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媒体艺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媒体艺术绘谱教学探讨
作者:阎晓敏 宇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计算机音乐是一门集计算机技术与音乐艺术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是计算机数字化在音乐领域的集中体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音乐传入我国,多所音乐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类专业纷纷在教育投入、学科建设、设施配备、师资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其中,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模式和教学法的研究与讨论较为多见。当今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即教学以学生的先导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作为切入点而展开。以接受了几年甚至几十年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时,不能只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去传输计算机音乐的知识,而需兼顾学生的艺术特点和计算机的技术特点,以数字化的理念指导教学,以媒体的视角检验教学。本文借助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提出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底蕴,合理运用计算机的智能化,使学生在掌握软件操作方法的同时,能遵循艺术规律,灵活创作艺术作品。
一、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音乐是伴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更新换代而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提出与普及,软件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计算机音乐亦是如此,合成器、采样器、音源等诸多重要硬件因素的软件化使得计算机音乐逐步走向通用和自由。软件教学是计算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而计算机绘谱软件能够将乐谱由纸媒介输入到计算机中,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到磁媒介上,继而可以对乐谱进行编辑修改、MIDI回放、输出打印、联机等处理,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和重复利用,因此,计算机绘谱软件常被作为计算机音乐的入门级软件,以及作曲、配器等课程的先导课程。许多艺术专业教师对计算机绘谱软件的教学法进行了相应研究,也有许多软件工程师对软件技巧进行了探索与总结。然而,专业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的是音乐织体、曲式特征等专业因素的考量,忽略了软件本身的智能化;而软件工程师则注重软件技巧的运用,忽略了音乐的视听规律。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学生对于软件的学习止步于打谱、改编、输出、回放等与音乐相关的片面功能;二是学生对于软件技巧的关注过度,而不能从音乐的角度激发灵感、创作作品。这些都不是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所追求的效果,因为绘谱软件是音乐艺术与计算机数字化结合使用的工具,故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单方面传输知识都是不科学的。如果从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理念出发,在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做到艺术数字化,便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绘谱软件,并合理利用软件进行艺术创作。
二、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指导理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指以数字科技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是以数字科技作为必要的创作手段、以数字媒体作为传播途径、以数字媒体用户作为传播对象的艺术,具有综合性、交叉性、艺术性、多样性以及大众化等特征。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核心是艺术创作和设计与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交叉,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运用数字艺术创作工具(如数字图形、图像、音频等采样、创作工具和软件等),根据人们的使用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艺术创作和设计规律,来创造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数字媒体艺术可以说是在艺术构思与创新思维的基础上融入了当代数字技术的最新成果,其结果是促成了集视、听、触等多种感官效应于一体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出现,引导了艺术观念以及艺术创新思维模式的改变。