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教育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幼儿美术教育
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存在的病症及解决办法
1.不能全面地看待美术教育
多数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绘画作品、总以成人的眼光去看、纠正孩子所谓的“错误”,比如,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小孩子会将天画成灰色、太阳画成蓝色等,这并不是错误的,而是孩子对于这个世界的直观认识和表达。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进行这样的绘画,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在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情感宣泄的方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2.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模式死板
课堂评价对于孩子是极为重要的,一句鼓励的话语甚至能决定一个孩子今后的一生是怎样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评价方式,运用多种评价语言,要对学生起到有效作用。例如,在一堂课中,教师往往会对学生的绘画作业给出这样的评价“:画的很不错。“”还需要多多努力。“”画得很好!”等完全没有价值的话。
建议教师换一种方式,具体地去引导学生,例如,“你的太阳画的很棒,让老师一看到就觉得暖洋洋的”等评价语言,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优点,从而取长补短。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教师普遍采取教师选材,教导学生绘画的方式。然而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幼儿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毫无益处。
教师应该放弃死板的教学板书,融入孩子的世界,绘画的题材可以随意发挥,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才能最终达到量与质的转换,也可以借鉴国外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教材或作品,认真学习并运用到课堂中来,都能够对现阶段死板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学校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
第二,农村学校资金有限,办学规模较小,学校聘不起专职的美术教师。为了能让美术课正常开展起来,学校就会给其他学科教师安排课时,而这些教师对美术教学根本不懂,有的学校甚至让美术课程来填充课表,不能保证有效的美术教学。第三,农村学校得不到其他额外收入,教师的待遇只能停留在某一水平线上,因此拖欠工资也就成了常有之事。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工作琐碎繁多,除了要按时完成学校规定的美术课程教学外,还要开设第二课堂,比如为学校制作橱窗展示、黑板报、布置教室、美化环境等。此外,晚上加班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些看似并不起眼的工作都是没有劳酬的。在考试科目中,美术课不属于统考科目,因此美术教师在评优、晋级时的成绩不便计算,最终的工作得不到学校的认可。诸多因素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安心工作,教师队伍就逐渐流失。
2.学生缺乏美术学习的兴趣
首先,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买到好的美术用品,如绘画材料、美术图册等,而且有的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学生把钱浪费在美术用品上,此外学生的升学压力也很大,无法把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绘画中,这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教师传统的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教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少,知识面不够宽泛。教学过程中没有吸引学生眼球的实物和亮点,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那么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
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本能很好的施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农村的经济状况、地理条件和师资力量所导致的,学校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和设施,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观也就受到了限制,怎样让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健康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师范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学
20世纪中后期,很多概念型的学科出现。80年代,美术学概念被正式提出,美术学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意味着此后“美术”有根无据的现象被弱化下去,美术成为了真正独立的学科。当然,这也是邓福星先生在88年的11月全国美术理论会议上所提出的。美术学成为综合的美术学科概念化被加强,以造型艺术作品研究的对象,他的研究对象包含了美术的历史,美术批评、理论以及其他相关的学科理论,都归纳进入了美术学的范畴。在1990年之后,正式命名为“美术学”随后在各个美术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美术学”系,这个举动标志着学科在我国被全方位的确认。因而,高等师范的美术教育当中,要注重“美术学”的重要作用,美术理论基础的扎实与否,关系着高等院校所培养的美术专业的师资是否具审美能力,是否对美术学科具有科研能力,也意味着美术鉴赏的能力和评论的基本能力的高低,这些能力将影响到我国的大众审美情趣与美术素养。 一、课程的结构设置不合理的情况依旧存在 近几年,我国的高师美术教育受到重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在办学的规模、在专业的构建上,专业课的结构上都有了提高,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存在问题。《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学》、《美术鉴赏》等课程,目前是我国的美术教育课程的科目,但是课时量却严重的偏低,大部分的院校技法课程占据到总课时的60%以上,这种不合理设置,会严重影响高美术师资人才的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 二、学生对美术课程缺乏学习兴趣 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师范类美术院校的学生在对待“美术学”的课程问题上的学习态度,还主要停留在理论的考试是不是能够过关作为关注点的问题上,根本缺乏学习的兴趣。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为什么学生会对“美术学”的课程缺乏兴趣。 理论课程的设置比较不合理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教师的重视也是存在的一个客观原因,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师范类院校的美术学生,由于过于专注于专业课的培育,忽视了文化素质的培养,文化的素养较差。尤其全国的高师类美术教育的招生环节所采取的形式是“低分录取”,我国现在美术招生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意义,“低分录取”的制度对于一心学习医术,对于美术有着较高领悟的学生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速食班”出来的考生,他们只是为了读大学而学习美术,丧失美术学习的热情,不热爱美术的学习,为了考学而考学习美术,这成为了很多文化素质较低考生的“终南捷径”。 