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研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美术教研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美术教研论文

电脑辅助美术教学研究

电脑作为信息处理工具,在信息的存储、交流、传播等方面,是目前任何其他技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并在教育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出现了电脑辅助教学等新概念。

本人在工作中通过学习电脑技术.并把它和实践结合起来,应用到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已有教学资谭的再利用和不断创新

大多数美术教师都认为,中学美术每周只有一节课,每个年级都只有一名教师授课,每年只要教材不变,讲授的内容都几乎一样,而在现行教案管理制度下,教案每年都要重新书写,为了应付常规检查,不得不将教案写的象格式文本一样规范。而用电脑备的教案具有可以随时增添、侧除、修改,存储方便、容量大等很多优点。它既能保留原教案的精华,侧除自己认为不满意的部分,又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和总结出更为出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就从过去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创造性劳动中来,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教案、查找各类资料上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互联网资谭的开发和利用

1.网上信忠资源的共享。以往教师备课相对封闭,主要依靠教参及自有资料等有限的几本书。虽然也可去有些地方查找资料,但由于工作繁忙,多数教师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去书店、图书馆找资料。而用电脑书写和管理教案,只要与神奇的因特网连接,我们就可以登陆相关的网站查看同行的教育论文等相关的信息,下载美术教学所需的图文资料,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提出的打破学科界限。

2.网上交流和教研。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子还不可能完全消失。美术在中学属于“小学科”,很多学校一般只有二名左右美术教师,势单力薄,学校对非统考学科都不怎么重视.把“小三门”(音体美)简单地划分为一个教研组。学校和主管部门也很少组织和开展这方面的交流活动,美术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网上交流的形式,登陆相关网站共享互联网资源,参加网络学术论坛,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上的交流。时空将不再是交流的障碍,美术教师交流的机会将大大增多,从而使美术教学可由封闭走向开放。

阅读全文

高中美术鉴赏情境教学法思考

一、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材为依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优化、创新课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思维和想象力发展的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第一,从教材出发。如,在学习《服装色彩设计》一课时,教师可设置如下情境:让几位学生穿上色彩鲜艳的服装担当时装秀的模特并在同学面前走台。这样不仅为学生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气氛,而且让学生在色彩的强烈冲击下获得与众不同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第二,从生活出发。如,在讲解色彩的情感时,教师可充分利用生活中一切可利用的元素,将绿色和生活中一系列事物(如交通指示灯中的绿灯、生命之树常青、陆军军服的颜色多以绿色为主色等)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感受绿色所蕴含的情感和所象征的意义——生命、和平、保护等。第三,从故事出发。如,在鉴赏抽象画时,教师可给学生讲个小故事:某教师让学生回家画一幅名为《山羊吃草》的抽象画,有位学生没来得及画便交了一张白纸,教师问及原因,他这样说:“山羊吃草,草被吃光后,山羊也离开了。”学生听完后哄堂大笑,这样既营造了愉悦的课堂气氛,又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

教师要积极革新教学模式,在美术鉴赏教学中不断融入丰富的文化元素,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国美术作品中积淀的文化底蕴。第一,在情境中融入趣味性教学元素。如,教师可利用朗朗上口的谜语或口诀创设鉴赏情境,不动声色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将游戏、小品、相声等娱乐活动合理地插入鉴赏教学,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具生命力和灵动性。第二,在课堂内外有效实施情境教学。如,教师可在课内举办美术知识竞赛、角色扮演、小型辩论会等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掌握其应具备的美术鉴赏知识;也可在课外设置美术馆参观考察、专题研究和小论文撰写、书法作品收集册制作等教学情境,一方面让学生深入挖掘隐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美术资源并使其为课堂教学所用,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第三,在情境教学中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性。如,教师可利用音乐创设鉴赏情境,让学生于或柔美或铿锵的音乐中感知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意境。再如,在鉴赏《掷铁饼者》时,教师可简单创设与体育竞赛有关的情境,将美术和体育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提升专业素养,全方位转换和调控教学情境