李四达先生曾撰文论述数字媒体艺术的符号学解读,即借助现代逻辑符号学,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过程进行分解,定义为由元数据经过模块化、数字化、语法表现到交互艺术的过程,进而阐释了在符号学分解的情况之下对元素经过剪切、拼贴、扭曲、重组、合成而得到新型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的可能性与具体构想,这为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创作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计算机音乐是影音艺术与数字化科技相互交叉融合的数字媒体艺术,同样具有数字媒体艺术的全部内涵和外延,因此,将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设计理念应用于计算机音乐软件教学是科学合理的。特别是计算机绘谱软件作为基础软件,如果其教学理念渗透了数字媒体艺术的设计思想,便能够将这一理念延续下去,体现于后续其他软件的教学当中,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创作。
三、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理论的计算机绘谱软件教学法
多媒体艺术互动认知与形式
人类艺术的载体或者说形式,总是在不断的延续与革新中向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观念的变化,慢慢地出现了一些以新的科技或者产品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比如:计算机图形图像包含的二维数字绘画、3D建模与角色动画、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以及一些多媒体装置艺术,互动媒体艺术,次世代游戏艺术等等。那么下文主要尝试对其中的“互动媒体艺术”之核心“互动”的理念及其形式意义做出一些简单的溯源与探讨。 1.“艺术”的认知 在一本解剖书上看见过作者引用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开始我们画我们看得见的东西,到后来我们画我们看不见的东西”。我想这个很好地总结了一个艺术家所经历的前两个阶段:最开始,在小的时候,我们临摹,看见好看的东西就照着描下来。然后我们接触到了专业的理论与指导,有了更客观的审美标准,了解了结构以及学会了分析一些事物的规律与本质,由此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不再按部就班地描摹现实。然而到了最后,第三个阶段,其上升为一种生命的存在,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状态。突然想起禅语有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这是悟道者必然经历的一个认知的过程,与艺术认知的三个阶段都不尽相似。 2.“形式”的意义 任何艺术作品它最终所要表达的都是一种思想内涵,而形式只是让观者更容易理解其内涵,或者说让这种内涵表达得更加完整与恰当的一种途径。当然任何形式都可以用来表达一种思想内涵,但是每个人都会想找到一条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如何在众多的途径中找到自己的那条捷径,这是一个很漫长与艰难的过程,很容易就会陷入前人的脚印或者被卷入时代的漩涡。禅语又有云:“旗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动。”这里何不把“旗”理解为艺术创作的本质,它是存在于人类社会活动中永恒不变的思考。“风”,可以理解为文化差异,时代潮流,舆论,世俗,审美,科学技术,以及诸多因素影响下呈现出的一种事物的表象,也可以说是形式上的一种体现。从它的本质上来说,它永远是服务于我们的主观思维,形式始终是要发自内在的体现,所以它也可以看做是“未吹”。而“人的心”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只有它才在不断地变化。 先前的表现形式基本上就是以文学,绘画,音乐,戏剧,建筑,雕塑等几种主要的表现形式为主。虽然大师们在这些领域作出的作品与贡献是感人与伟大的,但是单单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客观地讲,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在各种能够表现艺术思想的媒介大量涌现并将一些不同的传统艺术形式综合起来呈现的时候,这些单一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出了自身的一种局限性。也许有人要说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在《导演功课》这本书里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大意是:“艺术家的本职工作是把最简单的工具应用到完美,而不是去学习应用更多的工具。”其实我很赞同这句话。但是什么是“简单的工具”,这里“简单”是针对你所能应用的能够合适地自我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具”,他可以是多种形式的综合,并不是单指某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如果某种“简单的工具”已经不能再表达我们的思想的时候,那么还是要去学习与应用新的工具,熟练使用之后其自然会成为新的“简单的工具”。我们将抽象的,理想状态下的一种意识形态转换为另外一种相对具体的形式呈现的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已经破坏了它的唯一性,原始性与完整性,最终我们需要找到一种相对完美的,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一种知觉上的传达。比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等,让别人去感觉这件作品所要表达的东西。 3.“互动”的游戏 影视动画与电子游戏的出现,说明着现代艺术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互动性。