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专业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思路
摘要:素描作为学生进行美术绘画的基础技能袁是美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袁素描教学的开展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素描专业技能袁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袁但同时也使一些问题突显出来遥文章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袁阐述了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主要教学思路袁最终提出了新形势下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具体改革路径
关键词:美术教育;素描教学;改革路径
素描课程不仅是美术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重要课程,这使得美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素描教学工作的开展。现阶段美术教师在开展素描教学时,主要通过教材以及大量的素描训练来教授素描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并在教学中过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忽略了学生对素描技法的掌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状,美术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素描手法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描技能。
一、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合的专业教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美术专业的教学大纲也进行了调整,此次调整主要强调了素描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这一背景下,为提升美术教师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能力,学校积极引进美术专业人才,通过专业的素描教学提升学生的素描技能。但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针对美术专业素描的教材较少,学生缺乏专业美术中素描教学技能知识的理论来源,素描课堂学习效率低下。
(二)学校与教师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不重视
高职美术专业教学
结合我国高职美术专业课程设置现状,我总结以下几点: 一、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要有适应性和针对性 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体系不要只停留在技术这一个层面,在设计教学课程时,教学方向一定要把握好,教学基础要强化、综合素质教育要注重、实用教学要突出。教学观念要有所转变,根据整体社会教学方法更新与进步,要将传统教学中的“教你学什么”改变成“教你怎么学”;教学内容要围绕这现代社会的要求培养职业能力,注重综合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培养要加强,为深入了解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可以使设计需的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更好的相结合,这样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有帮助。 二、课程内容的编排设计,科学性要高,关联性要强 在课程的设置上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要让课程的结构清晰而紧凑,让课程的各项结构串联在一起,注重高职美术设计教育的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和效果,这是现代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高职设计专业,单一的技法型训练转变为设计思维训练,都是要通过课程的设置来一一落实和完善的,并且要通过课程的设置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美术设计专业是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上,也要加入理论基础课。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技法表现等,都是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实现的。而且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设计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有帮助。 当然,为了强化学生设计训练实践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的上,要安排一定量的课堂练习。 1、专业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现在高职教育较广泛的启用选修课,而且比重相对来说比较大,这样的选修与必修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可以在培养学生共性的同时还满足了每个学生不同的兴趣,充分发挥自己个性。也充分的体现出了有选择性的教学课程结构。 2、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选择性,必修课所占比例应逐年下降,而选修课比例逐年提高。但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毕业,选修课程安排的时间要恰当,这样给学生做毕业设计留出足够空间。实习和求职的时间也更充足。 3、文化课的教学应适当地增加。专业美术高职院校和普通高职院校相比,文化课所占比重要低很多,普通高职院校的文化课程也要比专业美术高职院校多很多。而且学生的整体综合文化素养也相对高些。 三、加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 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开启学生的设计思维,强化其创新能力,这两门课要在设置上具备关联性,不能割裂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同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的目标上是具备关联的,可以并排设置,深化学生的设计思维,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技术性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 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这也是美术设计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正是由于这一个特点,在教学的课程结构中,技艺课程的课时相对来说一直都占有较大比重。这也造成了技术性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比例失调,造成的后果是恨严重的,如知识结构单一、设计思路狭窄、综合能力不强等,都限制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空间。 现在,大多数院校的教学模式和课程安排都有所改进,本着以社会需求为核心去培养人才。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也决定了,其基础能力的培养有交叉性、综合性的特征。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关联性。 1、要确CT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模式美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分为三种类型:实验、实训和实习。实验主要是验证性的教学过程,实训主要突出专项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实习包括社会实践和毕业前的教学实习,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使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教学实践中必须通过单元课题、设计竞赛、毕业设计等形式来实现。