在高中阶段,实施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当专业的美术作品分析和鉴赏能力,而是为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常葆激情。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求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利用自身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爱护,从而促使学生对教师及其任教学科产生喜爱之心,并主动参与到美术鉴赏学习中。第一,在初步创设鉴赏情境时,教师事先要考虑到学生在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性作用,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领悟新的认知框架。学生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简单提醒或点拨,就能够“拨开云雾见青天”,茅塞顿开,并顺利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获得的学习效果比教师直接告知结果要好得多。第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发现课前设置的鉴赏情境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进程,就应该果断结束该情境,及时转换成适宜的情境。教学情境和教学进程越贴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就越高。第三,课后,教师要反复琢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要多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

四、结语

阅读全文

纤维艺术教育软雕塑的作用

作者:孙瀛 单位: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

一、纤维艺术的发展历程

纤维艺术是自20世纪以来引起广泛关注而新崛起的一门艺术,它是以天然的动、植物纤维(棉、毛、丝、麻)或人工合成纤维为材料。用编织、绣塑、缠绕、缝缀、环结等多种制作手段进行创作的艺术。纤维艺术在中国的历史渊源尤为深远,我国自古便有“丝国”的美誉,传统丝织作品,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据《中国工艺美术史》记载,我国最早采用的丝织材料主要是麻葛纤维,这些材料虽然粗糙,但却能编出山形和菱形的斜纹。到汉朝时,中国的地毯编制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国外的传统纤维艺术中,15世纪古埃及的亚麻壁毯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纤维艺术作品,而西亚的纤维壁毯纺织比较兴旺,叙利亚曾经是壁毯纺织业的中心。一直以来我国的纤维艺术都是沿袭着传统染织艺术的历史,以平面的编织、壁挂为主,直到20世纪80年代“软雕塑”艺术形态的介入,开创了我国纤维艺术的新天地。几乎各种以纤维为材料,传统或现代的、平面或立体的、观赏或实用的,工艺品或艺术品都属于纤维艺术的范畴。它即包括传统的染织品、缂丝、地毯、壁挂,也包括具有现代性的软雕塑、纤维装置,甚至连大地艺术等一些边缘艺术都被归为纤维艺术的行列之中。

二、“软雕塑”艺术语言的兴起

软雕塑又称软艺术,是用线绳、塑料、纸、皮革、布等软性材料为主题的现代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1916年,杜尚把一只打字机的套子放在展览会展出,使得观众目瞪口呆,由此产生出了一种新的雕塑品种——软雕塑。到20世纪60年代,软雕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日益盛行起来。在美国,雕塑家奥登伯格开始用帆布及合成材料缝制软绵绵的软体作品,如《软的打字机》、《软的抽水马桶》。同一时期,在瑞士洛桑国际壁挂艺术双年展上开始出现了三维立体的纤维编织物,如美国编织艺术家蔡斯勒的《红色的预观》和波兰艺术家阿巴卡诺维奇创作的《红色的阿巴康》。之后的十几届展览中,软雕塑形式的壁挂作品不断出现,并开始有日本艺术家参展。而这一时期的中国还从来没听说过“软雕塑”这一词汇,直到20世纪80年代万曼重回中国。他是保加利亚艺术家,原名MarynVarbanov,现代壁挂艺术的创始人之一,是把“软雕塑”引入中国的第一人。50年代初万曼进入索菲亚美术学院雕塑系,1953年到1958年留学中国学习绘画和美术史之后又学习图案和染织,并在研究生阶段攻读编织艺术。之后被欧洲很多国家邀请举办个人展览,声名远扬。在中国留学的这几年中,他成功的从绘画跨界到编织艺术,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的壁毯编织艺术和古老的缂丝技艺所打动,另一方面,被来中国展览的让•吕尔萨的作品所感染,最终确定了其艺术道路。之后便有了,万曼走进中国美术学院,开始创立万曼壁挂艺术研究所,真正把“软雕塑”引入到了中国艺术界,给了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抉择的中国纤维艺术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中国现代纤维艺术家,如谷文达、梁绍基、施惠等,并在1986年把他们带入了国际壁挂的展览上,迈出了中国纤维艺术的第一步。如今他们是国内纤维艺术的第一批实践者,同时也成为了中国纤维艺术领域教育前线的园丁。

