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育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教学美育培训
一、美育的涵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关系到人们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组织生活并实现自身的美化问题。 对于美育,不仅学生不重视,一些教师、领导也把它置于脑后,认为学校美育可有可无,还不如把教学时间集中在智力的开发上。这些片面的认识,既影响了学校美育的实施,更阻碍着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功能及其重要性。针对这种现象,结合目前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认识,使学校美育得到重视。 二、美术教学中如何加强美育 美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不等同于学校的美术教育,但是美术教学在美育方面确实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第一,如何欣赏美。 在学校美术课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学生如何欣赏美。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进而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他们轻松愉快,朝气蓬勃地学习。并能善于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望、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而奋发学习。 第二,正确引导学生欣赏各种艺术作品。 因为美的形象和美的作品所激起的情绪体验,并不都是健康的、高尚的、有益的、对身心成长有利的。例如:古罗马时期的爱与美之神《维纳斯》雕象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有些人感受到她具有宁静、柔和、温顺、健康的女性形体美……而有些人则从他们优美的躯体和造型中下意识地寻求刺激和不健康的消极意识。这就说明了美的作品和形象的情绪体验不只是积极的,而也有可能是消极的,有时也会因一念之差而使某些思想不健康的人误入歧途。 由于青年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和知识发展阶段,明辩真伪、是非的能力较差,所以在审美活动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坚持某种审美观点,而他们的观点也有可能是正确的或不正确的,有高尚的,也有可能是低级的。因此,在引导学生欣赏各种形态的美时,要帮助和激发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丑、善恶、高尚和庸俗,并能够对现实生活和艺术作品作出正确的判断。 第三,从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中发现美。 要善于从平凡的形体中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只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才能从复杂多变的自然物体中搜寻到美的所在,才能更好的表现出美的物体和美的形象。带领学生经常在大自然中去写生或欣赏起伏的山恋、婉蜒的小路、各种景色千奇万状,使学生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中吸收大自然的精华,开阔视野、增加知识、陶冶性情,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美的所在、美的愉悦,获得更多更好的美术知识。这样就自觉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第四,正确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 识别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美是什么”这个问题,自从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提出后,各个美学家都作出了自己特有的回答,但始终没有一个结论和标准。而人们爱好美、追求美,由于时代、阶级、历史等原因,何以为美,何以为丑,总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有的则恰恰颠倒美丑。在日常生活中审美活动大都自然而然,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但由于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观点不同,其效果大不相同。一般的说美好的事物给人有一种很强的感染力,吸引人们接近他、感受它,给人以愉快的审美享受。一片山水、一树红花、一支乐曲、一幅绘画……都会以无尽的情趣吸引着人们。 总之,美育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是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熏陶和感染人的心灵的。因此除了要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提高艺术素质之外,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有能够明辨是非、好恶、美丑的能力。 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吸收一些前人或生活中美的精华,并学会怎样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要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新一代公民,要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就要利用教育这一重要阵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才能达到真正的美育目的。
幼儿舞蹈教学美育功能探讨
摘要:
舞蹈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主要方式之一。舞蹈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艺术美的体验,还能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文章论述了舞蹈在幼儿美育中的主要功能,探讨了舞蹈对幼儿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幼儿教育;舞蹈教学;美育功能;主要措施
舞蹈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舞蹈逐渐受到幼儿教师的重视。艺术性作为舞蹈的主要特征,直接决定了舞蹈具有对幼儿进行美育的功能。此外,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等特点,因此,舞蹈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最好形式。为了更好地对幼儿进行美育,幼儿教师应明确舞蹈的美育功能以及掌握舞蹈教学的方法。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
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文明。幼儿舞蹈教学对实现幼儿美育具有以下功能。其一,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舞蹈教育可以使幼儿的形体得到规范,帮助幼儿改变之前的不良行走及坐立习惯。规范的姿势对幼儿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健康的身体又能使幼儿的心灵世界更加美好。因此,舞蹈教学能够实现人内外美的统一。此外,舞蹈能够使幼儿理解美与丑的概念,促使他们形成欣赏美好事物的习惯,培养他们的美好气质。其二,舞蹈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幼儿的审美意识是在不断欣赏美及追求美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舞蹈作为表现艺术美的主要载体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对于幼儿来说,审美意识的形成可以使他们体会到世界的美好,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三,舞蹈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舞蹈能够实现人体动作的艺术美,是动态性地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一种形式。幼儿在努力学习相关动作以及进行舞蹈表演时,会逐渐形成对艺术的审美能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审美观念。幼儿形成审美能力不但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世界,而且能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真假及美丑的能力。其四,舞蹈教学有利于提高幼儿创造美的能力。舞蹈教学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之外,还能增强他们创造美的能力。随着幼儿对舞蹈的学习,他们就会积累一定的舞蹈知识和舞台表演的经验,这为他们对美的创造奠定了基础。此外,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再加上教师的不断鼓励,可以使得幼儿创造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小学健美操教学美育渗透