设计专业还可以引进社会资金,采取校企合作、产学互动的方式,成立经营实体,这些公司不仅要科学地运作好资金,而且更要管理好教师、学生,使绝大多数的师生以公司为阵地提高专业和职业能力,真正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这样才能既发挥学校优势,将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成为学生与社会接触的窗口,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促进美术设计专业的健康发展。 2、高职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核心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水平。要创造一个有实战效果的环境,让学生可以多动手,多接触实际,培养学生自身能力。且还要主动参与劳动、学校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结合,为学生获取“双证”提供方便。 3、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实战能力对于美术设计教育发展来说,除了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外,更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搭建一个良好的人才交流平台,使企业与学校之间真正建立起互利的关系,这将为国内美术设计教育和美术设计行业的发展带来全新前景。为了适应需要,一些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在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企业可对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建设、课程设置提出建议,同时派发高级技师前来授课。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注重其综合能力与素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具备过硬的工作技能,缩短他们走上社会后的磨合期。
美术专业课教学指导
毕业创作是高校美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全面考核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及独立解决专业问题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总检验。通过毕业创作,学生能够对自己的专业水准有全面、系统、准确的认识,能够展示绘画专业学科基本理论、专业技巧等综合能力,促进艺术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对学生毕业创作的指导具有重大的意义,在毕业创作课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他们对创作的认识,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地实施教学方案,是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和潜心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毕业创作中易出现的不良倾向及应对措施 由于现阶段美术基础教学与创作教学普遍存在脱节现象,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和创作经验的局限,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在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几种典型的不良倾向,教师要做好防范工作。 (一)消极应付 面临毕业,学生心理波动较大,往往无法专心进行毕业创作,一部分学生错误认为毕业创作好坏无所谓,只要及格就行,对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敷衍搪塞,最后应付了事。这种情况极大阻碍了创作教学的顺利进行,不利于学生自身艺术熟知的提高和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要尽可能地多和学生沟通,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多布置一些和创作相关的具体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毕业创作中。 (二)依赖迎合教师 一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自信,为了得到老师的欣赏,获得比较好的评价结果,处处迎合教师的喜好,让老师帮忙拿主意出构思,甚至要求老师动手帮其修改。这与创作的指导精神相违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多采用启发式的指导,避免填鸭式的生吞硬塞,主观、武断的教学作风,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创作中的优点,鼓励独立创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三)脱离现实 在创作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张扬个性,发挥艺术想象力。但学生在追求独创性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自身的生活感受和认知范围,一味去求新求怪,主观臆造荒诞怪异、不可理喻的画面。 这种脱离生活感受、脱离现实的创作态度完全背离了艺术创作的原则和标准,根本谈不上所谓的创造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对美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再现生活的能力,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汲取艺术的灵感,做到有感而发、言之有物,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四)抄袭模仿 借鉴和吸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方法,但在创作过程中,生搬硬套某件名作的创作模式和表现形式,或不加取舍、不经提炼地摸摹照片,则不利于学生探索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利于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艺术个性的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名作的创作模式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了解其内在的艺术构成原理,并利用这些原理结合自己的创作主题,有选择地灵活运用。还要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分析、归类、概括和提炼,经过创造性思维处理过的新图像,就不是素材的简单再现,而是与创作主题紧密结合的统一体,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毕业创作各阶段的指导要点 毕业创作一般包括教师下达创作任务、学生搜集素材和其它创作资料、教师指导学生确定构图和创作方案、学生创作实施这四个阶段,根据这四个阶段的不同特点,教师指导的侧重点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教师下达任务阶段 指导教师向学生宣布毕业创作的要求、规范及有关管理规定后,阐述创作课题的目的、性质、内容要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限内确定选题的方向。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确定选题的方向,让学生把可能的选题方向罗列出来进行筛选。在这一过程中不必急于要求学生把这些模糊的概念具体形象化,只需要学生用文字把创作意图及表现这种意图所能用到的构图、色彩关系、表现形式描述出来即可。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理性地考虑构成画面的各种因素,使之相互关联更具条理化,为下一步收集创作素材奠定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判断提出的创作方向,选出最优方案进行深入探索。 (二)学生搜集素材和其它创作资料阶段 学生确定创作方向后,要着手查找、收集各种素材,设计草图与方案。这个阶段,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对所选择的创作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1)发掘事物的象征性以及不同事物重新组合后形成的新的象征性;(2)借助约定俗成的经验用隐喻的方式形成画面;(3)用抽象组合的方法形成自己独创性的视觉语言;(4)将自己喜欢的成品样式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具有逻辑关系的画面;(5)发挥想象,把一些事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逻辑关系的画面等。 