而这种互动性的最佳体现就是——电子游戏。没有什么比让一个人在相对真实的空间里去探索并从各个方面了解这个虚拟的世界而更好的表达形式。它包含了几乎所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服装,建筑,平面,文学,音乐,影视动画等等,用所有的这些形式去表达一个世界观,去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当然市面上的游戏大多都以娱乐为主,本来游戏就是用来娱乐的,这点我肯定。就娱乐作品来说在美工,音乐,剧本,动画方面做得优秀的作品还是比较多。但是总会有人意识到这种艺术形式仅仅用来娱乐有点大材小用了,于是有些团队制作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作品可以称得上体现了游戏的综合艺术性存在,比如,《异域镇魂曲》,《辐射》系列,《寂静岭》系列,《半条命2》系列,等等。 其实“互动”存在于任何艺术作品与其观者之间,我觉得这是人类之间相互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仅有方式。就像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对这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当你看到一个艺术家的作品的时候,感官受到刺激,这种刺激可能是图像,比如单幅的绘画;可能是动作,比如手势;可能是声音,比如音乐;甚至是气味,比如香水,熏香;也可能是前者的综合,比如电影,大型游戏机,那么这里我姑且把文字当做是连续的图画,就像连环画一样,只不过没有连续的图像那么直接。然后你的大脑展开了基于记忆中的知识库的,关于这件作品上各种看似熟悉的元素带给你的刺激的联想,并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一系列你对这件作品的各种刺激的结论,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在以往的一些艺术形式中,这种互动中的“观众”往往处于一个比较被动的状态。那么这可能造成的情况就好像是看一部电影,直接看到了结局,而不清楚原因。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剧情解析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是这样始终会跟“观众”产生一种距离感,虽然说距离产生美,但是这里的“距离”可能会导致一些误导,或者是迷惑,从而使“观众”不能更好地去理解作者的意图。那么“互动媒体艺术”就很好地强调了这一点,它强调“观众”的参与,让“观众”从故事的开始就置身其中,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感受,去理解,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然后与作者的观念进行对比,既传达了完善的信息量,又达到了一种互动交流的目的。#p#分页标题#e# 4.“科技”的艺术“互动媒体艺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的发展。 装置,游戏,影视,等等这些艺术形式都必须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来呈现艺术家日益活跃的想象力与创新的观念。往往一个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效应,包括我们的艺术行业。从蒸汽机到电子产品,这些科技的发展都不断地刺激着我们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与革新,比如动作捕捉装置,虚拟实境技术,光电涂鸦,等等。大部分的科技互动媒体艺术成果,都不是个人可以独立创造的,必须结合许多跨领域的专业人士才能完成。就像比尔•维奥拉的著名作品《知识之树》,随着人的进退,同步反映树的生与死。艺术家的创意,也必须仰赖程序设计师才能实现。又比如艺术家JohannesDeutsch的互动装置《Cave》就是典型的成果,肢体动作会自动改变虚拟空间,观众可以边玩边欣赏自己创作出的各类型立体抽象空间。当你被拍成影像,你可以带着自己进入《HiddenWorlds》这个立体虚拟舞台来游玩。具备人工智能的卡通角色会随着你的动作和你一同玩耍、表演。林兹未来实验室认为跨领域合作能激发科技应用的潜能,这就是与欧洲优秀的动画家以及人工智能科学家一同努力的成就。 尽管科技互动媒体艺术具备科学、艺术、工业的作用,但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多还是执著于如何开发新的艺术形式,创造社会无形的文化价值,而非资讯工业中具体的产值。 在科技互动媒体艺术中,观众的角色变得很重要,大部分作品都必须仰赖观众的参与互动,作品才能呈现出意义。传统艺术只能让观众看,站在作品外面欣赏;科技互动媒体艺术则希望观众能进入作品里面体会艺术的乐趣与观念。 5.“革新”的结语 互动媒体艺术归根到底也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以及不同于以往观赏作品中“互动性”的感受。在不断重构与翻新的表现形式之衍变过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特征,拓宽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带来了形式上的革新。 如果说一个人的知识和经历决定了他的意识形态,那么一件艺术作品的主题与所处的时代就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与其发展的趋势。世间的万物都在不断地变幻,不断地会出现一些相对“新”的表现形式,它们带着一种未知与神秘的感觉来刺激大众已经麻木或者疲惫的审美需求。但是在变幻的表象背后,那些艺术创作的本质,始终是我们的生活。上帝创造了世界(这里是一个比喻),这个社会就是一个互动媒体装置,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是观赏者,每个人都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互动的持续像流水一样生生不息,从而产生了各种不断变化的思想。就如同之前所言禅语有云:“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答曰:“旗未动,风也未吹,是人的心自己在动。”
