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研修总结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乡村幼儿园教师培训策略初探
1多种渠道建设高水平培训者队伍
1.1强调结构合理,向一线倾斜
培训者既包含来源于国培专家库的理论前沿领军人物,也包含有着丰富的一线教育实践经验的教研员和优秀教师。按照国培精神,培训者优先遴选“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重点遴选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省域外专家原则上不少于35%,一线优秀教师、教研员不少于50%。从培训者队伍结构的要求可以看出对一线优秀教师作为培训者的重视,这也是基于对参训教师的实践与实际的关注。通过一线优秀教师参与培训,发挥其种子和示范作用,一线优秀教师用自身的实践为参训教师提供示范榜样作用。
1.2强调团队力量,各方优势互补
各培训机构要组建专家团队,设立首席专家,负责方案设计和统筹指导等工作。组建名师讲学团,保障“送培送教”有效实施。其中专家的作用在于引领,帮助参训教师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一线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的作用在于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因为她们贴近一线教师教育实际,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参训教师的现实问题;省域外专家的加入在于促进各地优秀教育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各方均有各自优势,最重要通过培训者会议和座谈交流加强彼此之间协作,围绕共同的目标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参训教师素质的提高。
2多种角度增强培训资源的实用性
2.1基于农村幼儿教育实际开发培训资源
小议福建油画的发展
一、福建油画发展的特点
﹙一﹚学习西画意识早,底蕴深厚
福建特殊的地理位置及门户政策,为艺术学者们创造了良好的出国条件。早期多数油画家选择在西欧洲及日本研修。民国初期女画家方君璧是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另一位出色的艺术家是丘堤女士,她早年留学于日本回国后成为“决澜社”成员,积极投身于中国早期美术运动。扬名海外的谢投八先生无论在个人艺术造诣上或是对福建美术教育事业建设都做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归国后,谢投八先生主持福建师专艺术科的创办工作,在他的带领下,一大批福建美术工作者一腔热血为福建美术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福建油画发展的一大特色在于起步早,自主学习西画的意识强,先比国内其他省份;闽籍画家较早投身与中国油画艺术的运动,为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二﹚夹杂在美术高等教育中发展开,延续师承关系的教育方式
将油画事业同高等艺术教育相结合,在传授画技的教学中将师承关系发扬光大的方式是福建油画发展的另一大特色。艺术是一门重实践的学科,教师在艺术技法的传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中期是福建油画创始的阶段,美术界的留学生陆续归国并投身于油画教育事业。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和厦门美专的两所高等艺术学校的建立为福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油画家。年轻油画家从学院毕业后直接分配到福建省各个地市,直接或间接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推动了福建油画的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在油画传授的过程中,延续师承关系尤为突出。从20世纪中期开始福建美术学院艺术系的成长都牵引着福建油画的发展。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一直秉持着严谨的学院派教育模式。40年代初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谢投八先生出任首届系科主任一职。在他任职期间,谢投八先生针对科系实际发展状况高瞻远瞩推行“一专多能”美术实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他大胆进行学科改革,设立新的教学培养计划:1.引进省内外优秀美术家;2.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注重人才素质全面发展。这套完整科学性的美术教育体系,为福建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提升了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系在国内艺术本科院校中的办学水平。福建省大多数学院至今仍然沿用这套美术教育法。以高一呼、谢意佳为代表的浙派教师则侧重学生利用前苏联印象派画法对画面光影的研究。这些西画教法相互兼收并蓄,共同促进福建油画的发展。促使福建画坛呈现多样的艺术形式及绘画表达手法,形成一个较为强势的油画教学及创作团体,逐步提升福建油画在中国油画界的影响力。
﹙三﹚广纳人才兼收并蓄,提倡多元发展
高中美术设计课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该文以《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导向,为适应新时代教育理念的要求而开展了高中美术模块教学课程改革试验,并针对试验过程中如何借助设计模块课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探究。该文主要思考与探究的问题是:首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创意图形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怎样的积极现实意义;最后,如何开展创意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探索;创意图形;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与教育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综合型与创造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美术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综合型、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与常规教学有效结合,这是现代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就是由此产生的,它的出现是必然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课程教学要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标。为了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笔者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创造能力为突破点,结合对美术模块教学中设计的理解,开设了创意图形设计课程。