摘要:在小学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其逐步进入追求动作美、心灵美的境界。在教学中可通过“看、思、做”三个环节实施美育渗透,并可从语言、音乐等方面强化美育渗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健美操;渗透;美育;途径
体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与德育、智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和美育也有着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联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的美育教育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健美操教学的整个过程始终渗透着美育,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掌握健美操技术的能力,还有助于唤起他们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提高学生的个人气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随着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健美操已然成为小学体育教学渗透美育的重要课程。
一、在小学健美操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
对于审美观还处于懵懂阶段的小学生来说,美育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水平,从而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并学会欣赏美和积极创造美[1]。
(一)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
美育是健美操教学的首要目标,也是健美操教学的根本。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和想象,也需要欣赏者调动多种心理活动去联想、体会,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体育美育能启迪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再由抽象思维发展到新的更高层次的具象思维,从而由认识美走向发明创造美。体育美育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互作用,正是由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康德曾说过:“美是情感知识和道德的桥梁。”人的行动总是受一定情感支配的,人的情感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美好心灵形成的初期阶段,学校教育通过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美”的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从而促进他们美好心灵的形成和发展。健美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它具有动作美、姿态美、形体美、音乐美等多种要素[2]。健美操教学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这些美的要素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对美的形体动作这一感性认识开始,逐步发展到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美,培养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学会欣赏美,提升审美能力,最终发展为追求和创造美,让他们从小开始得到美的陶冶,培养美的情操,促进他们逐步进入追求精神美、气质美的境界。
美育视角下美术教学思考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亟待创新,引入美育教学机制势在必行。美术课堂中,教师可通过观察欣赏、写生制作、创作实践等途径,有效激发学生的美育情结,促使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美育训练,在不断的实践操作中形成美育认知体系。
[关键词]美育视角;美术教学;思考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凸显视觉性,具有实践性,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美术课程本身就有美育属性,所以教师需要有美育教学的意识,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和体验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多种美术实践活动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引入美育教学机制,丰富美育教学视角,提高美育教学品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能力。
一、观察欣赏,引入美育教学机制
1.实物观察
实物观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妨根据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实物观察训练,并给出观察提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形成审美体验。实物观察的内容众多,教师要注意结合教学实际展开筛选,因地制宜地设计实物观察的学习活动。如身边的用具、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都属于观察的内容,教师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提升学生的美育学习效率。例如,教学苏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冷色与暖色》时,教师先让学生对冷色和暖色的概念进行解读,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进行观察:“我们所处的世界充满各种颜色,给你们五分钟观察时间,将能够看到的颜色记录下来,并且根据冷色和暖色的概念进行分类,看谁有更多的发现。”学生听后趣味盎然,快速行动起来,展示观察成果时发言踊跃。有的学生说“同学们的衣服呈现多种颜色,有红色、黄色、橙色的,这些属于暖色;有蓝色、绿色、紫色的,这些属于冷色”;有的学生说“教室外花草的颜色很多,有鲜艳的红色、粉红色、橙黄色,这些属于暖色;还有白色、紫色、蓝色的,这些属于冷色”。这里,教师为学生创造实物观察的机会,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2.图片欣赏
美育的语文教学要求初探
摘要:从美育视觉去思考高中语文教学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在明确语文学科教什么的基础上,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哲学、美学修养,还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即基于教材的美育大观念的确立;围绕美育大观念来设置主要问题,组织学习活动;基于美育大观念来设计评价方案。
关键词:核心素养;美育视觉;语文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该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又该如何处理好文本解读与立德树人、文化传承间的关系,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青年?