古镇民间艺术与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融合
【内容摘要】在当今发展迅速和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以传承与创新为主线,积极寻求民族地区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焕发新的生机。高校艺术教育是对民俗文化活化传承与传播最好的方式。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新媒体艺术课程积极挖掘沙湾古镇民间艺术资源,形成自身特色艺术教育途径,在传授学生艺术理论、绘画、设计技法的同时,肩负创造地域性民族特色新时代艺术的使命,进而弘扬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提升青年一代文化自信,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民间艺术;新媒体艺术;文化传承;人文精神
新媒体艺术在西方学术界定义为“NewMediaArt”,是当代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亦称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的使命是用现代最新的媒体艺术实践方法,通过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探究,更加强调艺术的卓越。笔者将新媒体艺术设计课程结合沙湾古镇的民俗文化,进行创新探索,以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为依托,以积极的研究态度探索民艺传承进入大学课堂的教学模式,从民艺传承的目的出发,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精华融入到大学教育的各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成才。
一、沙湾古镇民俗文化进入新媒体艺术设计课堂
民间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几千年来自立自强的劳动者在中华大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精粹,也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广州市番禺区有一个广府乡土韵味的古镇——沙湾古镇,它坐落在南粤珠江三角洲核心,有着800多年历史,孕育着浓厚的岭南文化。古镇有着传统的水乡文化,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近年来,沙湾古镇的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在旅游行业里的宣传渐渐加大,但介入高校艺术教育的甚少,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这种新型的表现形式。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与古镇同在番禺区,方便新媒体艺术设计课程与沙湾古镇民间艺术传承研究的互动融合和探索。学院以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为平台,探索和挖掘古镇的民间艺术符号,将其与新时代的新媒体艺术设计融合,为正在渐渐枯竭的民间艺术注入活力,让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进入大学课堂,培养高校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此外,学院还让学生深入研究沙湾古镇的民间艺术和传统的民俗文化,深刻认识民俗艺术传统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自觉地在新媒体艺术设计中追求地域特色、民族特色,融入民俗元素,表现地方特色的内涵,创作出更多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的优秀作品。
二、沙湾古镇民间艺术的新媒体艺术设计元素
北帝诞是沙湾古镇的一个极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每年农历三月三,古镇民众会举办游神和庙会仪式活动——北帝诞迎神赛会,这是古老的民间宗教活动,也是岭南的民间文化。北帝诞又称为“真武会”,来源于古代“天文信仰”说①,这一日,广东省各地的北帝庙都会有相应的庆祝活动。学院将古镇的庆典融入到新媒体艺术设计的教学里,让新时代的大学生从这一代表性活动去认识传统的广府文化,去传承符合时代脉搏的民间艺术。运用新媒体艺术设计的创作原理,学生积极地收集有关沙湾民俗的资料,通过调研去寻找北帝诞迎神赛会的流程,了解北帝诞活动的巡游节目。
新媒体艺术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摘要:
新媒体是一个新兴的概念,虽然它兴起的时间还比较短,但已经变成了一个十分热门的流行专业。新媒体的兴起直接关系到对当代艺术价值的深入影响,也正是由于对它的广泛重视使得参与到这项艺术中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文艺与科学之间的结合更加紧密,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文艺事业与科学技术是同样重要的事情,所以现代的艺术和科学应该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两者具有广泛的内在联系和高度的协调统一性。对技术我们应该追求它的精益求精,这样才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也正是由于高标准、严要求才会使我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这样的标准可以使我们制造出大批的合格产品,才能把我们的新技术当作创造艺术的形式进行处理,所以说新媒体艺术的产生对我们是很有利的。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艺术设计;影响