二、创意图形设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现实意义
创意图形设计课程的开展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创意图形设计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创意图形设计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观念、创造多元的构形设计方法为教学目的的。其能使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客观世界,从生活中积累知识,发现创意元素,并通过对图形表现语言的学习,懂得用何种手段能够让图形更具内涵。另一方面,图形创意的教学始终是动态的、多元的,这种教学中的弹性实际上是保持必要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图形创意并不是无章可循。它是借心理学理论知识,通过想象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建立创意的观念;通过联想的方法,训练学生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视觉形象,并创造新的视觉形象;通过象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增强创意的表现力。如,对“窗”的认识,“窗”不只是人们日常概念中所认识的单纯用以采光、通风。从它的引申意义上讲,它可以是“放眼看世界,认识世界的窗口”“心灵的窗口”“交流的窗口”;从造型上看,它可以是方的、圆的、多边形的,甚至是仿生造型的,它可以是“一张张开的嘴巴”“一个大肚子上打开的窗口”等;从社会意义上说,“窗”可以表达一定的环保意识、社会现象、个人价值观、哲学观等。综上所述,人们可以发现,“创意图形”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图形表现方式都可以融入美术教学,教会学生掌握从多角度、多层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与环保教育、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等相结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道德情操,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审美能力等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创意图形设计课程教学的开展
学校美术教学理念分析
本文作者:贡泽慧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0级研究生
美术理论的意义
“美术理论”的定义有两种:从广义上来讲,它是指美术史、美术批评和美术基础理论;狭义而言,它单指美术基础理论。美术理论是从美术创作、艺术家及其作品,美术同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中总结出的规律。它主要针对美术活动而言,是人们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探索的结晶。美术理论的研究范围可概括为美术哲学和美术原理,细分则就是中西美术史、中西美术比较、美术批评、现当代艺术思潮研究、美学,等等。另外,有关美术作品的使用工具、材料、制作手法以及对绘画创作的经验总结,都是美术理论研究的内容。美术理论与其他美术学科确实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在于,美术理论看似是程序化框架、大篇幅的理论总结,与美术创作无直接联系,其实不然,美术理论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它的孕育与发展并不是孤立独行,其意义更不仅仅是理论而已。在整个文化体系中,美术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黑格尔说:“每种艺术作品都有属于它的时代和它的民族,各有特殊的环境,依存于特殊的历史的其他的观念和目的。
艺术的发展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紧密相连,是与社会综合的意识形态、经济、政治、文明传统与文化教育水平相关联的复杂而现实的问题。”从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到对美术现象的认识,再到我们自己的艺术实践,无论是初次学习还是深入剖析对象,我们都会发现学科间的交叉无处不在。人文、地理、政治、自然、社会、历史、科学等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使得美术学习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的动手能力上,也不仅仅只是要求美术教师拥有牢固的专业知识功底。对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美术学习更是一个贮备知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美术的发展是奇异的探索之旅,在这个旅程中会有万紫千红的景象,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东方的自然美、西方的人体美,更从一定意义上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所以,老师曾说:“美术史不仅仅是绘画史,更是一部浓缩的历史发展史。”它成了人类文化最经典的组成部分。人类从不自觉到自觉,通过实践开辟出一条美术之路,顺着这条路往下走,美术观念、绘画理论自然产生。
观念一旦形成理论,理论就具备了形成体系的条件。当然,特定时期的美学观念源自各时期的哲学思想。在哲学背景下,美学研究的是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研究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回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发展,每位艺术大师的实践和每一次绘画技法的传承与创新,都建立在哲学思想基础之上。先秦时期《左传》里所说图画的“使民知神奸”,不仅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功能说,而且决定了那个时期的青铜器装饰艺术风格。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中国的美学思想在此时有了一个大的转折。宗白华先生曾说:“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那就是认为:‘初发芙蓉’比‘错彩缕金’是一种更高的美的境界。”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强调的诗、书、画、印开始勃勃兴起。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在汉代之前,还处在艺术的不自觉,美术理论也是只言片语,到了魏晋时期,绘画、审美渐渐自觉。美术史上超级明星东晋顾恺之与南齐谢赫的绘画美学思想,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先锋,堪称中国美术理论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他们的理论成果无不是艺术实践的总结。顾恺之在作画时悟出,一幅画“形”美不代表画美,“神”才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最高要求。于是他身体力行倡导“传神论”。顾恺之的“传神论”一经提出,便引来绘画界的“蝴蝶效应”,其影响从人物画,扩展到花鸟、山水画领域。谢赫在顾恺之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就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谢赫绘画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转移模写”。“六法论”指引了中国传统绘画发展方向。唐代以孔孟儒学为正统,绘画风貌“灿烂而求备”。张彦远强调“书画之气,皆须意气而成”,张璪从画与人的角度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荆浩的《笔法记》、郭熙《林泉高致集》为后来的山水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成为中国山水画的最高境界和审美标准。后来刘道醇《圣朝名画评》,苏轼、赵孟頫、倪瓒、董其昌、石涛等人的绘画思想,都为中国美术理论添砖加瓦。