三、“美术学”课程缺乏专业的美术学老师,师资力量薄弱 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的教学构架之中,“美术学”的课程自然也不会受到教学组的重视。很多师范类的美术院校对于相关的“美术学”课程都是选择由艺术专业的其他教师代课性质,而非是专业教师来授课。代课性质的教师,只能是兼代,缺乏一定的“美术学”的专业基础对于美术学的课程没有全面地了解,难以形成系统地研究,也难以做出系统地课程知识传授。教师不专,学生更无心学习。 美术教育一直都是把美术学科作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的类别,他们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以及能力,是为了促进国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若是单纯的以技法作为的美术教育,又如何承担起这样的目标。 美术师范类的教育是培养大、中、小等学院或是学校的美术教师的主要原则,师范类的美术专业学生代表着未来的美术教育之中的教育实施者,在校所学的,所形成的知识的结构以及基本的美术素质对于之后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那种把技法的训练作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比较难培养出具完整的美术知识以及美术教师的素养。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其实就是把素质教育作为核心的教育,因而学校要改变过去的思路与思想,尤其是处于信息爆炸时代艺术教育,要形成我国的特色,要让艺术的课程日益走向综合性,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还要注重发展艺术教育对于审美思想的培养,要鼓励我们的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学习,要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要从传统的重技能模式中脱离出来,要把学习的中心做出转移,重视审美以及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进行培养。 美术其实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是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对于美的表达能力的个体体现,不是简单强调技法的问题,美术表现的形式感,不再仅仅让学生知道,技法如何具体应用,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对于客观物象通过自身的理解与领悟的艺术再现,是作为了美术的主体的表现,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思想观念和艺术的追求,以及审美的理想文化的修养等具体素质。我认为,美术类学院进行教育的初衷应该不是给学生一种职业的训练,应该更注重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以及具有较高的文化品格的创新人才。 在现代的师范美术类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视技法的训练,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培养。应该看到历史上的美术大师基本都是文化大师,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思想和有精神的人,才能够成为文化教育的传播者,不可缺少文化。在这一点上,师范美术教育中开设的有关美术学的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美术学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001年7月颁布了新的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我国基础的美术教育现在正历经着我国自建国最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的教育教学的观念,要懂得把人文主义精神融入进绘画当中,要能够为学生们建立一个较为宏大的价值观与艺术观。要改变过去的,单一的学习学科的课程设置,要教育学生掌握多一些的知识,建立起综合的学习体系。 要把美术学习当成一门素质教育的一种,技法与理论一样重要,把学科的知识体系单纯的来构建课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了,现代的社会更为关注综合性的能力展示要从广泛“文化背景”之中引导学生来关注艺术,理解美术内涵。#p#分页标题#e# 美术学将成为人文的学科领域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着自己的对象、自己的研究范畴、带有自己的目的性和功用,有着自己独立的品格。因而,在现代的师范类美术的教育学院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师范类的美术教育当中,对于学生教育的素养来说,不管是大学或者是中学的美术教育,所开设的美术欣赏课而言,都是建立在美术学的基础之上,要把相关的美术学基础理论课程与美术的技法训练课程协调在同一个平台上,科学的、合理的课程设置之中,才可以促进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国民的审美素质得到最大的培育。
初中美术教育
一、初中美术的重要性美术
课本身就是一种没有条条框框约束,让同学们自由发展的课程,所以在课堂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他们心目中美丽的事物。很多学生,在接受美术课程之后,在课下都会多多少少地去画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既缓解了他们学习的压力,还转移了他们因为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我们深有体会的就是在美术课之后,一些课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提高了很多,而且学生们的精神也是非常饱满的。转移学生学习疲劳,让学生更轻松地去接受其他文化知识。美术课程已经成为了其他学科的辅助工具,为提高学生的成绩和综合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重视美术教学现状
我们知道中学生是压力最大的,而且在这个阶段学校给学生的压力也是最大的。有些学校盲目地为了提高升学率,尽量压榨学生的课余时间。所以美术课堂就成为了学校压缩时间的对象,很多学校的美术课堂是形同虚设。即便是安排了美术课,而美术的硬件设施也是非常匮乏的。因为学校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提高学生文化课程成绩方面,而忽视了我们学生的全面的发展。例如一些学校的素描课程,基本没有任何的硬件可以使用,唯一可以使用的工具,就是一张黑板,所以学生的美术课也就显得非常枯燥了。而在教师资源方面,很多中学也都存在短板,因为美术教师的任课比较少,而且他们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很明显的作用。加之,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美术是浪费他们学习其他文化科目的时间,所以美术就逐渐成为了冷门中的冷门。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所以他们也开始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培养,所以在音体美方面的投入也是非常多的。很多大城市的学生,他们走入大学后,可以展现自己各方面的才艺。而较之于此,很多小城镇或者是农村的教育条件有限,很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体美课程,所以他们步入大学后会发现自己一无是处。在将来的学业和职业中,美术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具有广泛爱好的人,就不容易发生抑郁症。而对于那些爱好偏少的人,他们往往会患上抑郁症。我们知道每年大学生都会出现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学校和社会所头疼的。