舞蹈

藏族聚居在青海、西藏、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舞蹈种类极其丰富,如谐、卓、果谐、堆谐、热巴、牧区舞等,都是兼有自娱自乐性和表演性的歌舞。因为地域的辽阔,藏族舞蹈呈现的形式各异,在表演风格上“堆谐”朴实自如,正如藏族人民淳朴的性格,“谐“优美、流畅,有连绵不断的屈伸感,正如青藏高原连绵起伏的群山,”卓“沉稳有力,粗犷豪迈,正如康巴汉子洒脱的个性,”果谐“洒脱奔放脚下灵活多变。通过藏族舞蹈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藏族舞蹈的同时也了解到了藏族人民的生活特点。

阅读全文

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

【摘要】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不同象征的重要标志之一。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是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策略

民族民间舞蹈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符号,代表了我国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我们应将其上升为一种民族标志。我国民族舞蹈文化里面包含着各族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不断艰苦奋斗的精神等等,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其居住环境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艺术喜好各有偏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乐于采用舞蹈来表达情感。在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如何更好地推动民族民间舞蹈发展是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下文主要对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路径进行探索。

一、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中国自秦汉王朝实现统一以来,就一直是多民族融合发展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舞蹈之所以得到人们的喜爱,根本原因是舞蹈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愉悦身心,得到快乐。舞蹈这种艺术形式用肢体语言来描述一些生产或生活场景,起到了沟通、表达感情的作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形式,客观上起到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作用,当人们表演舞蹈时,实际上就是对传播本民族文化,进而达到被别人认可和二次传播的作用。舞蹈交流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加强了彼此之间的团结,有很好的的凝聚作用,所以必须要做好民族舞蹈的传承工作。二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给人传递精神的力量。所以,我们在传承民族舞蹈文化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的精神力量,只有从这个角度来探索如何做好民族舞蹈的发扬光大,才能让民族舞蹈更具生命力。

二、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分析

在阐述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背景下,下文侧重探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的具体路径。具体如下。

阅读全文

新媒体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探究

摘要:新媒体时代,媒介技术革新带来了信息传播中受众心理的变化。目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众多,本研究以传统文化民间传播为观察对象,分析传统文化民间传播社会角色,考察其传播现状及运行中的问题。结合现实案例提出传统文化民间传播模式,以现实案例为基础结合传播学几种过程模式建模,分析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方式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传播繁荣,是实现文化复兴的必要途径。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传播载体不断革新,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播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传统文化传播渗透社会各领域,需要探索各种传播途径,形成不同传播模式,研究传统文化传播要与特定的媒体时代背景相联系。

一、新媒体下传统文化传播概述

传统文化是文化宏大意义下的子概念,广义上传统文化是民族历代祖先为生存发展,根据现实条件创造传承的物质制度与精神事物的总和。传统文化内容为历代存在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实体。文化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生活变化不断演进,传统文化复兴与社会政治融合,探讨传统文化传播要结合当下媒体背景。

(一)新媒介传播优势。新媒介对传统文化传播影响颇深,重新组织了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1]。新媒介技术打破了时空维度,存在时代背景差异的传统文化被新媒体重新构建,通过新媒体手段对其进行传播,使得传统文化传播不再是过于学术化的存在。各种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电视节目兴起,如传统民俗类节目《传承者》等汉语文字类节目,以及新兴的古装神话剧等,都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了大众传播媒介中。民间传播是社会传播的分支,传统文化民间传播是民间社会以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交流互动的活动。

(二)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特征是大众麦克风时代,民间舆论场形成得益于社会媒体出现。信息传播出现主体下移趋势,传统文化民间传播是非制度化传播,是传者与受众建立在自愿合作基础上的传播活动。传统文化民间传播,相比官方大众媒体宣传传播效果更好[2]。民间传播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在信息传播中互动更加充分。新媒体时代,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拓宽,人们可以从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了解信息,这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新媒体时代给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了传统文化传播范围,扩展了传统文化传承空间。

