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学基础知识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师范美术教育教学解析
摘要:美术教育是幼儿师范院校一门必修的学科,幼儿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学科具有特殊性的特点,有别于专业美术高等院校的美术教育学科。幼儿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单单是幼儿师范学生绘画基础知识以及绘画基本技能的提高,还要求幼儿师范学生掌握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自身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提升。笔者针对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幼儿师范美术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幼儿美术教育的顺利开展[1]。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
幼儿师范院校学生毕业后面对的教育教学主体为幼儿,然而幼儿还尚不具有系统性接受知识与技能训练的能力,这就对幼儿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美术教师不仅仅需要具有完善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知识体系,还需要具有较高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素质,幼儿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与专业素质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以及对幼儿潜能的激发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在全面的掌握幼儿美术教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修养以及专业素养,以此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充分的激发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美术教育的质量[2]。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较为重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幼儿美术教育在传授幼儿美术基础知识与基本绘画技能的基础上,更为重视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幼儿阶段,其心智尚未发展成熟,尚不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幼儿通常是通过观察与模仿来掌握各项基本技能。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美术教育为一种技能模仿性的教育,在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通常为幼儿提供一些临摹的作品或者演示绘画操作的过程,详细的讲解每一个绘画的步骤,随后组织幼儿进行模仿。在这样的幼儿美术教育模式中,从表面上看,幼儿似乎掌握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和技能,但实际上这样单纯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阻碍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审美意识的发展,过早的将幼儿的思维定式化、模式化。另外,我国部分幼儿美术教师以成人的审美观点去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单纯的注重幼儿掌握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忽略了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对于幼儿而言,获得幼儿美术教师的肯定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美术教师这样的评价标准很容易致使幼儿为了迎合幼儿美术教师的审美观点,而刻意的否定自己的想象力与审美,同时模仿幼儿美术教师认为的好的绘画作品。长期以往,很容易阻碍幼儿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自我感受能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3]。
二、幼儿师范美术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1、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绘画课的实践教学
摘要:当前,在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中,美术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绘画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能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中职院校的美术教师应将美术课程教学与学前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与标准也应密切地联系幼儿教育工作,以便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学前教育任务。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绘画课;实践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性技能和基础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为此,中职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训练时间,注重教学实践,充分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基础知识理论实际应用于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一、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美术技能,而且要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更多侧重基本美术知识的运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简笔画、水墨画、手工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教学旨在提高学生剪、贴、画、拼、粘、组合等技法,借助不同的美术形式,让幼儿感受美、发现美、创作美,提高幼儿的造型能力、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开展可以实现三个教育目标:一是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幼儿园的一些学生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画画是他们表达自己想法的最直接手段。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二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很多活动需要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探索、观察、思考并动手绘制完成。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注重开展“在玩中动手、在学中动脑、在寓教于乐中认知”的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三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美术教育活动相结合,带给幼儿丰富的、直接的、主观的审美体验和情趣,从而影响幼儿的成长。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中的核心课程,不仅要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要有效结合美术相关的图案与美术鉴赏能力,以此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学前教育能力。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绘画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薄弱
平面设计下美术基础信息化教学探索
[摘要]美术基础学科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平面设计专业学考背景下美术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必要性,探索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提升美术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学业水平测试;平面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
以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规定的专业核心基础知识及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现就做好2019年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制定的专业教学要求为指导,结合中职学校美术基础学科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与学生能不能毕业挂钩,而等级性考试则是学生选择继续升学的重要依据。美术基础学科课程分为素描、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达到职业岗位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育教学变革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把美术基础学考与信息手段相结合,建立相应的资源平台,在其平台中融入信息技术的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方法。目前福建省还未有过这个方向的研究,这项研究可以填补这一空白。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还为学生营造了趣味的课堂氛围,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调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重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使美术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更容易被学生吸收,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养,为其未来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中职平面设计专业学考课程美术基础学科教学现状
(一)美术基础学科教材应用繁杂,缺乏标准
学考改革后了考试大纲,但是没有指定的课程教材,教师在寻找教材上就有很大的困难,教学中对专业名词的分析理解也存在较大差异。而专业的特殊性,也使美术基础的理论没有统一或标准的答案,教师只能寻找一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来进行参考研究,比如美术基础学科素描这部分的教材选定,大部分在《素描》这本书中找到,其中一部分在《素描技法》中,最后还要到其他渠道获取考纲中的知识要点,色彩及平面构成部分亦是如此。因此,为了更好地给学生提供全面、可靠的学考教材,整合教学资料,汇编校本教材,创建美术基础学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迫在眉睫。
(二)中职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弱
系统化教学艺术设计论文
一、对基础知识的教学适应性进行提高
1、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将美术绘画的课程与专业课的课程相结合,进而形成新型的基础知识培养模式,从而改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脱节的现状,形成系统化的训练模式,增加户外写生训练来代替一味的临摹绘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对绘画色彩进行转变,结合运用的实际情况,注重装饰的效果,对色彩的比例调配进行整合调整,提高学生思考动手能力;