到了近现代,美术理论这个巨大的车轮凭借着自身的惯性继续向前发展,徐悲鸿、陈师曾、齐白石、潘天寿、庞薰、王朝闻等艺术大师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的绘画理论思想。这些思想凝聚了艺术大师的智慧。我们要从中吸取艺术养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中国美术的发展正是由于美术理论新鲜血液的不断注入才拥有风姿卓越的面貌。当然,我们应该结合时代背景来看问题。在学习美术理论时,我们应从传统的精华中挖掘现代性的元素,因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蕴藏着现代性的萌芽。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只是全部美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博大精深的美术理论体系,我们还需要更深刻的认识。
卓越幼儿教师艺术技能培养模式
【内容摘要】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分类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其艺术素养将直接影响幼儿的艺术感知。文章针对西部农村地区艺术教育现状、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等情况提出“五步一平台”培养模式,以期促进西部农村卓越幼儿教师队伍艺术技能的提升。
【关键词】西部;卓越;幼儿教师;艺术技能
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应包括对艺术的感知和表达,具体涉及音乐、舞蹈、美术三种艺术形式的感知和表达。卓越幼儿教师的艺术技能需求主要体现在如何将这种技能运用到教学引导中、环境创设中,更有效地服务教学。在西部农村教育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五步一平台”培养模式:阶段性任务、实施分小组练习、进行集中型验收、在艺术团活动中巩固、在实践基地中升华,同时积极搭建艺术类教师与学前专业教师交流平台。
一、阶段性任务
艺术技能培养的阶段性任务是贯穿整个培养过程的具有引导性、总结性和辅助性的目标,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设置阶段性培养目标,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具体可分学科、分阶段布置以下阶段性任务。
(一)音乐技能
音乐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为:能熟练掌握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中基本的乐理知识,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能和视唱技能,有较好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创造能力。1.钢琴基础训练:本阶段需完成识谱、单音落指的颗粒性触键、重心移动的一般连奏、连音奏法、跳音练习、双音练习等入门级练习任务。2.音阶弹奏:练小音阶弹奏及运用,掌握顺指法、穿指法、跨指法、缩指法等基本指法技巧,分手练习C大调、G大调、F大调、D大调、a和声小调、e小调和声、d小调和声、b小调和声音阶,同时进行双手反向、同向练习[1]。3.幼儿歌曲伴奏练习:典型伴奏曲目练习并结合前奏、间奏、尾奏的练习。4.声乐、即兴弹唱练习:专项歌唱发声技巧训练结合幼儿歌唱技巧训练。
中职美术教学改革研讨(3篇)
第一篇:中职口单招美术教学改革
摘要:
时代的发展对美术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社会迫切需要专业基础扎实且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江苏省作为一个人才大省,从2010年开始对高职院校对口单独招生进行改革。文章主要针对高职院校美术专业的对口招生存在的问题和中职教学教研进行初步探索,研究江苏省单招高考政策、中职的生源问题和教学教研策略。
关键词:
江苏省;美术对口招生;中职;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美术类专业面对市场的冲击和社会的飞速发展显现出一些问题。从2010年开始,江苏省中职对口单招高考大胆进行改革,美术类专业由传统的绘画转向设计创意色彩,中职教学随之进行了调整,伴随着“唯创新得高分”的号角,掀起了创新的热潮。但美学规律是对长期经验的总结,抛弃基本规律的创新只能是盲目的创新。2015年暑假,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南京艺术学院高职学院牵头组织的研讨会,认真听取了相关报告。原先的“单招测试”沿用了普高加试模式,教学侧重于基础绘画,忽视了对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一些学生不适应高职阶段学习和行业的要求,因此一场自上而下的考试改革应运而生。美术类专业教育具有学科自身的特点,在现今强调创造力培养与发展的大环境下,美术类专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走入了误区,认为艺术是一种率性而为的事情。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不讲规律,或者过于强调艺术和艺术教育自身的特殊规律而忽视了教育科学的普遍规律。笔者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与调研,发现目前江苏省对口单招中职教育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学生问题。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发展职业教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不大,多数优秀毕业生依然会选择普通高校的升学道路,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素质受到较大的影响。中职教育迫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但中职教育受到生源素质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三年下来无法向高职院校或者本科对口院校提供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其二,学校教育问题。一些中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教材较为陈旧,十多年来变化不大,参考教材较少,流于形式的教学常规已经不适应专业建设的时代要求。