三、我国纤维艺术教育现状

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纤维艺术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孩子。从上世纪80年代初“软雕塑”艺术语言被引入,到2000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地毯专业委员会正式更名为“纤维艺术专业委员会”后,又经历10多年的发展。在前辈们的不懈努力和中国纤维艺术领域内的第一批教育实践者的带领下,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综合大学的艺术学院都在不同院系都开设了纤维艺术专业或纤维艺术课程,呈现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如清华美院、西安美院、山东工艺美院等院校在装饰艺术专业或装饰艺术系中设立了纤维艺术设计专业并招有纤维艺术研究生。其中清华美院在装饰艺术设计系设有纤维艺术,这是源于他们的前身是工艺美术系,并沿袭了工艺美术的传统技艺。清华大学装饰艺术系的前身为特种工艺系,2000年更名为工艺美术系,现在改名后为装饰艺术系,下设金属艺术、漆艺、纤维艺术、玻璃艺术四个工艺实验室。同时清华美院染织服装艺术系还下设纤维艺术设计教研室,实现了资源共享和综合发展。广州美院装饰艺术设计在材料工艺中含纤维实践课程,并下设研究生方向——当代纤维艺术形态研究。同时广州美院染织艺术专业的前身是中南美专的工艺美术系图案科,其中含纤维造型设计工作室,并设有专业特色课程——纤维艺术设计。天津美院、鲁迅美院、湖北美院在服装或染织艺术设计专业设有纤维艺术设计,并招有纤维艺术方向的研究生,还设有纤维艺术设计教研室,它沿袭了染织发展的历史。中国美院,雕塑系下设纤维与空间艺术工作室,研究软材料造型与创作,成为雕塑的一个发展方向。

阅读全文

工业设计专业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模式

摘要:在新经济环境下,工业设计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对此高校教育面临新形势下的挑战与任务。强调办学特色的独立学院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工作室项目化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工业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

一、工业设计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的实施背景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工业设计已逐渐成为提高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国家从战略高度重视工业设计产业化的发展。我国工业设计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快速发展于90年代,到今天设计学院已由原来的20余所发展到千余所,每年毕业生超过10万人[1]。在高校里,由于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理念滞后、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之间缺乏相关性等因素,导致培养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知识系统性不强、知识面过窄等。在科技、文化高速发展新经济时代,一个设计师没有系统的知识储备,不足以应对用户对产品的各项需求。工业设计教育需要与时俱进,完善专业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并通过项目实践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国内高校设计工作室教学的运行模式

工作室教学是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首先提出的,是设计学科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工作室由理论和经验丰富的教师负责,既重视教学和科研,又能为企业提供设计服务,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在我国起步早、影响力大的中央美院设计学院目前教学中实施的是“三段式”结构,在基础部、专业教研室与导师工作室之间三级教学管理基础上形成的培养体制。学生在各工作室既能学到不同特色的专业课程,又能共享其他工作室的开放课程[2]。广州美术学院自2011年6月开始在本科段高年级全面推行“工作室课题制”教学模式改革,同时建立十二个专业方向的工作室。这些工作室以课题制的教学模式,负责三、四年级的专业课、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教学[3]。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在所有专业中全面实施“主题教学法”改,优化“主题+项目”的教学模式,围绕“主题”开展跨界教学,组建大师工作室,着力推进主题教学、项目教学、跨界教学和大师工作室的建设[4],并在学院与镇湖镇政府合作办学的“苏绣班”中,联合投资设备、联合开发课程、联合实施教学、联合开发项目,在弘扬传统文化、培养苏绣传人方面,找到了结合点[5]。

三、工作室项目化教学特点

阅读全文

大学信息化环境下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发展,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也被提上议程,现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大学美学教育的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社会发展因素和时代变化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不但表现在工农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上,也渗透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大学美术教育的改革和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信息化大环境,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推动大学美术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大学美术;教学特点;价值;措施

本文探究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的教学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措施,希望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等因素的中和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在社会性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大学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在教育教学方法上不断显露信息化特征。本文归纳总结了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美术教育的突出特点,详情如下。

阅读全文

农村教师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及对策浅析

1.存在的问题

1.1知识结构、内容陈旧

农村教师中有一部分是民办教师转正,一部分是中师生,相对学历偏低,受正规教育较少,存在拔高教学现象。虽然后期经过培训、自学,达到了合格学历,但是综合知识素养还是很有限,同时又存在严重专业不对口现象,这就导致农村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他们在职前没有系统的学过相应学科的发展史,所以他们无法很好地了解对应学科发展演变过程,也就不能跟上掌握本学科最新更新动态。又加之农村教师所处环境相对闭塞,对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的理解程度不到位。并且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较生疏,不懂得利用网络、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手段进行学习,开拓视野,为自己终身教育奠定基础。

