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总结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总结

高校中的美术教育总结与展望

一、现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现状   1、现在美术高考被过度热捧所引起的问题。不少文化成绩不够,也没有特殊艺术特长的学生只是将美术高考当作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捷径,那些学生的家长抱着同样的心情让自己的孩子选择艺术专业这条道路,他们将希望寄托在了高等艺术学院的大门上,这样的现状成为不能忽视的事实。作为学校,从中获利的心态更是有增无减,学费的增长,学生的扩招让高等美术的招生标准迅速降低。有违国家对于扩招的真正意义,也有违根本的教育规律。   如今我们所看见的高等美术教育与美术产业上的繁荣是虚的,兴盛是假的。在这种虚假美术教育发展势头的背面,无可避免地隐藏着各种危机。其一是美术人才的大量缺失,其二是美术教育极端功利带来的教育浮躁,以及因为高等美术招生规模盲目的扩大所引起的美术人才的大量过剩。但是真正的美术人才是缺失的,这和平庸的美术人才过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今的高等美术教育不断的丧失人文精神与最基础的艺术审美能力。   2、现如今高等基础美术学术陷入冷落。美术学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美学以及美术批评论的研究。在一般人的眼中,这些学问是非常没有“钱”途的。很久以来,基础美术学的教学和研究不例外是会处于依附或者陪衬的地位,更有甚是可有可无的处地。根据资料显示,如今在高等美术院校的专业选择,美术学在总课时比中不到8%,很多新设的专业根本不开选设美术学课程,尤其是那些一般综合高等美术院校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设置更是不可能出现。即便在开课的学校里,很多学生也对这类基础课程失去热情和兴趣,学生关注的仅仅是考试是否能够通过,老师也不做干预,能够考过就万事大吉。就连那些所谓研究纯粹艺术的人同样缺乏最基本的美术学素养,那些人只关心他们画怎样才能卖高价,把那些研究美术史论学者却看成了作品的寄生虫。这样给现如今的高等艺术教育带来了不正之风,和很坏的影响。   3、现如今国内的高等美术教育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   传统中国文化被“洋”文化冲击进入,无可避免地形成了美术形态的多元化多模样。除去中外传统意义上的架上手绘、工艺与设计、雕塑之外,如今的基础美术还涵盖了装饰艺术、电脑艺术与影视制作等各种全新的表现方式,包含属于大众文化中的通俗艺术、民间工艺美术、民俗器物等。这些涵盖了中外各种艺术领域的基础美术应当如何在高等美术学府中进行教育,才是现如今高等美术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   二、我国高等美术教育课程设置在如今更应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建议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应当立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1)普通知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应当多样化,能够突破专业壁垒、可以有跨学科的特殊性;(2)不管运用学科中的课程还是接受主题综合性课程,要不采用规定性的方法还是形成性方法,都应该有探索与选择;(3)高等美术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考虑到美术这门专业的本科课程与研究生的课程之间的链接;(4)必须关注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不断实施采用相关的课程,例如美术学与教育学针对某一项美术教育问题的探讨、将课程相融合,将不同学科在课堂上实现交叉学科、开放性课程,例如艺术哲学还有基础核心课程,就是以跨学科的课程进行组织教学,就如同现代重彩的表现;(5)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调整与设置与应当具备变通性与灵活性,在这样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带动本学科专业发展和社会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同样带动学生单体多样化的抉择。现如今在以就业率决定招生数额的如今,有必要随时注意社会的动向来应对开设与其相关的新课程。   三、高等美术教育应当如何面对未来的发展和如今的现状   如今高等教育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美术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高等美术教育模式从之前主要以传统上的技能训练,转变成为整体素质上的提高和培养,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意思想,更加注重他们心身健康和正确的人格培养,让他们具备社会生存能力与再发展的潜力和素质。我国高等美术教育如今的状态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形成的自己独立的体系和特点,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中,还存在着由传统迈向现代转换的课题,同样也存在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不相匹配的矛盾对立,这些都需要我们改进和思考。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说,高等美术教育的模式形成是要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高等美术教育具有长效性与稳定性。应当立足于长远,放眼未来坚实的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等美术人才。

阅读全文

合作学习中美术教学论文

1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1拓展思维,培养个性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小学生很容易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发展个人天赋方面受到限制。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却打破了这一限制,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个人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一门需要灵感的学科,美术对于学习者的创造性和个性要求很高,而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往往正是作画者个性的真实流露和表达,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2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往往具有自由性较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小学生可以自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摆脱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集体协作,历经艰难和努力,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与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3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使得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生也因此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感,不熟悉甚至排斥合作。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帮助他们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实现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针对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美术学习任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相互探讨,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

