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教育学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课程的改革,高职院校想要使学生在美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文章从加强高职学生美术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形式下高职美术教育的背景和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
1当前高职美术教育的背景和现状
国家对高等院校美术教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重视。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响应,采取了相应的行动落实高职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工作。然而这些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学理念过时落后、不够先进
在目前的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中,美术教育工作开展还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形式,学校和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存在着过时落后、不够先进的明显问题。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过分地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课堂上的练习内容,而缺少实践的机会和体验。高职院校和美术教师也很少为学生提供进行美术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此外,高职院校和学生也没有对美术学科和自身的教学进行充分的认识,过分重视美术学科的单纯教学,而没有将美术这门学科的各个艺术原理加以融合和联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2不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高校美术教育学课程探究
美术教育学旨在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育学新编》一书通过入门、基础和拓展三个部分的讲解,帮助学习者提高教学能力。该书不仅涉及许多美术教育的基础性问题,而且囊括众多美术相关知识,对美术教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实现美术教学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对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进行整体改革,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发展的过程。
该书提到,美术教育学课程目标之所以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习惯为学生准备系统的美术知识,然而学生并没有做好吸收这些知识的初期准备。美术教育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在此之前,学生未接受过与此相关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学生习惯将精力投入大量的专业化知识学习上,对美术教育的热情不高。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知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只有将要接受的知识内容和前期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引导学习活动更准确地指向学习目标,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过程中积累和储存的学习单元被称之为“相似块”,这些“相似块”储存在人的大脑中,不仅和大脑本身的知识储备相互作用,而且“相似块”之间也相互作用,从而有助于人们加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美术教育学新编》认为,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在课堂上利用有效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建立连接“相似块”的纽带,这种在课堂中进行相似块的构建行为,实际上是在建立一种“变异”和“同”之间的关系。美术学习者向美术教育工作者转变,一方面是身份的转变,即学生向教师身份的认识转变,另一方面是研究领域的变化,由美术专业向美术教育专业转变非常困难。储备美术专业知识是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由学生向教师身份转变的关键,只有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他们才能真正胜任美术教师这一职业。此外,难以达到美术教育学课程目标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另一瓶颈。该书以教育本质论述为主要内容,注重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逻辑,注重主要原理以及概念的阐述,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价值。许多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将此作为框架来进行课程讲授,这种教学方式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使这些问题原则化和概念化,不仅为学习者构建了基础的框架结构,而且有效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该书将美术教育学分为教学论、课程论和学习论等若干层次,这些理论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有机整体,共同发挥作用。对于片段式学习、没有完整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将这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困难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长远发展目标应该成为美术课程教学的重点,将课程层次按照不同的阶段进行划分,将大的、长远的目标进行分解,树立各个阶段的小目标,从而更快地接近总体的大目标,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该书将课程目标的实施归纳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教学形成完整的、立体的第一感受,同时在此过程中对教学技能进行完善,进一步学习的需求也在此过程中产生。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从教学论、课程知识以及学习论等层面深入了解和研究美术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初步理论分析能力。第三阶段,教师积极整合之前储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弥补不足,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作者:李荣 单位:钦州学院陶瓷与设计学院
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探析
一、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
要把握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的方向,首先应当清晰了解基础美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概念。根据我国教育部门对基础美术教育的定义,基础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塑造学生对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美感认知获得思想品德的优化,从而完善自身品格,与此同时增加学生美术技术的操作,从形而上的学习方式过渡到理论、操作实践。学科教学以社会就业为根本,将学科融入切实的实践生活,从而解决学生走出校园后的实际就业问题。从基础美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概念可以看出,二者的实际结合方向在于:一方面重点对学生进行品德塑造与审美感觉培养,另一方面以实践为主,以社会就业为目标进行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因此,笔者认为学科教学应用于基础美术教育应当从以下两点入手: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当下社会主流的艺术欣赏思潮作为具体教学的指导方向,紧跟社会风气,在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技能应当偏向于当下的艺术流行方向,为学生走出校门就业打好基础;第二,美感欣赏教学也应当注意把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方向。社会艺术并不都是健康的,一些艺术形式是病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摆脱因社会不良艺术风气的困扰,加强基础美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加强美术学科教学与社会的联系。
