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育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育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研究
美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源自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主张。蔡元培于1912年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了“实行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①的五点主张。这些主张被吸纳到当年颁布的《教育宗旨令》中,“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②。蔡元培提出的美感教育为后来我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1912年《教育宗旨令》颁布以后,教育部随即遵循此法令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学校教育的章程,这其中包含了音乐教育。从此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将其归属于美育的范畴。强调音乐教育是美育的组成部分与当时的教育政策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作为教育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在20世纪的学校教育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当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美育纳入教育组成部分并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时,便迎来了“美育的春天”。在这个背景下,当时的《音乐教学大纲》及之后的《音乐课程标准》都强调“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这种强调为突出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也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美育与音乐教育的共通性
将音乐教育归属于美育的范畴,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育与音乐教育存在着许多共通性,下面列举其中四点简要说明。
(一)情感性
美育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③美育作用于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情”字。其实,“美学”“美育”概念的提出,主要涉及的就是人的感性认识和情感教育领域。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鲍姆嘉通主张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去研究人的感性认识问题,于是创立了“美学”。德国启蒙运动的美学家席勒则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教育,认为要使人从感性的人上升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使他成为审美的人,于是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开辟了一个新的协调人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的形象化情感教育领域—游戏冲动,亦即美育。从美学史和教育史的角度来看,在西方从柏拉图到苏霍姆林斯基,在中国从孔子、孟子到苏轼、朱熹,虽然没有直接谈到美育的性质问题,但都认为美和艺术可以陶情养性,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我国近代的教育家梁启超、王国维则明确提出“情感教育”和“心育”论的主张。情感性也是音乐所具有的典型特征,音乐表达着一定的情感,突出情感性是音乐教育所强调的。“音乐教育处处离不开情绪唤醒、主观感受与体验,离不开情感层面及其活动。它的一切活动,核心在于情。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情感教育。”④
(二)形象性
美育的形象性是指美育所使用的工具、手段和方式,不是抽象的理论和道德的说教,而是具体可感、生动鲜明的形象。在美育中,审美能力、审美趣味、审美理想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借助于具体生动的事物(如自然山水、艺术作品等),诉诸人们的听觉、视觉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审美心理变化。当然,这个过程也包含着真、善、知识等理性的因素,但这些因素已融合在美的形象之中并化为美的感性形象体系。所以说,美育不是用概念体系去引导教育对象作抽象的思考和判断,而是用美的感性形象体系的展现来引导人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从而达到“怡情养性”的目的。众所周知,音乐总是以一定鲜明生动的形象为基础内容的,形象性是音乐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构成音乐的物质材料是流动的音响,它是创造性的、非自然性的,是抽象的、非语义性的,是模糊的、非对立性的,是表情的、非确定性的。因此,音乐要通过音乐语言高低抑扬的旋律变化,轻重缓急的节奏安排,以及调式、调性、和声、复调等变化,塑造独特的音乐形象。”⑤
职业学校美术教育与美育教育
摘要: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希望。职业教学校美育教育的任务也很艰巨,本文从职业学校的美育目标和美育措施两方面来具体分析,提出美育要结合美术教育,贯穿整个学科体系来逐步实现。
关键词:美育现状;美术教育;审美;创造;传承
2018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给中央美术学院八位老教授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希望。艺术最高学府尚且面临如此困境,职业学校的美育现状又是如何呢?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正是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年纪,在这里,他们能完成自己的美育任务,顺利成人吗?现状是不容乐观的:首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导致学生在前往高考的独木桥上前仆后继,文化课是学习的重中之重。学生能接受到的美术教育、美育教育少之又少!其次,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能技术人才,职业学校的培养重心放在了技术技能学习上。学生很少有机会能接受到良好的美育教育。最后,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快餐文化借互联网大行其道,别说学生容易迷失自我,就连老师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木心说:没有审美能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职业学校的美育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一、职业学校美育教育的目标
美育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育学生准确地分辨美与丑,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精神的参与满足和心灵再造,找回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幸福感。美术教育是能够培养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端正树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的教育,是美化学生的生活、净化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更加爱美、爱生活的教育。当前职业院校的美育教育可以通过美术教育,贯穿在所有学科中进行,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专业技能,更迫切的是要让学生提升审美意识。