阅读全文

高中有效性美术教学论文

一、如何开展美术教学方案的设计

高中有效性美术教学方案即计划,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使教学质量的保证。在方案定制与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题,在搜集、参阅资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对自己的课题有新的认识和想法,因此可以根据情况对初定的课题做出适当的调整,使选题更符合研究实际与教学需要。在制定教学研究计划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确定自己教案面对的学生群体,如学生这一参与主体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等,如果涉及的学生群体总数过多,可以采取层次化教学的方法,进行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研究,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2.选择研究的方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研究过程的方法与结果的检测方法。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实验研究法、教育测量法等,而研究结果又涉及到各种评估方法。一线的美术教师可以组织到一起,定期进行教学研讨。

3.确定方案的具体内容

阅读全文

学校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和应用

一、美术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

1.课程内容上

从2002年起实行多学科综合,在美术教学中将文化课知识作为研究的重点。由于普通高中的学生知识面窄,课外阅读量不够,把美术知识与历史、地理知识结合不但能整合美术资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高一美术欣赏课中有民族服饰、民居等内容,把这部分内容整合历史、地理知识,把傣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聚居地生活习惯,美术文化特色进行单元学习,学生们不但能将文化课的知识进行拓展,而且寓教于学,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2.课程形式上

经过多年的总结与研究,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较差,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无法保证多个教学环节的完成,因此寻找一种可行的课堂模式成了课程开发的重中之重。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结合学校的教学科研开发“三学一验”的教学模式。“三学一验”教学模式为自学、导学、研学、检验四个环节,其中自学由学生在课前进行,导学、研学、检验在课上完成。这一教学模式在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特点,经过四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沉闷的课堂变成了主动学习的阵地。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科实际成为研究和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关键。

(1)课前自学。在教学进行之前把课程系统单元整合,请学生按单元系统自学。例如雕塑艺术部分,在课前把需要自学的要点制成自学提纲,并下发给学生。请学生在课前自行完成提纲,在完成自学提纲的前提下还布置了若干思考题,布置的思考题不能过多地限制学生的学习思路。

(2)课上的导学。五十八中的学习模式是分组制。班级的各小组已相对完善,组长负责制,并且在班级的座次也安排的很合理,这就解决了课堂的许多问题,以小组为单位的导学完成得很顺利。再以雕塑艺术部分的“外国雕塑撷英”一课为例,按教材体系把教材内容按时间和区域在自学提纲中分成六部分,小组自由选择,可以多选。

阅读全文

合作学习模式下美术教学论文

1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1.1树立信心,激发兴趣

合作学习模式往往具有自由性较强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小学生可以自行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借此摆脱在课堂上受到的束缚和压抑,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小学生可以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一定的成绩,进而树立学习的信心。比如,为了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集体协作,历经艰难和努力,从而得到想要的结果与成就,并从中获得快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1.2加强人际交往与沟通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的实施,使得当前的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学生也因此具有比较强烈的自我为中心感,不熟悉甚至排斥合作。然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加强小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与沟通,帮助他们学会与其他人相处,实现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另外,针对难度系数比较大的美术学习任务,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合作,进行相互探讨,从而借助集体的力量完成任务。

1.3提高独立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塑造小学生的独立品质。实际上,小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收获,本身就可以称之为一种独立的表现,而合作学习模式则有利于将这种独立延伸到学生学习与生活等其他领域,全方面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性。

阅读全文

过程完整化美术教学模式的实施

摘要:实地调研结合网络调查的研究发现,当前美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教学方式更新滞后、学生学习方式多样性不足、课堂互动单一,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实施过程完整化美术教学模式新范式,使学生学习方式变得积极主动,作业效果富有特色;教师育人的针对性得以加强,极大改善了当前美术课堂的面貌。

关键词:美术教学改革;新型教学范式;过程完整化美术教学模式

近年来,为主动适应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需求,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积极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着力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改革步伐。2013年,教育部颁布《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指出“长期以来教师培训,存在着针对性不强、内容泛化、方式单一、质量监控薄弱等突出问题”[1]。这个结论既实事求是,又切中要害,也说出了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的现实。笔者开展的实地与网络调查研究发现,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状况并不乐观。“师讲生听、师范生摹”的传统教学范式依然占统治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严重影响了核心素养的落实。美术教学改革呼唤新兴教学范式的生成。我们在经过深入调研和实践探索基础上,从改进教学方式入手,推出一种新型教学范式———过程完整化美术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新疆南疆地区考察报告

