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程教学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课程教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课程教学

园林设计薄弱美术课程教学

摘要:

园林美术是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绘画能力和提高审美水平的任务,但是对于园林设计薄弱专业而言,往往面临着课时少,任务重和学生基础差的教学尴尬。因此,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园林美术教学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各个教学环节的衔接,同时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林美术;园林设计;效率;教学

风景园林建设时间较晚,但它作为涉及到环境心理学、社会学、艺术学、动植物学、经济学、建筑学等众多知识的综合类学科,包含的学科门类却很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园林美术课程作为设计类的基础课,常面临课时不足的困境,尤其在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在课时、资源、基础等方面都面临很多困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抓大放小、提高效率是广大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园林设计的薄弱专业是指办学历史较短、条件较弱、影响力较低、生源较普通、通常不位于设计资讯和工作机会云集的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专业院系。这类院系的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面临很多困境,最大的教学困境在于学生多、基础差、课时少。另外,学生获得座谈、辩论、讲座、展览等校内提升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保证教学效果不容易,需要教师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做更多的工作,从现状出发,把握各个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用明确的目标和较好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树立信心,知不足而勇进。

阅读全文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

摘要:幼儿美术活动教育指导对于幼儿能力的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文从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培养目标、幼儿教师与艺术家身份的异同、美术技法与观察能力的教学侧重、艺术创作体验的重要性四个方面,对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教学目的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教育;高宽教育

美术课程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基础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具备从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①社会发展对培养幼儿的终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目的进行细化与探讨。

一、不以技能培养为最终目的

在幼儿发展阶段,美术教育成为培养幼儿语言、交流、社会性、身体发展、学习兴趣的重要载体。培养绘画造型能力不是在学龄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创造力才是关键。从幼儿美术能力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美术的目标同样不是为了以技术为核心、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以技能训练为主,则难以实现培养幼儿创造性艺术思维的教育目标。

二、明确美术教师与艺术家的区别

幼儿园美术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幼儿在接触美术材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创建一个艺术媒材与幼儿相遇的契机。在幼儿熟悉艺术媒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创作探索。在幼儿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作出回应,如提供需要的材料、配合角色扮演等。在以幼儿为创作主体的艺术活动中,良好的支持会让幼儿的艺术探索变得顺畅且深入。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美术的目的并不是成为专业的艺术家,而是成为具备专业素养的美术教师。美术教师要做好聆听者与引导者,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倾听幼儿的想法,以自身专业性引导幼儿的艺术创作实践。幼儿的艺术创作需要教师的回应,为他们的艺术探索提供帮助与支持。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应该让学生明确美术教师与艺术家的区别。

阅读全文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

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教学实践证明,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突出了实践环节,加强了技能训练,调整了学时比例,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小学实际,而且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并主动地接受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美术知识与技能,增强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改革

荆楚理工学院是湖北省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首批试点学校。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于1956年创办,经历了中师、大专、本科三个办学层次的发展,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师资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随着师范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转变,荆楚理工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在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积极实践和探索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适应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发展的需要。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是本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美术知识技能的综合性;二是美术学科的专业性;三是学术水准的大学性。那么,在荆楚理工学院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既要把握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特点,又要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

一强化了应用型定位,明确了课程目标

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是明确课程目标。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方向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1]。无论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中,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始终是核心,它引导着“教”与“学”,引导着教学目标的实现。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围绕荆楚理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分析和细化了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内容,一是明确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美术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且对现有的美术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其次把美术技能和美术教学能力培养作为主线,把美术课堂教学与美术教育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人才培养定位,提升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实现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目标除了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以外,还必须抓住两个特征:首先是研讨欲,即具有强烈的研究教育理论的欲望,善于把大学的学术思维与浅显的知识技能结合起来,达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基本能力;其次是专业欲,即强烈探究小学教育的欲望,并有勇于尝试美术活动的动机[1]。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还要建设并合理利用小学教育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加强小学美术教学研究与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改革、美术创新能力、美术课外实践教学等一体化的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体系。

阅读全文

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策略

摘要:作为我国园林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园林美术在推动素质教育落实与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和绘画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园林美术教学须加强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善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状况。

关键词:园林设计;薄弱专业;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一些学科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经济学、动物学、艺术学、社会学以及环境心理学等。教师要以实践教学为立足点,通过对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的深入分析,了解专业的实践要求和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从而真正突破教学过程中的困境。