学生创作初期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素材的选择还不能很好地和创作内容相对接,这时需要一些外来因素、经验的补充和积累,教师和学校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资料以及查阅资料的场所,让大量好作品的信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潜意识,并不断碰撞,使其重组形象。创作的过程,正是这些意识和形象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 (三)确定构图和创作方案阶段 第三阶段学生根据创作课题,拟出几种总体方案,教师指导学生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优缺点,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佳方案,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绘画样式和绘画观念去理解创作,并了解造型语言的几个来源,如:民间艺术、传统绘画形式、现代绘画形式、相似图形的运用等。选择与表现主题最贴切的绘画样式,找准自己作品的定位,使作品具有具体的形色、情节和可操作性。#p#分页标题#e# (四)毕业创作的实施阶段 毕业创作的主要工作将在这段时间完成。教师必须做好指导工作,定期检查学生的工创作作进度和质量,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解决在制作方面出现的困难。 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创作中把握画面效果,把构成画面的各种因素协调起来,及时地发现画面问题并进行调整,使其吻合最初的预期效果。随着创作的深入,需要调整的部分越来越少,也就越接近创作的完成。另外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比预期更具表现力的偶然效果,此时要把这种效果放大到整个画面。创作不是对最初构想和预期效果的简单的复制与拷贝,而应在此基础上探索甚至重建。这是学生艺术手法、艺术观念升华的过程,只有经历这一过程才能对整个艺术活动有完整的认识,同时成为他们今后从事艺术活动的起点。 毕业创作指导是美术教学中最复杂的综合教学阶段,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自身艺术修养,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把这项工作做好。
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现状及改革
[摘要]素描是美术学科的基础造型艺术内容,要全面分析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探索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改革对策,通过素描独特的绘画语言探寻人与人、人与画之间的内在情感联系,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审美取向和艺术品格,增强学生对美术造型技巧的熟练性、思维的敏捷性、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提升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现状;改革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段,是美术专业学科的基础艺术组成部分,要着眼于对美术专业学生的感受能力、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认知层次,激发学生的素描学习主动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素描“基本功”,突显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积极探索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素描教学与美术专业课程的关系分析
素描是一种特殊的艺术造型形式,被视为一种拥有独立艺术品格的绘画艺术手段,它与美术专业课程的关系首先表现为素描是美术专业绘画基础性工具,它借由光色变化、构图组织、空间表现等方式,使学习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知空间、肌理、光影,较好地帮助学习者积累绘画技巧。其次,素描不单纯是基础性的训练手段,而应当体现出更强的实验性和主观性,要突显其独立艺术品格和特质,它表现和传递的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样式,还注重心灵体验和生命感悟,是一种感性、创造性的思维形式。素描教学在不同美术专业教学之中,各有其侧重点:油画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强调空间、光色的处理及其与画面的协调契合性;国画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则倡导线条的提炼、物象的传神写意;雕塑专业素描教学注重物象的体积与动态变化,强调物象的空间体量。由此可见,美术专业素描教学正在由单一化的写实模式向多元化的方向转变,并更加注重美术绘画的表现性、抽象性和创造性。
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缺乏合理的课程设置。在美术专业素描教学之中,没有充分考虑美术专业的实际现状,缺乏合理、针对性的课程设置,不利于素描专业教学的顺利实施。
美术专业学科建设论文
1、美术专业学科建设的原因
当前时期,除了一些美术专业学校之外,很多高校也已开设了相关的美术专业。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美术专业学科建设比较滞后,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实际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人们对美术专业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和偏差,例如,不少人认为美术专业其实就是一种单纯的绘图画画,是一种专业画画技能。而对美术专业在设计理念和思维创造能力方面的认识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美术专业的教学更加侧重制图和绘画技能的训练,而对学生艺术设计理念和原始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是不利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
2、美术专业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和观念影响深远。
从当前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可以看出,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观念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创新,对当前专业发展的趋势和市场实际需求把握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专业的实际教学效果。
2.2缺乏科学合理的美术教育模式。
从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现代化的美术教育理念没有形成,其结果导致美术专业教学基础单一、学科建设跟不上时代需求,重点不够突出。
高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发展浅析
摘要: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作能力、表现能力、审美能力的技能型美术人才。当前部分高职美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尤其体现在素描教学上,难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该文探讨高职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平面设计师、美工、产品造型师、美术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大,新广告、新媒体等行业都迫切需要大量具有设计和实践能力的美术应用人才。旺盛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刺激了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报考高职美术专业,但当下的高职美术教学暴露出一些问题,尤其是素描教学,更成为美术教学中的突出短板。
一、高职美术素描教学现状
20世纪80年代,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教育工作。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催生了美术商业市场的繁荣。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成为学生青睐的热门专业。但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教学出现了产业化、功利化的倾向,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专业素描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基础薄弱