一、何谓语文
语文这个词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叶圣陶、夏丏尊二人提出的,它将先前的“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由此可知,语文应该是指语言和文学。文是象形文字,它的甲骨文写作“ ”,是一个胸部刻画了花纹的正面的人形,所以就有了“文”即“纹”的解释,也许在中华文化的早期存在一个“文身”的时期,但《庄子·内篇·逍遥游》中就提到“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足见在中国古代极早用以显示成年、已婚、权威、勇力、美观的办法不是“文身”。中国文化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文在中国文化中不是文身、刺青。但文确实和修饰有关,修饰的目的是增进其神圣性,最终产生美感。北京大学教授龚鹏程认为“文”指人类脱离自然的人文活动所显露之样态,它与质相对,质是原始粗糙的,文则采饰可观,二者可用玉石的浑璞与琢冶来比喻。而脱离自然的人文活动离不开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在质朴这一自然属性中多一些文明,这就是孔子所谓的“文质彬彬”。文即美,《论语》说“里仁为美”,宋代朱熹注解为“里有仁厚之俗为美”,仁厚曰“善”,美与善原是同一而和谐的。所以说,教文不仅仅是教的对象,更是教的目的——唤醒人的美与善,以达孔子“郁郁乎文”的教育理想。语文应该是一门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文章、文化来实现智育、德育、美育育人目标的一门学科,即于漪老师提出的“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这样的教育观同时也回答了核心素养下中国教育必须明确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
二、基于美育的语文教学要求
(一)以人为本,人师先行
数学教学美育教育探索
一、渗透美育教育是数学教学的变革
数学教学发展为数学教育,是对数学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也是对数学教学“育人功能”的高度评价,无疑是一大进步。数学教育应包括美育教育,这种深层性的认识,早已被教育工作者提出和论证,也被少数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然而,整个数学教学实践中,美育教育还未取得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还未被视为“教学过程”。特别是有的虽口头上承认而在教学中却不去实施,以至数学教学长期跳不出旧有的框架,习惯地把美育教育单纯地看成是一个专业化的教学科目,只重于知识的传授和特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德育功能,缺乏美育情趣。无疑,客观上削弱了数学的魅力和教育性。
二、数学本身存在着科学美
数学是以罗辑思维为构架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从美学角度看,数学有它自身的美。这种美,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也可视为形象美与观念美的结合,统称为感性与理性兼备的科学美。德国数学家庞莱说:“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的优雅,是所有真正数学家都知道的真的美感。”未有感受到数学美的人,其实还未步入数学的门槛;感悟到数学的美,才是对数学的奥秘和真谛有所认识和理解。具体说,数学美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1)简洁美。如数学符号与数学公式,用“△”表示三角形,用an表示n个a相乘,用S=πr2表示圆的面积公式等,无一不显示其简洁美。(2)统一与和谐美。统一与和谐也是数学内涵的本质特征。从黄金分割,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函数的图象与其解析式中都反映了数与形之间的统一与和谐。(3)有序美。如有序数对、有序数组、多项式的排列及几何图形,方程按本质属性分类,均是有序的美。(4)对称美。如几何中的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利用对称性添加辅助线,代数中的对称多项式,数学概念的对偶性。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北大方正”“中国联通”“工商银行”等商标图案都具有强烈的美感。(5)奇异美。数形结合是奥妙的。有些问题,看起来难以解答,但通过特殊的方法,如换元法、反证法等。把问题化难为易,体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奇异与灵巧。从而也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与关注。
三、数学教学可创造教学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教员和学生都感到愉快的艺术。”教学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理所当然地包含教学过程对美的创造,即教学美。教学美可分为教学中创设的环境美,学生的学习美和老师表现出来的情境美。情境美应侧重于四方面:(1)语言美。数学教学语言除要求准确精练外,还要求有科学的特点,有启发性和思考性,有幽默感和潜台词,使语言成为打动学生心扉、启迪学生思维、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2)板书演示美。工整美好的文字,布局合理的板书,正确鲜明的画图,精致的教具和灵巧的演示操作,能直接给学生视觉神经产生美感,达到终生难忘的效果。(3)教态仪表美。教师的教学态度热情亲切,可激励学生积极学习,教师仪表端庄文雅,能使学生心旷神怡,敬仰老师。(4)教学设计美。教学程序安排有节奏感,解决重难点的技巧具有多样性,即使是同类的内容,但每次都不重复,都有新意,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独具匠心,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一样内容的数学课,有的教师上的平淡无味,学生讨厌。有的教师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入迷,两者差异,与其说是教学技艺的不同,倒不如说是对教学美的创造力不同,当代数学教学成功的秘诀,在与创造教学美。前面说过美不仅是多向的,而且是多层次的,多格调的。不论哪种形式,教师首先由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艺术素养,对教学内容理解深透,运用自如,作艺术加工。其次要有强烈的审美意识,有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平淡的教材中找出闪光点,在三尺讲台上,从语言、板书、演示、教态、教学程序等方面,创造美感。