二、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内容及形式
通过上文的阐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基础美术教学内容应当偏向于道德塑造和与社会主流艺术形式相符合的方向。但是这一方向并不适用于所有层次的美术教学。如,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就不适合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不切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这种教学内容的创新较为适合中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因此可以将其定位为大龄学生的美术教学基础,大龄学生由于身心的发展已经能够接受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因此有利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普及。具体教学内容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正统美术教育,还应当以基础教学、基础技术为主,以社会主流艺术引导方向为辅进行教育;第二,教学内容应当切合实际,侧重技能学习,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大师,而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就业岗位、在短期就能够掌握技术的人才。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教学要切实贯彻落实基础技术教学的总方针,将美术从艺术形态向技术形态转变,以便学生能够依靠艺术美感完成技术上的创新,为其就业提供保障;第三,教学内容应当避免浮夸的艺术形式培养,转向切实的“技艺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保障。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的形式应当从内容上进行变化,教学形式从来不是固定的、单一的,而应当向多元化、适应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综观学科教学这一教学类型,其教学形式应当凸显一个“变”字,不拘泥于美术学科,不拘泥于艺术形式,向最切合生活、最适应生产技能的方向靠拢,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演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三、基础美术教育中学科教学的难点
探索是艰难的,在研究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难题。如,在教学中,美术教师遇到涉及其他专业的内容时怎样解决;由于课堂中活动丰富,学生情绪高涨,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其他艺术门类、其他学科知识的度,即渗透多少、渗透到何种程度;等等。通过调研分析,可知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反思,它所凸显的问题也恰恰是今后校本教研的方向和目标。新课程实验中,一些教师的观念、行为与改革目标之间还有一定的距离。基础美术教育学科教学正在处于一个成长的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加强、完善。课程改革的过程是教师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重建以学生实践、就业为主的教学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定是漫长的。因此,基础美术教育的学科教学是一种理想,要求基础美术教育从内容到方式都要发生变革。
四、结语
高校美术教育学生教学能力培养
【摘要】现如今我国教育已经开始追求多方面发展,不再禁锢于知识类科目,也开始重视起美术科目的发展,我国的美术专业还是比较广泛,但是大多对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定位不够准确,都比较重视美术科目的画画基本功而忽略了教学能力的提升,实践能力比较弱,那么所教导出的学生也不能符合市场要求,所以我们要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争取把美术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提升上去,并且对教学方案达到一个创新阶段。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学能力;美术教育
我国在很久之前就对美术教育专业引起了重视,所以才有这么多美术界的教育人才和专业人才相继而出,让我国的教育方面和美术类的行业进步加快了速度,同时也为我们的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好处。可是长久观察下来,美术教育专业也因为时代的进步而显得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当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展越来越快,国家将许多科目的教育方案都实行了创新,不再一味的重视文化的培养反而更加重视素质的提升,也对中小学实行了新的课程标准,在这种背景下,美术教育专业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一、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能力结构
现如今我国的美术专业不再是只培育学生的专业基础,也要重视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不仅要对美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有一定的认知,也要有不断探索和尝试的精神,不但要熟悉美术专业知识,还要对美术行业在社会的发展中有一定的帮助。所以我们要将培养的主要目标氛围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让学生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美术基础,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是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把自身的知识传递给别的学生。这两个方面都是紧紧联系着的,第一方面是最基本的条件只有自己有着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提升。而第二部分才是关键,只有自身的教学方法够吸引人而且教学能力出众,才能把知识传递给需要的同学们。所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等都是一个学生所应该具备的条件,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行,而我们现在所培育出的学生大多数都只有扎实的基本功,但是还缺少了教学的经验和能力,所以我们要对此引起重视,要将两者的比例把握平衡。
二、当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所存在的问题
以前大多数人都只重视文化的提升,对美术这种副科都不太注意,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美术的重要性,这就导致了家长对美术科目的指导老师要求也越来越高。美术科目已经不仅仅是练习绘画那么单一,而是综合的美术文化学习。但是大多数老师都是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却不够强,还不会根据学生的条件来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案,还有更甚者自身的基本功都不够完善就开始教导学生,这种学生大多数教学实践能力都不够强,主要原因都在美术教育专业学校身上。
大学美术教育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当今社会发展迅速,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如何提高人才素质高校教育方式至关重要。通过大学美术教育和创新教育,对人才素质提高方面进行探析,了解大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主体性和加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以此提出,在大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有效提高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增加了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文化意识,并建立相关的教学评估体系,这些都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更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关键词:大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原则;途径