一些高职院校美术专业近年来自主招生,开展专业课考试(即单独招生考试,也称美术校考),若单招生被正式录取,则不必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推行单招政策,初衷是为了招收更多的美术特长生,但这样也让一些美术基础薄弱的学生进入美术专业。他们缺乏自信、耐心和毅力,觉得素描枯燥乏味,不知如何提高自身的素描能力。
美术专业提升艺术理论素养思考
作者:张宽武 单位:郑州大学
作为一位从事高等院校美术教学的教师,我时常会为学生艺术理论知识的困乏而感到疑惑和惊讶。之所以会疑惑,是因为在我看来,作为一名接受高等美术教育的学生,不但要画得好,而且要对中国古代、近现代以及西方的绘画思想、理论、流派等都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而令我惊讶的是,目前许多学生大都片面地认为只要把画画好,那些理论知识都是一些玄之又玄的空话和套话而不愿花大力气学习。其实,凡是正在从事美术教学和研究的工作者都会对这种疑惑和惊讶深有感触,也会对这种现状深感忧虑。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美术专业的招生规模的扩大,此类问题愈加令人担忧。倘若任其发展,不对其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并找出对策,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势必会造成中国整体美术教育质量的降低,对中国美术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一、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低的原因
具体来说,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素养低,既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与社会、学校教育和教师素质有极大关联。
首先,学生对绘画缺乏全面认识和真正兴趣,重技法轻理论。有一些学美术的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对美术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语文、英语、数学等分数低、基础差就转而学习美术,考美术只是一种临时的决定而非发自内心的兴趣与喜爱。此外,美术类高考招生对文化课成绩的要求较之其他专业相对要低,而近几年高校的扩招,对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要求又比以前更低。等这些学生考上大学以后,由于本身文化程度偏低,再加上对自己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在专业学习时还一味看重自己所赖此考上大学的专业技能技巧的训练,以为只要画得好、画得像就等于学好了绘画。在思想认识上,对自己绘画技法和创作水平的提高很容易满足,觉得理论枯燥、抽象、乏味而忽略了对艺术理论的学习,致使自身对艺术的精神境界和内在本质认识不够,最终制约其创作实践水平的提高。因而,有识之士大声疾呼:“目前,美术教育中最大问题是不注意人的智能、想像力以及美术思想和社会意识方面的充实启发,更忘记了美术是人的事,必须培养出生动活泼的人,才有生动活泼作品……因之,当代美术教育,以技术培训为主,无论从培养画家,还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而言,皆不可取。”这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加以反思和总结。
其次,高校美术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专业与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深度,缺乏自由开放的精神和艺术创新意识。目前,许多高等院校美术系在教学安排上主观随意性很大,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严重失调,无视“因材施教”的传统教育理念,较少考虑各类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从根本上对美术课程体系进行有步骤、有特色的深入研究,没有正确处理好美术课程与其他人文课程的关系,使得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和对艺术理论能力的掌握都受到限制。
再次,高校美术教师重创作指导而轻理论引导,且自身理论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受当前商业大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有一些教师往往急功近利,缺乏敬业精神和教学责任感,重视对学生绘画技法的指导而忽略绘画理论的学习,不注重借鉴相邻学科的知识,视野狭窄,见识短浅,偏重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知识而不注重对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长此以往,无疑会给美术专业学生理论素养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
高校美术专业科研管理论文
一、国内美术院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美术专业具有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学科特点,强调日积月累的实践创作与艺术感悟,科研成果的形式大多是作品而非论文及著作,如绘画或雕塑作品参展获奖,企业形象设计或标志设计作品被采用等。各省市按照现行的科研管理条例对高校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没有考虑到美术类学科的专业特性,经常以文章发表及专著的数量进行衡量,以至于在美术高校填写的上报表中,许多很重要的专业成果找不到相应的填写位置,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经费支持及成果奖励。更重要的是,由于各高校的日常科研管理条例及成果统计形式都是针对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的,因此,这些评价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直接影响到了教师的职称评定及对优秀成果的奖励。
2.学科建设及管理模式的滞后性
目前,美术院校科研管理观念相对落后,管理模式僵化。美术院校传统的学科建设组织形式以设立二级学院及直属系为主体,按专业特点进行划分:造型学院、设计学院、媒体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国画系、史论系等。科学研究层级结构以校、院、系、研究所、教学研究室、课题研究组等形式进行设立,课题间及学科专业间的联系相对闭塞,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和沟通,阻碍了项目研究及学科专业的交叉与融合。近20年,国外新兴的视觉文化研究领域对以视觉为核心的各学科综合性研究非常重视,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相对而言,国内一些传统学科的组织形式制约了人才的流动,已经不能适应科学研究多样性与灵活性的需求,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软件和硬件的科研资源及人才队伍,是提高美术院校科研水平的重要环节。近些年,伴随高校绩效考核制度的深化及各校间科研成果的竞争,美术院校科研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许多美术院校普遍存在重艺术创作而轻学术研究,重设计实践而轻理论总结,重教学工作而轻专业研究的问题,这些现象不断地积增,违背了大学教育发展的规律,迫切需要建立切实有效的科研管理创新模式。
3.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美术院校科研管理队伍的建设良莠不齐,引进人员的教育背景几乎和岗位工作内容没有相关联系,其大部分管理人员的实践管理知识都是通过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积累形成的,缺乏针对美术管理专业的系统培训。院校对管理人员经常重使用而轻培养,继续教育的环节薄弱,进一步造成非专业的管理人员与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之间的差距。同时,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科研成果数量的激增,不断对科研管理者的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成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科研管理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度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相应的科学管理知识储备,还需掌握全面的艺术专业知识,关注文化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这样才能适应美术专业科研管理创新模式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