一、园林设计薄弱专业美术课程教学

园林设计薄弱专业主要是指教学条件较差、影响力相对较低、生源质量较为普通的专业。与其他一些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的专业相比,园林设计薄弱专业园林美术课程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该专业的学生较少能获得参与讲座、辩论以及座谈的机会。在这样的条件下,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时间,积极抓住不同的教学环节,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二、教学对策

1.做好前期的引入工作

阅读全文

艺术设计美术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适应当代艺术设计师基本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

(一)当代艺术设计与设计师的素质

杰出艺术设计师应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素养,即知识的素养和创意的能力。知识的素养包括设计专业的知识、视觉艺术的素养,还有科技、消费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创意的能力是指具有敏锐地把握当下流行的元素,并将各种信息加以艺术综合和创造的能力。艺术设计是一种创意活动,其不同于工程领域中的设计之处就在于创意性。创意性首先体现的是设计者的个人观念,其次是在艺术设计产品中彰显出设计者独特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飞利浦(中国香港)设计公司创意总监肖恩•休斯曾说过,其设计哲学就是,如果不能充分理解消费者、商业本身和工业科技这三大市场支柱,就不能生产出有意义的新产品。而对着三大支柱的综合考虑,如果不能增强产品结构的创新性,就会阻碍它的创新性。为了设计出有意义而又实用的产品,作为设计师,我们有责任去理解并应对这些分散因素所带来的挑战。

要应对挑战,就必须进行创新,即对设计者所面对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创造出不同于其他产品结构的作品。因此当代杰出艺术设计师,仅仅具有纯粹的艺术设计专业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应具有谙熟当代艺术设计语境的素质以及综合创造的能力。当今是信息的时代,是大数据的时代,是互融、交互的时代。艺术如此,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正如新媒体艺术家阿斯科特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正在走向融合的艺术,其反映和建设在现实中的融合的文化。融合思想的应用具有独特和积极的影响。它加速了技术智力的进化、消灭正统思想、挑战代表性、打破教条、直面唯物主义、要求参与、杂交身份、舒缓社会交往并重新排列时间和空间的秩序。杰出的当代艺术设计师应适应当下融合时代的要求,将综合各种信息,并且能够加以重组,进而进一步创意,是为综合创意的能力,这就是当代艺术设计师所具有的素质。如何应对培养和提高未来艺术设计师素质的挑战,是每个从事艺术设计的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课程教学模式的改变,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围绕着当代艺术设计特点,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设计的基本素养,着眼于培养对信息的综合能力和创造能力,或可以认为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产生设计大师的必由之路。

(二)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模式

开设不同课程,给学生建立了学习和掌握不同知识信息的平台。就美术欣赏课程而言,它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艺术形式、观念、艺术思潮、社会、美学等方面的信息,这些知识信息是艺术设计师具有的基本素养。美术作品本身就是多种信息的组合体,这些信息包含着艺术家的观念、审美以及创作定式,同时还打上艺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烙印。传统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注重对美术作品的信息解读,尤其强调对美术作品的感知,强调个人性情的陶冶,即便是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包括近期出版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欣赏的教材)也强调美术欣赏最后的共鸣,教学方法是着力于知识的把握、作品内容和意义的解读、形式和技巧及表现性的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传授,是一种“述”的表达模式,是一种由作品到作品的解说方式,这种模式下的教学充其量只是达到个人修养的目的,在当前这个强调艺术创新的时代远不能满足艺术设计师对于艺术设计基本素养和创新的要求。

对于学习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构建不同于传统讲述式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以“作”为行为方式的美术欣赏教学模式,所谓“作”,即做、创造,即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学会重组信息、如何建立再创造的观念和方法。在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视觉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再创造思维能力,这种能力是将美术作品中所含的各种信息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并将自己的认识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再创造,从而赋予美术作品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不同于这件美术作品的全新的艺术信息,即新的形式和评价,这种新的形式与评价是能与艺术设计建构起某种关联关系。学生能通过这种关联,将这个新的艺术形式和评价应用于自己的艺术设计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模式不是停留于“述”的层面上,不是仅仅对美术作品的解读,而是在“作”的层面上,这种“作”的方式就是重组与再创造,即对信息的重组和再创造,这种教学模式是思想行为的方式,其教学方式是培养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独立分析、解构的行为观念,养成重新组合艺术、观念、社会等信息的行为方式。

阅读全文

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

摘要:对于美术课程, 在完成既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优化课堂设计, 提升课堂活动水平以及学生参与度。 课后,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延伸, 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引导学生不断求知探索。