大学美术教育作为高校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一方面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美术人才,另一方面美术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创新思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又一重要要求,拥有创新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还能让我们用发散性的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面对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而大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意识方面独树一帜,拥有自己特殊的优势[1]。在大学美术的相关教学实践活动中,美术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相关的美术知识,更需要做好切实发挥美术教学优势,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高校毕业生更能适应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一、大学美术与创新教育的联系
做好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主要都是为了建立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创新教育是指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上,将课堂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培养融会贯通,使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能建立创新思维能力。大学美术教育是从属于艺术类,其教学理念是围绕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而美术教育的实践则是引导学生思维开创,这与创新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有较高的契合度。因此在高校进行美术教育的教学实践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入手,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上来说,大学的美术教育也是其重要方式。在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也代表美术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从而更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形成一个完善的良性循环,反之如果美术教育不能做好这一点,则影响相关的培养目标[2]。所以在大学的美术教育中,应当将教学目标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建立相结合,这是有效提升大学美术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中之重。
二、大学美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如何做好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当前不仅仅是知识经济时期,更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创新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校的教育方式不仅需要做好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教育,还需要高校注重学生其他素质的培养,进而打造出综合型人才。在此教育目标下,各高校切实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科教育进行结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而从学生的思维锻炼上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大学的美术教育是在遵从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之下,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通过实践教学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建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大学美术作为大学中的艺术类教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艺术涵养和创新性思维具有独到的优势。学生的美术作品是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自我表达[3]。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创作,需要学生在具备完善的美术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去认识并分析抽象概念,用收敛思维对认识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最后融合学生脑海中其他的知识结构,形成最终的信息框架。学生利用这种信息框架指导自己完成美术创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学生创新性思维形成建立的过程。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对抽象思维独立思考时,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这一系列的自主思考自我分析自我创作的过程,能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当今社会形势下,我们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这种独立意识的培养应作为高校培养学生策略的重要步骤。独立意识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还能为学生在其他的学科学习时或者进入社会之后面临问题时能够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基础美术教育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首要目标就是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目前,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兴趣不高、课堂气氛沉闷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学习与实践相分离,基础知识薄弱对学生创造力的提升影响颇大。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呢?一是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学科的魅力,以学生的阶段性特征为基础,配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二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贯彻启发性教学,丰富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欲和创作欲。同时,注重学习的连贯性,兴趣的激发需要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只有始终保持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才能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用心学习和创造作品。三是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和个性心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爱好和习惯,跟上时代潮流。同时,教师要始终保持有耐心、认真的工作态度,让学生对美术保持长久的兴趣。
二、审美意识是美术学习的基础
审美意识是一个人对“美”的见解,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是美术作品鉴赏课的目的所在。美术鉴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理解和评价的过程。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长期积累和实践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师要大力开展美术鉴赏课程,通过美术鉴赏,一方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充实了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另一方面,在建立审美意识的过程中,通过理解和感受,能够明辨是非,并且在鉴赏的过程中,能够以一种创造性的心态,以独特的视觉和思路去探索、体验和思考,从而形成独到的见地。通过开展美术鉴赏课程,学生经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之后,形成独到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基础和前提。
三、完善自身,拓展知识