1.2课堂组织管理的能力欠缺

新课程意在全面培养学生能力,课堂由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师由原来课堂上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因此,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教师需要提前做出大量的准备工作,激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与预期效果不统一的矛盾,这需要教师针对这些矛盾迅速做出判断,并机智地做出应对措施,保证课堂的正常进行。农村数学教师对以上问题有一定的掌控和处理能力,但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1.3学校培训种形式轻内容

阅读全文

素质教育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践

摘要: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在实施“精品教育强区”战略中,全域强力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三开”“三开放”,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从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实验教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

实验教学;管理;教学

四川盆地南部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该区位于长江、沱江交汇处,幅员面积仅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辖12个乡镇街,滋养着36.13万人口;经济繁荣,教育高速发展,中小学校29所(公办学校24所,民办学校5所),中小学生40400人。近年来,龙马潭区实施“精品教育强区”战略,教学工作立足素质教育,坚持科学发展,紧密围绕省、市教育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以“均衡+特色”旗帜引领,全域强力推进中小学实验教学“三开”(开齐、开足、开好)和“三开放”(开放图书室、开放体育器材室、开放计算机室),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从实验教学的管理体制、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及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强化实验教学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管理精细化

(一)健全“三四五”管理模式

阅读全文

文化产业背景下协同创新的项目课程

摘要:为探索文创设计专业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艺术设计教育视角,运用协同创新思维,对大型创意设计项目(工作任务)引入专业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获得原创性的经验和初步的理论思考。为文创设计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创新;项目课程;文化产业;研究性教学

一、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在武汉召开的第十届(武汉)国际园博会筹备工作中,学校承担武汉民俗文化衍生品设计任务,将大型创意项目引入到专业教学,打破课程界限、专业界限、学校界限、行业界限,跨界合作与创新。2015国际园博会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委托武汉市政府与武汉市园林局承办,由武汉园林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在整个设计项目中,参与协同的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等多所高校,也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武汉国际园博会组委会、武汉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特许商品生产商等多个组织单位。在园博会创新平台上,政府提供政策与规划,高校提供技术与创意,企业提供生产与市场,科研院所提供开发与设计,各方资源汇集为共同目标而努力。

二、园博会项目课程的实施

(一)合理的任务安排与人员调度:在政府主导的园博会项目中,校方组织专业教师成立园博设计小组,一方面研究项目要求,将园博园武汉民俗文化创意设计项目分解,及时合理导入专业教学,另一方面设立专人负责沟通,协调矛盾。在实践中确立多种协同方式:一是聘请园博项目部专家、民俗专家对师生进行园博知识和民俗文化培训;二是邀请特许商品策划部领导和设计师来校参与项目执行指导;三是将项目导入到相关创意设计专业,利用课程教学产生批量化的创意作品;四是调用相关专业资源,优势互补,配合核心项目的完成,例如调用环艺工作室力量完成民俗产品建模和特许商品店铺渲染工作,调用摄影工作室力量完成产品拍摄和后期修图工作;五是与专业设计师配合,在校师生多方力量组成攻坚项目组,解决关键性设计任务。整个过程涉及到校内校外多个组织部门的协同,例如学校与园博组委会的协同、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学校与学校的协同、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专业与专业的协同、研究所与专业教研室的协同等。

(二)创造性的教学内容:为了满足项目设计与课程教学的双重需求,民俗专家、专业设计师和项目组教师一起研究并创新教学内容,序化武汉地域文化设计内容,并整理形成11大类50多小类的武汉民俗文化设计的教学资料库。在文化的体验认知阶段讲授,并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这些经历岁月洗礼沉淀下来的元素,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具有强烈设计价值的题材,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武汉地名非常有特色,以数字为线索串起“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六合路”、“七里庙”、“八铺街”、“九通路”、“十里铺”、“百步亭”、“千家街”、“万松园”等。在《武汉特色地名明信片设计》中则利用武汉地名的数理逻辑美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设计出呈现独特形式美的作品。再者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名串起“琴断口”、“卓刀泉”、“舵落口”、“升官渡”、“集家嘴”、“阅马场”、“取水楼”、“积玉桥”等特色地名,作品《武汉地名传说扇面设计》中,每一个扇面都包含着一个历史典故,一段美丽的传说,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

阅读全文