笔者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南疆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体系构建研究”课题。2014年3月至12月,课题组赴南疆地区的和田、喀什和克州18所中小学,实地进行课题调研。在本项课题调研中,听课102节次,查阅教案547份,访谈美术教师93人,发放问卷14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61份。调查获得四组数据:美术教师的教学方式,讲授法、演示法、讲授加演示和其它方法采用率分别占30%、25%、41%和4%;学生的学习方式,临摹、识记、探究和自主学习分别占51.2%、43.1%、3.4%和2.3%;课堂互动方式,老师问学生答、学生相互问答、学生阅读教材、学生问老师答分别占75.2%、14.4%、7.2%和3.2%;学生作业效果,完全雷同的作业、部分雷同的作业、有个性的作业和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人数分别占63.5%、26.3%、3.2%和7.0%。

2.网络的研究调查

阅读全文

学校美术教学理念分析

本文作者:贡泽慧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

美术理论的意义

“美术理论”的定义有两种: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术基础理论;狭义而言,它单指美术基础理论。美术理论是从美术创作、艺术家及其作品,美术同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总结出的规律。它主要针对美术活动而言,是人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探索的结晶。美术理论的研究范围可概括为美术哲学和美术原理,细分则就是中西美术史、中西美术比较、美术批评、现当代艺术思潮研究、美学,等等。另外,有关美术作品的使用工具、材料、制作手法以及对绘画创作的经验总结,都是美术理论研究的内容。美术理论与其他美术学科确实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美术理论看似是程序化框架、大篇幅的理论总结,与美术创作无直接联系,其实不然,美术理论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它的孕育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独行,其意义更不仅仅是理论而已。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其他的观念和目的。

艺术的发展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是与社会综合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文明传统与文化教育水平相关联的复杂而现实的问题。”从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到对美术现象的认识,再到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初次学习还是深入剖析对象,我们都会发现学科间的交叉无处不在。人文、地理、政治、自然、社会、历史、科学等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美术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动手能力上,也不仅仅只是要求美术教师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功底。对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美术学习更是一个贮备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美术的发展是奇异的探索之旅,在这个旅程中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东方的自然美、西方的人体美,更从一定意义上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所以,老师曾说:“美术史不仅仅是绘画史,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发展史。”它成了人类文化最经典的组成部分。人类从不自觉到自觉,通过实践开辟出一条美术之路,顺着这条路往下走,美术观念、绘画理论自然产生。

观念一旦形成理论,理论就具备了形成体系的条件。当然,特定时期的美学观念源自各时期的哲学思想。在哲学背景下,美学研究的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研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回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发展,每位艺术大师的实践和每一次绘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都建立在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先秦时期《左传》里所说图画的“使民知神奸”,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功能说,而且决定了那个时期的青铜器装饰艺术风格。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中国的美学思想在此时有了一个大的转折。宗白华先生曾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缕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的诗、书、画、印开始勃勃兴起。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在汉代之前,还处在艺术的不自觉,美术理论也是只言片语,到了魏晋时期,绘画、审美渐渐自觉。美术史上超级明星东晋顾恺之与南齐谢赫的绘画美学思想,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先锋,堪称中国美术理论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他们的理论成果无不是艺术实践的总结。顾恺之在作画时悟出,一幅画“形”美不代表画美,“神”才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于是他身体力行倡导“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一经提出,便引来绘画界的“蝴蝶效应”,其影响从人物画,扩展到花鸟、山水画领域。谢赫在顾恺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谢赫绘画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六法论”指引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方向。唐代以孔孟儒学为正统,绘画风貌“灿烂而求备”。张彦远强调“书画之气,皆须意气而成”,张璪从画与人的角度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荆浩的《笔法记》、郭熙《林泉高致集》为后来的山水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和审美标准。后来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苏轼、赵孟頫、倪瓒、董其昌、石涛等人的绘画思想,都为中国美术理论添砖加瓦。

到了近现代,美术理论这个巨大的车轮凭借着自身的惯性继续向前发展,徐悲鸿、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庞薰、王朝闻等艺术大师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的绘画理论思想。这些思想凝聚了艺术大师的智慧。我们要从中吸取艺术养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中国美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美术理论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才拥有风姿卓越的面貌。当然,我们应该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问题。在学习美术理论时,我们应从传统的精华中挖掘现代性的元素,因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蕴藏着现代性的萌芽。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只是全部美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博大精深的美术理论体系,我们还需要更深刻的认识。