阅读全文

当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依赖

传统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开启人生艺术之门的钥匙,也是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根本源泉。每一次时代文艺的复兴都要回望传统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是我们行动的方向。然而,人们在继承与否定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犯过偏激错误———全盘否定,并美其名曰:不破不立,破旧立新。如新文化运动时期“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时期红卫兵大闹曲阜孔庙、孔府,对传统遗迹肆无忌惮地损毁。当然,我们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也得到了进步。如太平天国创立的政治纲领、黄老思想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人在回顾孔子的“天人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探索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总之,美术是占有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性的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工艺、雕塑、建筑和摄影等类型。美术作品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传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展现风土人情,树立国家形象。人们运用摄影、绘画和雕塑等造型手段记录生活,反映现实。欣赏作品时,我们往往能从画面捕捉到某些信息而浮想联翩。民间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用于情感交流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媒介,涵盖着丰富的传统文化思想。器物的花纹装饰、图腾的标志,都包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意韵,这是传统文化在非官方主导的文化仪式中的继承与传播,是广大人民群众间的流传与发展方式。它们记录着传统文化更真实、更久远的信息,并将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民间美术中有很多纹饰装饰的运用,如民间剪纸中的云纹,凤翔泥塑中的吉祥纹,铜钱上的雕刻花纹,陕北的窗棂格子,苏州的刺绣花样,以及皮影戏中的绘画、雕刻,京剧中的脸谱,等等,这些图案不单纯指图形,而是暗含着深刻的寓意,一般都具有求吉纳祥、驱利避害的精神思想。任何艺术的特征都是写意的,因而中国民间美术具有意象的美学结构特征。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也就是借物抒情表意。民间美术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牡丹的寓意———富贵,梅、兰、竹、菊的寓意———品德高尚的君子,白头翁的寓意———夫妻白头到老……还有布艺装饰,五毒图案,西北民间年画中的门神、财神、福禄寿三星的神仙形象。神的神化传说性并没有影响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相反人们更信仰、崇拜、尊重他们的神奇力量,他们虚无缥缈的非人间性正是传统信仰文化的精神追求。民间美术含有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是深沉而博大的,其中我们看到人们对久远人生哲学的思考,对人性和谐的努力,对信仰的追随,对人性历史的叩问。可见,民间美术象征化的丰富寓意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传统民间美术符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正是这些传统文化运用在民间美术中才使得历史演变的文化信息完整地保留下来,长久地积淀在历史长河中。民间美术的出现源于古人长期的劳动与生活实践,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对于神秘大自然的畏惧、探索与征服。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民间美术在当代美术创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间美术的程式化符号形象是久远历史年代抑或更早史前时期传统的继承与发展的结晶。民间美术在创造中不断完善、注释着体系化的传统文化理论。民间美术的传统思想内涵对当代美术的创作有重要影响,每一次艺术发展踯躅不前时,都要放慢脚步,回望过去,从传统中吸取营养。经过几千年积淀的中国文化,蕴藏着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民间美术孕育的传统文化无疑是当代美术创作的源泉。从民间美术中吸取精华融入创作,并注入新时代的元素,使其在继承中得到发扬,在发扬中不断创新,使作品既透着古典的美又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艺术能让人在彷徨中坚定信念,它是一种精神食粮。热爱艺术是一种信仰,人们敬仰艺术,用心血和生命浇灌艺术。尽管生活平淡无奇,艺术却让人充实快乐。只有饱含热情与虔诚的心去创作,理想才能实现。艺术创造美、塑造心灵美。一位民间艺术家,一定有一颗崇尚光明、崇尚美好的心灵,他们创造着生活,享受着生活。民间美术的生命延续依赖于传统文化深远的思想内涵。民间美术创造没有功利性,单纯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反映,这对当代美术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使得当代美术的创作更注重现代意识和传统文化符号的相融性。民间美术的传统符号被当代学者、理论家广泛挖掘、阐释,运用在当代绘画、雕塑、设计等美术创作中。