0前言
由于新媒体艺术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整个行业对它的定义也进行了不断的研究。现在达成广泛共识的是:新媒体艺术通过以电子信息科技为主要的制作手段,经过与生物学科的加工整理,使科学技术变成了艺术的一种载体。新媒体艺术主要是通过使用超级敏感的感知界面,结合相关的设备设施来展现当代人文科技的重大突破。
1新媒体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谈茶叶包装的数字媒体艺术和传统艺术
摘要: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艺术产生较大影响,以茶叶包装为例,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媒体艺术的多元化比较,旨在推动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有机融合,期望以此激活茶叶包装活力,确保先进技术与传统艺术融合时,推动茶叶包装的创新和优化。从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入手,加强多元化对比,拓展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融合思路,有利于创新茶叶包装设计模式与设计思路,可丰富茶叶包装的艺术性,并以茶叶包装作为文化载体,完善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架构。
关键词:茶叶包装;数字媒体艺术;传统艺术;比较
茶叶包装以平面设计形式加强艺术表达,通过茶叶包装感受茶叶类型能有效促进顾客感受茶叶营销理念并以此产生购买欲望。传统茶叶包装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利用多元化传统文化创新包装设计,有利于打破传统茶叶营销模式,也能利用茶叶包装革新契机,促进茶文化的创新传承。传统茶叶包装中蕴含多元化传统艺术,时代的发展使其更新与优化迫在眉睫,助力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有机融合,能从多方面创新茶叶包装提升茶叶销量,促进茶叶企业多元化发展。
1基于茶叶包装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对传统艺术的影响
1.1拓展创作空间,丰富设计内容
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有机融合,可提升设计工作者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也能以全新视角助力传统艺术创新与优化,从而丰富茶叶包装形式,提升设计效果。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拓展创作空间,可进一步采用多元化色彩设计增加生动形象的茶叶包装,并以此活跃设计者思维,弱化数字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界限,以促进二者有机融合。例如,可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加强传统艺术收集,利用不同区域文化提升茶叶包装的延续性与继承性,以此实现视觉传达的同时,提升茶叶外包装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确保提升茶叶包装影响力。部分茶叶企业为提升茶叶包装艺术性,过度依赖传统艺术,打破这种形式加强对数字媒体艺术的进一步融入,促进茶叶包装创新发展,才能实现茶叶包装的多元化,并确保在新媒体时代构建多元化茶叶包装,以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需求,助力茶叶企业创新发展。
1.2创新设计方式,丰富设计手段
新媒体艺术中身体叙事特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艺术与技术相结合产生了其独特的魅力,叙事符号也不再单一,在新媒体艺术作品中,身体作为叙事符号的象征,呈现了艺术家新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也体现了艺术家高度的理性和智慧,更是通过身体叙事反映了当下的社会环境,引发人们对现实与生命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身体叙事
一、身体叙事的内涵
身体叙事,“即以身体作为符号、以动态或静态、在场或虚拟、再现或表现的身体,形成话语的叙事流程,以达到表述、交流、沟通和传播的目”。在传统艺术中,舞蹈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但无论是何种艺术,再现生活与表现情感都是其两种最基本的功能,而舞蹈艺术则通过形体动作来描绘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鲜明的性格。在民族古典舞剧《红楼梦》中,舞蹈表演艺术家陈爱莲用身段、指法、碎步等身体语言把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和悲苦无奈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所以身体作为一种肢体语言,可以传达出语言沟通所达不到的效果。而新媒体艺术是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它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应运而生。信息科学和数字传播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艺术家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形式,艺术家的想象力在科学技术中也得到解放,由于身体叙事的表现载体是身体本身,而人类的一切社会观念、行为习惯等主观因素都能在身体上体现,所以身体叙事语言产生的效果较其他语言更为简洁明晰,因此艺术家们也开始对人类身体进行艺术实验,以身体作为内涵性表达,传达出艺术家的新思想、新观念,也反映出当下信息和媒体社会中人类的思想和生存状况,引发人们对生命与现实的深入思考。
二、对身体的直视