3、加强对视觉效果的表现,运用视觉感官来传递信息,使得学生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得到市场的认可;
4、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强其自主学习动手能力,在对其逻辑思维进行培养的同时也能发挥其想象力的作用,使得基层教学能够成为其专业能力培养的基石与催化剂。
二、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绘画理论教学
在进行美术绘画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抱着对基础知识重点讲解以及对专业知识有效拓展的理念进行。在进行专业教学过程时,应当突破以往的固有观念,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讲解,并且将这样的讲解过程进行系统化地改善,同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补充,从而真正意义上地提高学科专业性与实效性。专业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不同学科知识的结合,对课程进行优化配置,进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更为扎实。在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加强对艺术设计的讲解与教学,同时也要对公共艺术表现方式进行辅助讲解,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重点讲解以及对有效专业知识的拓展,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掌握全面广泛的知识,也能拥有较高地综合素质与工作适应能力。除此之外,也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也应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多给予学生发挥自己见解与看法的机会,使得学生创新能够得到认可与支持,最终使得学生的工作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别差异,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待遇,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功。在对于像艺术设计这样的依靠于技能发展的专业来说,其学习者的创造能力与个人素质往往决定了其所能取得成就的高低,因此在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除去对专业知识的系统科学培养,将学生的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表现能力等进行有计划的系统训练之外,也应当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其个人素质,只有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与社会、市场以及消费者接触,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的成长,促使其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发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通过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的规划明确,才能使得整个课程系统科学合理,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美术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模式
摘要:艺术设计专业相比较其他社科类专业,是一种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基础课程开设与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例如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教学模式方法的不同,会导致二者之间的课程衔接出现相关问题。通过对传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比较,分析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创新模式,正确理解艺术设计教学中美术基础课程与专业课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更好的提升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艺术设计;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发展
在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院校众多,从本科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大同小类,造成了课程单一、不全面的发展状况。各大院校特别是综合类院校普遍存在着“轻基础,重专业”现象。绝大部分艺术高考生在报考艺术设计专业之前,都接受过短暂或长时间的基础美术训练,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受训练时间不同等诸多因素,美术功底的基本掌握差异较大,而美术功底往往很容易影响学生在今后的专业课程中的学习,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1美术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蓬勃发展,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先进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理念,使得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迅速,学生报考人数逐年递增,但是在艺术设计专业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还是保留着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没有适应新的人才培养需求。传统的美术基础教学存在着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原因主要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都来自于美术学科的教师授课,而美术学科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毕业于专业美术院校的美术学、绘画相关专业,过度注重美术技法与表现,绘画形式与材料,面对面、手把手授课、习惯系的示范作画、学生单一的临摹与写生的传统教学方式是当下美术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于保守,缺乏对于艺术认知的敏感度,没有办法激发学生在美术基础课堂中的艺术激情,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课程设置的定位与形式过于单调[1]。另一方面,当前的美术基础教学课程也存在着生存危机。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中有相当一部分院校弱化了美术基础教学课程,为了让学生有充足时间学习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砍掉了相对花费教学时间的美术基础课程。这种做法本身也就违背了人才全面培养的意愿,就好比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掌握专业技能,而忽略了对技能背后思维的发散,对基础美术创意的掌握,图形创意的联想,设计审美的认知,长时间下去会失去创新与创造的能力。
2美术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中的创新
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基础课程设置,应当考虑到基础课程的创新是会影响专业应用课程的变动因素,在探究美术基础课程的创新,必须与之后设置的专业课程有所联系,强化艺术设计的美术基础,稳固基础知识教学,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高校美术学习分析
当代社会,文化与经济快速发展,艺术与信息高度结合。尤其在这样一个网络高度发达,艺术设计水平迅速提升的年代,市场对高质量的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已经日趋增加与明显,艺术设计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挑战。同时高职高专的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全面现代的美术人才的培养已经刻不容缓。对于如何提升和改进针对现代年轻人的艺术培养,我做了以下几点研究。 1关于提升高职高专美术教学方法的分析与研究 1.1美术教学中艺术设计思想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职高专美术教育中,必须加强对艺术设计理念的培养,必须在教学中融入设计思维。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学会艺术欣赏的同时,接受和理解艺术观念和设计意识的教育。这样不仅能陶冶和增进学生的审美观念,还能强化美术基础理论和技巧的训练与应用,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的审美情趣,诱发体现个性绘画及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思维。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东方还是西方,美术与艺术设计的关系都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没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就不可能设计出好的作品,同时要想设计出好的作品,就要有一定的美术修养。美术与艺术设计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一个具备突出的艺术设计素养及艺术设计思维的人,才能充分将自己的美术功底表达的完整透彻。而如何在美术教育中融入艺术设计思维要做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加强学生文化素质、底蕴和修养的培训,构建完整合理的美术知识框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其认知能力,给予其足够的成长空间。其次,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新能力。创造性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具体举例说明一下,如:2008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及35个体育图标,以及开幕式中的“远古足音”,这些造型设计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最后,设计理念具有其自身的科学性,需要老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审美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用美的心灵来进行艺术创作。 1.2美术教学中激励性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每个人对美的理解和定义都是不同的,都会在心里有一个自己的定位。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帮助和引导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即不但要鼓励学生学会欣赏艺术作品,还能做出自己的艺术判断。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可能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同,教师不能就某一审美素材给出单一的评价标准,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审美感受,使其对于审美的想象力得到自由发展。在完成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实践,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和尝试,进一步掌握美术技能和技巧。 