民间美术在现代创新中不断发挥着传统作用,使日益被时尚、西方化的中国艺术重新回归民族化,再现了本民族的精神本质,增加了作品的历史厚重感,使传统文化在新时代重放光辉。反映时代的作品更具中国传统色彩与乡土气息,在绘画中,有的人被西方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影响,不再追求绘画的写实性,而是盲目追求理念、意识观念和形式手段的多样性,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上绘画,使绘画卷入西方的潮流。唯西方意识是从,失去中国自我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现代艺术家拾起传统文化,并将其广泛改造运用,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崇。民族化的现代艺术打入国际市场,抢占了一席之地。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追逐中国民间艺术传统的艺术热潮持续高涨,民间艺术又被高度重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间艺术热兴起,到今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民间艺术不断地被搜集、整理、研究、出版,民间艺术被空前地重视。人们大张旗鼓地发掘、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成果喜忧参半。喜的是更多的人意识到了民间艺术这座宝库资源的巨大魅力。民间艺术得到支持、保护,为文化艺术民族化道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催化剂,使当代艺术得以在新的发展中借鉴发扬,对艺术影响巨大。忧的是过分地宣传、开发、利用,使其乡土本色变味,有的完全被商业化套牢,简直是粗制滥造。伪民艺、伪艺术泛滥成灾,严重扰乱了民间艺术得以流变发展的正常文化生态秩序。当代美术创作大量运用传统民间美术因素,不断研究、采纳民间艺术的传统符号纹样内涵、造型特征、用色特点和制作手法。如剪纸、面花、皮影中的纹样及表现手法,在当代家具设计中传统符号的借用,服装设计的民族化,平面设计中传统形式与现代图形相结合的空间意境。在现代雕塑、装置、综合绘画中也能见到民间美术的创造应用。如面花的造型和设色对雕塑的影响,皮影活动对装置艺术的影响,传统木版年画对现代新技术版画的影响,泥塑的稚拙趣味对现代陶瓷艺术的影响等,这些都为现代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绘画以及当代的版画、装饰绘画、行为装置、影像等前卫艺术的发展所借鉴。深远的意境、独特的绘画方式使国画在艺术领域中独领风骚。

中国民间艺术蕴含的传统文化对当代美术的创作意义重大,充分运用民间艺术的多样化表现手法和制作特点开辟当代艺术之路,中国艺术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以肯定,如果没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的延续,就没有当代美术的发展,当代美术在不断依赖和吸收传统文化演进中所输送的营养才充满了活力。

作者:应艳 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

阅读全文

民间艺术传承与高校艺术设计发展探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广府民间艺术概况、广府民间艺术传承的现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意义与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为广府民间艺术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相结合提供一定的思路与路径,目的是助力本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办出地方特色,为培养新一代广府民间艺术人才作出贡献。

【关键词】广府民间艺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意义;对策

广府民间艺术既有质朴而深厚的人文内涵,又有独特的民间亲和力[1],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能为广府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与源泉。本课题研究在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融入广府民间艺术的意义与对策,有助于本土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办出地方特色,为培养新一代广府民间艺术人才发挥积极作用。

1广府民间艺术概述

广府民系是广东省三大民系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最具代表性的广府民系文化核心地区。广府民性的主要特征是重商性、开拓性、凝聚性、精明灵巧[2]。广府民间艺术承传中原文化,亦保存有百越古族的独特遗风,也因地处沿海,受外来文化影响,造就了广府地区民间艺术具有包容兼并、重商务实、中西融合的特质,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蓬勃发展景象。广府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传承久远、种类繁多,包含了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戏剧、民间曲艺、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多种门类。其中,“三雕一彩一绣”木雕、牙雕、玉雕、广彩、广绣享誉全国;广州榄雕与光福核雕、潍坊核雕为中国传统核雕三大流派;佛山木版年画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的年画齐名;肇庆端砚传统技艺在全国名列前茅;佛山剪纸、新会葵艺、南海藤编、香云纱染整技艺等广府特色手工艺,使广东成为我国工艺品的重要产区与出口基地[3]。另外,粤剧辐射全球,受到世界华人的喜爱。醒师习俗历久不衰,是群众自娱自乐、练舞强身的游艺活动。广府民间艺术,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形象生动的反映,依附于传统民风民俗成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团结了民众,潜移默化地生出乡土情结,并上升为爱国热情。广府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提升民众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的凝聚力;舞狮、舞龙等民间舞蹈,培育了人们团结的集体精神;广府民间音乐、粤剧等既丰富了人们的闲暇生活,也传播中国传说、故事,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