在工业化和大众传媒快速发展的时代,照相机作为新媒体艺术中二维平面艺术的开端,与新媒体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与传统的绘画艺术不同的是,摄影艺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及客观性,可以客观纪实被拍摄的事物及人物,留下永久的影像。“摄影的客观性赋予形象以令人信服的、任何绘画作品都无法具有的力量。”因为即使是写实主义画家,他们的作品也或多或少加入些自己主观的想象,力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完美的形象。以文艺复兴时期拉斐尔的代表性作品《美惠三女神》和莱昂纳德•尼莫尔的观念摄影作品《三女神》为例。《美惠三女神》是希腊神话中象征美丽、温雅、欢喜的三女神,拉斐尔致力于裸像的完美,为的是表现人更接近于神,也为了表现出人生全部美好的美惠女神形象,拉斐尔选取几个美丽女子身上最完美的部位,再把这些最美的部位重新组合在一个人的身上,塑造出了更完美的人体,其比例体型都具有独特的美感,《美惠三女神》表达了喜悦、美丽、欢愉的情感,象征着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在莱昂纳德•尼莫尔的观念摄影作品《三女神》中,对人类的身体进行了直观且真实的直视,还原了生命之本来面目。莱昂纳德•尼莫尔不拘泥于高贵完美的人体形象,他的关注点在于一些肥胖的身体,不完美的人体却更接近真实的人体,因为理想中的美不是客观的,于是他把这种“丰满”的裸体用于自己的摄影艺术作品当中,挑战传统的审美标准与理想的女性身材同时,也让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身体肥胖的人群,揭露更多的社会问题,这些人群难道就因为她们自身肥胖的身躯所以要遭受社会丑陋的目光和卑劣的言语吗?人们虽然欣赏并赞美完美的身体,但是“美”的定义不应有界限,这些身躯肥胖的女子勇于在镜头前展示自己,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她们也希望能得到“身体解放”和“形体认可”。至此,这种身体直视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和身体评判,促成了多元的身体审美观照。“摄影虽不能像绘画一样对身体进行粉饰和美化,却能够以一种真实而直观的角度直视人类的身体,打破传统禁忌的界限,真实地呈现人类生命的状态。”在一些数字图像艺术作品中,性和暴力对人的肉体欲望及其表现折射出当下时代人性的丑恶,在美国摄影艺术家南•戈尔丁的私密视觉日记——《性依赖的叙事曲》中,她以同性恋、性工作者、异装癖等群体的身体为叙事符号,不带任何主观偏见色彩的眼光、不加任何修饰的镜头来真实地记录这些不同于主流生存状态的群体,通过对他们身体直视的表现,揭示出处于社会边缘群体的尴尬困境及苦闷生活,南•戈尔丁不仅对这些边缘人流露出极大的关注与焦虑,他们自己的生活实态也体现出这个时代人性的脆弱与无助。20世纪后期,在数字图像艺术逐渐向成熟与稳重迈进的同时,手提便携式摄像机开始运用于大众生活,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艺术家们纷纷丢掉画笔,拿起摄像机,以录像作为艺术手段批判当代社会问题,以此传递艺术家个人的声音,于是录像艺术成为新媒体艺术真正形成的标志,“影像艺术在尊重技术原则的同时,也给予艺术家表达自我的方式”。非线性结构是新媒体艺术的表达方式,非线性叙事意味着艺术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都融合在一个时空里。美国艺术家比尔•维奥拉在他的录像艺术作品《无辜者》中,男子与女子分别张开双手用身体接受雨水的洗礼,其作品用升格镜头诉说生命的力量,表现了对生命与死亡的感悟和敬畏。在他的另一部录像艺术作品《殉难者之土、空气、火、水》中,四位“殉难者”分别用自己的身体抵抗自然界的四种元素,探讨了人类身体的极限及人们在现实挫折与苦难面前所散发出的精神力量,传达出一种生命意识。英国艺术家道格拉斯•戈登的录像艺术作品《10秒/米》也探索了生命与死亡的严肃问题,片中一个男人看起来正在进行体操训练,但是随着情节的推进,他的身体不断地抽搐,每一次试图站立起来都以失败告终,此时观众才意识到他可能是一个身残的人,戈登通过表现这个男人自己身体与精神之间的矛盾,探讨人的心理与精神层面的深层问题。
三、对身体的塑造
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
摘要:科技的进步带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基于展示设计的新特点,探析出交互式、空间式、二维式、网络式四类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期提升展示设计质量,强化展示设计传播效果,拓宽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渠道。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展示设计;创新;应用
0引言
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广泛应用,展示设计也随之快速发展,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展示设计涵盖内容广、涉及领域多,对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展开探究,有利于丰富艺术创作形式,激发创作灵感,促使其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媒体艺术利用先进的科技为大众生活提供便捷,设计者通过不断创新艺术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研究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发展,进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1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