如何培养一个心理健康,同时还积极向上的人,已经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通过非官方的一些调查,我们发现有着丰富爱好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会普遍较好,而且他们的工作效率也非常高。而那些沉默寡言、没有兴趣爱好的人,往往在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不稳定因素。我们的社会需要进步,需要和谐,所以身心健全的人才能够成为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我们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些学生患有轻度抑郁。教师对他们是非常重视的,因为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在通过给他们传输一些课余爱好,尤其是画画可以很好地调节他们的心态,让他们把心态摆正。后来经过这些学生反馈,我们发现美术可以让他们爱上生活,爱上学习。甚至有些学生因此而选择了美术专业。其实我们看很多艺术家,他们的性格可能都非常个性,这就是一个人最后的状态了。如果这些艺术家没有爱上艺术,他们很有可能会疯掉。当他们做出了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们也就逐渐融入了和谐的社会,并为我们的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美术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很多学生都是非常喜欢的。但是针对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我们必须要适当给美术留些空间。美术并不是美术专业学生所独特拥有的,而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去学习和深入探索的。
三、结语
我们不会强迫大部分学生去爱上美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感化和感动更多的学生,让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充满活力。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世界。所以,我们的美术教育必须要和国际教育接轨,适当提高学校的美术硬件设备,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也应该做够功夫。美术是一个人内心美的体现,我们教授学生美术知识,就是要他们把美的东西描述出来,让他们爱生活。
作者:郑子文 单位:河北省阜平县史家寨中学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探究
摘要:
幼儿美术教育的生活化能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挖掘幼儿的创造能力。但在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过程中,存在统一示范化、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环境受限等问题。本文对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模式;探究
教育的生活化是将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种创新的思想。幼儿时期,幼儿的思维还未成型,好奇心和观察力容易受到外界影响,抓住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的幼儿美术教育可以为幼儿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手脑结合的能力,让幼儿快乐地成长。
一、幼儿美术教育生活化的本质和意义
以往的幼儿美术教育着重锻炼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操作技能,而生活化的幼儿美术教育更注重幼儿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以幼儿的生活为起点,把生活中的切身体会与美术教育融合起来,引导幼儿认识人、事、物,发挥幼儿的个性,挖掘幼儿的潜能。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要结合生活的常识和现象满足幼儿的生活心态、游戏心态以及探索心态。生活心态是幼儿迫切想要感知生活、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心理状态。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融入生活元素,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游戏心态是幼儿喜欢玩的天性,教师寓教于乐,把游戏和学习相结合,幼儿会在其中受到启迪。探索心态是幼儿对生活中的所见、所听、所感都充满好奇,想要探索其中究竟的心理状态,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
摘要:在国家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初中美术教育要帮助学生了解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三观。该文从初中美术教育的认知价值角度出发,阐述初中美术教育在审美、空间、形象、技术以及社会方面的认知价值。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认知价值
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引导人们在美术方面的行为,提升其思想境界。从古代开始,就不断有艺术家寻找艺术的美感,利用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需要帮助他们了解美术教育的价值,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其在美术学习中培养高尚的人格。
一、美术教育的审美认知
美术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从多角度看待、解决问题,让学生具有灵活变通的能力。美术学习能够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状态下做出自己的判断,使其想象力更加丰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常会在某种审美观下对事物进行评判。学生对于审美的认知能让他们以欣赏和理解的态度评判艺术作品。学生在进行绘画创作时,能够逐渐形成对于艺术的审美意识。如,部分学生喜欢利用生动的颜色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现出的情感更加直接;有些学生的绘画作品比较细腻,着色比较淡雅,其在表达情感上比较含蓄。
二、美术教育的空间认知
世间的形体复杂多样。在美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艺术家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人们所生活的世界。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就开始在岩石上作画。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绘画创作时理解空间之间的联系。初中生已经对事物有一定的认知,其在事物之间的联系上已经有了主观意识。因此,初中美术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雕塑作品,利用对雕塑作品的观察培养其空间视觉能力,使其形成美术的空间认知。
学前美术教育探寻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开始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成为主流话题,传统的应试教育并不能满足新型社会的发展要求,思维模式决定着人们以后的生存状态,而美术活动则为思维的发展搭建了一座桥梁,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更是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美术活动;学前儿童;学前教育;创造力
2016年1月17日,马云在海南三亚举办的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现场发表了关于中国教育的演讲,马云提出音乐可以开启智慧,而美术是激发孩子想象力的沃土。美术课是学前教育开设的一门课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美术教育这门课是否是必需的,这究竟能够培养孩子什么?