2广府民间艺术传承的现状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传统的文化精神表现出疏离和陌生。由于缺少原生态环境的土壤滋润,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呈整体性衰败的现状。人们对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漠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其中广府民间艺术也不能例外。佛山剪纸、广绣、广彩、广府木雕等等广府民间艺术在青少年一代中发生了文化断裂。这种现状来自我国教育对民间艺术、传统文化的忽视,多年以来我国的教育在对年轻一代进行传统文化传播方面做得十分欠缺[4]。要改变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中青黄不接的现状,除了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政策扶持、保护好现有的广府民间艺术传承人之外,有必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在学校教育中要体现出地方的传统文化、广府民间文化,这就需要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承担起教育的责任。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多以西方艺术教育模式为主导,导致其无论地域差异如何其专业课程设置实行几乎统一标准模式[5]。据了解,因课程设置中缺少或者仅有少量本土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内容,本地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对广府地区的民间艺术知之甚少。广府地区民间艺术高等教育的现状已远不能适应当前本地区对广府民间艺术人才的需要。传承民间艺术所需人才,包括教学人才、研究人才、管理和领导人才等。广府民间艺术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着广府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工作。所以在大学里应加强对广府民间艺术的研究,并在艺术设计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其了解、认识、喜爱并应用,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在传承文化遗产方面的重要作用。2005年10月,暨南大学与佛山市政府签订了“校市全面合作”协议,将“佛山木版年画艺术”和“佛山剪纸艺术”两项佛山非遗列入了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份协议是广府民间艺术等非遗进入广东高等教育体系的开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发展对民间艺术人才的需求。

阅读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舞蹈教学的方法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融合发展,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在进行专业舞蹈技术教学之时,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策略

民族民间舞蹈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结合,能够使舞蹈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意义,能够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本文通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结合策略,希望能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一、了解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土壤是基本内容

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之时,为了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教师应该注重理解舞蹈的内在文化和精神。一般的民族民间舞蹈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以物质形式直观呈现出来的形象部分,二是以舞蹈内涵形式隐藏于舞姿之中的抽象部分。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深度教学活动之时,教师必须使整个舞蹈的内在文化精神有所体现,如果仅让学生重复机械性的舞蹈动作,不利于舞蹈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使舞蹈失去了灵魂。所以,教师要了解民族舞蹈的产生土壤,加强对其历史文化的探究,并且有效地讲述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应当通过查阅文献或者实地考察的方式,努力了解民族民间舞蹈产生的土壤,只有走向民间,才能更加了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民间舞蹈。这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民间舞蹈教师可以深入民间舞蹈产生的地区,加强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真实历史渊源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讲清楚其由来。以广西凭祥市“巫求”舞为例,它是一种古老的巫术仪式舞蹈,是“作法”时表演的歌舞,广泛流传于中越边境城市——凭祥南山区一带的壮乡村寨。解放前,每到秋季,粮食归仓,各村屯巫师聚集在一起,跳“巫求”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表演”最开始由一位“仙姑”弹拨着自制的乐器“叮”(天琴)哼唱起来,其他人手拿代表“天马”的铜链在地上跳、滚起来,表示骑马上天界寻找仙人,随着各种围绕骑马的舞步,“仙姑”已经进入了仙人附体的状态,非常虔诚。其舞蹈动作具有内柔外刚、造型幅度大等特点,铃声、琴声、歌声交织在一起。教师需要深挖、把握其深刻内涵,从民族民间舞蹈中提取出重要的元素,对于民间舞蹈结构进行再构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授的舞蹈要与学生所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相结合,增强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生命力,构建有效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结构体系,达到既有民族民间特色,又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二、丰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形式是关键环节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难免会因为其与现代生活方式差距过大而产生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开展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相结合,首先,教师要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可以运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美感与深刻内涵的教学,让文化意义与舞蹈动作本身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舞蹈动作的深刻内涵。其次,提高“非遗”民间舞的训练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的互动。增加实验实训课,不断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形成从乡野走进课堂、由课堂走向舞台的三级互动教学模式,以求建立起学生的文化自信,从动作的本源开始追寻身体语言背后的民族信仰,形成学生独立的舞蹈学习体系,提高其学习的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