二、职业学校美育教育的措施
(一)学会欣赏美
中职数学教育中的美育
[关键词]中职;数学教育;美育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现代优秀公民应有的基本品质与能力,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只是艺术课和语文课的任务,也是数学课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感,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理性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学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中职生普遍数学基础较差,不爱学数学,学不好数学,针对这样的学情,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美的教学情景,引领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
一、引领学生感知数学中的美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美育。但对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的中职生,数学中的美往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但由于数学的美主要是通过数学语言来体现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呈现与引导,让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从1到10这十个阿拉伯数字,通行于当今世界,可以说是不同语言国家所共识的最简单的文字,而且它的奇妙之处还在于用十个有限的符号表示出无限多的数。这就好比绘画时,可以利用3种原色画出缤纷多彩的图案;好比作曲时,可以凭借7个音符谱写出各种曲调悠扬的乐章一样,是多么令人惊叹的简约之美!数学对象外在形式上的对称和谐总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比如几何图形、函数图象常常给人们直观的美学印象,因为美观、匀称、和谐。教学中,教师也往往会凭借画在黑板上的漂亮的图形引来学生的一片赞叹,这反映了学生对美的欣赏与渴求,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性是审美直觉的重要特点。实践证明,直观感受越深刻,学生学习兴趣就越浓,审美教育的效果也越好。因此,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用各种形象的教学手段,如漂亮的板书、实物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前制作好的微课程,甚至一根笔、一张纸,教室里的门窗、墙壁等,来引导学生增强直观形象感受,以形成学生丰富的审美观点。
二、鼓励学生表现数学中的美
引领学生认识到数学中的美之后,还要进一步鼓励学生学好数学,应用数学中的美。数学之中所蕴含的美是多种多样的。在外在形象上,有公式之美、图形之美;从思维方式上,有抽象之美、无限之美;从美学原理上,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等。学生通过学习,学会了使用简洁的数学符号语言,能够画出美观的函数图象,积极尝试用严谨的数学思维考虑问题、解决问题。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方面,它们各有各的美,而将它们结合在一起又体现了新的美感。点与坐标的对应,曲线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函数图象对函数各种性质的直观表现,利用向量对一些数学问题的计算与证明等,在揭示数与形关系的同时,引发了我们对多少数学问题的探究与思考。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美不仅仅存在于数学知识中,而且也表现在生活中。教师应有一颗爱美之心和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敏锐、准确地发掘、提炼教学内容之美。在教学中结合生活素材,创设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情景,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神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应用的兴趣。通过欣赏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浓妆艳抹、奇装异服未必美,不如简单、干净、整洁更美、更有气质。布置教室不是越花哨越好,对称、和谐、色调统一往往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以美启智让学生创造美
音乐教育美育功能浅析
【摘要】
音乐教育所产生的美育功能是一种美妙的情感,其中具有独特的情感性、技能性、形象性。从音乐教育中能够抒发美好的感情,培养审美意识,这对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音乐教育;美育功能;感情
一、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反应
在以前的社会中,音乐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属性。音乐凭借着音波的震动而产生的声音,是审美意识的表现。音乐教育也属于文化的一种,能使人产生美妙的感觉,陶冶人的情操。它的主要的特征有:
(一)情感性。
美术教育中的美育渗透
一、强化自身素质,让学生感受美育的影响
内在美是人的美的根本,这种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人的修养、学识、智慧和才能表现出来的。因此,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道德风范,更要有过硬的本领,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是“自来水”。如板书的形式美、书法美;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的个性美和意境美;课堂演示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及现代化教育设备的运用等。只有拥有这些精湛的专业基本功,才能打动学生,让学生叹服。
二、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燃起美育之火
心理学家盖茨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在美术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创设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1.循序渐进,培养自信
由于初中生仍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因此,他们对画线描、画图案、临摹很擅长,而对物体的立体感却不易建立。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这一特点,从美术的基础知识有序抓起,否则,将会使学生失去自信。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有位青年教师上了一节“写意国画”的公开课,他没有对学生讲清范画的神韵之处在哪里,临摹的关键怎样把握,就将课本上的一幅画当成一幅范画来临摹了。整个一节课就是教师临完再由学生临,那美育的教育只字未提,国画的笔墨美全被临没了,其效果是可想而知。而另一位教师在处理透视和处理明暗关系的技能时,就把握得非常到位,他首先对学生讲清透视和明暗的理论知识,再向学生示范如何处理明暗关系的基本技能,当学生初步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后,他才引导学生从雕塑茶杯、苹果等容易造型的物品入手,慢慢地过渡到对人物、动物的雕塑。使学生切身感受到美术的技能不难学,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术浓厚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各取所需