美术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植根于社会文明大背景下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美术知识,还要充分完善自身素养,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我们的知识拓展得越宽,见解越深,感悟就会越多,思想就会越解放,创造力才会越大。与美术相关的领域有很多,例如,历史、地理、政治、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等,学习这些知识,对我们进行美术教育有着很大的帮助。许多大艺术家不仅精通美术,还在雕塑、诗歌、音乐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单一的知识,很容易使人在知识拓展上遇到瓶颈,无法充分发挥主动性。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例如。在美术鉴赏课上,注重讲解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将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相结合。同时,创造相对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多读书、多拓展、多了解生活,在实践中去学习、去创造。这些方法都有利于学生洞察事物的本质,始终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断为思想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创造力。基础美术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求,体现其学科价值,还要求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通过基础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面对新时代的要求,美术教育也要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与时俱进。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将他们培养成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需要美术教师不断学习新手段、探究新方法、实践新模式。总之,美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教学和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将思考转化为行动,这些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贾昀 单位: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美术教育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在我国职高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
美术专业作为一门体验性很强的课程,其可以为学生思维拓展提供科学的依据,提升学生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创作需要来源于生活与自然。美术教育是发展学生综合艺术素养的重要手段,将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提升职高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有着积极影响。
其次,能提高使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艺术创作的需要。艺术教育是一个开发智慧的复杂系统工程。美术教育教学以其多方面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对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应在美术教育中着重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大胆求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例如,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创作能力,工艺设计制作能力、及美术欣赏能力。在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上,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人格特征和精神状态及综合素质的体现。只有经过了具体实践才会有创新的灵感。美术教育以其学习艺术创造与实践为基本内容的学科特点,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很大帮助。通过美术教育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最后,提高美术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逐渐增大和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对职高院校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职高美术教育主要立足于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实用性技术人才,美术学习的任务不仅是满足于获得某一绘画的技能技巧,更要重的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职高美术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解决职高院校美术专业学生的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促进美术专业学生就业是很有帮助的。
美术教育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学生只有对美术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创新能力。第一,树立师生平等思想,教师要平等对待审美情趣、取向和观点不同的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出宽松、自由、崇尚个性的教学氛围;第二,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表扬学生作品中的优点;第三,鼓励学生发展自身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的智慧与勇气,让学生在良好的创新氛围中认识自我,学会独立思考。在一次美术课上,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画,有位女生画了一个不太漂亮的月亮,并且不合时宜地在月亮上画了两扇窗户。笔者问这名女生:“你画的月亮有什么含义?”她说:“我画的月亮打开了窗户,就像人们睁开了眼睛一样。”此时,我们都被这位女生奇妙的想象所感染,于是笔者立刻当众给予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大胆进行创新。教师也可以在校园中开展与美术相关的活动,如文化艺术节、手工艺品制作大赛、书画比赛等,都能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二、开阔视野,拓展领域
要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积极引入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传统美术教育下,教师在教学中侧重于讲解理性的知识,而对感性方面的内容则很少涉及,这对学生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是不利的。但是,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检索、鉴赏艺术作品的新渠道,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艺术交流与创作,将自身的情感与思想表达出来。如,在《你、我、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国画、漫画、纸版画、橡皮泥、剪纸画等多种方式,将同桌的肖像表现出来。教师要找出学生作品中的创新点,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教师要精心选择开放、灵活和自由的教学内容,将学生身边最喜爱、最熟悉的美术题材融入课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教师在讲解图案设计时,可以联系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图案进行讲解,如沙发靠垫图案、床单被褥图案和民族服饰图案等,并在讲解时适当穿插颜色的搭配方法、个人气质与服装色彩等。在造型、色彩设计等方面,要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表达方法,如数学的立体结构、社会科学的实践方法等。
三、优化教学设计,更新评价标准
第一,优化教学设计。新课标提倡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动性与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此外,教师还要设计出更为新颖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美术素材,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突破固有思维的局限,迸发新思想。第二,美术教师要努力改变以往以课本知识为主的评价标准,这是由于在该标准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极为不利。美术教学的独特性、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都决定了美术教师要实行多元化的评价。因此,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加以评价,教师的评价要更加包容,这是建立在广阔的视野、公正的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的。
四、增强学生美术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