关键词:美术; 教学质量; 措施

一名优秀的美术教师,不应该把非专业的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不能仅仅以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为工作目标,而应该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真正发挥美术的育人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教学实践,对改进和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本人有以下几点认识:

1 教师要提高思想意识

一般对于非专业的美术课程,一周的课时安排比较少,要达到对学生进行很专业高水准的美术教育,确实有些困难,但是美术教师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发挥美术的教育作用,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基础知识,提高基本美术技能,教师还要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在学科教育的实际活动中,促进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促进他们人格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2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满足不同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学生的精神需求,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乐观享受学习和生活。一般来说,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会比较偏爱,能够专心听讲,对教师安排的任务,也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因此,美术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把美术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乐园,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厌烦学习任务,也不会讨厌美术老师,而是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每一堂课都能学习到新的知识,在快乐中学习。

阅读全文

初中美术教育功能定位和思路创新论文

在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对于教学过程进行积极的教学反思,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定位要更加明确,并且要在此基础上有合适的教学思路创新。这样才能够打造更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对于学生各种能力的锻炼。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有更多成长与收获,这也是美术课程教学价值的一种直观体现。

一、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很多教师对于美术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定位的认识都过于狭隘,会简单认为美术课程的教学就是让学生对于相应的美术作品形成一定认知,能够借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品位。这些确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课程教学目标,然而,美术课程的教学功能定位绝不仅仅局限于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有良好的艺术审美品位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逐渐形成,要让学生对事物有自己的审美方式与相应的理解及判断。这才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感受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美术课程的深层次教学意义的体现。教师要对初中美术教育的功能有全新定位,对课程教学的效用展开更深入的挖掘,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积极正面的影响,并且让学生从美术课堂上得到更多有益的收获。初中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轻松、愉快。而美术作品中的各种形、色、质,其本身就含有这种轻松愉悦感,其实质是人类感情的载体。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直观感觉来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可以说,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情感释放的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心理完善和健全的过程。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是当前的义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充分体现美术课程在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上所能够发挥的辅助功效,并且对于美术教育的功能定位有更深入的挖掘,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且具备健全人格的优秀学生。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为了更好地体现美术课程的教学意义,并且实现美术课程教育新的功能定位,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思路上有积极的革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就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这也能够极大地提升美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在很多知识的讲授上教师可以用现代化工具作为辅助,这不仅能够让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也能够降低知识点理解上的难度与障碍。同时,现代化工具在欣赏课的教学中也能够发挥极大的效用,通过多媒体能够将很多精美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无论是图片还是视频的展示,都能够帮助学生近距离接触这些作品,并且让学生对这些精美的艺术作品有更深入的体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比传统的口口传授的方法更加形象生动,省时省力,而且它所传递的信息量很大。比如,在给学生讲授“近低远高”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用多媒体动画,立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而不再是用文字单纯抽象地表述这个概念。教科书中虽然有图片,或者是教师找来课外书中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但图片的大小是十分有限的,很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底什么是“近低远高”。多媒体工具的使用则极大地化解了这个教学难题,能够让学生清晰直观地看到这个概念以及它的体现。这便是教学效率的一种提升,也充分体现了教学思路的积极转变所能够带来的教学变化。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于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非常重要,很多教师也能够清晰意识到这一点。然而,在过往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虽然明白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价值与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对于这一点的落实却并不透彻。在全新的美术教育功能定位的引导下,教师应当在这一点上有更为深入的改善与革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设计中要更明确地体现这一点,要不断深化对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够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并且能够真正实现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锻炼。这也能够更好地体现美术课程的教学价值,并且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能够进行独立创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线的魅力》这节课时,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课本上所讲授的内容,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运用各种各样的线条来画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象的图形,并且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图形所具体代表的含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感受到了独立创造的乐趣。随着这样的教学过程的不断积累,学生的独立思维会一点点加强,不仅想象力与创造力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自身的美术创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构建。

阅读全文

高中美术教育生活化教学运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高中美术教育越来越凸显出自身的价值。因此,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教师都需要提高重视。要推动美术课程教学发展,就必须开展好生活化教学工作。该文以人教版美术教材为例,对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高中;美术;教学运用

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高中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重视

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学校将美术课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尤其是一些高中,仅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美术课程,学生升入高三后,由于升学压力,美术课成为自习课。这不利于学生在课堂中了解美术知识。基于此种教育情况,高中管理者需要提高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均衡课程教学比例。

2.教学形式老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