阅读全文

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

核心素养的落地最终要在课堂中体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美术学科的五大素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给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着力点。但是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具体如何实施,还是一个值得探析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才能总结出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笔者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要义,总结出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核心素养”一词,为我国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框架。目前我国的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则是对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方针到具体教学实践的一种过渡。因此,每个学科根据自身独特的课程功能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经过专家们的研究,美术学科总结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图像识读是通过对图像的观看、认识和解读,以获得美术知识和相关信息;美术表现是采用技法、媒材,运用美术语言创作出作品;审美判断是感知、评价、判断和表达美术作品,甚至是生活中任何审美对象;创意实践是在创新意识主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展现;文化理解则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能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也是对文化视野的拓宽。五大核心素养并不是全然割裂的,而是相互交集相互渗透的关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尹少淳教授就将美术五大学科素养的关系用“奥运五环”的图示呈现了出来(如图1)。核心素养的落地最终要在课堂中体现,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美术学科的五大素养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给我们一线美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着力点。但是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具体如何实施,还是一个值得探析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才能总结出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法。笔者以苏少版美术教材为例,结合“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的要义,总结出了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陈述如下:

1体现课与课、学科与学科的关联性

就现在的苏少版美术教材而言,在课与课之间的教学上也存在着紧密的衔接性和递进性,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待一节课。美术教学也不仅仅是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还要体现它和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美术本身就不是一个单一孤立的学科,它应该将学生的知识整合起来,与相关的学科如音乐、语文、历史等学科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关联性呢?可以采取以下突破口:

1.1主题系列性学习。构建适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课程内容,突出学生思维的递进性,充分发挥课程的选择性,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管理方式,实现主题式教学。例如:七年级下册的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从《关注你我他》(人物肖像画)到《在临摹中感受》(临摹动态人物)再到《动感生活》(动态人物的写生创作),构成了整个人物画主题单元。《关注你我他》关注了人物面部五官、容貌和神态的表现;《在临摹中感受》是以临摹的形式掌握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动感生活》则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学会表现动态的人物,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是在主题情景中尝试人物表现,以“情”为引线串联所有过程,将教学活动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单元下创设人文情境,从而更加注重学生自我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三节课作为一个整体去设计课程,就可以很清晰地发现每节课不同的教学重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帮助教师采用更合理更适应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措施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学科素养。

1.2探究性学习。不同学科有各自独立的不同的内容,但它们的内容又存在着交叉现象,这也为美术综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可以开展探究性美术学习活动,形成“一科多知,多科渗透”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组织学生亲自体验和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指导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探索,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实现学生能力素养的提升。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仕女.簪花》这一课中,在课前准备中组织学生从不同学科去研究唐代仕女文化:收集能体现唐代女性审美的诗词歌赋(结合文学),了解古代饰品的材质和工艺技术(结合劳技、物理),观看舞蹈《丽人行》总结出唐代女子的妆容和服饰特点(结合音乐),最后组织学生回到美术学科上,用自己探究所得设计一件精美的古饰,将学生们的作品集合成册并赋名为《簪花集》。通过这些探究活动,不仅理解了唐代的服、妆、饰,更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唐朝盛世的审美情怀,也是对学生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培养。

2充分运用问题情境教学

问题情境是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它能激励学生有目的地选择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跨学科的观念、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去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运用问题情境是学科核心素养本位下的美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关键。有句老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上,设置疑问可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运用问题情境,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能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在七年级上册《花的变化》一课,教学的重点是设计花卉图案,但在课堂上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我们的目的,以及图案的是什么,而是先欣赏大自然中各种各样不同的花朵,感受花的美好与芬芳,让学生明白人与花的密切关系,学生自己就会发现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表达对花的喜爱,选择用花的图案去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用花卉的照片和花卉的图案进行对比欣赏,问“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自己发现花卉图案是对花的真实形象进行变化和改造的。再展示一朵花的六种不同图案,问“这是什么花?为什么不同的图案进行了变化却还被大家认出来了呢?”引导学生发现图案无论怎么变化都要遵循花本身真实的形态特点。进一步提问“这六个图案美在哪里呢?”让学生表达各自的观点,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简化、夸张、添加、组合、重复、分解这些设计方法。在层层解疑中,学生懂得了花卉图案设计,提高了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等美术素养。教学中将美术的知识技能以问题解决的方式去学习,才能形成素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技能,并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学生在日积月累的反复积淀下,就会形成素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