一、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
学前美术教育的价值,这是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但很多人对美术教育并不了解,对美术的理解不乏很多家长是种“从众”心理,看见别的孩子报名,为了不落人后就让自己家的孩子也报名。更有家长认为美术可以锻炼耐心,觉得自己的孩子性格爱动,坐不住,就去学美术磨炼性格,这说明对于学前美术教育人们还存在着很多误区。学前美术教育不仅能传递美的意识,还能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使其得到健康的发展。
清代晚期时期的美术教育
《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认为,“格致、图画、手工,皆当视为重要科目”,由此新式美术教育萌发出稚嫩的幼芽。1898年的即包括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具体内容即废科举、兴学堂,派有志青年留学东洋、西洋。随着学堂的兴起,一些留学归国、热衷于美术改革的知识分子,在学堂中试行新式美术教育方法,并仿效日本或欧美的美术教育体制。新式美术教育的萌发与晚清时期“中体西用”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体西用”思想的发端可以追溯到魏源身上,魏源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在面对帝国主义的枪炮时,对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进行了反思,看到了长期故步自封所带来的弊病。若想振兴中华必然要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但事关清朝统治阶层的利益,固然不可能触及体制的变革,因此“中体西用”成为最佳选择。
作为“西用”之一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强调技法的传授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图画手工”的实用性而不注重其审美意义和对于国民人格精神的陶冶。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追求的美术教育思想沉浸在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和之后的思路中,是晚清美术教育的时代特色。在洋务运动、的社会变革潮流推动下,中国美术教育由传统的手工作坊师徒传授转向实业学堂的学校美术教育是不可逆转的。在一个遭受列强侵略与瓜分的土壤上,在一个政治、经济受到控制的国家中,文化是得不到真正独立的。若审美趣味已经不再是社会的主流,脱离了国泰民安的社会土壤,美术作品的审美意义则不再重要。任何人都是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后才有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若物质生活都得不到保全,精神文化生活则成为虚无与不必要,修身养性的传统中国画也被迫进入了衰败期。美术的审美趣味若得不到民众的广泛认同,而具有功用性、实用性与宣传性才能顺应当时的社会需求。
有需求必有市场,当时的美术教育已不再适应晚清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新教学体制的出现就成为必然。从明朝开始,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在中国传教并致力于西洋绘画的传播,西洋绘画很早就在中国产生了影响。洋务运动、改革了中国传统美术教育体制,引入了西方的各种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以表现意境为主的写意绘画不同,西方的写实绘画在这一时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与重视个人伦理道德的提升不同,以实业救国为本、注重实用与功能的美术在晚清更具有发挥的余地。1867年,福州船政局内设的船政学堂设立了绘事院,培养制图专门人才,内分两部:一部学习船图,一部学习机器图,学生被称为“画图生”。第二年增设“艺圃”,培养担任领班的青年匠师。为贵族士大夫等上层阶层服务的宫廷画院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洋务运动时期大量引进西方工程设备的技术需求,以消遣娱乐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绘画被以技术制图手工为主要功能的西方绘画代替。晚清美术教育西洋化的功利与实用不仅仅体现在学堂的美术教育、对西洋教育体制的模仿和对西式课程的引进上,而且体现在当时提出的“工学并举”的思想上。北洋工艺学堂创办了最早的校办工厂,强调“实习工厂与工业学堂联为一气”“以工厂为学生之实验场,即以学堂为工徒之研究室”“学生半日听讲,半日入厂习练”。这种“工学并举”的“为制造而学习美术、在制造中学习美术”的思想更体现了当时美术教育的西洋化、功利性与实用性,一切围绕着振兴中华、以实业救国,“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的实业教育思想在晚清时期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晚清这样一个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传统的纯观赏性绘画势必在商品化的市场经济中走向世俗化、大众化。迫切想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有识之士对中国美术教育体制进行了一番改革,引进新式西洋美术教育体制,“工学并举”的学堂与工厂结合,晚清的美术教育所体现的是美术实用与功利的功能,审美趣味退居二线,其商业与工业的实用性上升至一线。这是晚清美术教育的偶然,也是时代的必然,因此晚清的美术教育中不可逆转地呈现出西洋化的功利性与实用性。
作者:汤瑭 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