数字媒体艺术是在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艺术下应运而生的新型艺术形式,其吸收艺术的精髓,且由信息技术做支撑,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内容和模式发生了改变。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实现数字媒体艺术对艺术的延伸和拓展,以此激发设计者的创作思维。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辅助下,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新特点包括科技性、虚拟性、融合性。其中,科技性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其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有机结合,将艺术的想象力用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并形成独特优势。科技性的应用特点突破了传统展示设计平面、静态的束缚。虚拟性也是数字媒体的重要体现,基于技术的发展,实现虚拟性的变化,应用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融入虚拟现实技术,如博物馆、展示会等活动要求中。融合性特点表现为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展示设计中的传统艺术内容可以通过科技形式展现出来,弥补了传统艺术与大众脱离的缺点,吸引更多受众群体。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也增强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
2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新媒体艺术在戏剧舞台设计中运用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时代前进脚步的不断加快,以新媒体技术为引领的设计被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艺术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新媒体艺术的应用让戏剧舞台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中,这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但也有许多的不同。如何找到新媒体艺术与戏剧舞台设计的共性,在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下将艺术氛围和效果烘托到最佳观赏状态,是许多学者和专家共同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戏剧舞台;设计应用
一、新媒体艺术与戏剧
(一)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点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建立在电子媒介和光学媒介存在的基础之上的,它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艺术中的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成品艺术、装置艺术中的另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新媒体艺术的核心是数字科技,它会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数字科技的发展会给新媒体艺术的审美赋予新的内涵,也会让新媒体艺术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与各个领域的艺术相融合。总体来说,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具有四大特点:第一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特征。新媒体艺术是将多重媒介运用到艺术上,无论是传统艺术还是现代艺术,新媒体技术都能够用最新的技术将舞蹈、表演、声乐、影像还有数字虚拟技术和行为艺术等结合起来,呈现出一个具有高度综合性的戏剧舞台。第二是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体现在提供了一个人与人、机与机、人与机之间的相互交流的平台,打破了艺术传播的时空限制,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广袤的上升空间。①第三是其具有非线性叙事特征。戏剧作品可以通过剪辑编排,将叙事过程打乱,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有的剪辑可以让作品更加引人入胜,有的剪辑可以让作品更加跌宕起伏,有的可以让作品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第四是新媒体艺术具有虚拟现实性。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造出来的作品有一定的虚拟性特征,而这一特征也为现实戏剧舞台构建了一个更符合作品要求的视、听觉空间。
(二)戏剧的审美特点
传统戏剧是通过演员的动作、舞蹈、语言,以及利用道具和音乐烘托来展现舞台表演的艺术的统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歌舞剧、话剧、音乐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从审美特点来讲,戏剧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具有综合性特征。通常一个戏剧作品会融合了音乐、舞蹈、动作、台词等多个部分,而剧本的创作、舞台的设计、人物的妆造、灯光和道具等也是相互搭配的。第二是戏剧具有规定性。戏剧表演中的表演标准有一定的统一性,其中的要求和章法可以用于检验一个表演者是否优秀。第三是戏剧具有虚拟性。大部分的戏剧作品都不是真实的故事,其中的形式和内容通常更加夸张,具有一定的虚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