其三,自上而下的对口招生考试改革目前虽然进行了近6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美术专业改革目前主要是色彩科目的改革,改革还在摸索阶段,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美术科目的主观性较高,优秀人才选拔与教育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学生素质和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教师要重视引导,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打破原先的本本主义,身边的图片、生活资料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鲜活教材。教师应从身边简单的东西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笔者在素描教学过程中会尝试让学生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如明星照片、动物等,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素描水平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考试也比较轻松。学生通过角逐进入更高的学府,会给中职学校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有利于吸引优质生源,从而使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获得良性发展。其次,要逐步健全相应的学业水平监督机制。目前学业水平测试制度已经建立,并且开始启动,但现阶段主要是偏理论,还需要完善,从而实现以考促学的目的。再次,职业教育对口单招是高等院校对中等职业教育优秀人才的选拔,美术科目的对口单招考试分文化考试和专业技能考试两部分,分时段进行,分别划定本专科最低控制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中职对口高考色彩考试改革以来,出现了本科线过线率较高的学校过于集中、部分优秀卷过于主观等现象。改革的初衷是好的,目标也是对的,但改革的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也是事实。以创意为导向的改革是对的,但要注意在创新的同时结合基本的美学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创新的同时不能忽视基本美学规律,要在重视美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提倡创新,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在正确的道路上稳步发展。最后,在教学策略上,要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素描色彩与心理学、自然科学、美学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如,节奏的美感存在于音乐中,在美术、体育等多种学科中也都存在,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在创意色彩的设计应用中,多注意节奏的设计可使作品更具有生命力。
高中美术教育探讨(3篇)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运用
摘要: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中美术教育实施生活化教育,对于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升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美术;生活教学;应用
高中美术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美;同时在美术创作中,结合自身生活阅历,发挥自身想象能力,以此创作出情感更加丰富、形态更为真实饱满的美术作品。
一、选取的教学素材应贴近学生生活
高中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期。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以此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施生活化的美术教学,也就是将一些生活中的素材运用在美术课堂中,可以将美术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变得更为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好地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做到准确把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美术教学的原型,以此调动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说,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合理选择课堂教学素材,紧紧围绕高中生的生活状况,以此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临摹的能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策分析(3篇)
第一篇: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技术问题及对策
【摘要】
本文阐述了技工院校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给计算机教学带来的特色,阐述了现阶段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缺陷,研究了相应的提升策略,以便对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提供一定的应对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
1多媒体技术在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特色
首先是具备多样性。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在学科特色上就决定了其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拿出很大的毅力才能维持学习的积极性,那些毅力不强的学生可能就放弃了认真钻研的决心,这就导致了技工院校的计算机教学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用合理化和人性化的手段处理理论知识,更加贴合技工院校的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组织,通过丰富的图片、声音、图形、视频信息来增强知识的表达效果。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其次是具备交互性。现代技工院校对计算机教学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加之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满足教学需要。多媒体技术让用户通过更多的途径和手段来使用和控制信息,学生在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又不会混乱课堂教学秩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