大学教育美育论文
1.美育是形成大学生高尚素质的重要环节
首先,一个人道德的成长需要什么?不得不承认,在情育方面,美育高于德育,审美教育是德育的深化,可使人从客观上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各种美的形象,从而将其转化为理性自觉意识,提高内心灵魂美的追求,使人自觉脱离世俗,抛弃低级趣味,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这是德育难以达到的。
2.美育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大学生的个性品质
审美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一个人完美的人格,一个全面发展完美的人格心理结构包括认知结构、伦理结构、审美结构。而塑造完美人格的关键在于建构其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的建造与个人所受的教育程度有关。相对来说,教育程度越高,心理结构越丰富,欣赏能力也就越强。假如我们所受的艺术熏陶多、文化教养水平高,那就会使心理结构丰富、审美能力强,你就能够在别人不能够发现美的地方发现美,并进行美的创造。因此,可以说,审美教育是审美心理结构的建造过程,在大学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是通过个体长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美的规律、创造出美的产品,去影响大学生原本不成熟的心理结构,增强大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使其达到平衡,间接的影响智力和品德使其趋向成熟,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虽然说智育、美育、德育、体育都是影响人发展的方面,但完美人格的塑造其最基本的手段和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审美教育。
3.美育在大学教育体制层面的作用
美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它不仅重视人的成长,对于学校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教学质量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美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
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
一、把美育融会贯通到声乐艺术教育的作品处理上
声乐艺术把作品处理称之为“二度创作”,声乐的作品就是歌曲,作品处理就是演唱,没有演唱,歌曲创作就是毫无意义的纸上的符号;没有演唱,歌曲创作就没有任何社会功能;没有合格的演唱,歌曲创作就会被扭曲了形象,没有赏心悦耳的美的感受。有了出色的演唱,歌曲创作不但能够“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地走进观众、听众,还会带着它特有的智慧、灵感赢得大家的喜爱和欢迎。声乐艺术教育,就是通过声乐艺术训练,使学生学会“二度创作”,不仅把谱子上的记载和基本情绪唱对,还要通过演唱揭示作品的深刻内涵,显示自己与他人有别的艺术个性,使作品因其演唱而增色添彩,达到其教育目的、起到娱乐作用,在大众心理引起共鸣,得到美的启迪。“二度创作”的好与坏,与演唱者的审美观直接相连,演唱者在作品处理中,必须用心去挖掘歌词、曲调的优美之处,用心体味歌曲的社会背景、时代意义和歌曲的艺术韵味,用真情去表演,情感交融,以情感人。
二、美育在声乐艺术教育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情感”的无处不在
声乐艺术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最讲求的就是“以情带声”、“声情并茂”。“以情带声”的含义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歌唱不能没有声音的存在,无论声音是洪亮还是细腻,声音总是歌唱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歌唱的情感也是以声音的方式来传达的。第二,把“情”理解为情感表达的要求和声乐审美意识对声音质量的指令性要求。当演员演唱一部音乐作品时,如想想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以及情感完美的传递给广大的观众,那么就要用一种与作品相符的声音来演唱,且所演唱的声音一定不能背离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声情并茂”是歌唱者们不断追求的,重视声音忽视情感的表演通常给人一种机械的感觉,缺少应有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违背声乐本意的。相反的,缺少了基础声音的存在,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是声乐艺术。想要完美的实现“声情并茂”,首先,必须研究歌曲作品,了解歌曲作品的风格、创作动机、创作手法,歌词的思想性,表达什么样的情感,歌词、音乐的高潮点,包括哪些地方旋律鲜明,那些地方难度较大,要全面了解作品。其次,具备各种情感的体验,要能够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为此,要引导学生多学习、多观察、多研究,增加阅历,拓展知识,善于理解和接受别人,感受和品味喜悦、悲伤、离别、思念、兴奋、悠闲、豪放等情绪和情感。一个麻木不仁的人是绝对学不好声乐艺术的,一个对美无动于衷的人或者说不容易激动和感动的人,是绝对不能唱好歌的。如何加强声乐艺术教育中的美育的途径。
作者:陈宇 单位: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基础教育中的美育培养
摘要:基础教育是奠定学生一生的文化素养基础,奠定学生终身善学与善用的艺术修养。我们绝非为培养某一方面的特殊人才,而是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在自己的作品中能够表现美,在平实的日子里能够创造美,进而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基础教育;美育培养;文化素养
在基础教育中,我认为应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美育培养:
一、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个人的文化涵养,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即: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首先要培养学生感知美,发现美的能力,能捕捉到生活细节的美。这些感知能力的培养,绝非简单的传授美术技巧,而是需要文学、音乐、建筑等诸多学科的综合浸润。康定斯基说:艺术家必须对思想感情有所传达,掌握外形并非目的,而要代之以符合内涵精神的形象。生活中小草叶脉的精细花纹,石头自然的美妙图案,鸟儿清脆的鸣叫,春天拂面的微风,夏天淅沥的小雨,秋季飘落的树叶,冬季萧瑟的枯寂……让学生在点滴生活中渐悟出美的真谛,并将其融入生活。即是平时多观察生活,揣摩研习的结果,可以说是“尽精微,致广大”的艺术典范。人文因素又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文学对美育的影响
“诗书非药能医俗”,如果将文学比作药,那么也只能内服,不可外敷。所以我平时多注意读书看报,在课堂上尽量用美术专业术语与诗意的语言向学生传递出东方美学的理念和感受,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取一个有意境的名字。让诗书的意韵与绘画的意境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