教师应该多安排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和采集,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和观察能力,还可以使学生亲近自然,接触自然,领悟自然。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总结,概括特点,积累素材,加强学生的自我体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还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也使得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1.3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应用的紧迫性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美术学科是一门应用比较强的学科,不仅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注重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对于内心感悟的表达。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中不仅包括教师的讲授、板书、使用道具、展示和欣赏美术作品、制作采集标本、建造模型、示范和演示绘画技法和技巧,还包括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及教师个别指导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美术教学在遵循传统教学的同时,还应积极采用电化技术多媒体教学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手段及功能的扩展、补充和加强,还可以通过采用电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或更加直观生动的进行某一技法范画的学习或举例分析,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创作。 多媒体教学在教育系统中产生的优势显而易见,并且已经得到一定的普及和发展。在应用电化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教师不仅要通过其帮助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传授如何使用计算机进行课件的制作,同时还应辅导学生进行高级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如,Photoshop,3DMAX等高级绘图软件,以充实他们的专业技能,适应新时代的工作要求。 1.4美术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我国很大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美术专业的教学都是对大学美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沿用与模仿,这和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发展、管理,以及就业的第一线所需要的综合性美术型应用人才的目标相差甚远。美术教学是一项非常直观的具有互动意义的教学活动,其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也包括外出写生和灵感采集。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的想法、随性的绘画模式以及风格要加以认同、赞赏和鼓励,并且还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和探索国内外知名画家的绘画风格和手法。 在美术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不能作为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虽然课堂教学中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方式,如果只是一味的让学生硬性的了解和记忆绘画手法和表现方式,难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从而失去创作的激情和兴趣。所以在高职高专美术教学中要有效的结合大学美术的教学方法,即三步式教学:(1)对有关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讲解。(2)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及示范。(3)要帮助学生了解和选择适合自身的绘画表现方法。在这三步的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熟练的掌握各种绘画的表现方法的概念、特点和技巧。其次就是对不同表现方法的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是学生能够对绘画意义的道理进行领悟,对不同的作品之间的鲜明个性加以领悟,改变肤浅的认识,改变按部就班,消极应付,盲目被动的绘画行为。最终,在日积月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方法和风格。在这样互动共进的模式下进行教学和学习,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积极有益的。 2结语 高职高专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专业美术人才的专业。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熟练的美术专业技能、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并且能够很好的满足市场的需求,寻求到良好的就业环境和机会,是高职高专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虽然现代高职高专美术的教学现状还不是很乐观,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沟通互动,一定能使得美术教育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坚信并确信以此为奋斗目标,将高职高专的美术教育做好、做强。#p#分页标题#e#
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实施及设计
【摘要】主要以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实施及设计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分析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说明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创新理论基础知识教学、创新课外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深入阐述并探讨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审美意识
近些年,教育体制不断发生变化,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的设立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对于美术学科来说,其是一门具有艺术性与美观性的课程,对树立学生美观意识,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然而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课堂中,一些小学生没有意识到美术学习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性,觉得美术课堂枯燥乏味,没有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创新教育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放入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基于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给予创新教育高度重视,创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学生更好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一、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创新能力,目标是帮助学生适应时展的脚步。社会是持续发展与变化的,社会中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需要提高自身素养,便于给社会与国家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中小学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赋予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校设立美术课堂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出优秀的画家,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和展现美。所以,中小学美术教师首要任务就是对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不断激发学而生学习热情,促使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保证教学质量。
二、中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单一
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的素描训练
摘要: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在当前社会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新的社会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美术教学除了培养纯艺术的专业人才外,还应该培养具备美术基础的实用型设计人才。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方向的人才培养,都离不开绘画的基础训练——素描。基于此,该文探讨了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各阶段的素描训练。
关键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素描训练
素描起源于西方美术中对造型能力的培养,具体指代一切单色的绘画。素描呈现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对观察的事物进行造型、思考、信息反馈的综合结果,其实质是一种对物象认识思维方式的形象表现。初学者通过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获得对自然对象的形态体验,从而形成对绘画造型的初步认识,建立基础的绘画理论体系。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常见的素描训练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写实素描训练和构想能力素描训练。如何更好地进行素描训练是当前高职院校美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写实素描训练
写实,顾名思义就是对现实事物的再现和反映。写实素描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观察事物本来面貌,运用透视原理等绘画基础理论描绘出事物的根本状态,包括形状、造型、体态等具体的外在现实。写实素描训练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层次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1.整体观察
素描造型过程中最根本的法则就是对整体的观察。美术教育家契斯恰科夫曾说过,绘画造型的关键不在于运笔、线条,而在于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整体形态表现和动态关系。这意味着整体观察是素描基本造型的灵魂。如果写实的对象失去整体的统一性,就会破坏事物内在的有机联系,从而失去写实的内在意蕴,违背了写实素描训练的教学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