四、渗透美育教育可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探讨
摘要:当前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境界,发展极快,但也处于从应试教育转型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而美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标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教育环节中重要的一环。而音乐教学又是与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同的,音乐教学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美。因此,要深入全面的将美育教育融合进小学音乐教学当中,这是我们目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下面我们来谈一谈美育和怎样将美育融合进小学的音乐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美育教学;结合
我们平时谈到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字,就恰恰说明了美育教学在日常学生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如今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美育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在小学教学科目中,最适合进行美育的便是音乐教学了,将美育融合进小学的音乐教学中,是普及和增强美育教学的最佳途径。音乐教学加上美育教学,就成为了音乐审美教育,可以加深小学生对美的理解,从而达到美育教学的目的。
一、美育的相关知识
(一)美育概念
所谓美育,就是将目标对准塑造完美人格,通过艺术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美育旨在帮助人发现美、理解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美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树立人们高尚情操的责任。美育是一种让人们互相理解美,从而帮助人们塑造美的过程。
(二)美育的基础是让学生们感受美
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探析
摘要:
小学数学中存在着简洁、统一、和谐、丰富、深刻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美。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即以教学内容为本展现数学美,以教学方法为介渗透数学美,以教学手段为辅突出数学美,以数学活动为拓延伸数学美。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美育
罗素曾讲道:“数学,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仅是真理,也是无上的美———一种冷峭而严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像一样。”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尊“雕像”,就会发现数学教学中的美其实是多样的,有简洁美、概括抽象美、转化美、逻辑美、严谨美、数字与符号美、神奇美、数形的和谐美等。这么多宝贵的资源,教师应该怎样在有限的数学课堂中多方位地呈现,让学生感受、感悟并升华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立体地渗透美育。
一、以教学内容为本,展现数学美
小学数学内容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实践与综合运用、统计与可能性这四大领域。课改后的数学教材也正确处理了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儿童认知规律之间的规律,把数学的各种美融入其中,特别是低年级教材里面的插图数量较多,而且图画清晰、色彩鲜明、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生活。合理使用这些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本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的审美,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数一数”一课,首先呈现了一幅儿童乐园的场景,里面有许多种物体,各种物体的个数都不相同。这样的场景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觉得数学原来就在生活中,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数学的生活美崭露头角。第二部分是十幅小图及其相应的圆点图,每一幅小图里只有一种物体,都是从综合场景图里分离出来的,圆点图里的小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物体个数与圆点个数相对应,渗透了对应的思想,体现了数学的符号美。又如,“认识图形”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后,教材第一次安排“动手做”活动。通过在教材上呈现用这些图形拼出的帆船、机器人、车等各种图案,让学生明白由几个简单的图形可以拼成美丽的图案,从而感受数学图形的直观美,再鼓励学生拼出不同的图案,唤醒学生创造美的欲望。这些教学内容选取了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更多呈现的是形象美、直观美,教师应该在理解美、揭示美、创造美的基础上,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